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下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探索
——以吉林省为例

2022-03-31王庆男

教育观察 2022年3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应用型幼儿园

王庆男

(长春人文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下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满足教师全面发展的现实要求

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民综合素质也逐步提升,而持续推动国力增强需要国民素质的进一步发展。学前教育阶段是人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是幼儿性格培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更是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质量的基础。[1]因此,高要求的学前教育呼唤高水平的专业教师,满足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全面发展的需求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下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化的教育工作,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掌握针对学前教育阶段幼儿的教育方法,具备因材施教的教育能力;第二,熟悉学前教育阶段幼儿的心理发展状况,能够与其开展高效的交流;第三,具备较强的心理学素养、教育学专业技能等,能够与幼儿家长积极互动并有效沟通。

(三)丰富学前教育领域的科研成果

学科相关人才的科研能力是学科发展的内在动力,其中,学前教育专业的科研发展水平更是决定了一定范围内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幼儿教育的效果。在此背景下,将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的目标,能够显著增强学前教育专业的科研投入,丰富学前教育领域的科研成果。[2]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下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

(一)先进性原则

改革的目的在于在成熟体系的基础上融入最新的理念和技术,对原有落后于时代的部分提出整改。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下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也应遵循改革的先进性原则,在保持现有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优越性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音乐课程的先进理念和教学方法,完善音乐课程体系设置,丰富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内容,确保人才培养方案始终符合时代要求和学生个人发展诉求。

(二)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中,应将课堂的主体从教师转移至学生,确保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树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将学习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奠定学习基础。特别是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要求学生在工作中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和学习能力,需要主体性原则的支持。[3]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实施的改革

(一)课程内容的改革

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主要由乐理、钢琴、视唱练耳、声乐四部分构成。本研究将以上四门课程作为基础,选取东北师范大学、长春人文学院、长春大学、长春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五所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吉林省高等院校作为供给侧研究对象,在需求侧方面则选取了包括公办和民办在内的11所具有代表性的幼儿园,具体有吉林省机关第一幼儿园、长春市政府机关第二幼儿园、迪贝瑞国际幼儿园、吉的堡幼儿园等。本研究根据幼儿教育需求和人才优势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表1可以看出,现阶段吉林省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需求与供给内容结构较为合理,且内容充实完善。但从幼儿园的人才需求角度来看,供给侧与需求侧存在较大的误差和错位,幼儿园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不完全相符。

表1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与幼儿园人才能力需求对比

从幼儿园的一线工作情况来看,除掌握钢琴、声乐、视唱练耳、乐理等专业技能外,实际工作还要求从业者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使学生适应未来的工作需要。在此背景下,开展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将应用型人才作为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最大限度地消除供给侧与需求侧存在的错位,树立技能与理论并重的教育理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优质的幼儿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4]

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下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思路应以现有成熟的课程体系为基础,结合幼儿园对应用型人才的专业需求,优化课程设置。调整前的吉林省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内容与课时设置如表2所示。

表2 调整前的音乐课程内容与课时设置表

在此基础上,结合吉林省内幼儿教育发展趋势与现实需求,一方面应该以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优化课程体系,重点在于丰富学生的专业技能。第一学年重点培养学生的音乐基本功,目的是有效弥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音乐技能方面的空白,为后期的拔高学习奠定理论基础。第二学年则重点提升学生音乐领域的专业水平和技能优势,以幼儿园岗位需求为课程内容导向,将幼儿园教授的音乐内容进行归类并融入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体系。例如,将歌曲弹奏与钢琴课结合起来,歌曲演唱融合声乐课程,把幼儿歌曲即兴视唱加入视唱练耳课程中。[5]如此一来,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为具体地理解声乐课程,也能够为学生未来就业奠定必要基础。另一方面,职业技能的掌握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可以通过教学实践环节的强化与规范,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因此,学校应组织丰富多彩的幼儿园实践活动,以实习手册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依据,帮助学生了解幼儿园真实的教学环境,包括幼儿园的音乐类活动等,具体形式可以选取新年音乐会、六一儿童节活动、幼儿园毕业典礼、升班仪式等。调整后的具体课程内容和课时设置如表3所示。

表3 调整后的音乐课程内容与课时设置表

(二)教学实施的改革

在教学实施的改革方面,本研究选取了长春人文学院及其产学研合作单位长春市政府机关第二幼儿园,开展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下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实践。课程改革实践以长春市政府机关第二幼儿园的苗苗班为研究对象,班级中的幼儿月龄为50个月到58个月,处于音乐感知能力发展的中级阶段,这对幼儿园的教师音乐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该班教师需要掌握多种节奏的幼儿音乐作品即兴演唱和即兴弹奏能力。

基于此,笔者对长春人文学院的学前教育专业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课程改革实践,着重培养学生的儿歌即兴演唱能力和多种节奏的幼儿音乐作品即兴演唱能力。首先,由人文学院与政府机关第二幼儿园共同组建了音乐课程教材编制小组,以传统音乐教材为蓝本,结合吉林省幼儿园发展现状对音乐教材进行筛选和添加,编制了专业培养与就业需求相结合的课程教材。其次,变革教学实施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打造了“课中课”教学模式与集体课交互的教学模式。经过16个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实践,长春人文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市政府机关第二幼儿园的实习过程中优势尤为突出,且能较好地完成多种节奏的幼儿音乐作品即兴演唱和幼儿歌曲即兴弹奏。

笔者从教学改革实践中总结出五个方面的改革建议:

第一,贴近幼儿园,充分获悉幼儿园的教学现状。以往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大多以专业发展为主导,很少从幼儿园需求的角度考量人才培养方向,这不但造成了供给侧与需求侧的严重错位,也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使幼儿园的实际需求难以满足。因此,走出校园,贴近幼儿园的教学现状,结合国内外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方案迫在眉睫,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深刻感知和理解幼儿艺术领域对幼儿教师的能力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6]例如,由高校选取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幼儿园开展合作办学,由幼儿园的优秀教师担任高校的校外导师,由高校的青年教师担任幼儿园的外聘专家,充分实现幼儿园与高校的无缝衔接,使高等教育知识有效落地。

第二,小组课与集体课交互,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阶段的课程体系无论是课程内容还是课时都无法满足学生声乐知识的培养要求,因此,将小组课与集体课交互结合,开展分层教学,实现师资力量的最大化,对学生声乐技能的提升更为有效,有利于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

第三,使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校课堂教学的时间和内容都极为有限,而现代化教学工具的大规模普及能够有效弥补课程内容的不足,使用诸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智慧图书馆等多种智能终端,结合互联网丰富的声乐教学资源,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7]

第四,打造“课中课”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应积极推动高校与幼儿园合作建立实践基地,推动合作平台的使用与推广。高校实习生应在实习期间观摩幼儿园教师课堂,再与幼儿教师一起分析总结课堂中的优势与问题,充分运用高校幼儿教育知识对音乐活动方案进行编制和整改,最后可再由实习生组织幼儿开展实践教学活动。[8]在实践环节结束后,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学校教师点评、幼儿园教师点评组成的四维点评会全方位地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进行评价和分析,如此一来,就能在培养学生幼儿园音乐活动组织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音乐技能。

第五,编制专业培养与就业需求相结合的课程教材。对吉林省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音乐课程教材进行调查和研究后发现,目前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材重理论、轻实践,更强调音乐技巧,忽视幼儿园实际需求,而这一问题也直接造成了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供给侧与需求侧的错位。学生掌握的音乐技能与幼儿园对教师职业技能的需求严重脱节。因此,编制专业培养与就业需求相结合的课程教材势在必行。需要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前沿理论与时代要求,重新匹配教材的内容、教学方法与幼儿园实际需求,从根本上解决供给侧存在的问题,及时缓解供需矛盾,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教材与职业需求的融合效果。

音乐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必备素养,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就业环境中切实需要的职业技能,因此,音乐课程对学生的个人能力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本研究经过深入的分析与探讨,明确了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下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并从课程内容与教学实施两个层面提出了改革意见,但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模式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需不断地探索、实践和完善。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应用型幼儿园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