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吸入氧浓度对法洛四联症患儿在麻醉中及术后肺功能的影响

2022-04-18李选发李瑞程靳闪张伊川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全麻诱导麻醉

李选发,李瑞程,靳闪,张伊川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海南 海口 570312

法洛四联症(TOF)在小儿中较为常见,其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占10%左右[1]。近年来,TOF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到了婴幼儿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2]。手术治疗是TOF的常见治疗方式,其中心肺分流术(CPB)具有较高的使用率,对患儿健康的改善有十分积极的作用[3]。吸氧是用于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改善组织供氧情况的一种手段,但是有报道指出,全麻术中若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可能产生大量的活性氧,导致肺组织氧化应激受损[4]。因此,幼儿全麻术中吸氧浓度的选择值得关注。该研究为进一步了解不同吸入氧浓度在TOF患儿麻醉中的应用及其对术后肺功能的影响,将该院2018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84例TOF患儿视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旨在为临床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行初次TOF矫治手术的患儿84例进行研究,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1~8岁,平均(4.12±0.32)岁;体质量7~32 kg,平均(20.32±2.14)kg;ASA麻醉分级:1级15例,2级27例。观察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1~8岁,平均(4.08±0.31)岁;体质量8~34 kg,平均(20.75±2.16)kg;ASA麻醉分级:1级18例,2级24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均统一行TOF治疗;ASA麻醉分级1~2级;符合TOF矫治手术指征,初次手术;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既往心脏手术史者;合并严重肝肾等器质性病变者;术前心肺功能不全者;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其他类型的先天性疾病者;临床资料欠完善者。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无麻醉前用药,入室后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及指标,常规行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全麻。麻醉诱导用药为咪达唑仑 (国药准字H10980025)0.05~0.1 mg/kg, 罗 库 溴 铵 (国 药 准 字H20123188)0.6~0.9 mg/kg和枸橼酸芬太尼(国药准字H20003688)10~20μg/kg或枸橼酸舒芬太尼1~2μg/kg,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所有患儿在CPB下接受TOF矫治术。

对照组设置FiO2100%,全程PaO2200~500 mmHg。观察组氧浓度60%,空氧混合呼吸参数设置为FiO260%,维持PaO280~100 mmHg。CPB过程中根据体温、灌注流量调节FiO221%~50%,维持于PaO2100~150 mmHg。所有患儿均使用体外循环机(德国StockertⅡ型或Ⅲ型)接受10万IU/kg抑肽酶,给药时分批次进行;麻醉后,CPB开始前,中心静脉给予1/3;CPB开始后,从体外循环中一次性给予剩余量。观察麻醉情况,若成功,则经中心静脉放血。CPB过程中,各项参数设置:平均动脉压、静脉血氧饱和度分别介于50~80 mmHg、>65%,最低鼻咽温控制在21~23℃。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相关记录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s),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相关记录指标比较

两组CPB中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气管带管和ICU停留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相关记录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related recorded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两组患儿相关记录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related recorded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组别CPB中升主动脉阻断时间(min)体外循环时间(min)手术时间(min)术后气管带管时间(h) ICU停留时间(h)对照组(n=42)观察组(n=42)t值P值72.34±6.81 70.25±6.13 1.478 0.143 123.26±21.10 120.65±20.73 0.572 0.569 201.46±30.08 190.25±28.49 1.754 0.083 36.45±8.64 29.37±7.02 4.122<0.001 86.03±15.61 75.42±11.37 3.561 0.001

2.2 两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诱导前,两组各血气分析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PB后6 h均较诱导前变化,且观察组PAaO2、RI明显低于对照组,PaO2、O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blood gas analysis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2 两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blood gas analysis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注:*表示组内前后比较,P<0.05

组别PA-aO2(%)诱导前 CPB后6 h PaO2(mmHg)诱导前 CPB后6 h RI(%)诱导前 CPB后6 h OI(%)诱导前 CPB后6 h对照组(n=42)观察组(n=42)t值P值20.06±5.48 20.18±5.51 0.100 0.921(150.02±25.31)*(123.06±20.04)*5.412<0.001 80.25±7.45 80.63±7.47 0.233 0.816(91.05±8.79)*(98.41±9.57)*3.671<0.001 1.23±0.45 1.20±0.44 0.309 0.758(0.87±0.36)*(0.61±0.30)*3.596 0.001 354.16±45.18 353.98±45.15 0.018 0.986(402.56±60.32)*(478.49±64.23)*5.585<0.001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率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率发生率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3 讨论

TOF是临床常见的紫绀型心脏病之一,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绀、呼吸困难、缺氧性发作等,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大约每2 000个新生儿中就有1例[5]。TOF患儿的预后影响因素较多,其中肺动脉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是决定性因素,一旦处理不及时将导致死亡,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6-8]。因此,对于TOF的临床治疗必须保持高度的重视。CPB即心肺分流术,也被称为体肺动脉吻合术,是临床治疗TOF的常见术式,主要作用是增加肺循环血流,改善临床症状,该术式操作比较简单,病死率低[9-10]。目前,影响CPB治疗TOF患儿的效果因素诸多,而麻醉作为手术操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会对CPB的治疗效果产生较大影响,尤其是在麻醉过程中的吸氧浓度控制,会影响手术效果,同时也涉及患儿的手术安全[11-12]。

吸氧是一种供氧手段,通过吸氧可以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组织的供氧情况,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13-15]。但是有报道指出,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气,不仅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还会产生大量的活性氧,导致肺组织氧化应激损伤[16]。另有研究表明,对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而言,高浓度吸氧容易引起支气管肺部发育不良[17-18]。该研究中,将TOF患儿视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相关治疗指标、血气分析指标等情况,探讨不同吸氧浓度对术后肺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气管带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均少于对照组,CPB后6 h的PA-aO2、RI均低于对照组,PaO2、OI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吸入60%浓度的氧,相较于吸入纯氧,能够更好地稳定患儿病情,减少术后气管带管和ICU停留时间,并且对术后肺功能的改善也有更为明显的作用。分析原因,高浓度氧气吸入时,会产生大量的活性氧,进而导致肺组织氧化应激损伤,影响肺部正常发育[19]。安全性是儿科手术麻醉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麻醉的安全性对患儿手术的成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该研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不良反应率分析发现,两组均保持在较低水平,提示了两种吸入氧浓度均有较高的安全性。该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如纳入样本数量偏少,可能影响研究结果,因此需要在日后的研究中增加样本深入探究。

综上所述,TOF患儿在全麻下接受手术治疗时,空氧混合吸入氧浓度60%,不但能够避免高浓度氧对患儿肺交换功能的影响,而且不会导致患儿出现低氧血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全麻患儿给氧方式,有利于患儿术后肺功能的恢复,具有较高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全麻诱导麻醉
隧道智能逃生诱导系统
不同诱导系对不同基因型玉米材料的诱导率评价
姜黄素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诱导凋亡的作用研究
鸢尾素(Irisin):运动诱导骨骼肌自噬的新靶点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骨科全麻围术期腹胀便秘的中医护理方案效果评价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视频宣教对全麻患者麻醉术前焦虑及配合程度的影响研究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在老年腹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