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体育在厦门市社区应用现状调查研究

2022-05-05菡,陈

体育科学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体育设施厦门市居民

陈 菡,陈 璐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管理系,福建 厦门 361021)

2017年十九大提出“健康中国”战略,要求将体育健身设施建设落实到社区层面,努力形成全民健康的社会氛围。智慧体育是体育产业与互联网结合的产物,是互联网时代的体育信息化发展的新型领域。社区智慧体育的发展,有利于全民健身的推广和实施,能够有效解决社区体育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社区智慧体育的发展能够有效提升全民健康。本文希望通过梳理厦门市社区智慧体育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发展的优势及不足并提出对策。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调查范围为厦门市体育服务相关政府工作人员,服务于厦门市智慧体育建设的企业单位,厦门市社区体育服务相关人员,以及厦门市6个市辖区22个街道41个社区的居民。

1.2 研究方法

文献分析法:通过对议题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搜索、收集及研究,从而明晰研究对象的性质、由来以及现状,并从中引申研究者个人观点的分析方法。所以本文研究在具体实施上,搜集与议题社区体育、智慧体育及社区智慧体育等概念相关的文献、书籍、政策等资料,进行汇总及分类。

访谈法:一是走访城市社区街道居民管委会、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了解厦门市社区智慧体育的基本情况。二是选择不同档次、不同方位的小区居民进行访谈,了解居民需求及喜好、社区智慧体育的设施情况、服务方式、管理模式等。三是访谈社区智慧体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对目前社区智慧体育的发展情况进行沟通。四是与市级相关单位领导进行交流。

问卷调查法: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和访谈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和不同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设计,并发放和回收。

2 社区智慧体育发展现状

2.1 社区智慧体育

自从《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了“互联网+体育”的新型产业概念之后,近几年界内关于智慧体育的研究逐渐多了起来[1]。学者们普遍认为,智慧体育能让体育有更好的管理与服务。如可以根据竞技体育训练、体育设施使用和全民健身活动等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和智能决策支持。[2]谢颖也建议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方法应运用在智慧体育平台方案的设计中,这样的技术支撑是全面数据与体育平台的整合,是体育信息化的延伸。[3]陈锦等认为,智慧体育可以通过智能化产品在体育产业中提供多样性、指导性、可监测性的便捷活动方式,具有广泛覆盖、协同运作、智能处理、可持续创新的特点,[4]从而在原有社区体育服务框架的前提下,借助互联网信息的便捷属性,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5]

国内现阶段在社区智慧体育方面的研究和建设情况还处在初级探索阶段。主要面临的问题有:政府管理定位模糊、融资渠道单一乏力、智能平台搭建不完善及专业人才缺乏。杨风华指出应当多元化参与治理,从政府、市场、社会、居民四个角度进行改善[6]。目前对于社区智慧体育的概念,还没形成明确的定义。与社区智慧体育相类似的概念有智慧城市与智慧体育的融合发展,比如武汉智慧体育的建设应当创新投融资机制、建设公共信息服务中心等。[7]

在配套设施建设方面,目前存在体育场馆建设缺乏综合性、运营管理不专业的问题,所以应当依托互联网与周边社区、商业区共享资源,提供一站式智慧服务。[8]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明确指出,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等现代科技在社区智慧体育中为必需的硬件与软件配置。

2.2 社区智慧体育的前瞻性

2.2.1 国家政策支持的需要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等系列政策措施的颁布,为全民体育的切实发挥提供了思路和方向。而社区智慧体育,则从技术层面、经济效益层面增强了这种可能性,从而可以提供更适合现代大众的便捷体育服务。[9]如构建社区体育智慧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平台服务采集居民对体育服务的真实需求。[10]再如,对于社区体育服务组织的构建,及时掌握体育组织工作服务人员各自负责的居民体育需求,发挥化解体育利益冲突的优势。[11]

2.2.2 后疫情时代的需要

基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社区智慧体育服务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潜在价值、现实困境、形势契机与优化策略的趋势。“线上+线下”“居家+户外”的模式,促进了城市社区体育设施持续改善、升级换代,提高了体育设施的针对性、场地的智能化。[12-13]

2.2.3 全民健康生活的需要

体育运动和健康生活相融合的需求更能展现社区体育智慧化建设的价值。借助互联网智慧体育服务平台,可以有效整合利用和合理分配有限的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精准、科学、有效的健康生活类服务。

对此,学者刘玉强调在有关政策的基础上,政府应创建以人民为中心的智慧社区。特别是就管理、协调以及各个服务而言,对其职责要严格划分,促使社区的智慧化能够达到群众所需,促进广大居民拥有更好的精神生活。[14]在组织(人)所需时,可借助信息形式转变到当下人们运用的各种不同职能设备上,以便能够通过最快的速度来找到自身需要的场地,能够给予精确的响应满足,促使它能够在管理上更加完善,更方便使用。[15-16]

此外,全民健康的需求也包括人们对体育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发展趋势,并且在产品开发以及设计上同样呈现出越来越智能化的趋势。想要通过智慧体育的成熟运营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就需要通过科技的支持以及来自各种体育科技产品的广泛运用。[10]

2.3 社区智慧体育的发展现状

“智慧体育”迎合“智慧城市”的发展,体育结合科技、娱乐、健康从而加快了体育产业发展的步伐。所以近几年在部分一二线大城市中,有些城市结合“地方特色+体育”概念构建了“智慧小镇”,社区居民可以通过移动平台或者APP查找运动场地以满足居民日常的运动需求。[17]举一个典型的案例,比如北京国际足球冰雪小镇发展的足球产业链,通过开发APP来实现基于网络服务平台的电子商务,包括场地预定、对战约球、寻找运动伙伴等服务。[18]

此外,对于“智慧体育”模式的开发,也有地方政府正在尝试智慧体育产业园的模式,如无锡智慧体育产业园正在进行的研究[19]。山东省日照市、青岛市两地建设的“智慧健身体验馆”,通过分析省内智慧健身的条件与现状、当地经济状况和人文发展的实情来运营智慧健身房。日照市利用政产学研用相联合的运营模式,青岛市采用联盟抱团发展运营模式。[20]福建省针对社区化智慧体育政策实施,重点推动智慧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等公共体育设施标准化建设。[21]在“十四五”期间,福建省计划建成100个智慧体育公园。目前已知全省在建智慧体育公园的城市有福州市、莆田市、宁德等城市,确保到2025年全省人均体育面积达到2.6平方米以上。[22]福州市不断优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供给结构和方式,打造了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23]厦门市的无人值守健身房,实现了社区化“15分钟健身圈”[24],并在疫情期间,助推复工复产后的市民体育服务[25]。不过也存在一些新问题,比如当前厦门各社区健身公共信息主要通过社区宣传栏及各区政府官网发布,其主要内容是健康知识服务信息与健身指导信息。所以,大多数仍然反映出场地不足与资源闲置的问题,以及厦门市全民健身公共信息网络亟待完善的问题。[26]

综上所述,城市生活中居民对体育的需求,源于居民对健康的渴望。[27]与此同时,城市中的“智慧”更表现在为人们的生活、生产获得便捷,智慧体育恰好满足这一大众需求。

3 调查结果与现状分析

3.1 厦门市社区智慧体育服务现状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问卷共设计17道问题,包含1道开放式问题、8道多选题和8道单选题。共发放和回收221份,回收问卷涉及厦门市6个市辖区,22个街道41个社区的居民参与(包括思明区7个街道20个社区;湖里区5个街道7个社区;集美区5个街道6个社区;海沧区2个街道4个社区;翔安区2个街道3个社区及同安区1个街道1个社区)。本次调研目的主要是了解厦门市社区居民对其社区范围内或其周边的智慧体育设施的使用程度,居民对社区智慧体育的认知程度,社区智慧体育信息普及和渠道获取程度以及对智慧体育的敏感程度,还有居民对社区智慧体育的一些需求和完善意见。

3.1.1 社区基本体育设施配套使用情况

如表1所示,所调研社区体育设施配备最好的是基本的简易的健身器具(47.06 %),包括秋千、单/双杠、跷跷板、乒乓球台、腰背按摩器、单/双人太空漫步机、太极轮、仰卧起坐板、双位蹬力器等。其次是游泳池(35.75 %)和儿童/老年活动中心(33.48 %/30.32 %)。可以发现专业运动设施普及度不是很高。由于此类设施的规划配置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而且后续也需要有足够的资金维持,所以不是每个社区都会配备齐全的专业健身设施。这也可能是表2中所显示问题的原因,偶尔或者很少使用的居民占比分别是32.58 %和32.13 %,且有20.81 %的居民表示从来没有使用过健身设施,健身设施使用频次相对较低。

表1 社区配备体育设施项目和比例

表2 社区居民使用社区内体育设施情况

3.1.2 社区智慧体育的配套程度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如表3),大部分居民认为智慧体育设施存在由于设施功能无法覆盖各年龄段居民的需求(41.63 %)、设施功能不齐全(37.1 %)等问题,使得居民对智慧体育设施存在不满意的情绪。同时,也有居民表现出对社区智慧体育设施的使用有困难(30.77 %),因为对于设施不了解,所以对于设施是否可以安全使用存在质疑(31.22 %)。因此,表4中的数据呈现出了目前厦门市社区居民对于社区体育指导人员(63.35 %)就智慧体育设施使用和专业体育指导的需求。同时,对于社区智慧体育事务组织(51.13 %)和管理(51.58 %),居民也希望可以加强完善。

表3 社区居民认为社区智慧体育设施存在的不足

表4 社区智慧体育人员配套完善情况

3.1.3 社区智慧体育普及情况

如表5所示,参与调研的63.8 %社区居民认为智慧体育相较于传统体育,方便之处在于可以提供给用户体质检测报告(30.77 %)和提前预定运动场馆(33.03 %)。同样也有近60 %社区居民表示他们需要使用社区内的智慧体育服务,但这其中大部分人却不知道社区可提供的智慧体育服务为何(如表6)。

表5 慧体育服务比传统体育便利原因

表6 知晓与需要社区智慧体育服务情况

大部分的社区居民更希望通过网络渠道或朋友口碑介绍来获得社区内的智慧体育服务信息及使用说明(如表7),并且愿意利用经常使用的微信、支付宝等软件来链接智慧体育服务内容(如表8)。

表7 社区居民获取智慧体育服务渠道情况

表8 社区居民选择智慧体育服务提供平台情况

如表9所示,现阶段能够经常使用社区范围内智慧体育设施的居民比例只有19.01 %,而大部分的社区居民仍然很少使用或者不使用社区的智慧体育设施。总体来讲,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厦门市社区智慧体育的普及程度仍然不是很理想。

表9 社区居民使用社区智慧体育设施情况

3.1.4 厦门市社区智慧体育需求现状总结

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可以得知,厦门市社区居民对其社区健身设施的整体现状表现为不满意,且居民的健身积极性未来也有被激励提高的空间。与此同时,社区居民对健身设施管理、维护及更新方面的问题也表现出了比较高的诉求。究其根本,可归结如下:

首先,厦门市当下一些住宅小区已经存在了二十多年,其在创建之时并不具备前瞻性,没有考量健身场地的规划以及绿化方面的问题。

其次,在部分比较老的社区里,更多的居住者为老人以及小孩,各种健身设备的安全防范还不到位,有些设施已经被破坏。部分设施比较陈旧,达不到年轻人的诉求。维修方面缺乏专职人员,没有设定专门的负责人。

最后,新式健身设施被投放到社区之后,居民不知如何使用,社区也没有专人引导,造成一些新设备投放后被弃之不用的现象。

3.2 厦门市社区智慧体育服务现状访谈调查结果及分析

3.2.1 厦门市智慧体育场馆的发展现状

笔者参与了舒华打造的福建省首家公益性无人值守智慧健身房开幕式,走访了厦门体育智慧健身房(育秀试点工作站)在厦门思明区试运营站点,从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该智慧健身房具有“公益、便民、智能”等诸多特色。其融合了体育互联网技术,是目前体育制造业智能化、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实地调查了解到,健身房全套采用智能健身设备,空间小巧、规划有序,设备基本可以满足健身者的日常使用。内部还有配置智能门禁、跑步机、健身车、划船器、力量训练器等舒华智能健身器材。居民可以通过使用这些智慧硬件的设备,将其健身数据实时分析、实时传送至市民手机,从而实现体育互联网化、智能化。不过,现有的难题是绝大部分社区健身用户对大数据的分析存在一定的难度。

3.2.2 厦门市体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现状

笔者通过走访在社区和政府提供社区体育服务的相关人员,了解到厦门智慧体育服务平台“AI运动”上线后,厦门市民可以通过手机平台就能够在定位范围内进行找场馆、找培训、找赛事、找资讯的操作。该平台自2019年2月启动建设至今,已成为集体育场馆预定、赛事活动报名、体育培训报名、协会注册、新闻推送、运动计步等功能为一体,跨越APP、小程序和官网三大平台的综合性体育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平台注册用户已突破10万人。类似的体育服务平台还有“厦门体育”公众号平台,这是由厦门市体育局推出的官方微信账号,平台服务内容不仅包括可以一键链接到“AI运动”平台获取“AI运动”的服务内容,还可以查看和预约到社区附近的学校体育设施。

3.2.3 厦门市社区智慧体育项目推进的重难点

首先,在理念方面,厦门市对于社区体育的概念划分相对模糊,目前的体育服务主要还是以市级的体育资源分配为主,具体考虑到社区层面的体育资源分配不多。

其次,在规划方面,由于目前厦门市还没有进行以体育服务资源为单位的整合和统筹作为开展智慧社区体育基础,在考虑智慧化系统规划等软件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最后,在资金方面,目前体育相关采购和硬件软件的所有权都在政府,企业可以给到的就是硬件和软件的完善,仍有待政府的整体规划与支持。

4 厦门市社区智慧体育发展特点及对策

4.1 厦门市社区智慧体育发展特点的分析

针对社区智慧体育的现有政策,结合厦门市社区智慧体育现状和社区居民的切实需要,给予相应的解决对策。

4.1.1 厦门市社区智慧体育的组织(人)发展需求

目前厦门市社区智慧体育需要发展和改善的方面,与本文提及到的智慧体育概念中强调的三方面组织(人为主)、终端(技术和设备)、场地(运动场地设施)一致。针对于目前厦门市社区体育智慧化需求的现状,这三方面之间的联系可以梳理为以下的解释。在城市发展中,当人对体育运动有需求时,人们首先会考虑通过体育场地来完成对体育运动的需求,其次是体育公共服务平台可以提供人们运动场地的途径,智能化个性产品是实现平台展示的途径。因此,城市居民的需求问题,是发展终端和场地方向的基础。今后,对于社区智慧体育还应细化,明确使用人群的划分和不同人群应该制定何种终端及场地来满足特定人群的使用需求,这也是未来可以继续挖掘的研究方向。

4.1.2 厦门市社区智慧体育的终端和场地发展需求

实现终端(技术和设备)和场地(运动场地设施)的建设,是社区体育的智慧化基本保证。这两者的关系可以解释为:如果没有场地等基础建设作保障,平台的建设等于虚设;如果没有平台的建设,智能化产品会变得单调失去其智能化作用;没有智能化产品,平台就不得以呈现,大量信息资源就会被浪费。所以在智慧体育的发展过程中,体育场地、设施管理、数字化服务、信息平台、体育科技个性产品的设计,都是核心建设内容。

4.2 厦门市社区智慧体育发展对策

4.2.1 加强体育组织(人)智能化建设政策的支持

应进一步研发软件系统,使其能够满足普通群众,包括中老年的诉求,如研发一种可以多个平台联合使用的软件,涵盖手机软件、电脑以及电视机顶盒三大客户端,促进各种设备一体化。因为终端能够给人们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所以应该在市场反馈基础上来实现软件的更新换代。同时,政府也需要给予大力的帮扶,促进产品的长久发展;需要创建有效的新型激励制度,对市场进行恰当的规整,保障市场的有序公平竞争。

具体实施中,可加强厦门体育局与各区政府的合作,比如,引进体科所,建立体育产业相关的装备中心。政府应从不同的方面给予相关企业和体育服务机构以支持,多从市场、资金、渠道方面给予其帮助。对此,早在2019年初,厦门市就已经起草了体育企业政策指导的白皮书,发放资金以促进厦门众多体育企业的不断革新,给厦门的体育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4.2.2 城市体育基础场地建设的管理与服务

调研发现厦门市今后还需要持续完善各个社区的体育资源,做到更合理更充分的分配。在配置过程中要依据市场协调机制,并秉承以人为本的服务型社会准则,在社区居民的真实诉求基础上,参照实际状况,对社区的各项体育资源进行完善与革新。

应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在公园以及室内体育馆中设置不同的健身器材,进行专门专业的管理,并普及广大社区居民对不同的健身器材的认识和了解。对专职体育人员,要提升其薪酬福利,规范健全的薪酬机制,实行奖罚机制。

4.2.3 进一步提升社区体育基础场地智慧化建设的管理与服务

就体育场地基础设施的智慧化而言,政府部门需要强化对有关政策的实施。对不同的场地用途进行有针对性地管理。在场地的级别以及规模基础上,市、区以及街道等不同等级的政府部门需要进行分别管理和监督。可以借助信息化的发展,更为便捷地对场馆的动态进行掌握,并及时给居民提供服务。

要创建和完善体育公共服务平台,有关政府部门制定平台的标准语言规范,通过政府的身份来进行监督指导,并且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监管。[28]同时在平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可以运用多级别平台管理,即可供不同级别平台在省、市、区、街道社区、企业单位的下级平台进行更多层次的分层管理。

要创建社区级别的互联网论坛,对用户的反馈做出及时回应,同时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平台的革新升级,对服务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深化和更新相应的反馈机制。[29]

4.2.4 进一步建设体育公共服务平台

厦门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模仿智体园的发展模式,在进行体育产业智慧化的进程中,多进行一些转型创新的思考。[30]作为国内首个体育产业智慧模式,智体园对智慧城市体育产业今后的发展影响深远。这样的园区和城市发展模式可通过建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多级别平台服务、多技术应用支撑、多内容可供给”的总体目标。

要根据各区县或村镇地区的风俗习惯、文化活动,适当整合设计,召开各种体育文化活动。厦门市还可以参考其他“地方特色+体育”的体育小镇模式,在健身娱乐的同时,能够给予附近广大居民多样的社区运动空间。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运营、深化维护,提升社区智慧体育设施使用效率,招聘专业人员对社区智慧体育设施进行运营维护,由专人负责社区智慧体育设施后期保养。

4.2.5 加强信息安全,营造良好氛围

完善标准,参考标准化智慧城市创造的成果和经验。具体来看,实现“智慧体育”的基础取决于网络的普及。所以,厦门市可以借助网络使信息互相联通,与此同时,也要防范网络信息安全,建设网络安全中心。建立新型的“智慧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核心在于构建网络安全中心和网络融合。而此种网络安全中心和网络融合的构建能够很好地规避因各大运营商自行修建其机房(网络中心)而导致的运营商网络中心与运营商网络中心之间无法相互融合、联通的问题。

强化建设过程中,可以制定相应的评估指标、技术规范,使其建设得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建立完善、有效的保障智慧体育数据安全的系统,使其发展的更加顺利,以确保体育类软件的安全。

猜你喜欢

体育设施厦门市居民
全民健身视域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策略的探讨
七彩屋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舫山第二小学
石器时代的居民
比亚迪集团扶贫
厦门市妇联打造“爱在厦门”交友联谊互动平台
组织祭扫活动 缅怀革命先烈
商水县城关乡居民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老区情难忘——记厦门市老促会原会长张振福
中原经济区农村体育设施专项资金的审计思考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