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视域下中华文化在来华留学生中的传播路径

2022-04-03刘洋

文化产业 2022年3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跨文化留学生

刘洋

跨文化传播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成员、组织、国家之间的人际交往和信息传播活动,跨文化传播的目的是促进不同国家之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文化交往日益繁荣的今天,世界各国都在通过跨文化交流渠道积极寻求国际认可,以便在世界舞台上传播自己的文化。

中华文化在留学生中传播的意义

伴随着我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因此,中华文化的传播和跨文化传播具有了全球视域性,它已经进入了中国社会实践与理论视野中。那么,在中华文化传播的队伍中,有一部分力量不应该被忽视,那就是来华的留学生群体。他们并不是“远在天涯”的陌生人,而是来华求学“近在咫尺”的文化接收者。如何通过文化自信、文化资源和文化力量让留学生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主体,是我国新时代的重要课题。

中华文化对中国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有着强大的影响,对人类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影响。例如,中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文字是文化自信的基石,同时也是记录、传递文化的工具。每个汉字都有其形成和演变的历史。别具一格的对联以书法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印上独特的名章,被称为典型的中国装饰。又如中国画、建筑、饮食、服饰等,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和艰辛,却绵绵不绝,历久弥新。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化是在中华文明基础上形成的,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我们要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传播中华文化,只有在文化交流中与各国文化和谐相处,吸收和借鉴各国文化的优秀元素,才有利于中华文化的继承发展。

中华文化在来华留学生中的传播路径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文化融合传播已成为全球发展的一大趋势。留学生是宣传中国形象、传播中华文化的桥梁和载体。帮助留学生真正了解中国文化,热爱中国文化,弘扬中国文化,提高他们的文化交际能力,使他们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核心力量,提升了对中国文化的认知。

通过对目前社会现象地调查中可以发现,许多来华留学生是通过与老师、同学、家人和朋友地沟通中了解中国以及中国文化。因此,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这些人对传播结果起着最直接、最有效的作用。同样,这种双向地交流互动也使得这些留学生在接收中国文化的同时扮演着“文化交流使者”的角色。

例如:在伦敦求学的波兰人亚历山大·梅尔尼科夫虽然只到过中国一次,却被中国文化深深吸引,他通过互联网学习中文,已经能自如地跟中国朋友聊天,并且经常向身边朋友介绍中国文化;痴迷于中国文化的意大利人蕾切尔·罗西娜曾到中国留学两年,目前在伦敦深造,她用意大利文翻译了中国的古诗,并写了一篇介绍中国十二生肖的文章,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向意大利人传播中国文化;法国艺术馆前馆长吉耶斯曾说过一句话:“中国文化的一切都令我着迷”。

面对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大学课堂是留学生群体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借助媒体素材,学校可生动直观地传授中华文化。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营造出丰富多样的文化语境,从基础语言学习、故事讲解到趣味性体验等形式渗透到课堂,以独特的视角和教学方法向留学生阐述中华文化。留学生通過理论、实践、经验等多种途径,感知中华文化的内涵。

比如,课堂通过角色扮演为留学生解读中国典故;通过模仿,体验剪纸、瓷窑、木雕的精湛技艺,让留学生感受到我国工艺文化的独特魅力;定期举办多种形式的中国文化主题校园活动,包括文艺演出、知识竞赛、主题演讲、诗歌朗诵等;组织来华留学生走出校园,走进中国企业、中国建筑、中国山水,通过亲身体验,零距离感知中华文化,体验最真实的中国风情,培养留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来华留学生还可以多参加文明城市建设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环境地了解和认同。

由于目前处于“快”时代,在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中,“短视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不同国家的留学生。观看影视作品一集大概需要四十分钟,很多学生由于课余时间不足而不能观看,由于这一特性,短视频应运而生。观看一个短视频的时间平均需要十几秒到五分钟,简短的情节快速而清晰地表达出视频的中心含义,受到了广泛好评。其中,很多留学生通过观看短视频,对中国的文化有了进一步地了解,并且自己也主动参与其中。例如,在抖音短视频中,会有许多外国朋友分享自己在中国学到的中国美食,并向朋友讲授美食的来源,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向其他人传播中国文化。随着短视频的兴起,也有很多外国朋友对中国的汉服十分感兴趣,在了解汉服的过程中对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感到钦佩,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外国留学生。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加深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理解的重要环节,如果对文化的认知仅仅来源于课本或者他人地叙述,那么就无法对其形成深刻地认识,只有自身亲自体会才能感知文化的内涵。例如中国作为礼仪之邦,每个朝代都有着各自的文化精髓,不同的行礼方式分别代表着那个时代的社会特征,如果只是简单地观看,很多人的记忆可能只有短短的几天,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就有了那个时代的背景,在时代背景下再次学习,通过身临其境感知礼仪的不同之处,探究礼仪的内涵才能更加记忆深刻。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学习的并不仅仅是课本上所书写的知识,还应该有切身地体会与感知,合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把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运用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国的服饰文化、礼仪文化、手工文化、饮食文化等等都不是仅通过课本就可以掌握理解的,想要得到深层次的认知还需要付出一定地行动。

中华文化在来华留学生中的传播现状问题

文化差异问题

不同的地理位置、经济制度、历史背景造就了不同的地域文化,来华留学生长期处于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环境之中,且其和中国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一时之间很难接受中华文化,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文化背景都各不相同,所以留学生应当掌握各个民族在风俗习惯上的文化差异。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由于信息传递的快捷性,即使人们距离较远,也可以及时获取彼此信息。并且了解不同文化差异是十分有必要的,现代人提高文化适应性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学习和理解中西文化差异的过程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有助于我们培养多元文化意识,使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更加畅通。

文化因交流而精彩,文化感知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文化认同。作为来华留学生,在初次到访我国以及初学汉语时,大量与自身文化系统不同的异质文化纷至沓来,会导致他们出现迷惘、不适应的状况。一般来说,在留学阶段初期,大多数留学生会感到十分新奇,此时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十分零碎,对许多中华文化往往一知半解。在留学阶段中期,更多的留学生开始需要组织的归属感,在留学阶段的后期,文化内化开始需要更深层次的心理预期。这时,大众传播为这一需求提供了条件。

语言差异问题

不同的国家有自己不同的语言习惯和文字习惯。语言不通是困扰留学生的一大难题,不论是我国学生去外国留学,还是国外朋友来中国留学,都具有这样的困扰。由于部分学生来华留学是父母安排的,并不是自己的本意,远离自己的家乡和朋友来到陌生的国家,他们本身会产生一些抗拒心理。有的留学生来中国留学,仅仅学习过几个月的汉语,语言水平在实际运用时还不熟练,无法进行有效地沟通,中国的汉语经过五千年的沉淀,它的内涵不是几个月甚至几年、几十年就可以精通的。在中国的汉语中,同样的字可以表达不同的含义,这都为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带来了极大的困扰。留学生一般是在大学期间留学,其母语在经过十几年的使用已经根深蒂固,语言思维已经固化,在学习汉语时容易发生负迁移,影响汉语的学习与理解。

价值观差别

留学生自身的文化构造了其自我意识框架,在他们接触外来文化时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而这一适应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去了解、理解和探究,分辨出与自己国家文化的不同之处,这并不意味着会影响跨文化传播的效果。于是需要留学生通过探究文化的内涵,形成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一味地听取他人意见。在华留学生不断适应中国并对中国文化感到认可,这也是我国接受和培养留学生的目标之一,在他们就学期间不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从而让其在对中国形象进行宣传时,作出积极正面的评价。

中华文化在来华留学生中的传播对策

加强汉语的学习与文化推广。自2004 年我国在韩国首尔设立第一家孔子学院以来,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世界各地的喜爱,截至2018年底,全球已建立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孔子课堂,还成立了37个中国文化中心。这些海外传播机构在世界各地开展了数以万计的文化传播活动,中国传统文化如武术和书法等纷纷登上了国际舞台,并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影响。作为非营利性机构的孔子学院在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同时,也带动促进了教育和文化交流。丰富文化交流产品,凸显中国元素。在音乐、美术等各艺术方面采民间之风,唱民族之音,挖掘中华民族原生态特色。在电影中,打破传统题材,讲述精彩的中国故事,描绘百姓的典型生活。中华文化在国际传播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在影视中,通过考究的传统服饰和妆容,呈现出不同朝代的服饰之美,妆容之妙,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不同朝代的风俗与文化。在最近大火的小视频中,有一部分民众通过记录乡村生活景象引起国内外人们的共鸣,也有手艺人利用中国传统刺绣出一副西湖美景令人赞叹不已、更有甚者利用中国传统工艺不用一个钉子制作出一座桥梁等等,这些视频都引起了外国留学生的极大兴趣。

通过各种文化载体融合中华文化,减少文化差异。地理位置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服饰饮食文化,教育环境的差別会产生不同风俗习惯,教育基础的差距也会产生不同的思想。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对中国文化理解都是因人而异的,所以这些学生形成了不同的中国文化认知。通过这些留学生在中国的所感、所闻,对中国文化进行进一步的了解。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为留学生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包容多元文化的交流平台,使他们可以在平台上交流自己的感受、有什么疑问也可以在平台上提出,大家一起交流探讨,不仅有助于提升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也能帮助他们深入理解中国文化。如今,留学生关注官方账号,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分享他们在中国的感受、照片、视频、美食和幸福生活。

目前,各地高校也经常举办讲座、论坛等教学活动,讲座的开展也给留学生学习中华文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论坛的大规模举行也有助于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交流展示自己本国文化。另外,充满中华文化的讲座布置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留学生,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中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不同之处。

那么要增强学生宽容、尊重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必须减少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为此,可带来华留学生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气息。例如过年时邀请留学生共同写对联、剪窗花,做饺子,让他们参与到节日中,产生一种归属感,才会对这个国家的文化、历史产生更大的兴趣,才能使在华求学的留学生不仅能感受到悠久的中国文化,也身体力行地传播了中华文化。在进行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对比时,从客观角度进行叙述,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我们希望外国留学生尊重我国文化,在华留学生也希望我们能够尊重他们的文化,所以我们在介绍中国文化时,需要不骄不躁,充分了解不同地区的差异,有针对性的传播中华文化。

强化互联网思维。重视“融合思维”,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目前,人们的生活已经和互联网密不可分,查找资料、放松娱乐、健身穿搭等各个方面信息都可以在互联网搜索获知。所以,为了适应当下的时代发展,跨文化传播必须与时俱进,跟紧时代步伐,加强“互联网思维”以从多个层次,多个角度去展现中国文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来华留学生应该走进中国文化,正确认识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让留学生走在中国的土地上,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培养留学生的文化传播能力,阐释中华文化的核心精神、价值理念和审美追求,展现真实、立体、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蒋凯.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战略定位:基于多因素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 ,2010(05):17-20 .

[2]吴卫平,樊葳葳,彭仁忠.中国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维度及评价量表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45(04):581-592+641.

[3]申莉,韩宪洲.来华留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6(12):136-138.

[4]曹顺庆.中外文论史:第三卷[M].成都:巴蜀书社.2012.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跨文化留学生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北京外国留学生的规模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