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育人的功能与实现

2022-04-03冯丽

文化产业 2022年3期
关键词:育人校园功能

冯丽

根据我国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可知,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较2020年12月增长2175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1.6%。十亿用户接入互联网,形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其中,不乏朝气蓬勃的大学生群体。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网络文化凭借便捷、高效等优势成为大学生接触并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对其个人思想、价值理念等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如何在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充分发挥高校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价值理念成为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这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所以,高校需要增强责任意识,合理利用网络文化,促进其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的理论诠释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及校园网络的日臻成熟,高校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校园形态即信息化校园,这不仅为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同时也成为校园文化传播与弘扬的重要载体,而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之间在相互碰撞中深度融合,由此衍生出有别于传统的校园文化形态,即校园网络文化。

校园网络文化可理解为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以高校为载体,对学生的价值理念产生影响的文化环境。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校园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学生在校园内生活及学习时务必要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校园网络文化有着特殊的运作模式。另一方面校园网络文化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呈现出较强的便捷性、虚拟性以及快速性等特征,能够在无形之中影响学生的价值理念和思想意识,而这也是网络文化能够对大学生起到教育作用的主要原因。

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的主要内容

健康积极的高校网络文化能够全面融入高校的优良传统及办学宗旨等相关内容中,在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健康价值理念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引导作用。概括来讲,高校网络文化所具有的育人功能主要表现为下述几点:

教育导向功能

作为教书育人的基本阵地,高校的特性直接决定了其网络文化务必要紧密围绕并积极服务于教育及管理工作。对于高校网络文化来讲,教育导向功能是其所具备的一项基本功能,该功能可理解为高校的师生在接触高校网络文化的过程中,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品行人格等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继而对个人的言谈举止产生支配作用。

目前,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网络已成为大学生了解社会、开展学习的重要工具,大学生能够在网络上获取信息资源、拓展视野,但是也会受到不良思想的冲击与腐蚀,甚至会造成行为失职。所以,构建积极健康的高校网络文化有利于为高校建立起风气健康、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继而增强校园内的学习氛围,促进师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文化水平、改善道德水准,自觉抵制网络文化造成的消极影响,促使网络文化的正向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凝聚激励功能

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大学生正处于心智发育成熟且日趋显现社会性的关键阶段,对外界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部分大学生对于网络上的新鲜事物过度沉迷甚至染上了网瘾,将自己封闭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逃避现实,既影响社会关系的拓展,也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针对这个问题,需要深入挖掘并充分发挥高校网络文化的凝聚激励功能。

所谓的凝聚激励功能主要指的是高校网络文化所涵盖的办学理念、行为规范等能够对教师及学生产生较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不知不觉中增强师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促进师生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提高师生工作及学习的热情,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正面影响师生的思想情感,促进学生积极学习,不断夯实理论基础并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为高校发展及社会进步提供助力。

陶冶情操功能

陶冶情操主要指的是促使人们在良好的环境中提升道德素养、改善思想意识、升华精神境界。高校网络文化涵盖了各种各样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极富活力,为学生学习、娱乐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为师生创建了能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道德素养的精神环境,对师生全面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高校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接入网络的人群即可成为高校网络文化的主体,既能够成为高校文化的享用者,也能够成为高校网络文化的传播者。高校网络文化是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够向人们不断灌输新的思想、新的理念,从而使人们获得与众不同的体验,令人保持健康积极的状态。在网络文化的熏陶下,师生的思想意识日趋积极,道德境界得到有效提升,心灵也能够得到净化,从而实现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传承创新功能

传承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继承,二是延续。文化传承是高校不可推卸的一项重要职责。高校应保持发展的态度,通过各种方式全面汲取社会文化影响,促进高校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令其更具活力。作为校园文化的创作主体,大学生朝气蓬勃,敢于打破常规,赋予校园文化新的内涵与新的形式。

作为随着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而延伸出的新产物,高校网络文化的根本宗旨在于服务社会及引领社会。高校网络文化是一种强有力的新教育力量,高校需要积极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基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逐步形成健康积极的高校网络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促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其在文化传承方面肩负的重要使命,实现优秀文化的有效继承和全面弘扬,而这也是高校网络文化所具有的一项重要功能。

实现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策略和方法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为引领,积极推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

在建设优秀校园网络文化的过程中,务必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唱响思想文化的主旋律。在多元文化思潮相互碰撞、不断交锋的环境下,高校需要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抖音等各种渠道广泛宣传科学真理,大力弘扬先进文化,注重对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以及内心世界的净化,从而使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并形成健康积极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A3AB6AFE-A932-4E08-9E90-8A4B3450073C

高校在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开展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中,要将博大精深且健康积极的中华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源泉,借助优秀健康的文化不断丰富校园网络文化内涵,增强其民族性和高雅性以及纯洁性,促使网络文化的陶冶情操、凝聚激励等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运用现代网络传媒,丰富校园网络文化资源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式各样的网络传媒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涌现,功能日益完善,性能也更加可靠,对大学生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高校在健全和升级校园网络基础设施的前提下,应合理利用现代网络传媒,丰富校园网络文化资源,促其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高校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建资助平台。目前,有学校对家庭困难学生的能力发展、思想价值进行引导帮扶,为提高家庭困难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成才成长,实现全面发展,专门建立了“一微一线,助困育心”资助育人平台,以“一微一线”为载体资助育人,成为学校一个特色校园文化。其中,“一微”是微信公众号,通过发布文字、图片或视频等多种形式传播知识,微信公众号具有很强的可移动性,让学生更方便接受信息。微信公众号的自动回复有一对一沟通互动的能力,更方便服务于学生,真正落实到为学生打造资助平台,建设一个有温度,走进学生心里的平台。“一线”则是在线高校学生资助,每位需要申请的学生可以在线上申请资助,填报信息。资助育人平台需线上实名,学生可以对照资助政策条件主动进行申请,自行填写自身生活条件和家庭状况。学生需表达对未来学习生活的积极规划,辅导员与院系各级通过对学生的考量审视,在申请过程激励学生感恩,激励其努力学习以回报国家和社会。

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规范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发展

作为随着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而延伸的新生事物,网络文化包罗万象,涵盖了各种各样的信息与内容,既有健康积极的内容,也存在腐朽落后的思想。在实践中,若缺乏制度的管制和引领,网络文化可能会出现误入歧途的现象,所以,各所高校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自身具体情况,构建严谨合理且具有可行性的网络文化育人管理制度。

第一,建立健全网站建设备案制度、网络舆论监管制度等必要的规章制度。只有以制度的形式,对网站建设、网站舆论监管等进行严格规范的约束,才能够确保网络文化建设工作稳步有序地推进,进而使得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第二,创建“统一指挥、分级负责、按块管理的”网络管理机制。在对校园网络文化进行监管及建设的过程中,高校需要通过技术、校纪校规等多种方式实现管理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自律与他律的高效统一,逐步形成学校监管、学生自律的良好网络秩序,为校园网络文化积极发挥育人功能夯实重要基础。

打造卓越出色的人才队伍,全面加强校园网络文化主阵地建设

校园网络不仅是传播和弘扬校园主流文化的主要阵地,也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场合,更是师生互动、信息沟通的主要平台。唯有先进健康的思想文化牢牢地占领校园网络,才能够形成与时俱进、健康卓越且育人功效突出的校园网络文化。而人才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质量和建设成效,所以,高校需要着力打造卓越出色的人才队伍,为校园网络文化主阵地的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可通过下述方法打造卓越出色的人才队伍。

首先,高校需要加大新人引入力度,面向社会扩大招聘力度,提高招聘门槛,对应聘者严格把关,唯有思想政治理论水平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高、網络应用开发能力强的人才方可进入高校。杜绝任何形式的“关系应聘者”,从源头上保证人才质量,为加强校园网络文化主阵地建设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其次,高校需要加强对内部人员的专业培训,通过培训学习的方式引导学校教师深刻认识学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急迫性,督促他们认真研究并合理组织网络文化建设规划工作,积极致力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之中。

此外,高校要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作用,采取有效手段,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学生骨干,在全面增强其法制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的基础上,促进其娴熟灵活地掌握相关工作技能,积极发挥其在网络引导、信息监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着力打造“教师—学生骨干—普通学生”三位一体的建设队伍,促进校园网络文化主阵地建设工作稳步有序地推进。

综上所述,现如今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其自身的育人功能和渗透力日益强大。而高校作为传道解惑、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应深刻认识到校园网络文化对校内师生的思想境界、价值意识等产生的重要影响,并通过各种方式着力构建完善严谨的校园网络文化管理制度体系,为网络文化健康传播、规范发展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丰富和优化校园网络文化内涵,促其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除此之外,高校还需要着力打造卓越出色的人才队伍,促进校园网络文化主阵地建设工作稳步有效推进,以期在实现校园网文化育人功能的同时,获得令人满意的育人成效。

参考文献

[1]郭治鹏.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与管理研究——评《高校网络文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6):271.

[2]吴云山,朱燕妹.网络文化冲击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以云霄一中望安山文脉文化育人实践为例[J].高考,2021(12):131-132.

[3]齐乐,陈明,贾鑫.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及实现路径[J].现代职业教育,2020(32):98-99.

[4]张元.新时代高校“规训”式网络文化育人困境与协同教化机制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19(04):43-48.

[5]郭天笑,冯桂梅,徐卫东,张国华.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与高校网络文化育人有机结合的探讨[J].产业创新研究,2020(08):155-156.

[6]卞舒云.基于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网络文化育人路径探索[J].大学,2020(07):45-46.

【基金项目】2018年全省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精品项目《一微一线,助困育心》(编号:(2018)167号)。A3AB6AFE-A932-4E08-9E90-8A4B3450073C

猜你喜欢

育人校园功能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数学的翻译功能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关注基向量的解题功能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我有特异功能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功能关系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