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组织文化建设实践研究

2022-04-03王越王瑛洁

文化产业 2022年3期
关键词:师生校园建设

王越 王瑛洁

组织文化作为组织长期生存、发展的产物,是广大组织成员共同秉承的最高目标、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的总和。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一些管理学家通过对美、日两国组织经营管理经验的研究比较,首次提出了组织文化的概念,由此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组织管理的新革命,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对当代组织管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组织文化概念逐步从企业管理范畴引入到教育管理中,成为体现高校管理功能及整体结构的一种重要形式。

高校作为一种特殊组织,其组织文化是学校每位成员在开展教学工作及各项辅助工作中所构筑的,系统性的价值观念,与高校科研活动、行政管理、道德规范等方面有着紧密联系,是高校自身“组织个性”的重要体现。纵观我国众多高校发展历程,一些著名的高校不仅在学术研究层面处在领先地位,还十分重视学风、校风等软实力的建设,其中由各高校创始人及领导人所创造的优良传统从不同角度为我国现代教育组织文化发展提供了助力,由此在为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成為推动高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此,对高校组织文化建设实践进行研究分析。

高校组织文化

综合国内外众多研究得出:组织文化主要指的是某一社会组织在生存发展中,逐步形成并得到组织成员认同并遵循的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共同价值观等的外在表现,并且以共同价值观、信仰为重要核心。同时,因为组织文化可实现导向、凝聚、制约、激励、协调等功能,所以组织文化对组织的生存、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因而要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以推动组织各方面的健康发展。

高校组织文化是传统组织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主要由办学指导思想、管理哲学构成,是学校全体成员形成的,并被其所认同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的总称,包括物质层、制度层以及精神层三个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的文化层面。其中,物质文化作为高校组织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高校综合办学实力的重要体现,既包括高校各类建筑物、教学科研设备、校园网络、图书资料等教育教学硬件设施,又包括校园规划设计、建筑风格、自然环境等可供观赏的环境布局,还包括学校组织机构和师生职工的校风学风及行为举止等。制度文化是高校组织文化内隐文化与外显文化的连接纽带,包括高校的各种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校纪校规等。倘若该文化层关系处理不当,则可能会出现高校组织内部人际关系不协调、校园秩序混乱等情况,不利于高校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精神文化则是高校组织文化的核心、灵魂,是物质层、制度层形成的重要前提,包括学校目标、学校精神、办学思想等内容。上述三个文化层次相互的关系,如图所示。

高校组织文化建设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组织文化建设可促进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广义上而言,一所高校的校园文化氛围主要体现了这一高校的核心价值取向及教育教学的总体发展方向,而该种价值取向、教育教学发展方向对高校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换言之,高校管理工作,不管是高校行政管理、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管理,还是高校财务管理等方面,都是为了服务于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为了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发展,使高校在社会上更充分发挥其文化导向作用。而在具体实践中,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促进师生、生生相互间的和谐共处,也可促进高校各项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除此之外,一所高校的校园文化氛围还是该高校形象的体现,并且这一软形象还无形中影响着社会各界对高校的看法。而高校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建立通过高校组织文化建设进行实现,同时依托高校管理工作的开展。

高校组织文化建设可促进提升教学质量及学术水平

高校建设旨在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效合理的教学。高校组织文化建设不仅能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还可促进高校学术水平的提升。首先,高校组织文化建设可促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网,有助于对教学人才的把握吸引,而高层次的教学人才是一所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的重中之重,所以高校组织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同时,高校文化建设还可促进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教学氛围,在该种教学氛围下,各式各样先进教学理念的引入,高校不同部门、教师之间积极交流,以及校际间的有效交流均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其次,通过高校组织文化还有助于提升高校学术水平。某种意义上,高校教师学术研究与其实际教学紧密相关,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可为教师学术研究提供丰富的研究素材,进而保障教师学术研究的顺利进行。而高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也表明了高校整体师资力量的提升,这必然可促进教师学术研究的开展。

高校组织文化建设可促进实现民主化管理

对于高校管理来说,人文关怀因素是高校管理中重要的一环,而高校组织文化也蕴含了人文关怀,所以高校组织文化建设对高校管理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具体而言,高校管理中的人文关怀因素,实则为追求民主化管理。通过有效的高校组织文化建设,高校管理者将由过去的强权者转变成服务者,进而对教师和学生发挥有效的引导作用。同时,高校真正的服务管理对象实则为学生,教师尽管也受高校的管理,但教师是高校的二级管理者,并直接面向学生,其对学生的影响不言而喻。所以,高校依托有效的组织文化建设,对高校管理者发挥至关重要的督促、引导作用。高校管理者在组织文化建设中应不断提高自身人文素养,认识到以学生为本的重要性,进一步促进高校的民主化管理。

高校组织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困境

高校组织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现阶段,仍有一些高校将组织文化简单界定成围绕师生职工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亦或将高校组织文化建设局限于学生管理、思想教育层面,对组织文化部分与全部关系进行了颠倒。同时,因为缺乏统一的理念指导,大多是自上而下的组织广大师生被动式的开展各类活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未能得到有效发挥,进而使得高校组织文化建设流于形式。EF324B9F-04F5-486A-B67B-324A73DBA51B

对人才资源培养及合理利用的规律认识不足

现阶段,一些高校对教师是高校人力资源主体的观念缺乏有效认识,对教师管理使用多,有针对性培养、开发不足;优秀人才未能得到有效利用等问题,加之缺乏科学完备的人才制度及管理方式,造成人才误用及政策落实不到位的局面,进一步对高校组织文化建设造成不利影响。

内部环节不协调问题较为突出

整体而言,我国高校组织文化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些高校在文化建设中,太过追求校园环境与外观色彩的统一性,将花费大量精力在校园花草树木栽种整齐与否、设备设施摆放位置协调与否等方面,由此造成高校组织文化建设的整合性、平衡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高校组织文化建设对策

加大对高校精神文化的宣传力度

精神文化作为高校组织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依托简明扼要的校风、校训等予以展现,其不仅继承了高校的历史传统,还提升了高校的办学特色,表现出显著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为切实提升高校師生对高校精神文化的认同度,必须要加强对精神文化的有效宣传。比如,可利用主题班会、专题讲座、文娱活动等形式,并借助校刊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网等媒介,从视听层面加强对高校精神文化理念及价值追求的有效宣传,从理论层面推进对师生思想观念的有效武装,以此不断提高师生对高校精神文化的认知水平,并使高校精神文化深入人心,逐步转变成全体师生职工共同的精神追求。另外,为实现对高校精神文化内在追求的有效传达,还应注重发挥榜样的模范作用。一方面,应发挥高校管理者的榜样模范作用,使高校精神文化建设有序开展,高校管理者应以身作则,成为广大师生践行高校精神文化理念及价值的榜样。另一方面,应注重培养典型,以此推进高校精神文化理念价值的具体化、形象化发展,帮助师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进一步提升高校精神文化理念价值的号召力、凝聚力。

加强校园形象塑造,推进人力资源开发

通常而言,高校组织文化以组织形象为重要表现,组织形象不仅是社会各界了解高校综合实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还是社会大众对高校所形成的总体认识及整体评价,涉及到高校的社会声誉、人才素质以及科研水平的高低等因素。而该种组织形象的形成,则是学校全体成员在日常工作中所形成及创造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组织文化体现,该种组织形象一经形成,将会对高校的生源质量、社会声誉等产生深远影响。另外,高校组织文化建设不单单是组织文化活动的总称,鉴于高校组织文化内容的复杂性要求,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将教职工的职业培养纳为学校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提高对师生及其他职工在高校组织文化建设中可发挥作用的有效重视。基于此,在高校组织文化建设中,应重视调动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对其开展科学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职业培训等,实现对教职工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再者,还应杜绝片面的“见物不见人”的理性管理思想。将推动师生、职工主体作用的发挥,作为组织文化建设的驱动力及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

营造高校学习氛围,推进价值观人格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深入,社会组织结构不断向扁平化发展,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逐步提升,与此同时,社会治理中的创造性思维不断取代传统的线性思维。在此背景下,一方面推动了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也对个人、组织的知识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能力不断发展成保持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因素,同时,学习型组织也转变成知识经济时代下尤为重要的一种组织形式。为此,高校要想保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必须要加强对自身学习氛围的营造培养。并且,在高校发展实践中应推进学校管理层价值观的人格化发展。首先,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教职工积极性、创造性的提升至关重要,个人化价值观的培育可极大程度提升师生对高校的认同感及归属感,进而保障高校组织文化建设的有序开展。其次,因为高校组织文化表现出一定的独特性,有别于规章制度等外化成果,组织文化不易于被抄袭、效仿,并且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逐步增强,组织文化的独特性将进一步凸显,由此让价值观人格化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而言尤为至关重要,学校可发挥出思想引领、情操陶冶等重要作用。为此,为强化高校组织文化建设,高校应注重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首先,随着当代大学生自主意识的逐步增强,他们对校园文化氛围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因而,高校在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氛围过程中,应摆脱传统“学习至上”的思想观念,加强开展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且健康向上的一系列文娱活动,并加强各式各样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推进知识性、社会性、群众性的有机融合,使文娱活动的引导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其次,还应注重发挥学生组织作用,如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工作,推进社团建设领头人的选拔、培育,同时在教学时间安排上为学生社团活动创造便利,进一步营造全方位为学生服务的、多元化的校园文化氛围。

总而言之,高校组织文化建设不仅影响着高校管理工作,还对高校的整体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高校相关人员必须要提高对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从加大对高校精神文化的宣传力度、营造高校学习氛围、推进价值观人格化、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等多个不同方面入手,积极促进高校组织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闫嘉骏,黄佳.多元文化影响下的高校学生组织文化建设问题研究[J].时代报告,2019(07):188-189.

[2]张东方.组织文化在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中的作用研究[J].领导科学论坛,2021(11):147-151.

[3]王安银.核心竞争力培育前提下高校组织文化建设探究[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04):36-38+69.

[4]俞琰.试论高校改革与组织文化建设的状况[J].知识经济,2016(21):145-146.

[5]曾媛媛. 地方高校组织文化氛围建设的途径探索[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08):143-144.EF324B9F-04F5-486A-B67B-324A73DBA51B

猜你喜欢

师生校园建设
寒露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麻辣师生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