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音乐美学知识应用于钢琴表演的实践与思考

2022-04-03韩钦

文化产业 2022年3期
关键词:演奏者钢琴演奏音乐作品

韩钦

音乐表演本身就是音乐艺术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同时也是音乐创造与音乐欣赏之间的重要环节。鉴于此,钢琴演奏要求钢琴演奏者必须具备突出的音乐审美素养,要能运用符合作品精神内涵的演奏方式表现音乐,增强钢琴演奏的音乐性和艺术性,彰显出作品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展现钢琴演奏本身的生命力,把具有审美艺术的作品呈现给广大观众。将音乐美学的知识内容融入钢琴表演中不仅能够增加钢琴表演本身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观众的审美共鸣,与观众建立情感连接,从而达到钢琴作品演奏的真正目的。

音乐美学的精神内容

音乐美学是音乐学和美学的一个重要交叉和延伸,是对音乐本质、音乐形式表现的内在规律进行分析,并通过与之相关的内容进行设定与研究的基础理论学科。在古代,音乐创作者就已经在创作期间对音乐功能、音乐特点等方面进行了音乐美学思想的渗透,展现出了音乐美学的思想内容。从音乐的美学思想可以看出,音乐具有的多种因素及相关功能得到了展现。除此以外,以《溪山琴况》为例,其对音乐的意境内容有所呈现;演奏者可以从音乐的技术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对音乐的美学思想加以表达,这有助于推进今后音乐艺术的发展与传承。

在演奏期间,琴弦与指法的相互结合、指法与音符的相互结合、音符与含义的相互结合都是音乐表演阶段的一种思想渗透。因此,钢琴演奏者在表演前期就需要明确钢琴作品的背景、内涵、指法,只有在了解这些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感受到钢琴作品本身所具有的美感,才能使钢琴作品的音符、速度以及曲式结构等内容得到完美呈现。演奏者只有充分了解了钢琴作品的创作时代以及当时的創作特色,才能够在钢琴演奏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以更好地突出作品个性化的音乐美学形象,整体提高作品的现场演出效果。

从听众的视角对钢琴演奏的美学精神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他们对不同的音乐美学内容会产生不同的听觉心理,从听觉的心理变化中衍生出感性的思想。所以,演奏者在追求音乐形式的表现时也应该将这种复杂的美学精神融入其中,这就需要演奏者能够在探索音乐艺术表现形式时将复杂的情绪融入其中,感受钢琴作品中蕴藏的美学,在音乐的发展与延续中感受音乐的相似与冲突,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钢琴作曲家本身的审美追求和钢琴音乐作品的形式、精神、风格以及情感等因素来展现钢琴作品多元的魅力。

掌握音乐美学知识的应用原则

钢琴演奏家在进行钢琴作品演奏时,不仅需要取悦听众,还需要让听众能通过音乐媒介感受到音乐的内在精神,从而更好地融入音乐的氛围中。拥有丰富音乐美学素养的钢琴演奏者能够在钢琴演奏阶段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并根据实际的演奏情况随着音乐作品的旋律和节奏进行演奏,在演奏中逐步加入自身的情感以及情绪,从而有效地激发自己与音乐作品之间的共鸣;还能够在台上演奏的过程中,给听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把音乐作品变成一首诗、一幅画,让听众能够与其产生情感共鸣,感受钢琴作品的美感。对于音乐美学知识的应用原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分析与讨论。

将真实性和创造性进行结合

美国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兼音乐评论家约瑟夫·巴诺维茨认为:“成功的演奏必定是演奏者的个性与作曲家的个性融为一体,而不是任何一方受到压抑。这两者的个性之间永远需要一种微妙的平衡。”“往往恰到好处的平衡显灵般地出现之时,正是演奏艺术达到顶峰之际。”除此以外,在表演阶段,表演者需要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真正理解,结合自己的情感,并通过一定的演奏技巧,赋予音乐的变化以层次性,从而呈现出其想要营造的音乐场景,提升音乐作品本身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将感性与理性进行结合

钢琴演奏的情感展现需要从内心出发,演奏者要从自然的角度呈现内心的情感状态,对钢琴演奏的控制、布局以及安排等都需要从内心入手,以心之思、心之智来调整自身的演奏风格。感性与理性相互结合,有助于钢琴演奏者在钢琴作品的演奏阶段最大程度地突出自己的情感,与台下的观众形成情感共鸣,使现场演奏效果得到充分提升。

钢琴演奏本身就需要将感性与理性结合起来,找到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平衡点,并在此基础上给予钢琴表演以生命力量。比如,Arthur Rubinstein在演奏贝多芬的《降E大调第十三钢琴奏鸣曲》时,会先对贝多芬作品创作期间的情感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明确贝多芬音乐作品的风格,然后在演奏现场结合自身的表演特点,对音乐作品进行诠释,以便人们能够在聆听的过程中感受钢琴作品的美,在激荡的旋律中感受音乐作品的生命力量。

所以,在钢琴表演期间需要关注感性与理性之间的结合,但是这两方面的结合并不能依赖某一方面的特性,也不能偏离作曲家的核心创作理念,而是要在自己情感的基础上进行融合。比如,在演奏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赋格曲目时,演奏者需要将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作为创作的首要原则,找到艺术表现的双向平衡,尽可能地规避因情感融入过多而使整体声部不平衡的问题,以展现出声部的旋律美感。

将历史性和当代性进行结合

音乐来源于生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音乐作品在创作及表演期间都会受到创作者所处地域的风格的影响,与当地的文化、历史发展以及当时的生活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在音乐作品的演奏阶段,演奏者需要对创作者身后的故事进行了解与梳理,充分了解创作者的创作背景,并与当时的音乐历史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演奏者还需要弄清楚传统音乐作品与当代音乐审美相互结合的要求,要能够通过钢琴表演将现代音乐乐器的特点表现出来,使得音乐能够更加契合当代人的审美特点。

在音乐演奏方面,演奏者应该在尊重音乐历史及个性的基础上,搞清楚乐器自身具有的长处与优势,从而使演奏者所演奏的音乐更加符合当代人对音乐的审美需求。在音乐学习及表演阶段,演奏者应该按照音乐历史独特的发展轨迹,关注新鲜元素的相互结合,从时代的背景出发,将当代音乐美学观念融入实际的钢琴作品演奏中,以达到二度创作的目的。比如,马克西姆在演奏肖邦的《革命练习曲》时,能够最大程度地表现出民族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他还在其中增加了电子音乐元素,而电子音乐元素与现场演奏氛围的相互融合给这部音乐作品增添了更加丰富的音乐表演内涵,使其更能契合当代人对于音乐的审美观念,从而提升了钢琴演奏的时代特性。57519196-BC31-439E-81C7-D4F03299FBFD

将技巧性和表现力进行结合

在钢琴演奏期间,对演奏技巧的掌握情况能够直接反映出演奏者的演奏素养,同时,对技巧的有效掌握与运用也是将音符转换为动听的音乐的必备条件。约瑟夫·霍夫曼曾经说过,“艺术上的自由需要有充分运用技巧的能力”,也就是说只有在充分掌握钢琴的演奏技巧的基础上才能最大程度地将钢琴作品的风格、特点呈现出来。

除此之外,钢琴的表现力也需要通过钢琴演奏者的演奏技巧来体现,其能够使音乐的节奏与旋律相互融合并提升演奏效果,从多方面表达出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鉴于此,在钢琴演奏期间需要将技巧与表现力融合统一起来,以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使得钢琴演奏既达到和谐的演奏要求,又准确地表现出钢琴演奏的真实性、历史性、情感性、现代性和创造性。比如,在弹奏《莫扎特奏鸣曲》时,就快板乐章的演奏来说,需要关注的是手指触键速度与力度,演奏者要能够在演奏期间适当调整,使其对作品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并能加深听众对于作品的理解,使听众感受到作品所蕴含的艺术文化特点。

进一步培养与提高钢琴演奏者的音乐美学素养

音乐审美知识在钢琴演奏中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对于提高钢琴音乐演奏的演奏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演奏中,要把真实性与创造性、感性与理性、历史性与现代性、技巧与表现力统一起来,只有这样,钢琴演奏者才能够给听众呈现一个更加良好的音乐效果。在该阶段,钢琴演奏者首先需要提升自己的音乐理论知识、丰富自身的实践知识,并在理论知识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对于作品的感受能力和分析能力,以便能够在演奏过程中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与掌握,明确音乐语言的特点以及演奏技巧的应用方式。然后,在练习时,演奏者需要注重实践的重要性,要完善钢琴技能应用训练模式,通过研究不同作家和演奏者的创作风格和演奏风格,不断积累自己的审美经验,提高自身的音乐欣赏能力。在所有的音乐语言要素中,要对旋律、节拍、节奏、调式、调性、复调等内容进行梳理与整合。在这些要素中,曲式结构是音乐语言中支撑音乐的精髓与骨骼,同时,和声的功能以及调性的布局与曲式结构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在进行钢琴作品分析期间,曲目宏观内容的分析包括曲式分析、和声分析以及调式调性的分析。对于音乐语言中其他要素的分析属于微观分析的范畴。就音乐理论的学习来说,演奏者掌握音乐理论不仅能够提升自己对钢琴作品本身的理解,还有助于提升自己识谱的速度,加快自己对新乐曲的学习速度,加深对音乐作品的记忆。

另外,鋼琴演奏者还需要培养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深层理解能力。对于钢琴演奏者来说,只有不断锻炼自身的能力,接触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并根据节奏、旋律等因素对不同的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再加上后天的学习以及训练,才能够将对音乐的单纯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思维理解,然后再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所以,钢琴演奏者在从事钢琴作品的演奏工作期间,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培养自身的音乐审美情趣,为后续的音乐演奏奠定扎实的基础。

最后,弹奏的技巧也是钢琴演奏中十分关键的一项内容,是不能缺少的一个环节。钢琴演奏者要想在演奏期间达到良好的演奏效果,不仅需要有高超的音乐演奏技巧,还需要具备优秀的音乐表现能力。如果演奏者只有钢琴的演奏技巧,就只能起到演奏音乐作品的效果,只有融入了音乐表演的内容,才能够真正让音乐表演达到可以欣赏的地步。

作为钢琴的演奏者,除了要从以上几方面提高自己的音乐审美素养外,还需要为听众在钢琴作品的欣赏方面搭建起相对应的桥梁。所以,要想更好地完成该项任务,演奏者就需要具有足够丰富的音乐美学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自身的钢琴演奏技巧以及音乐表现能力,从而给观众带来别样的音乐之美。音乐本身就是以感性的形式存在的,只有对文化的现象不断感受并融会贯通才能真正理解音乐的实质以及精神。

对于钢琴演奏者来说,只有在丰富自身音乐美学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美学素养,并将钢琴作品本身的历史性、真实性呈现出来,再在其中加入自己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以及情感,才能更好地展现出作品本身的内涵;只有从专业和技术的角度对钢琴音乐作品进行表现,加强创作者、演奏者以及聆听者三者之间的情感交流,才能给钢琴音乐作品的欣赏者带来视听盛宴般的享受。

参考文献

[1]张羽.中国民族音乐的“交互式”跨文化传播研究——以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为例[J].艺术大观,2021(04):19-20+124.

[2]杨蓁.和乐·礼乐·非乐·天乐——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核心范畴论[J].戏剧之家,2021(05):54-55.

[3]李杰.音乐美学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J].热带作物学报,2021,42(01):369-370.

[4]刘京.基于大众审美的个性情感表达在音乐表演中的作用——评《当代音乐表演美学探究》[J].中国油脂,2021,46(01):166.

[5]张丽萍.“美学要下来,艺术要上去”——评杨易禾著《音乐表演美学》[J].北方音乐,2020(23):236-238.

[6]刘念.勋伯格在中国的影响与接受——青主与勋伯格音乐美学思想的跨时空交锋[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0(02):471-485.

[7]张勋铭.静水流深——浅谈李健音乐美学中的古典浪漫主义[J].品位经典,2020(09):33-34.

[8]程祯棠.中国近现代音乐美学思想对二胡演奏艺术的影响[J].黑河学院学报,2020,11(09):150-151+165.

[9]黄婉云.关于音乐情感——音乐表演美学对大提琴演奏艺术的启发探讨[J].北方音乐,2020(17):66-67.57519196-BC31-439E-81C7-D4F03299FBFD

猜你喜欢

演奏者钢琴演奏音乐作品
音乐作品赏析模式研究
钢琴演奏技巧对于音乐表现的作用及训练方法研究
钢琴演奏中的表现力分析
论音乐作品分析对钢琴演奏的重要性
视唱练耳在钢琴演奏中的实践应用探讨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钢琴演奏中心理控制的作用
二胡演奏者的合奏技能探究
浅析心理活动对钢琴演奏的重要影响
基于网络背景下的著作权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