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八大以来福建省社科基金体育学项目立项研究

2022-05-05

体育科学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社科福建省学科

严 雪

(华侨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福建 泉州 36202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1]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育学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从本质上把握体育的内涵、特征、功能和发展途径,以促进体育事业健康发展,挖掘体育更深层次的价值和作用。[2]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于1996年7月将体育学纳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一级学科,并从1997年起开始立项资助。近年来我国体育事业上的一系列重大变革、实践及其取得的重要成就,乃至体育学学科的建设,离不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及其相关成果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指导。[3]

各类社科基金规划项目强有力地助推了学术研究。相比更强调体现国家水准研究成果的国家社科基金,省社科基金项目则侧重为地方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有极强的地方性;同时,作为省级层面影响最大、级别最高的社科科研项目,省社科基金也是国家社科基金重要的“孵化器”,其申报数量比国社科基金更多、研究人员的参与面更广、全省科研机构的参与度更高。因此,对省社科规划项目进行考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地方性的知识积累和学术研究状况。

本文通过对2013—2020年福建省社科基金体育学立项项目信息的梳理,运用文献计量法分析其研究重点、热点和研究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助力新时期福建省的体育学学科建设和地方体育事业发展。

1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办网站以及项目管理数据库,从中获取2013—2020年立项的数据;其中,2021年度项目尚在公示期。需要说明的是,2016年起,因经费来源和实际执行过程管理的单位不同,部分省社科特别委托项目(例如省政协专项、法学会专项等),以及“中特中心项目”不在本文的数据选取范围。此外,考虑到立项项目数量较少及学科指向性较强,马工程理论研究项目、应用后期资助项目以及基地重大项目(福建省目前有16个省社科研究基地)亦不在选取之列。

1.2 研究方法

通过检索和人工筛选,本文共获得2 831个有效项目数据,其中体育学项目121个。采用Excel-2003进行统计分析,考察十八大以来福建省社科基金体育学项目立项数据的多维分布特征;同时,采用ROST CM6.0软件对121个项目名称文本进行分析,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对这些项目名称进行分析并构建社会网络和语义网络,通过可视化处理,考察十八大以来福建省体育学研究热点、重点和趋势。

2 2013—2020年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概况

2.1 立项数量及类别

十八大以来,福建省社科基金主要包括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以及纳入省社科规划项目的各类专项项目。专项项目中,由省社科规划办(省社科联)直接资助并进行全过程管理的项目主要包括:西部扶持项目、台胞扶持项目和社科普及项目。

从2013—2020年福建省社科基金各类项目立项情况看,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根据年度具体情况设立,青年项目根据需要增设青年博士项目或青年博士论文项目。从立项总数看,自2015年起福建省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的数量总体呈缩减趋势,而每年的申报数量增多,导致基金项目申请的竞争日益激烈(表1)。

表1 2013—2020年福建省社科基金各类项目立项情况

2.2 各学科立项情况

如表2所示,自2014年起,福建省社科基金设立的申报学科范围包含艺术学、教育学等25个学科方向。从十八大以来立项项目的学科分布情况看,25个学科均有获立项,但其分布很不均衡。管理学类项目的立项数遥遥领先,占18.58 %;其次是应用经济,占12.29 %,立项率超出平均水平2倍多。这与省社科基金“重点关注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重视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较强决策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4]有很大关系。

表2 2013—2020年福建省社科基金立项项目学科分布

体育学每年平均立项数量15项,立项比率在平均水平4 %之上,但是与管理学、应用经济等学科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省社科基金是国家社科基金的重要“孵化器”,针对上述学科,省规划办和科研机构应根据地方发展的实际需求,考虑增加投入和引导。

3 2013—2020年福建省社科基金体育学项目立项情况

3.1 立项数量及类别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体育事业发展,对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根据统计,2013年以来省社科基金体育学项目总立项数达121项,包括一般项目67项、青年项目45项、西部扶持专项5项、社科普及专项2项以及重点项目和台胞扶持专项各1项,具体数据如图1所示。

通过图1可以看出,福建省社科基金体育学项目立项类别以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为主,这说明福建省体育学的科研情况具有较好的储备,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促进未来地方性知识生产的持续性。

图1 2013—2020年福建省社科基金体育学立项项目类别

从立项率方面来看(图2),8年来平均立项率为4.29 %,其中2018年成绩最好,高出平均立项率0.55个百分点。根据立项率的总体走势可知,福建省社科基金体育学项目的立项率呈总体上升趋势。2013—2014年快速增长,随后4年保持小幅度稳步提升,2019年稍有回落后继续增长。

图2 2013—2020年福建省社科基金体育学项目立项率

3.2 项目所在单位及其立项数

从立项项目所在单位来看(表3),本时期福建省社科基金体育学项目由23个高校承担。一方面,高校是福建省体育学研究的主要阵地,且体育学受重视程度较高。获得资助最多的高校是福建师范大学,立项数多达27项,占比22.31 %;泉州师范学院、华侨大学和厦门大学位列前四,立项数量都在10项以上;四所高校共获立项60项,占全省总数的49.59 %。这反映出各单位之间体育学的实力差距较悬殊,福建师范大学等体育学传统强校,以及省内唯一的“双一流”高校厦门大学,已占领福建省体育学学科的学术研究高地,而其他的高校仍需要努力追赶。另一方面,福建省社科基金体育学项目的承担单位未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5],如省、市体育局,教育厅(局)(针对中小学教师)等单位都没有承担项目,这需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表3 2013—2020年福建省社科基金体育学项目所在单位及其立项数

3.3 研究主题

项目名称是对其研究内容的高度凝练,在文献计量学领域,若某一主题词在立项项目的名称中高频次出现,则可以反映该主题词所表示的研究主题为该学科研究的热点及发展趋势。[6]因此,通过分析十八大以来福建省社科基金体育学项目的名称,可以考察本时期内福建省体育学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本文利用ROST CM6.0软件对项目名称进行分词处理,共得到主题词301个,结合后期人工干预,对低相关词、歧义词以及上下位词分别进行了删除、修正与合并,最后得到主题词288个,具体结果参见表4。

为了更好凝练出福建省体育学研究的主题,本文对所获取的主题词进行共现分析与聚类。结合词频分析与主题词共现分析可以发现:十八大以来福建省体育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福建省”“文化”“乡村”“闽台”“体育产业”“民俗”“公共服务”“武术”“学校”“青少年”等方面;“研究、体育、福建省、发展、公共、文化、旅游、民俗、融合”等组成了共现网络的关键节点(图3)。

从对立项项目的分析来看,十八大以来福建省体育学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研究注重于发挥福建在地优势,服务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地方性研究,包括福建省体育产业和闽台体育研究。体育文化成为研究热点,包括民俗、武术、养生等体育文化的传承保护,体育相关的文化、旅游产业以及文化认同,说明体育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如“福建省体育产业与养老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一带一路’战略下闽台民俗体育文化创意产业行销工程研究”“新常态下福建省社区体育文化发展路径研究”以及“福建省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及驱动因子分析研究”等。

(2)针对特定区域和特定人群的研究,如闽南、闽西北苏区、沿海城市、农村等区域,以及青少年、教师、老年人、残疾人、农民、运动员等群体。如“闽西北客家民间体育共同体与村落经济共同体融合发展模式研究”“青少年体力活动干预的社会生态模型构建研究”等。

(3)体育公共服务研究。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一系列体育改革发展新战略,与“健康中国”“全民健身”等密切相关的体育公共服务研究也因此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其内容涵盖制度建设、资源优化配置、供需分析,以及均衡化发展、服务标准化建设等多方面。如2015年重点项目“国家战略视角下福建新型农村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制度建设研究”等。

表4 2013—2020年福建省社科基金体育学项目主题高频词表

图3 2013—2020年福建省社科基金体育学项目社会语义网络图

(4)体育赛事、体育项目、校园足球等研究。福建省拥有丰富的体育办赛和体育活动经验,如全国农运会、城运会,以及城市马拉松等。体育赛事和大型体育活动研究也是学者关注的热点,包括赛事活动组织、相关法律问题以及体育消费等。微观层面,具体的体育项目研究如田径训练、校园足球、冰球等也略有涉及。如“城市营销视域下城市体育赛事选择、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体育组织自治管理模式法律化研究”“福建省城区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估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以及“田径竞赛场地不同项目起跑线、抢道线及切入差值程序编程的计算及画法研究”等。

(5)体质健康相关研究。在国家政策和民生发展需求的引导下,体质健康逐渐成为社会关注问题。相关研究中,以青少年或大中小学生、农村群体的体质健康,以及养生、康复等为主要方向。如“体医融合促进福建农村积极老龄化模式研究”“跆拳道品势修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等。

4 2013—2020年福建省社科基金体育学项目立项特点与不足

4.1 立项特点

(1)立项数目稳定,总体略高于平均水平,与主流学科尚存差距。十八大以来福建省社科基金体育学项目的立项数和立项率较稳定,表明本地重视体育学科和体育事业发展。在福建省社科基金的25个学科中,体育学的立项率与中国文学并列第八,与管理学、应用经济等排名前列的学科差距很大。

(2)立项分布不均衡,承担单位实力不一,差距较悬殊。根据省社科申报通知要求,凡是有科研管理职能部门、能够提供开展研究的必要条件并承诺信誉保证的单位都可组织申报。[4]十八大以来,福建省社科基金体育学立项项目全都由高校承担,这与高等院校具有的科研人才聚集、科研资源集中以及科研氛围浓厚等优势有很大关系。

从承担的高校分布情况看,有23家高校在十八大以来获立福建省社科基金体育学项目,说明体育学受重视程度较高。但是,由于各高校之间体育学研究的实力差距较悬殊,福建师范大学、泉州师范学院、华侨大学和厦门大学四所高校已占领福建省体育学学科的学术研究高地,所以其他高校仍需要努力追赶。

(3)立项主题丰富,注重政策性和服务性,具有学科交叉性。从对立项项目的分析来看,十八大以来福建省体育学研究内容广泛、主题丰富,既契合时代性和政策方向性,也有补充本地经验、本地生产的在地性内容。首先,研究能够围绕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内容包括福建省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体育公共服以及体质健康相关研究等;其次,研究注重发挥福建在地优势,如闽台体育、民俗体育以及地方体育赛事等,这与闽台的地缘近、文缘同等“五缘”关系源远流长,“非遗”“海丝”等城市名片建设,及福建省拥有丰富的体育赛事和活动承办经验等密切相关;再次,研究聚焦针对特定区域和特定人群的全面健康议题,包括青少年或大中小学生、老年人、农村群体的体质健康,以及养生、康复等内容;此外,研究也涉及具体的体育项目研究如田径训练、校园足球、冰球等。这些研究能够紧扣时代发展主题、围绕国家大局,关注福建省体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充分反映并反哺地方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改革实践,也有助于福建省体育学的学科建设。

研究发现,十八大以来福建省社科基金体育学立项项目中,跨学科研究逐渐增多,“体育+”、文体旅融合、体医融合、体养融合、体教融合等逐渐为大家所关注,研究视野逐渐拓宽。

4.2 存在的不足

(1)高质量研究少,科研资源分布不均,承担单位参与度有待扩大。十八大以来的省社科基金体育学立项项目中,重点项目立项少、青年项目立项增长趋势不明显,这反映出福建省体育学研究人才的储备仍然不够充足,体育学科研人员的整体研究实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截至2020年12月,在CNKI上检索以“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为依托基金检索,仅有10篇被CSSCI(包含扩展版)、北核、JST、CA等期刊收入,高质量研究较少。

从承担单位来看,集中趋势过于明显,科研资源分布不均。一方面,省、市体育局和教育厅(局)(针对中小学教师)等单位缺乏参与、未形成合力,这不利于实证研究的深入开展和后期研究成果的实践运用;另一方面,高校之间差距大,“老牌强校”科研资源聚集显著,体育学研究团队较独立、合作强度低,长远来看这不利于福建省体育学科总体的可持续发展。

(2)立项侧重应用实践,基础理论研究不够深入,体育学科总体科研水平基础薄弱。十八大以来的福建省社科基金体育学立项项目中,基础理论研究项目太少、理论深度和实证研究不足。究其原因,一方面,这与省社科基金的实践导向性质有关,在强调研究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实用主义影响下,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受到挤压, 2013—2020年福建省社科基金管理学和应用经济的项目立项率遥遥领先,这一现象亦可侧面说明此问题。另一方面,基础理论研究对研究者整体的学术功底和学术积累要求较高,而绝大多数体育学专业背景的研究人员,总体科研水平基础较薄弱。例如,就华侨大学和厦门大学两所综合性学校来说,体育学院的教师多为“教学为主型”,体育学相比其他学科,在社科科研方面存在力不从心的情况。此外,2013年以来立项的省社科基金体育学项目中,鲜有体育思想研究和体育史学研究。

(3)选题时政敏感度不高,部分研究领域存在空白点,服务体育文化建设水平有待提升。相比管理学、应用经济、马列·科社、法学等学科,十八大以来的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中,体育学立项项目的选题虽然能够围绕国家战略展开,但是其在时代性和方向性把握的反应速度上仍然不够及时、迅速。如正值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备期,竞技体育研究很少且冬季项目研究几近失语;“晋江经验”中的体育产业、企业、产品相关研究缺失;“文化强国”“一带一路”建设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创新、体育文化价值导向以及体育外交在体育发展中的地位不突出,功效发挥不够等等。

(4)跨学科研究不足,科研探索广度不够,创新发展动力有待增强。十八大以来,虽然福建省社科基金体育学的立项项目已初步呈现跨学科研究的态势,但是其内容依然存在如研究理论机制、实践路径等诸多难点,以及现实中难以短时间内突破的跨学科合作障碍,如“体医结合”中的行政界线不易跨越、实施主体难以明确等等。同时,在跨学科的选题挖掘上,“体育+”“+体育”的交叉科学范围仍需进一步扩大,如政治学、法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等等。

此外,学科交叉融合过程中体育学研究如何保持其学科发展的定位,如何避免迷失方向甚至偏离自身主要研究领域,真正做到“跨界+融合=创新发展”,也是日后需要面对的新挑战。[7]

5 对策建议

5.1 加强宏观审视、合理谋篇布局,均衡体育学科研资源

省社科规划办、地方政府部门以及高校需多方联动,引导福建省内的体育学科研资源配置更加优化。首先,考虑增加青年项目立项数,提高体育学科研情况的储备,促进福建省体育学未来地方性知识生产的持续性;其次,在课题申报指南选题征集中,多征求地方体育管理部门的意见,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经费支持体系,如设立“专项委托项目”以及传统体育学“强校”的基地公开招标课题等;最后,鼓励、引导并创造更多校地、校企、校校体育学科研合作机会。[8]

同时,体育学研究基础薄弱的高校,一方面应根据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以及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引进体育学研究人才,不断提升研究队伍的质量;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对体育学学科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教研相长”。此外,科研者个人应重视校内外进行的跨部门、跨单位、跨学科合作,通过参与学术会议交流、学术进修、挂职借调等方式,充分挖掘并积累省内外高校、地方政府部门的体育学资源,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

5.2 关注学科发展、增强内涵建设,夯实基础理论研究

基础理论对学科发展的指导作用是根本性的,构建学科基础理论体系需结合时代发展与实践的要求。因此,省社科指南设置以及项目申请、评审、立项应注重体育学学科自身的协调发展,根据学科发展规律加强宏观审视和战略性思考,进一步突出体育学的学术理性和特质,参照本学科领域的新动向、新成果来发掘新兴热点主题。

同时,体育学研究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注重思想文化引领,研究人员在选题中应当关注并梳理体育思想研究,特别是重要领导人的体育思想,增加体育史学的研究,进一步探究体育学中蕴涵的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助力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5.3 坚持服务导向、提升时事敏锐度,充分挖掘地方特色

福建省体育学研究仍需继续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关注体育事业发展的方向性和时代性。“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扩大体育消费,发展健身休闲、户外运动等体育产业”。例如,后疫情时代体育产业复苏、线下+线上体育运动方式拓展、体育赛事的创新性开展、居家健身开展等问题,我国传统体育在防疫抗疫方面的作用发挥,以及面对新时期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发展的新要求,体育公共服务、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赛事等议题始终会是体育学研究前沿和热点。此外,结合福建省的“大统战”和“非遗”优势,体育交往交流、体育文化传播、和少数民族体育、民俗体育等议题也值得重点关注。

5.4 加强跨学科研究,找准学科发展生长点,实现超越发展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科研管理部门、地方政府部门以及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需进一步加强包括问题导向、知识整合、人员合作等多个方面在内的跨学科合作。例如,体育学与法学、思政教育、大数据、物联网和大统战等具有时代性或地方性议题相关的研究尚欠缺,需要科研主管部门和研究者们下更大功夫。而这类议题,都需要具有多领域的交叉学科研究背景支持。以福建省社科的基地项目为例,“生活哲学研究中心”“公共服务质量研究中心”“闽南文化研究中心”以及“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等,都可以为体育学项目“搭台”。

在学校层面,有基础的高校可设立体育学相关的研究机构或者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并以此为依托,兼顾本校体育学现有学科基础和学科新生长点,通过设立跨学科研究培育基金,识别具有重大发展前景、具有明确跨学科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的体育学项目,在保持体育学研究其学科发展定位的基础上,促进院系、学科和科研人员之间交叉融合。

6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体育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目标”。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9]十八大以来,福建省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能够围绕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相信其研究会随着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推陈出新。与此同时,福建省的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面临着资源不均衡、理论研究不够深入以及选题时事敏感度不足和跨学科融合的挑战等问题,需要科研管理部门、科研单位和相关机构以及个人形成合力,在现有基础上合理统筹学科研究资源,立足学科发展,协调好服务国家大局和地方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关系,充分发挥省社科基金“顶天”“立地”“做学问”的社会功能和学术功能,助力福建省“体育强国”建设。

猜你喜欢

社科福建省学科
社科成果展示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社科成果展示
西安交通大学社科三刊简介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超学科”来啦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