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徜徉课外阅读 传承传统文化

2022-04-03何婧莹

文化产业 2022年3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笔者传统

何婧莹

阅读能够使初中阶段的学生实现语言文字素材的积累,而阅读课程则可以帮助初中生养成较强的阅读思维。我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它经历千年传承,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有着无比紧密的联系,通过初中语文阅读课堂向初中生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对于初中生基本语文素养的培育和人文素质的形成都有积极影响。身为初中的语文教师,更要利用教学机制,让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之中,以此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使传统文化得以有效传承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教授学生专业的语文知识,还要为学生讲解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这样也能够有效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共同进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据着一定的地位,教师能通过阅读教学为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的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传统文化的奥妙,以便在提升学生初中语文阅读质量的同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以及传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国人接触到的文化种类越来越多,这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巧妙地向学生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正是他们系统学习语文知识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阅读教学包含了各种文化的知识要点,而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知识极其符合初中生的阅读兴趣。所以,身为初中语文教师,更要重视中学生的这一特点,要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融入传统文化知识,这样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又能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从而全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此促进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进而提升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质量。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

挖掘传统文化素材,提升传统文化意识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编排与内容设计都是相关专家、学者经过长期研究而筛选制作出来的,其不仅语言文字十分优美,还富有悠远的文化意境。其所收录的文学作品也有着十分丰富而深刻的人文内涵,非常适合初中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所以,身为初中语文教师,要从教材内容中挖掘出合适的传统文化素材,利用好教材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

例如,在进行《屈原》这篇文章的教学时要意识到,这是一篇人物传记的节选内容,其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因此,在课程的开始,笔者深入挖掘了教材内容背景,并给学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笔者对学生说:“屈原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屈原有才华,有远见,忠于楚国,但他被楚王谴责,被顷襄王流放,直到死在汨罗江里。司马迁与屈原有着相似的政治经历。他崇拜屈原,所以其字里行间流露出愤怒和悲伤。他满怀敬意地总结了屈原的一生,赞扬了他杰出的政治才能和文学成就,特别是他尊重自己、不与世俗世界为伍的高尚品格,维护君主、振兴国家的爱国思想以及宁死不屈的战斗精神。他眼里含着泪水,写了一篇关于屈原的传记。如今的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存在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文学作品。”当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有了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之后,笔者就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了深度学习,让学生进行了充分的阅读活动。最后,笔者不仅为学生拓展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传统习俗,也让学生对端午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让学生了解了端午节与屈原的紧密联系。总之,在此过程中,既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了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又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意识。

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发挥传统节日作用

由于现在过多推崇西方节日,能够准确地记住许多西方节日,却记不清我国的传统节日,或者压根不了解。故此,教师应该充分把握好传统节日所能发挥的教育作用。但如果只是单纯进行传统节日教育,可能并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语文的课堂需要灵活多变,教师要丰富其形式,可以多利用课堂时间开展自主探究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深化自身对传统节日的认识。

例如,在清明节到来之际,笔者组织班上的学生一起开展了“传统节日进课堂”主题活动,在活动的准备阶段,笔者让学生提前查阅并搜集了关于传统文化节日的相关知识,并在主题活动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享和讨论。笔者要求学生不仅要查阅节日的相关背景,也要了解传统节日的有关故事、习俗等内容,然后在组内讨论结束后,再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在班级中进行阅读分享。在此过程中,有的小组讲述了“清明节”的由来,包括晋文公重耳与介子推的故事以及清明节折柳扫墓的由来;有的小组讲述了“年”的故事和由来,以及在过年时放鞭炮、贴春联等习俗的由来;有的小组讲述了“重阳节”的由来,告诉大家由于重阳节是阴历九月初九,而九在《易经》当中又被看作最大的“阳数”,两个“九”就代表着“日”和“月”,所以九月初九就被叫作“重阳节”的故事;有的小组还讲述了“腊八节”为何要喝“腊八粥”等。这种丰富的教学形式既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又能让学生通过传统节日加深对传統文化的学习,从而充分发挥传统节日的教育作用。

讲述传统文化故事,拓展课外阅读视野

古代传统文化故事同样蕴含着深刻又丰富的人生哲理。初中生在语文阅读课堂中,不仅可以学习遣词造句的基本技能,还能体会到汉语言文学的魅力,并得到传统文化的思想熏陶,逐渐塑造起正确的价值理念。

例如,在进行“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笔者并未一开课就让学生阅读名著,因为这种阅读方式很难让学生的阅读兴趣得以保持,所以,在正式阅读之前,笔者先用通俗的语言给学生讲述了其中的精彩故事,试图让学生通过笔者的讲述,对名著产生阅读兴趣,然后再让学生在产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活动。与此同时,笔者也组织学生进行了相应的课外阅读拓展,让学生在课下收集了许多名著故事,然后在班级中分享传阅自己带来的读物,并通过自己的讲述让更多学生对读物产生阅读兴趣,比赛看哪一名学生的阅读推荐更有吸引力。同时,在这堂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也给学生带来了其他三本名著,并让对其有所了解的学生讲述了其中的精彩故事,以此有效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在课程即将结束时,笔者也让学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如说一说为何《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能够获得“中国四大名著”的称号等。通过讲述名著故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知识教学,不仅有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强化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传统文化氛围

初中的语文课堂一定要生动、活泼,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借助现有的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营造传统文化学习氛围,通过展示课件、阅读与内容相关的图片资料、播放视频等方式,将学生引入传统文化的情境当中,以便让学生在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里,产生相应的兴趣,进而展开学习。

例如,在进行《沁园春·雪》这首词的教学时,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了相关的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以此让学生充分了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的一首词,很能体现毛泽东诗歌豪放不羁的风格,该词有宏伟的意境、宏伟的气势、奔放的情怀、豪迈的胸怀。它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美江山的热爱;更重要的是,它歌颂了当代英雄,表达了无产阶级的崇高抱负,有助于全面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学习诗词,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诗词背后的深刻内涵,也能让学生在视听的双重震撼中学到相应知识。

强化阅读教学内容,做好传统文化介绍

在初中语文的教材当中,有很多阅读内容都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所以对于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直接从阅读教学中展开,教师可以适当地补充一些教学资源,以拓展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此种模式引导学生更为全面地接触传统文化,提升学习效果。

例如,《出师表》这篇文言文中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笔者在进行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学时,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介绍,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笔者先给学生介绍了这篇文言文的故事背景,让学生了解到这篇由诸葛亮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敬仰。在此基础上,笔者还讲述了“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与文章有关的脍炙人口的故事。然后笔者又向学生介绍了《出师表》的简要内容,在对文章的背景介绍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赞叹古人的智慧,激发学生的自豪之情。同时,笔者还引导学生在课下多多学习相关的传统文化,阅读历史读物,了解与诸葛亮有关的历史故事,让学生更多地接触传统文化,感受历史文化底蕴。

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扩大传统文化影响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还需要组织一些文化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感受文化的多元魅力,从而产生更多的学习兴趣。所以基于语文教学的人文特点,教师也可以组织一些传统文化的相关活动,在学生全面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学习。

首先,国学教育与语文教学联系密切,在语文教材中我们会学习很多古文,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弘扬国学的文化活动,如朗诵、演讲等活动。可以让学生自主朗诵教材中的古诗、古文,也可以让学生挑选自己所喜欢的内容展开诵读,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提升学习效果。其次,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具有趣味的文化活动,如在欢度传统节日的时候,让学生能够结合节日展开与之相关的文化活动。以春节为例,可以让学生展开对联大比拼活动,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创意,考察学生的文化底蕴,又能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节日的相关习俗,学习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阅读教学不只需要以课本为中心让学生学习知识,也需要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阅读兴趣,将阅读作为学习的一种主要渠道,拓展其对于其他知识的了解。那么对于传统文化而言,教师也需要让学生拓展课外阅读,多读一些名著或与历史文化有关的读物,提升其文化素养,促进其认真学习传统文化。

首先,历史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初中阶段为了让学生更有文化底蕴,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历史读物,如《中华上下五千年》《国史大纲》《春秋》《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左传》等。阅读这些作品,可以让学生在提升阅读能力的基础上,更为直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感受中国文明的演变。其次,教师要结合语文教学做好学生课外阅读的拓展学习,如在学生的每个学习阶段,教学大纲对学生都有一定的阅读要求,在满足教学大纲阅读量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读物。如可以结合单元教学的要求,让学生展开课外阅读和学习。只有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才会更加凸显、更加有效,才更有可能更好地将学生培养成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者和发扬者。

总而言之,在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课堂中引入传统文化教育是具有實际意义的。它不仅能起到学习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还能够帮助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帮助其树立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初中语文教师有义务也有责任在语文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内涵,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使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生动有趣,充满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初中生喜欢上语文阅读课堂,爱上中华传统文化,从而更好地学习并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发挥实际作用。

参考文献

[1]方琳静.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有效渗透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90):34-36.

[2]张海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07):200-201.

[3]颉小莉.探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运用[J].天津教育,2021(19):111-113.

[4]李威君.基于传统文化的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06):76-77.

[5]杨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融合的思考[J].新课程,2021(11):11.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笔者传统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少年力斗传统
性能相差达32%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