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者感知价值背景下的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活动

2022-04-03曹芳

文化产业 2022年3期
关键词:科普图书馆价值

曹芳

目前新时代的竞争已经转化为文化与科技的竞争。推广文化服务范围,提高文化服务力度,是当前社会文化建设活动中的首要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发展要求,阅读正在从个体性行为上升为国家性行为。传统的以图书馆为主导的科普阅读推广机制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阅读要求,基于读者感知价值背景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借由受众的意见组织阅读,才能有效提高我国的文化服务质量。

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活动的发展现状

科普阅读不受重视,科普读物淡出群众视野

2021年4月23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正式发布调查报告,一系列数据的呈现说明了实施科普阅读推广活动的重要意义。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达到59.5%,报纸阅读率为25.5%,图书阅读率整体增长,阅读方式、阅读时长正在发生变化:群众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9.4%(如图1所示),以移动设备为载体的阅读活动正在逐渐展露锋芒[ 1 ]。但细致分析相关数据,科普阅读整体并没有呈现出“欣欣向荣”的一面,相较于玄幻小说、言情小说等作品,科普读物并没有在阅读服务活动中产生太大反响。阅读环境的变化使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活动逐渐淡出了阅读大舞台。在以盈利为导向的大环境下,图书馆不得不根据群众的阅读偏好、阅读方式去调整阅读推广活动,受众更多、利润更高的文学作品自然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以科普读物为核心的阅读推广活动不受重视,群众参与相关活动的积极性也在逐步降低。

阅读方法多样,传统推广难以占据市场

纵观当前的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活动,其热度已大不如前。一方面,群众对于科普读物的“不感兴趣”缩小了图书馆单位的发挥空间,导致图书馆单位只能选择其他类型的文化作品开展阅读推广服务[ 2 ]。另一方面,传统的实体式阅读已经无法迎合群众的阅读需求。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随着我国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实体化阅读已经逐渐淡出群众的视野,针对成年读者发起的调查表明,新时代下的阅读主要以数字化阅读为手段:有33.4%的国民倾向于“在手机上阅读”,与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的国民(43.4%)占比相差无几,且阅读方式正在多元发展(如图2所示)。此外,以听书为主要手段的阅读正在逐步抢占市场:2020年,我国有三成以上(31.6%)的成年国民有听书的习惯,选择“移动有声APP平台”听书的成年国民比例达到了17.5%,选择通过“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听书的成年国民占比为10.8%,还有10.4%的成年读者通过“电子阅读器或语音读书机”听书。不可否认,阅读方式正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改变,阅读的碎片化、轻量化已经成为必然[ 3 ]。

读者感知价值背景下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活动的实施

积极转变推广方式,提高阅读推广活动的竞争力

读者感知价值背景下,图书馆单位要想让科普阅读推广活动的实施取得新的成绩,就必须站在读者的角度设计阅读推广活动方案:确保阅读方式、阅读媒介能够被读者所接受,其自然愿意参与到阅读活动当中[ 4 ]。但就当前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活动实施现状来看,图书馆单位并没有对自身的定位进行调整,“读者适应阅读”的尴尬问题依旧存在:图书馆不愿意迎合读者,读者自然也有不配合阅读推广活动的权利,双向抵触,自然就无法扩大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活动的推广范围。

2020年我国图书馆相关企业的数量仅为15000余家,并没有形成集省、市、县于一体的全国性图书馆运营网络。在全新的阅读服务背景下,图书馆单位要结合现代阅读方式的变化组织科普阅读推广活动,充分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在读者感知价值背景下,以吸引读者参与、改变阅读服务机制为主要目标,做好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宣传工作。除了对图书馆自身所持有的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利用之外,更要组织线上网络阅读平台,开发“虚拟图书馆”,打造集线上阅读、线上评价、线上反馈于一体的网格式阅读服务机制,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如图3所示)。在读者感知价值背景下,图书馆单位要允许读者表达需求与意见,以“设计对读者有益”的科普阅读推广活动为目标,开发线上服务机制,才能更好地完成科普阅读推广任务。

重视阅读资源建设,保障阅读推广活动的发展性

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活动应该伴随现代阅读文化服务工作的推进而同步发展:除了转变阅读推广方法外,更要考虑读者的阅读需求、定位等对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活动所产生的影响。资源匮乏是我国图书馆发起阅读推广活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读者感知价值背景下,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活动的有效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群众意见与需求的影响;只有结合群众的阅读需求和阅读目标合理导入科普资源,在读者感知价值这一定位上全面落实阅读推广活动,重视资源的组织与开发,才能解决因需求产生的矛盾问题。

我国图书馆馆藏资源较为单一,文化服务力度多不足,相较于建设良好、规范运行的国家图书馆、省市级图书馆,分布在乡村地区、中小城镇的公共图书馆较少,文化服务力度不足。智研咨询发布的《2021-2027年中国公共图书馆行业市场发展潜力及前景战略分析报告》指出,2020年中国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为117930万册,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量仅为0.84册,而公共图书馆数量仅有3212个。群众的阅读需求得不到满足,阅读服务机制单一。在读者感知价值视角下,图书馆单位必须做好资源整合规划工作:在组织图书馆科普推广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明确责任机制,提升服务质量。一方面,由市级、县级图书馆牵头,带动周边乡村、社区等微小型图书馆开展科普推广阅读服务,提升阅读服务效能,基于读者感知价值视角提升科普读物资源储备;另一方面,争取各级政府对社區、县、乡村图书馆的财政支持,增加投资与科普读物资源,以大型图书馆组织的科普阅读推广活动为参考对象,在特定范围内组织科普阅读推广活动。读者感知价值理念下,要重视读者需求、阅读资源、科普阅读推广活动之间的有机联动,打造图书馆推广服务网络,发挥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活动的辐射效应,让单次阅读推广服务为群众后续的文化阅读服务。

积极发挥阵地作用,展现阅读推广活动的服务性

在读者感知价值视角下,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活动的定位、功能也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其始终以为群众提供科普阅读服务、提高当代读者的文化素质为目标,重视对现代科学理念与科学技术的传播,以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图书馆单位要配合群众的评价调整科普阅读推广活动的基本实施方案,充分考虑到不同文化素质、不同年龄段的读者所表现出来的科普学习需求问题,将图书馆打造为“阵地”,全面落实科普阅读推广活动。

为打造出读者满意、群众满意的科普阅读服务模式,图书馆单位必须积极发挥自身的阵地作用,一方面,针对读者的不同社会角色、受教育经历开展科普阅读宣传工作,建立从小学到高校、从少年到老年的科普阅读宣传推广机制,以趣味化、科学化、真实化、综合化为基本的阅读推广服务目标,加快对阅读推广活动服务框架的构建,完善阅读活动服务体系。图书馆单位要精准解读自身定位,结合现代文化服务思想,改变自身的阅读推广机制,通过广播、电视等多媒体进行联动,打响科普阅读推广第一枪。另一方面,要做好阵地上的“宣传工作”,基于读者感知价值的有关概念,将每一批读者打造为科普阅读推广活动的宣传者,并要求读者进行科普阅读推广活动的宣传工作,图书馆单位可给出关键素材,如科普阅读推广活动链接、活动视频和活动记录等,将读者培养为图书馆科普阅读活动的忠实拥护者。

开发阅读推广平台,保障阅读推广服务的专业性

新时代下图书馆组织的科普阅读推广活动应该以“面向全民、全社会”为基本目标,不仅要考虑到能够参与相关推广活动的读者的阅读需求,更要考虑到不能参与阅读推广活动的读者的精神需求[ 5 ]。读者感知价值背景下,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活动的有效性直接受到群众评价的影响。多平台组织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活动,借由现代数字化技术打通与读者沟通的桥梁,可以让低收入、低文化群体也能够走到图书馆当中,使新时代下的阅读推广服务体现出应有的价值。

图书馆单位必须针对科普阅读推广服务的有关要求创新服务模块:首先,开发独属于图书馆自身的专业科普阅读推广平台,借由用户注册、游客阅读等不同的服务模式培养读者群体,吸引其参与到阅读推广活动当中,将读者、用户转化为推广科普阅读活动的生力军。其次,借由推广平台开发面向线上、多元媒体微端的全新推广机制,加强其与读者之间的联系,借由多元信息传播媒介的辅助提升科普阅读推广活动的吸引力(如图4所示)。

读者感知价值背景下,图书馆应以读者的主观能动性和现代技术的多元传播特点为切口,重新定义科普阅读推广服务方案。在技术手段的支撑下,每一次宣传过程都是可保存的,图书馆也将在宣传、记录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经验。

读者感知价值背景下开展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活动,还要考虑到读者的需求与阅读能力,针对读者表现出来的科普素材阅读兴趣实施推广工作。图书馆单位要始终坚定“科普阅读推广为读者服务”的大方向,细致规划科普阅读活动推广方案,并借由其他图书馆单位、线上平台、现代技术手段的相互配合完成科普阅读推广任务,在满足读者的科普阅读需求的同时,不断优化推广方案。

参考文献

[1]张晓梅,刘泽醇.基于功能与用户感知价值的智慧图书馆空间模型及构建原则[J].高校图书馆工作,2021,41(04):30-35.

[2]何苗.感知价值视角下知识焦虑对平台用户知识付费意愿的影响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21.

[3]齐向华.基于多视角的图书馆价值评价要素分析[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0,29(02):60-68.

[4]王丽荣,吴一舟.公共图书馆O2O借閱之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01):114-118.

[5]俞国琴.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下的读者价值需求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7(11):80-85.

猜你喜欢

科普图书馆价值
图书馆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去图书馆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