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辅助CT定位用于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穿刺的临床分析

2022-04-18李广艳李鹏杨宝凯肖建民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穿刺针椎体次数

李广艳,李鹏,杨宝凯,肖建民

宁津县人民医院,山东 宁津 253400

腰交感神经节阻滞多被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压迫腰交感神经节、下肢灼烧痛、糖尿病末梢神经痛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疾病治疗中,能够扩张下肢血管,促使末梢血流增加,改善下肢水肿[1-2]。既往腰交感神经节阻滞主要用盲探法或CT定位下进行穿刺,但盲探法穿刺精准度较低,穿刺失败率高;CT引导定位精准度高,但会给人体带来放射性损伤[3]。近年来超声技术快速发展,能够对人体内部结构组织进行清晰显示,超声波的指向性能够准确定位病变位置,且可对组织结构动态变化进行实时观察[4-5]。超声具有操作简便、无辐射及实时引导等优点,已在腰交感神经节阻滞中不断应用。该研究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1月于宁津县人民医院进行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的180例患者,分析超声引导辅助CT定位用于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穿刺的临床效果,并与CT定位、超声引导下腰交感神经节阻滞进行相比,以提高定位精准度及阻滞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宁津县人民医院进行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的180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组(60例)、B组(60例)、C组(60例)。研究获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A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37~80岁,平均(60.09±9.76)岁;体质指数(BMI):19.09~25.64 kg/m2,平均(22.43±1.54)kg/m2;疾病类型:腰椎间盘突出压迫腰交感神经节26例,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8例,糖尿病末梢神经痛16例;左侧阻滞,33例,右侧阻滞27例。B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35~80岁,平均(61.83±11.31)岁;BMI:18.20~25.94 kg/m2,平均(22.72±1.59)kg/m2;疾病类型:腰椎间盘突出压迫腰间感神经节27例,糖尿病末梢神经痛14例,19例;左侧阻滞32例,右侧阻滞28例。C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38~79岁,平均(61.20±9.37)岁;BMI:19.19~26.69 kg/m2,平均(22.48±1.88)kg/m2;疾病类型:腰椎间盘突出压迫腰交感神经节28例,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7例,糖尿病末梢神经痛15例;左侧31例,右侧阻滞29例。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7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者;穿刺部位感染者;患有精神疾病,无法积极配合临床诊治者;器官功能衰竭者;存在局部麻醉药过敏史者。

1.3 方法

1.3.1A组采用超声定位腰交感神经节阻滞应用SonoSiteM-Turbo彩色多普勒便携式超声仪(SonoSite公司提供)定位,探头频率2~5 MHz,患者取俯卧位,垫枕于腹部,选择合适的景深、对比度与增益参数,于皮肤上涂抹消毒超声耦合剂,以冠状和矢状切面表示超声探头与脊柱位置,将超声探头置于脊柱正中与脊柱方向垂直放置,探头分别向头、尾侧缓慢移动,定位L2椎体水平,进针目标靶点选择于左侧腰交感神经节,取冠状切面图像,从探头外侧端,用15 cm长射频穿刺针与皮肤成35~45°进针,经皮测量穿刺路径总长6.0~7.5 cm,朝向L2椎体进针,清晰可见L2椎体旁腹主动脉搏动影像,回抽无血无液,注入 造 影 剂 碘 海 醇 (GE Healthcare AS, 注 册 证 号HJ20160027)1 mL确定针尖位置。

1.3.2B组采用CT定位腰交感神经节阻滞采用16排螺旋CT(SIEMENS公司提供)定位,患者俯卧于CT扫描床上,扫描后定位L2水平,确定穿刺针针尖位于L2椎体下1/3前外侧,从该点设计皮肤穿刺点、穿刺路径、角度和深度,消毒、局部浸润麻醉后穿刺,成功后注入造影剂碘海醇1 mL,CT扫描确定显影范围未超过L2椎体上缘,若超过L2椎体的上缘,对穿刺针位置进行调整,反复采用CT定位,确保针尖放置于L2椎体下方前外侧。

1.3.3C组则采用超声引导辅助CT定位腰交感神经节阻滞超声定位拟穿刺节段,选择低频凸振探头,矢状位放置于脊柱旁正中,定位并标记L2椎体横突,常规皮肤消毒、铺巾,探头套无菌保护套后,横向放置于腋中线于标记点延长线交点,超声下显露L2椎体横突、L2椎体前侧缘,探头略向尾端移动至横突消失,局部浸润麻醉后采用平面内穿刺将穿刺针穿刺至腰大肌前缘、椎体前侧缘,注射造影剂碘海醇1 mL,CT扫描定位穿刺针针尖位置,穿刺过程全程可视化,注意对邻近脏器、神经及血管的保护。

1.4 观察指标

①统计3组穿刺针调整次数及操作时间。②足底皮肤温度:阻滞前、阻滞后7 d采用医用红外线测温仪(CEM DT-8806H)对足底皮肤温度进行测定。③疼痛程度:阻滞前、阻滞后7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法[6]评估,评分0~10分,评分越高则疼痛越剧烈。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或率(%)表示,采用χ2检验;3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穿刺针调整次数及操作时间对比

C组穿刺针调整次数少于A组、B组,A组穿刺针调整次数少于B组;C组操作时间短于A组、B组,A组操作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穿刺针调整次数及操作时间对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puncture needles and operation time of three groups(±s)

表1 3组穿刺针调整次数及操作时间对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puncture needles and operation time of three groups(±s)

注:与A组相比,b P<0.05;与B组相比,c P<0.05

组别穿刺针调整次数(次) 操作时间(min)A组(n=60)B组(n=60)C组(n=60)F值P值1.28±0.53(2.31±1.07)b(0.74±0.35)bc 73.966<0.001 29.82±7.88(35.37±9.40)b(18.92±3.17)bc 78.543<0.001

2.2 3组足底皮肤温度、VAS评分对比

阻滞前3组足底皮肤温度、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阻滞后7 d,C组足底皮肤温度高于A组、B组,A组足底皮肤温度高于B组;C组VAS评分低于A组、B组,A组VAS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足底皮肤温度、VAS评分对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plantar skin temperature and VAS score of the three groups(±s)

表2 3组足底皮肤温度、VAS评分对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plantar skin temperature and VAS score of the three groups(±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 P<0.05;与A组相比,b P<0.05;与B组相比,c P<0.05

时间 组别 足底皮肤温度(℃) VAS评分(分)阻滞前阻滞后7 d A组(n=60)B组(n=60)C组(n=60)F值P值A组(n=60)B组(n=60)C组(n=60)F值P值33.63±1.17 33.98±1.10 33.68±1.10 1.702 0.185(35.48±0.80)a(34.65±0.75)ab(36.21±0.99)abc 50.244<0.001 7.65±0.81 7.56±0.85 7.70±0.87 0.424 0.655(2.62±0.64)a(2.98±0.68)ab(2.03±0.55)abc 35.254<0.001

3 讨论

腰交感神经节阻滞可通过对相应节段腰交感神经进行阻滞,以对神经传导发挥阻断作用,有利于扩张下肢血管,增加血供,进而减轻患者痛感,达到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疾病的目的[7-8]。腰交感神经邻近脊髓及神经根,进行腰交感神经节阻滞过程中需要小心谨慎,应该由具有丰富临床疼痛治疗经验及对局部解剖熟悉的医师完成,以保障穿刺准确性,提升阻滞效果[9]。

盲探法为既往腰交感神经节阻滞常用定位方法,操作者不借助其他辅助设备,仅以手触及体表解剖标志定位,穿刺风险高、并发症多[10]。近年来临床上多采用CT影像学辅助腰交感神经节阻滞定位,CT定位有助于临床医生精确定位,提高穿刺成功率,但无法对周围软组织结构进行穿刺,且CT定位需要反复操作,会增加医生及患者的辐射暴露,存在损伤脊髓等可能,临床应用具有一定局限性[11-13]。该研究中观察超声引导辅助CT定位用于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穿刺的临床效果,研究结果显示,C组穿刺针调整次数(0.74±0.35)次少于A组、B组,A组穿刺针调整次数少于B组;C组操作时间(18.92±3.17)min短于A组、B组,A组操作时间短于B组;阻滞后7d,C组足底皮肤温度(36.21±0.99)℃高于A组、B组,A组足底皮肤温度高于B组;C组VAS评分(2.03±0.55)分低于A组、B组,A组VAS评分低于B组。提示出与超声及CT定位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相比,超声引导辅助CT定位用于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穿刺中有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操作时间,改善体表局部皮肤温度,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张景卫等[14]研究中指出,腰交感神经节阻滞术中采用超声引导并通过CT定位,能够对穿刺准确性进行双重验证,总操作时间(20±4)min短于CT定位,穿刺针调整次数(0.9±0.4)次少于CT定位,且误入椎间孔发生率为0%,较CT定位低,与该研究结果较为相似。与CT定位相比,超声引导无放射性损伤、经济实惠且操作简便,对治疗场所无特殊要求,还能够实时监控,对神经肌肉肌腱血管和骨骼滑囊组织高度分辨能力,能够促使疼痛治疗更加精准,提高治疗效果[14]。但单纯超声引导穿刺由于可能出现超声伪像,导致穿刺针针尖不一定能准确到达L2椎体前外侧缘,同时超声下无法将造影剂显示清楚[15-16]。通过观察造影剂范围有利于对药物扩散范围进行评估,若偏离此范围向外侧或沿着椎体向后侧椎间孔方向扩散,可能会损伤腰丛生殖股神经或腰脊神经根。超声引导辅助CT定位腰交感神经阻滞过程中,穿刺过程全程可视化,可实时监测穿刺针行进路径,有利于减轻脊髓、脊神经根及输尿管等损伤,能够清晰显示造影剂扩散范围,减少CT照射次数,降低X线辐射危害,安全可靠[17-18]。但该研究中仅纳入180例进行腰交感神经阻滞的患者,入组患者样本数较少,仍需后续深入研究,以进一步分析超声引导辅助CT定位用于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穿刺的临床效果,以指导临床治疗。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辅助CT定位可为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穿刺提供实时直观的依据,有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操作时间,减少穿刺并发症,提高阻滞效果。

猜你喜欢

穿刺针椎体次数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特立帕肽与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最后才吃梨
俄罗斯是全球阅兵次数最多的国家吗?
无菌棉签按压法拔除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无损伤穿刺针对患者的影响分析
EBUS-TBNA中不同型号穿刺针对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结果的影响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静脉针及穿刺针中锡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