APP下载

东京奥运会中日两国游泳竞技实力分析

2022-05-05陈立新童婧怡

体育科学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选拔赛日本队中国队

陈立新,童婧怡

(1.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2.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福建 漳州 363123)

2020东京奥运会(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因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延迟至2021年7月23日至8月8日在日本首都东京举行,各项赛事均以空场的形式举办,其中游泳比赛于2021年7月24日至8月1日在新建成的东京水上中心举行。本次东京奥运会游泳项目的金牌数从原有的32枚增加至35枚(男女单项各14枚,接力项目7枚),比赛共打破6项世界纪录(2项个人单项,4项接力项目)、13项亚洲记录(7项中国,4项中国香港,1项韩国,1项日本)。

本研究以东京奥运会游泳比赛中中日奥运会选拔赛与奥运会比赛的成绩表现为切入点,结合中国国家游泳队信息平台和东京奥运会游泳项目备战信息情报精细化服务课题组从2019年至今收集、分析、跟踪的世界各国游泳信息,针对中日两国备战2020东京奥运会的特点和奥运会游泳比赛的参赛表现,总结中日备战奥运会的经验,分析中日游泳竞技的实力和地位,为中国游泳队备战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中、日两国在2020东京奥运会游泳比赛的奥运会选拔赛和奥运会的参赛表现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亚洲游泳两队强于在东京奥运会上的参赛表现情况。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以“游泳成绩分析”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国家游泳队信息公众号等专业信息平台中收集相关文献与资料,收集中国、日本奥运会选拔赛等数据。

1.2.2 数理统计法

运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对中、日两国的奥运会选拔赛以及奥运会参赛情况做统计、整理,获取本文所需要的数据材料。

2 结果与分析

2.1 东京奥运会游泳项目奖牌榜分布情况分析

2020东京奥运会游泳比赛奖牌榜分布上,亚洲游泳两强的中国以金牌3枚、奖牌总数6枚的成绩排在第四,日本以金牌2枚、奖牌总数3枚的成绩排在第六(见表1)。

表1 东京奥运会游泳项目奖牌榜前八名

2.2 中、日近三届奥运会奖牌分布情况分析

从近三届奥运会金牌数来看,中国奖牌数与上届持平。金牌数增加到3枚,有1项世界纪录和多项亚洲纪录,而3枚金牌中既有女子项目又有男子项目,还有集体项目,可谓多点突破,含金量有很大的提高。日本队金牌数为2枚,与上届持平,但并没有实现其预计的3枚以上金牌目标。

从近三届奥运会奖牌数来看,中国队分别是10枚、6枚、6枚,日本队分别是11枚、7枚、3枚。本届奥运会上日本队总体表现不如中国队,东道主优势并没有凸显(表2)。

表2 中、日近三届奥运会奖牌分布情况

2.3 中日两国的选拔赛与奥运会参赛情况分析

奥运选拔赛对于参赛运动员而言,不仅是检验阶段训练成果力争达到奥运A标的“战场”,也是面向东京奥运会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更是获得参赛资格的重要比赛。中日都非常重视奥运选拔赛的举办,在赛事安排上都采用模拟东京奥运会比赛赛程的办法,即在晚间进行各项目预赛,把半决赛和决赛放在上午进行,为运动员创造适应奥运会比赛的有利条件。

2.3.1 中国队整体情况良好,男女单项以及接力项目多点突破

中国队在奥运会比赛中共获得3枚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合计6枚奖牌,位列金牌和奖牌榜的第四位,打破1项世界纪录、5项亚洲纪录。

将中国全国游泳冠军赛暨东京奥运会选拔赛(2021年4月30日—5月8日)与东京奥运会(2021年7月24日—8月1日)的成绩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经过77天的集训备战,中国运动员的备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张雨霏、汪顺获得男女个人单项的金牌,成绩进步明显,且打破亚洲纪录。中国游泳队男子有2人实现个人最好成绩突破,女子有10人实现个人最好成绩突破,接力项目也4次突破历史最好成绩。其中女子4×200米自由泳打破世界纪录并获得金牌,男女4×100米混合泳接力获得银牌,女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打破亚洲纪录获得第7名,女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获得第4名。具体项目如表3。

表3 中国奥运会选拔赛与东京奥运会各单项成绩对比(男子)

与选拔赛成绩相比,男子进入奥运会决赛的3个单项均有所进步,成绩进步的比例为100 %。但是参赛选手11人,仅3人进入决赛,表明中国男队在后备人才的储备深度上还存在不足,仅依靠几位领军人物带领,竞争力较弱。

与选拔赛成绩相比,女子进入奥运会单项决赛的有12项,成绩进步8项,退步4项,进步比例为66.67 %。在竞争激烈的赛场上收获1金1银1铜,女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项目打破世界纪录并获得1枚金牌(表4)。

表4 中国奥运会选拔赛与东京奥运会各单项成绩对比(女子)

2.3.2 日本东京奥运会与奥运选拔赛的成绩相比退步,东道主优势没有凸显

日本队在本次比赛中共获得2枚金牌、1枚银牌、0枚铜牌,合计3枚奖牌,位列金牌和奖牌榜的第六位,打破1项亚洲纪录。

将日本奥运会选拔赛(2021年4月3—10日)与日本东京奥运会(2021年7月24日—8月1日)的成绩进行比较,表明经过105天的集训备战,日本队取得结果不如预期。男子整体表现不佳,在选拔赛上表现不错的具有夺牌竞争力的松元克央、濑户大以及蛙泳新星佐藤翔马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没有明显进步。仅靠女子运动员大桥悠依的优异表现取得2枚金牌,女子运动员成绩明显优于男子运动员。具体项目如表5。

表5 日本奥运会选拔赛与东京奥运会各单项成绩对比(男子)

与选拔赛成绩相比,男子整体表现不佳,男子单项有2项进步,3项退步,成绩进步的比例为40.00 %,仅拿到1枚银牌。

与选拔赛成绩相比,女子进入决赛的仅2项,参赛的为同一名运动员大桥悠依,成绩均有较大进步,为日本队收获了2枚金牌(表6)。

表6 日本奥运会选拔赛与东京奥运会各单项成绩对比(女子)

2.3.3 中日奥运会参赛情况对比

东京奥运会中国游泳队收获3金、2银、1铜,一共6枚奖牌,打破1项世界纪录、5项亚洲记录,整体情况良好。日本游泳队获2金、1银,共3枚奖牌,打破一项亚洲纪录,整体水平较之前水平大幅下降(表7)。

表7 东京奥运会中国、日本队破纪录情况表

WR=世界记录,AS=亚洲记录

本次比赛中国队参赛人数共30人,其中首次参赛运动员为19人,晋级决赛的人数为20人;日本队参赛人数共33人,22人为首次参赛,共9人进入决赛。中国队的参赛人数略少,但晋级决赛的人数多,表明本次中国参赛运动员整体实力强于日本队(表8)。

中国队参赛运动员的年龄如下:男子运动员平均年龄为22.64岁,女子平均年龄为19.89岁。日本队参赛运动员的年龄中男子平均为25.28岁,女子运动员平均为22.93岁。由此可见中国运动员整体较为年轻,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表8 东京奥运会中国、日本队参赛情况表

3 分析与讨论

3.1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对中日备战奥运会带来不同的影响

各国均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呈现出不一样的竞技局面。

中国率先成为全球范围内全面控制住疫情的国家,为运动员积极备战东京奥运会提供了良好的、安全的外部环境[1]。面对疫情,中国有针对性地做出调整,体现在备战奥运的强有力的资源保障上。在国内疫情暴发之初,国家体育总局紧急采取了一系列疫情防控措施,运动员在体育总局管理下集中进行全封闭式训练,有专门的训练场地、食宿管理和专业的科研人员等各类保障人员,有效确保了运动员的训练和生命安全。[2]这些对于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实现成绩上地突破有积极的作用。

日本队作为东道主在赛场上未发挥出竞技水平,其中一个原因是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全球新冠疫情时,奥运备战没有因为疫情而做出有效调整,防疫下的训练保障不足,是比赛成绩有所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日本队教练平井伯昌指出,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日本队综合训练调整不到位,难以进行集中训练,奥运会前的强化训练也各自为政、分散进行,没能达到资源、经验、信息的共享,这是日本队失利的重要原因。

3.2 合理的奥运会选拔赛的设置对奥运会成绩的影响

3.2.1 奥运会选拔赛对于选拔参赛选手意义重大

奥运会选拔赛对于参赛选手的选拔意义重大,不仅是力争达到奥运A标的“战场”,是获得参赛资格的重要比赛,也是面向东京奥运会的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中日两国都非常重视把奥运选拔赛作为奥运备战的一个重要环节。

3.2.2 奥运选拔赛的时间安排值得进一步研究

中国队奥运会选拔赛与东京奥运会之间间隔77天,奥运会进入决赛的男运动员3人,成绩均有所进步,比例为100 %;女运动员进入决赛的12人,进步比例为66.67 %,整体成绩进步明显。

日本队奥运会选拔赛与东京奥运会之间间隔105天,奥运会进入决赛的男运动员5人,进步的比例为60.00 %,未获得金牌;女运动员仅1人进入决赛,但拿到2枚金牌。日本队的奥运会选拔赛与奥运会参赛之间间隔时间达3个半月之久,成绩却不尽如人意。

中日在奥运选拔赛的赛事安排上都采用模拟东京奥运会比赛赛程的办法,即在晚间进行各项目预赛,半决赛和决赛放在上午进行,为运动员创造了适应奥运会比赛的有利条件。奥运选拔赛的设置决定了奥运会前的最后备战时间,分析奥运选拔赛与奥运会成绩对于研究奥运大赛前最重要的备战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影响比赛成绩的因素很多,结合本国的国情和备战的需要合理安排奥运选拔赛的时间是奥运备战中一个重要环节。

3.3 中国游泳队备战奥运会的成功经验

中国游泳队在东京奥运会的表现稳中有进,多点突破。金牌数3枚,打破1项世界纪录和5项亚洲纪录,男子项目、女子项目及集体项目都斩获奖牌。本文通过中日备战奥运会的比较,归纳出我国备战奥运会的优势,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发挥制度优势,保障运动员系统训练。2020年全球疫情的大爆发使得奥运会首次延迟举办,各国运动员的备战和训练均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挑战。6月初,国际奥委会发布了一项疫情期间全球运动员身心状况的调研报告。报告显示,56 %的受访运动员认为自己无法有效训练,50 %的受访运动员缺乏训练动力,32 %的受访运动员在身心健康、体育生涯上面临困难[3]。与国外运动员的无处训练、无后续保障,且收入锐减相比较[4]。我国率先成为全球范围内全面控制住疫情的国家,为运动员积极备战东京奥运会提供了良好的、安全的外部环境[1]。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国能有效保证运动员的生命安全和系统训练,放大了我国运动员的备战优势。

第二,抓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高体能。国家体育总局于2020年2月下发《关于进一步强化基础体能训练恶补体能短板的通知》强调了体能的重要性,将体能达标作为选拔运动员的前提条件,规定体能不达标者不得参加东京奥运会。2020年全国游泳冠军赛在9月22日至10月2日举行。为进一步强化基础体能训练、恶补体能短板,此次比赛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体能竞赛,并将体能竞赛直接作为比赛的组成部分[5]。尽管将体能与游泳成绩双达标作为冠军赛决赛规则的做法遭遇了一些反对声音,但总体来看,力量等基础体能是我国游泳队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强国相比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抓薄弱环节、增强体能的要求,同时带动了国家队重视基础体能训练,也是奥运备战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突出优势项目,重视团体项目的发展。女子200米蝶泳一直是我国的优势项目[6],具有夺金实力,本次比赛中张雨霏以傲人的姿态一举拿下新“蝶后”的称号,实现了该项目的传承与发扬。此外,我国还十分重视团体项目的发展[7-8],并且在接力项目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在2020年10月1日青岛全国游泳冠军赛中,徐嘉余、闫子贝、张雨霏、杨浚瑄组成的男女4×100米混合泳接力队打破了该项目的世界记录。本次东京奥运会中国队更是取得了1金(女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1银(男女4×100米混合泳接力)以及1项亚洲记录(女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的好成绩。

第四,深度培养后备人才是成为游泳强国的重要标志。中国队参赛人数共30人,其中首次参赛运动员为19人,晋级决赛的人数为20人;日本队参赛人数共33人,22人为首次参赛,9人进入决赛。中国队的参赛人数略少,但晋级决赛的人数比日本队多了1倍。中国队参赛运动员的年龄中,男子运动员平均年龄为22.64岁,女子平均年龄为19.89岁,日本队参赛运动员的年龄中男子平均年龄25.28岁,女子运动员平均年龄22.93岁。中日两国的比较显示,中国队的后备人才整体实力强于日本队,且更为年轻,有更大的潜力空间。

4 结论

(1)中日游泳竞技实力相比较来看:中国队具有更大的优势,以奥运金牌3枚、奖牌总数6枚的成绩排在金牌榜第四,居于亚洲之首,且男女单项以及接力项目均有突破;日本队以奥运金牌2枚、奖牌总数3枚的成绩排在金牌榜第六,未发挥出主场优势,且未达到预期的奖牌目标。

(2)中国奥运会参赛运动员实力强于日本队,且更为年轻,具有更大的潜力空间。

(3)奥运选拔赛不仅是检验阶段训练成果、获得参赛资格的重要比赛,也是面向东京奥运会的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除了要根据奥运会的举办时间来设定合适的选拔赛时间以外,还应根据选拔赛和奥运会参赛的间隔时间做出调整,创造条件使运动员在奥运会赛场上发挥出最佳竞技状态。

(4)中日两国的奥运会备战都受到疫情的影响,但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也呈现出不一样的竞技局面。中国在备战奥运会的成功经验如对疫情应对、整体规划、科研及后勤保障、后备人才培养等方面更加重视,也更有效率。

猜你喜欢

选拔赛日本队中国队
采访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选拔赛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中国队获第62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中国队获第61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中国队获第59届IMO团体总分第三名
一场比赛
昆虫大力士选拔赛训(二)
酷虫学校昆虫大力士选拔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