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农耕文化视角下的江西民间音乐

2022-04-03程素珍葛小丽

文化产业 2022年3期
关键词:农耕江西民间

程素珍 葛小丽

中国不仅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还是一个文化大国。华夏文明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熠熠生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包括各种各样的民间音乐,这些音乐用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和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匈牙利音乐家柯达伊认为:“民族传统有机的继承,唯有从我们的民间音乐中才能找到。”将与文化同根同源的民间音乐传承并发扬光大,是华夏儿女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更是开启伟大征程的必然要求,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在这其中,江西民间音乐作为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国农耕文化紧密结合;从农耕文化的角度对江西民间音乐进行分析,不仅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还能促进当代先进文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江西民间音乐概述

江西民间音乐具有浓厚的民俗气息,在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仅汲取了本土的生活智慧,还有着西方文化的影子,是江西人民的智慧结晶。由于江西与安徽、湖南相邻,几个省份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密切,在文化艺术方面吸收了周边省份的优秀成果,创造出的江西民间音乐多姿多彩,形式自由,表达了淳朴的江西人民热烈的生活感情。江西民间音乐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因此在音乐表现语言上也体现出“地源性”要素:包括节奏律动的“地源性”、旋律音调的“地源性”和调性传承的“地源性”,这些地源性在方方面面影响着江西民间音乐。下面将江西民间音乐分为以下几类。

民间歌曲

江西民间歌曲的种类多样,包含山歌、号子音乐、小调音乐和歌舞曲等。山歌质朴随性、朗朗上口,主要是劳动人民在从事生产过程中创作的,表现了江西人民对生活的热爱,比如赣县田村《交情歌》、瑞金《圳头山歌》等。号子音乐则是在江西人民热火朝天的劳动中产生的,如永新的《过一重山来又一重天》、万安的《齐心合力过险滩》等。小調音乐则反映了江西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的娱乐消遣,具有洒脱随性的特点,如景德镇的《摘油茶》《大路上走来谁家的客》等。歌舞曲则蕴含了更加浓重的感情,如景德镇的《闹新房》、大余的《年歌》等。

曲艺音乐

江西的曲艺知名度较大,在中国的曲艺历史长河中占有一席之地,由于它的特点鲜明且种类丰富,在江西乃至全国范围内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江西曲艺音乐有说有唱,兼具叙述和抒情的功能,听起来十分舒适悦耳。此外,值得称道的一点是,曲艺音乐采用渔鼓筒来为节奏乐器伴奏,这种艺术特点充满了江西特色。其主要采用的表现方式有诗词、戏曲等,体裁多样,内容包括历史文化、文学故事和神话传说等。

戏曲音乐

江西民间音乐中的戏曲音乐同样历史悠久、种类丰富,在创作特点上情感浓厚,曲调优美,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诙谐幽默,常常运用夸张的手法来烘托渲染气氛,用民间俗语和歇后语让戏曲内容更加丰富。江西戏曲音乐主要有宜黄腔、弋阳腔、海盐腔等;地方剧种也数量众多,分布在全省各地,有宜黄戏、赣剧、东河戏、盱河戏、西河戏、宁河戏等十多种地方小戏。

红歌音乐

提起江西,不得不提起的就是令人难忘的红色历史。江西这片特殊的土地上曾经涌现出众多红色革命英雄,劳动人民将对革命英雄的感情寄托在歌谣里传唱至今。江西红歌不但传承发扬了时代记忆,更为当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添了人文气息,已然成为一种时代文化标志。现今广为流传的红歌主要是借鉴采茶戏进行加工改编的,例如以采茶戏《送郎歌》《十送郎》为基础改编的《十送红军》《送郎当红军》。

农耕文化视角下江西民间音乐的起源

特定的音乐理念是每一种音乐类型的决定性因素,决定了音乐的气质和特性。江西民间音乐扎根于农耕文化,历史传承十分久远。早在数万年前,就已经有人类在江西居住和活动,并在磨制石器产生和进入新石器时代后,在种植水稻、饲养家畜和建造房屋的同时发明了陶器。进入商周时期后,江西先民开始种桑养蚕,从事纺织,并开始铸造青铜器。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中,精神文明伴随着物质文明开始萌芽,展开了江西民间音乐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陶埙

迄今为止,江西发现的最古老的一件乐器是一件陶埙。这件陶埙于1961年在江西西北部的修水县山背遗址中出土,由黏土烧制而成,顶端开有一孔,被称为单孔陶埙,至今还能吹出单调的声音。此外,江西地区出土过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埙还有双孔的、多孔的。和单孔陶埙相比,双孔与多孔的陶埙音色更加丰富、饱满;陶埙从单孔到双孔乃至多孔的变迁体现了江西先民对音乐感受能力的提升,他们不仅能更好地认识和识别音乐,还提高了艺术创造力。

青铜甬钟、青铜铙

随着历史迈入青铜时代,江西先民创造的乐器进一步丰富,音乐之声进一步壮大,民间音乐理念有了质的飞跃。作为奴隶社会礼仪等级制度的附属品,青铜乐器不是单纯的青铜乐器,而是能为人类创造精神享受、繁荣艺术文明的重要载体。在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江西,青铜乐器的分布数量众多,范围广泛。历史上在江西范围内出土的青铜乐器很多,其中主要流行的是青铜甬钟。青铜甬钟是一种用作祭祀和宴请活动助兴的打击乐器,主要通过木槌敲击来演奏。总体而言,出土自江西的青铜甬钟不仅分布范围广泛,总体数量众多,而且外形规制各异,大小不一,外观精美,造型独特,这样的甬钟弹奏起来音域、音阶、音频各有不同,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由此可知,江西先民的音乐演奏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音乐鉴赏水平有所增强,民间音乐意识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木鼓、木琴等

春秋战国时期,江西地区出土的乐器种类不断丰富,出现了与今天的乐器相类似的筝和鼓。出土的筝制作工艺精良,技术成熟。鼓在古代常用作演奏和军用,搭配着雄壮的节奏能给人以强烈的美感,常被用于盛大的场合。这些出土的珍贵乐器,给中国悠久的音乐史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乐器渐趋成熟精美的发展也见证了江西民间音乐意识从萌芽到成熟的历程。

农耕文化视角下江西民间音乐的特征

我国人民在顺应时代不断发展、从事多样的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创造了底蕴深厚的农耕文化,其浸透了劳动人民的血汗,凝聚着劳动大众的智慧,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与规律的深刻把握。农耕文化源自乡土乡村,和土地紧密相连,与农民共生共存,因此它得以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延续下去。江西民间音乐根植于农耕文化,从产生到发展,都深受农耕文化的熏陶。源远流长的农耕实践直接促进了江西民间音乐的发展与成熟,对江西的音乐风格和审美特点的形成都产生了巨大影响。D2B702E9-26B0-4803-94D2-9C5D9B69D684

顺应农耕生产生活的音乐形式

江西民间音乐种类繁多,流传悠久。早在数万年前,江西先民在辛苦繁重的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劳动中就已经产生了对音乐的认知,其音乐意识随着乐器种类的增加而日益发展成熟。也正是在江西先民的长期农耕劳作以及江西群众的不断创造、润色和加工当中,形成了顺应农耕生产生活的江西民间音乐。此外,江西地域内各民族的音乐思维和农耕文化联系在一起,造就了具有江西特色的民间音乐。一方面,其演唱风格指的是演唱者根据作品内容、表达情感要求,在表演中运用的方式,其唱腔艺术深深烙印着农耕文化的痕迹;另一方面,顺应农耕生产生活的创作风格,许多民歌都是在劳作耕种时即兴创作的。

与农耕文化相融合的情感流露

在农耕文化的背后,是一代代辛勤耕种、守望土地、顺应天命的劳动人民,体现了勤劳质朴、厚道丰盈的农耕文明。作为与农耕文化相融合的民间音乐,情感是二者相融合的结合点。音乐吸引听众主要是通过声和情,声指发声,要求演唱者具有专业素质,能灵活运用演唱技巧;情指感情,是音乐艺术中的主导因素;情为声之本,声为情之形,声只是情的外在条件与手段,声和情是互为表里的歌唱艺术整体。江西民间音乐的独特风格能将赋予农耕文化的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完整传达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长期以来,江西民间音乐用质朴却生动的语言、灵动抒情的音调和具有乡土气息的风格演绎了劳动人民内心深处的喜怒哀乐。

来源于农耕生产生活的现代审美

以江西民间音乐的表现手法为角度切入,现今的江西民间音乐不仅包含传统的农耕文化,也被赋予了时代文化的内涵,换句话说,其既包括传统的演唱方法,又具有现代的表演形式和审美特征。一方面,传统风格指的是江西民族音乐中带有典型农耕文化风格的那部分内容;另一方面,时尚气息指的是江西民间音乐中带有时代特征、顺应当下社会整体发展趋势潮流的那部分内容。江西民间音乐不仅是农耕文化的优秀传承者,更是当下时代特征的开创者,这一切实际上构成了江西民间音乐文化传统和现代的辩证统一。

农耕文化视角下发展江西民间音乐的措施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当下,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不断发展本民族文化,推陈出新。如何更好地发展农耕文化视角下的江西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面对新的挑战,我们不仅要为江西民间音乐提供生存空间,还要不断推陈出新,加大发展力度。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发扬江西民间音乐的传统艺术风格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民间音乐在农耕文化的土壤中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回首历史,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曾经让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气象万千,但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人们在追逐经济效益时忽视了对民间传统音乐应有的传承与保护,属于江西的民间特色音乐文化正渐渐被遗忘,部分江西年轻一代甚至習惯于用西方音乐评价的标准来评判民间音乐。基于此,我们应当立足传统农耕文化,大力发扬江西民间音乐。

加强对江西民间音乐的推广传播力度

民间音乐由于历史悠久、环境封闭等特点,在过去常常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来实现文化传承,其推广传播力度小,受到了地域范围的限制。然而,在信息时代到来的今天,人们所居住和生存的环境已经成为了地球村,大众媒介成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借助大众媒介强大的传播能力,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们都可以领略到江西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江西民间音乐的推广和传播。对此,我们要学会创新传播方式,利用好各种传播途径,有效地扩大江西民间音乐的受众群体,从而更好地传承农耕文化,发展江西民间音乐。

加快江西民间音乐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走商业运营道路,加快发展江西民间音乐产业,有利于促进江西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积极开展商业化运营,把江西的优秀民间音乐融入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开展商业性文艺演出把江西民间音乐产业与江西旅游产业相结合,把江西地方音乐和地方旅游资源有效结合起来,借助旅游业加大推广力度,将江西优秀民间音乐的魅力与全国和全世界的游客一同分享。

加强江西民间音乐的社会传承力度

建立让民间音乐广泛传播的平台,通过大众媒介和口口传播的方式让人们从多方面了解优秀文化传承。由于部分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年龄较大,不擅长使用新媒体平台,对此,可以将他们请到高校中宣讲有关江西民间音乐的知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加强江西民间音乐的社会传承起到了巨大作用。此外,作为江西民间音乐的创造和传承载体,音乐传承人占据着重要地位;保护民间音乐传承人,就是保护江西民间音乐,使其不被遗忘和丢弃;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来保护音乐传承人,例如建立音乐展览馆,为传承人提供物质奖励等。

江西民间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它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特点,这些规律特点都是在或明显或隐藏的文化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江西民间音乐作为一种传统音乐,是农耕文化的产物,在农耕劳作中汲取了广大劳动人民几千年的生产生活智慧。此外,江西民间音乐还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农耕文化为视角对江西民间音乐进行分析,对于传承优秀文化、壮大发展先进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冯光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2003(01):21-23.

[2]陈南宏.江西民间音乐“地源性”对音乐教育的影响[J].民族音乐,2011(01):105-106.

[3]胡腊妹,李勤.江西当代民间音乐文化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1,31(07):232-235.

[4]崔笑.农耕文化中江西先民的音乐之声[J].农业考古,2012(06):320-323.

[5]彭适凡.赣江流域出土商周铜铙和甬钟概述[J].南方文物,1998(01):43-57+127.

[6]夏学禹.论中国农耕文化的价值及传承途径[J].古今农业,2010(03):88-98.

[7]冯效刚.声情并茂──中国传统唱论美学思想初探[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04):19-25.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改课题重点项目:“农耕文化融入农业类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研究——以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为例”(项目批准号:JXJG-18-62-2)。D2B702E9-26B0-4803-94D2-9C5D9B69D684

猜你喜欢

农耕江西民间
江西银行
农耕劳作磨毅力 南泥湾精神记心中
农耕感怀
青花瓷里觅南山——江西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老圃作品
老圃作品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