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知识产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022-04-03任涛

文化产业 2022年3期
关键词: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任涛

高校作为我国的人才培养基地,是未来经济、科技、文化等诸多事业发展的新希望,也是知识产权战略中的工作重点。现如今,在信息全球化的大环境下,知识产权工作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和高校本身的高度重视。提升高校的知识产权意识、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是目前工作的重点任务。

高校知识产权工作的意义

尊重知识人才的重要体现

我国高校作为知识人才的聚集地,是教育和传授知识的重要地点;高校及其科研教育机构是知识产权管理、保护、传递和转化的重要场所。知识产权作为我国创新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性成果,是教育科研工作者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对知识产权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和充分的保护,是尊重知识性人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表现形式。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制定和实施国家的知识产权战略是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需求,是积极迎合时代科技知识发展的挑战,也是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文化发展的主要任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学校,高校与知识产权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其自身拥有充足的科研力量和知识成果,在知识产权制度建设中充当着主力军的作用。我国高校拥有着国家2/3的重点实验室,吸纳了众多科研人才,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创新资源和创新实力,为社会培养了许多高层次科研人才。《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想加快建设知识产权保护文化建设,就要从高校开始加强培养学生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知识,打造高水平的知识产权师资团队,为国家和企业培养各类知识产权人才。

发展高校科技事业的重要举措

知识产权的保护管理贯穿高校科研项目的全过程,是高校科技事业发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的知识产权工作符合我国高校科技发展事业的需要,也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的需要。高校具有学科、教育、人才、信息资源等多方面科技发展优势,是我国生产新知识、新理论的摇篮,承载着众多国家级科研项目,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主阵地,且在科技事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渠道,高校是传授、创新、研究知识的重要阵地,其不仅在科技创新方面有着绝对优势,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对促进知识产权的应用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高校鼓励创新发展科技,重视知识产权工作的管理与保护;将科学技术成果与经济相结合以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或通过技术转让和产学研合作的形式不断发展现今高校科技事业,这都是促进高校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发展地域经济的重要途径

高校知识产权工作的发展最终是为了培养建设性人才,以便促进国家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高校与地域经济的挂钩式发展。通过提升高校知识产权的工作水平,可以有效推进和加强地域的校企合作,不断深化教学工作和地域经济发展事业的改革创新,带动地域经济发展,推进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这也是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措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高校科技管理主要是将已有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西方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知识产权经营权”以推动科研技术转化。将大学获得的研究成果转移给企业用于现实生产从而获得经济收益,可以看出知识产权对经济的发展的重要性,这既有利于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又有助于构建良好的知识产权交易体系,从而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服务优质化、交易程序简单化等,对高校来说还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知识产权的商业利益。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有助于高校创新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提升人才的创新实力,发展地域经济,建设创新型国家。

我国高校知识产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知识产权意识薄弱

现今,我国已经全面实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但部分高校依旧缺乏对知识产权的重视意识,且没有将知识产权放到高校未来发展的战略决策中,导致师生普遍缺少對知识产权的了解。部分创新人士在科研结束后只看重成果论文的发表和结论的鉴定,往往忽略了对专利产权的申请,因此使得部分成果的发表缺乏新颖度,技术内容全面公开却没有得到相应的保护。有些高校在学术研究中虽提前申请了知识专利,但由于后期管理不当,导致专利被撤回,甚至有些专利因为专利费用没有按时缴纳而被取消,这都不利于我国知识产权的发展。此外,在大部分高校中,专门从事知识产权法教学的教师人数较少,甚至有的高校没有教师来教授知识产权课程,大多数教师都将知识产权课程当作普通的法律知识一样向学生传授,或是只给法学专业和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普及,这也就导致部分高校并没有正确的知识产权相关的概念和意识,也就无法从权利、义务的角度为科研成果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不合理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没有设置独立专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对于知识产权的管理仅依靠科学研究院或教务管理部门进行粗略管理,大部分高校对知识产权的管理还停留在行政管理的浅层表面,并未深入了解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意义。高校在知识产权的申请、登记、设立、管理等具体实施方面缺少对专业的评估、许可及转化等过程的全面梳理,导致产权管理体系混乱,进而导致科技成果私下交易、成果转让、成果盗窃等事件频繁出现,阻碍了我国高校科研事业的未来发展。我国实行的是科技管理双轨制:一是实行科技制度的成果鉴定及奖励制度;二是实行专利法的激励制度。大多数高校将这种管理制度与员工的职称评定和利益相连接,导致大多数高校教职工更加重视论文的发表、成果鉴定和科技奖项申报,而不重视专利申请机会。这种管理体系显然与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的管理目的相背离,严重阻碍了知识产权的系统化管理,甚至还会导致科研成果雷同的现象,甚至许多鉴定达到世界水平的成果也只是在重复他人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研究纯粹是为了参与论文发表和科技成果评定,这种不合理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严重制约了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的发展。

高校知识产权转化能力偏低

现如今,我国高校专利成果研究产生的知识产权市场转化率偏低且管理结构不完善,根据2015年的调查报告可知,近70.5%的高校设置的是兼职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并没有专门负责管理高校知识产权转化的管理部门[ 1 ]。导致知识产权转化率偏低的原因有许多,如知识产权意识较弱、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不健全等。知识产权的最终转化是高校科研事业发展的最终目的,否则科研成果也仅仅是成果,无法应用到社会的实际生产、生活中,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其中,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和科研成果转化体制不健全是知识产权转化能力偏低的主要原因。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主要场所,其研发实力是远超私人企业的,现如今我国高校的科研管理模式仍旧与事业单位体制管理的形式相仿,由国家立项、财政拨款、高校研究,其经济与研究的管理工作由完全独立的两个部门管理,这就导致研究项目与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严重脱节,两部门不能协调一致,政府管理部门没有根据实际研究环节投放资金容易造成资金链断层,从而影响科技成果的转化,同时高校也没有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职责,如高校内部转化体制不健全,只追求论文数量作为学术指标而忽视市场的现实需要,严重阻碍了高校知识产权转化能力的提高。

我国高校知识产权问题的解决措施

强化高校知识产权意识

随着我国的综合实力不断上升,国家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的发展问题。近期,我国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并针对不同的知识产权问题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方案。高校也要响应国家的号召,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性,严格按照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制定符合本校发展的知识产权规章制度,同时加强高校师生的知识产权意识,向一些外国高校学习借鉴。

同时,设立专题培训班或举行知识产权交流会来进一步向高校师生普及知识产权知识。高校的管理层领导可以设立专门的管理学习小组,学习有关知识产权的管理技巧,举办讲座、座谈会来宣传知识产权内容,深入地学习知识产权的具体内涵[ 2 ]。高校还可以开展相应的知识产权课程,让学生学习有关知识产权的知识内容,开展专业的课题研究,形成良好的知识产权学习氛围。

建立科学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高校的知识产权工作涵盖了专利申请、登记、设立、管理等多个方面,其中如何做到科学的知识产权工作管理是目前高校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近年来,面对科研成果频出的现象,高校在感到欣慰的同时,对于其管理工作也进行了一定的改进。为了科学管理科研成果,高校可以设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将专利运营和知识产权管理服务融于一体。

在高校知识产权的管理工作中,人才管理也是加强管理体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强化人才管理,预防人才流失是完善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举措。无论是临时人员还是固定员工都需要和高校签订劳动合同以确保高校的知识产权管理的保密性,例如,按照规定,学生和项目合作的研究人员在参与高校导师带领的科研项目中获得的研究成果,在离校一年后归完成者、学校和其他参与人员共同所有,同时获得的奖项也要维护多方参与者的共同利益,高校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需要针对每一个项目设立专门的负责人来进行知识产权工作指导,并且要对学校的有关知识产权的争议和纠纷提前开展关于知识产权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教育工作,以保证在科研项目的整个管理和实施过程中贯彻知识产权系统的管理与服务。

改进高校知识产权的转化能力

高校可以建立专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平台,将科研成果与企业发展相联系,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进一步解决知识产权的供需问题,分层管理高校的知识产权成果,进行专业的培育卵化。同时,高校应增加对知识产权转化的资金投入,将知识产权的管理从学校到企业再到市场的一系列发展连贯起来,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要不断地将知识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以便逐步摆脱知识产权转化困难的问题。

高校可以设立固定的知识产权转化资金,将专利收益的20%投入到产权专利转化中去,尽量避免因资金困难的问题造成专利转化困难,以实现知识产权转化能力的高度提升,同时也可以使发明者拥有知识产权转化的能力,这样可以缓解知识产权转化的压力,取得良好的知识产权转化效果[ 3 ]。高校可以与企业组织知识产权交流合作项目,全方位发展知识产权的管理研发、知识转化、交易变现等服务工作,以实现科技成果的成功转化,促进知识产权工作的全面发展。

政府也可以牵头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定期举办区域性的科技成果展览,来加强校企之间的联系与互动。高校可以通过与企业的良好合作关系,参与到企业的技术创新改革中去,或者可以由政府创建产学研信息网络平台,以帮助高校通过网络向社会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和科研实力[ 4 ]。企业也可以在网站中发布自己的技术需求,从而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理沟通,营造良好的技術转化外部环境,促进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优势互补、创新协助、共同发展的友好合作关系,充分发挥高校知识产权的作用,促进高校的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助力社会科技的创新研究和经济发展。

知识产权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也是高校的竞争。我国高校要想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就必须转变自身的管理观念,抓住自身知识产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解决,以增强高校的知识产权意识,顺应国家的知识产权战略。同时,高校还可以引进知识产权的管理人才,建立产权保护部门,进一步促进知识产权的保护与转化,把知识型人才培养作为高校的工作重点,实现知识产权强国,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李莹.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困境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9(31):240-241.

[2]周静,张立彬,谷文浩.我国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现状与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19,63(21):35-46.

[3]刘昆鹏,黄艳,袁启海,封伟.我国高校国防知识产权管理发展建议[J].国防科技,2018,39(02):82-85.

[4]马艳妹.创新驱动背景下高校知识产权工作的不足及改进措施[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1(17):18-19+26.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名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高校知识产权贯标工作存在问题与路径优化研究,批准号:2020SJA1218。

猜你喜欢

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论比例原则在知识产权损害赔偿中的适用
保护知识产权 激发创新动能
2019年度PALM展参展商获取知识产权优胜奖获奖单位名单
中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
不工作,爽飞了?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选工作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