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街津口赫哲族鱼骨手工艺传承与发展

2022-03-29范铁明毕辛格

天工 2022年8期
关键词:鱼皮鱼骨赫哲族

范铁明 毕辛格

齐齐哈尔大学

一、赫哲族鱼骨手工艺概述

(一)研究意义

赫哲族鱼皮制作工艺在公众视野中有较高知名度,鱼皮手工艺已经成为赫哲族的象征,民众对鱼皮衣等手工艺制品的熟悉度高,鱼皮工艺传承人的数量也十分可观,但其他赫哲族手工艺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却很低,甚至几乎不为人知。在这种情况下,十分有必要对一些边缘化的半遗失状态的赫哲族手工艺做好调研、整理和发掘研究,丰富赫哲族手工技艺体系,提高民族手工艺研究的深度,其中赫哲族鱼骨手工艺便是这样的非遗手工艺。

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出台了一系列的林业资源保护政策和渔业资源保护政策,大部分野生动物和野生鱼类成为保护资源,如鳇鱼等大型鱼类,部分赫哲族手工艺因得不到相应的鱼类资源而流失。所以客观地从手工艺发展角度来看,赫哲族手工艺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四十年左右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传承,因此全面性、系统性地研究赫哲族手工艺是迫在眉睫的。

(二)工艺溯源

赫哲族鱼骨手工艺历史悠久,在赫哲先民时期,鱼骨同兽骨一样被赫哲族人收集并打磨制作成各类骨质工具,如骨簇、骨扣和骨针等,其中鱼刺以其自身尖锐的形状,经打磨后十分适合作为缝补兽皮的骨针,鱼骨针就成了最常见的赫哲族鱼骨工艺造物。在商业流通不便的年代,赫哲族人就是一直利用鱼骨针和鱼皮线来缝制服装的。

清朝时期,《中俄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将黑龙江(阿尔穆河)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及居民划归沙皇俄国,使得赫哲族由于政治原因,被人为分属中俄两国,赫哲族便成为黑龙江两岸的跨境民族。与此同时,由于社会环境不同,分属两国的赫哲族手工艺发展也产生了区别。根据俄罗斯方面的赫哲族(那乃族)的手工艺文献、俄罗斯少数民族博物馆的网站信息,以及中俄赫哲族交流展览等资料,得知赫哲族(那乃族)的雕刻工艺虽然依然保留着同宗同源的木质神偶,桦树皮工艺、兽皮兽骨工艺、鱼皮手工艺等民族手工艺,但是却没有发现与我国类似的赫哲族鱼骨手工艺和鱼骨工艺品的踪迹。

而在我国境内,赫哲族的鱼骨工艺却得到了发展和传承,在20世纪70年代后,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乡赫哲族民间艺人孙有才(1922—1999)在赫哲族的桦树皮和木雕工艺上,探究出赫哲族鱼骨手工艺,其鱼骨作品在1994年文化部举办的“中华一绝”大赛上获得银奖。[1]孙有才老人将精湛的鱼骨工艺传授给了他的侄子孙玉林,孙玉林又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见的赫哲族鱼骨工艺。作为黑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孙玉林在长期的鱼骨工艺实践中,对各类鱼骨骼的各部分形态结构和鱼骨处理工艺了如指掌,制作出数量庞大、形态各异的鱼骨手工艺作品。

现有的关于赫哲族手工艺研究的学术文论对鱼骨手工艺流程大都仅是片面的提及,对鱼骨工艺品的设计分析也不够详细。在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乡实地调查时,探访了赫哲族鱼骨工艺传承人孙玉林,并与其交流探讨了鱼骨手工艺的发展现状,充分了解到鱼骨手工艺的制作流程,收集到了更完整的鱼骨手工艺相关资料。

(三)工艺流程

赫哲族鱼骨手工艺可分为两大步骤——鱼骨的预处理(鱼骨制备)和鱼骨工艺品制作。鱼类的选择上,一般采用马哈鱼、胖头鱼和鲤鱼等中大型鱼类,目的是保证鱼骨的大小和质地适合制作工艺品,而且鱼类必须是新鲜宰杀的。冷冻过的鱼类骨骼色泽暗淡、质地脆、没有韧性,并且在运输过程中内部骨骼容易出现断裂情况,故不适合制作工艺品。在清理好鱼的内脏后,用刀将鱼肉片下剔除,然后将剔好的鱼骨放入水中用小火煮一小时左右,以去除油脂和难以直接剔除的鱼肉,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避免鱼骨被煮软煮烂。之后再用软毛刷去除细碎的鱼肉组织。但此时深层的油脂和鱼腥味还是没有被去除,如果油脂不被完全去除,鱼骨在后期保存阶段可能出现腐败或变色变质等现象。于是就采用了一种简单但烦琐的步骤——清水反复浸泡,在此过程中要每天换水并清洗鱼骨,同时避免阳光照射,防止鱼骨变质,此步骤需每天进行1~2次,直至浸泡鱼骨的水不再析出油脂为止,大约需要两星期才能置备好用作手工艺制作的鱼骨材料。最后将处理好的鱼骨阴干封存,此时鱼骨便制备完成。这样处理好的鱼骨质地均匀厚实、更容易存储,而且在处理过程中没有使用任何化学制剂,也使得鱼骨的色泽和纹理可以保持其自然性。鱼骨传承人孙玉林提到,在以往的鱼骨制备过程中,他也曾使用过漂白剂清洗处理鱼骨,但处理后的鱼骨有变质变色现象,不符合赫哲族手工艺设计中保持材质“原汁原味”的设计思想,所以现在传承人在处理鱼骨过程中极力避免使用化学制剂。置备好的鱼骨形态各异,其随机的质感和表面纹理也带来了不拘一格的设计形态。

二、鱼骨手工艺品

在制作鱼骨雕作品时可直接进行造型设计和拼贴制作,而在制作鱼骨画作品时,由于其平面画的构图及造型需要,制作中要在其原始形态的基础上进行二次修剪整形和雕刻后再进行鱼骨画的制作。

从创作手法来看,赫哲族鱼骨手工制品可分为三类:鱼骨平面浮雕画、鱼骨圆雕和鱼骨装饰品。作品风格上,赫哲族鱼骨平面浮雕画常见风景和人物场景等写实题材,鱼骨圆雕以写意倾向和象征意味的鸟兽动物圆雕与赫哲族神话题材的图腾型圆雕为主。

(一)鱼骨画

鱼骨画的设计主题、制作方法以及设计思想与鱼皮画是十分相似的,可以理解为鱼骨代替鱼皮作为基本材料的平面构成作品,不同之处在于鱼骨画表面需进行二次雕刻加工,鱼骨相比于鱼皮拥有完全不同的材质肌理,这便使得鱼骨画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可以加入更丰富的造型细节,但是在鱼皮画制作中,鱼皮平整且易剪裁处理出复杂的动植物等其他造型,因此鱼骨画制作中处理鱼骨难度更高,鱼骨的使用数量一般情况下也比同画幅的鱼皮画要多。常用工具有剪刀、雕刻刀、笔刀、手锉、瞬干胶等。如图1为鱼骨工艺传承人孙玉林的鱼骨画作品《萨满》(部分特写),作品中用轻薄的鱼刺骨直接表达萨满服饰的飘带,形态自然灵动,而图中人物的其他部分由于需要表现出人物的肢体动作,便对鱼骨进行了比较多的剪裁和打磨修型,例如圆形的萨满鼓、萨满神冠上的鹿角、剪裁出细小的水滴形的腰铃和服饰装饰带。传承人孙玉林还擅长借助鱼骨表面规律性的错落有致的线性纹理来表现衣服表面的褶皱。鱼骨的自然弧度和表面纹理是难以依靠人工设计勾勒出来的,拥有质朴的自然材质之美。

图1 《萨满》局部 孙玉林/作(作者自摄)

图2 《斧神》 孙玉林/作(作者自摄)

图3 《蝴蝶 》 孙玉林/作(作者自摄)

(二)鱼骨雕

鱼骨雕是由鱼骨拼接粘贴而成的圆雕作品,高度普遍在10厘米左右,十分适合作为摆件,常用工具有笔刀、剪子、手钻、热熔胶等。不同于典型的圆雕作品,鱼骨雕作品虽然可以划分为骨雕雕刻类作品,但其在设计制作过程中是不对鱼骨进行雕刻、镂空、打磨、抛光等工艺。鱼骨雕的整体结构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基座部分、支撑部分和主体部分。基座部分一般会选取三角状质厚的重心均匀的腮;支撑部分则会选用鱼脊骨,一是可以根据骨雕的需要来调整高度,二是脊骨垂直的结构更容易使基座的重心受力均匀以起到支撑的作用;腮骨、鱼刺、鳍骨因它们多变的造型,被用作雕塑的主体部分。

设计者仅单纯地借助各部分鱼骨的自然形态,将其组合拼接粘贴出一件完整的作品,展现出一种原生性、写意性、象征性的设计观。

在追求自然美的设计观和鱼骨本身抽象形态的双重作用下,其设计主题上便很自然地选取了赫哲族渔猎生产和赫哲族民俗传说中涉及的神偶、动物和神话人物等形象,如象征捕猎安全的“斧神”、狩猎收获的“猎神”、渔猎收获的“河神”等。

在渔猎主题中,鱼脊骨和鱼下颌骨利用多,脊骨代指图腾符号化的水生事物;鱼类下颌骨细长尖锐并且带有锯齿状牙齿,这一部分代指鱼叉等捕鱼工具。

在狩猎或动物形象主题中,表面积较大的鱼腮骨利用较多,因腮骨结构的对称性,普遍用来模仿兽类面部或神祇的面具及鸟类和昆虫的双翼,鱼刺和鱼鳍会被用来作为鸟类与昆虫的肢体和触角。

(三)鱼骨装饰品

现存的鱼骨装饰品有两类:一是黑龙江省内博物馆赫哲族民族展区所展出的赫哲族先民遗留鱼骨扣、鱼骨项链等饰品;二是赫哲族民族聚集区内工艺品店中的现代饰品。

由于饰品设计对美型度和材质的要求更高,不同于鱼骨画和鱼骨雕等工艺美术作品的创作,同时又受到现代丰富的金属饰品和珠宝饰品的冲击,再者就是对骨质饰品这一饰品门类本身而言,其流行度远不及其他各类饰品,客观影响了鱼骨饰品制作手工艺的发展。在街津口赫哲民族乡的走访中,鱼骨饰品仅作为鱼皮壁挂、鱼皮手包或鱼皮挂坠等鱼皮制品的边缘装饰,仅简单地将鱼脊骨钻孔作为悬挂的吊饰。骨饰品的制作工艺正处于半消失状态。

三、赫哲族鱼骨手工艺分析

鱼骨手工艺品的设计形态如何确定,取决于设计者对鱼骨形态的随机把控,在于思考和控制不同鱼骨外轮廓、鱼骨形状肌理、纹理质感、形态的象征意义,而不在于雕刻技术层面。

在鱼骨雕设计制作过程中,十分考验设计者对各部分鱼骨形态和赫哲族民俗文化的熟悉度,设计者借助鱼骨自身的形状、体积、纹理,并在重新组合后产生新的形式感以及它们在空间中的构成关系,创作出具有现代雕塑特点的抽象作品。这种随机性强、没有固定设计形态、强调空间构成关系的较高实践能力要求和对鱼骨材料的理性认识,也是导致鱼骨手工艺传承难度大的原因之一,使得在赫哲族手工技艺类中鱼骨手工艺的传承度和流行度不及鱼皮手工艺。[2]

从工艺改良的角度来看,由于鱼骨的不规则形态,在制作鱼骨雕时各块鱼骨之间的接触面积很小,为了达到稳固的拼接效果,一般使用热熔胶这种固态胶来粘贴固定。因此,鱼骨雕的拼接处会留下大量的多余固态胶体,十分影响鱼骨雕的整体观赏性。现阶段赫哲族鱼骨工艺品都为纯鱼骨素体雕塑,表面缺少色彩和明暗对比,同时也缺少刻线或镂空工艺,细节上缺少体积感。在鱼骨工艺品的创新设计中可以尝试加入喷涂、渗线或镂刻工艺,目的是增强鱼骨工艺品的整体美感,再者就是尝试通过改善鱼骨拼接方法和尝试使用速干模型胶,来保证雕塑造型的完整度。通过完善鱼骨手工艺品的造型设计,其艺术价值能够获得提升,容易吸引更多的人注意到赫哲族鱼骨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值得一提的是,鱼骨画和鱼骨雕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可以综合使用更多的手工艺材料,如民族传统手工艺材料中的鱼皮和桦树皮,或者是现代模型手办中常用的PVC和ABS塑料等。

因此在鱼骨工艺品设计制作中的工具选择、拼接方法、修整装饰和其他材料的介入上,后续需要从实践角度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四、赫哲族鱼骨手工艺的传承发展

在文化传承层面上,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和赫哲族人民自身的努力下,通过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制度、建立手工艺研习所、鼓励当地博物馆收藏及个人收藏、开设赫哲族特色工艺品网店并接受私人订制作品等,使赫哲族文化和艺术获得稳定的传承与发展。在街津口赫哲民族乡与佳木斯市考察中,欣喜地发现当地人十分了解与喜爱赫哲族文化,并热衷购买相关文创产品,市级博物馆和商业区都有日常展区展示赫哲族手工艺产品,但这些活动仅限于一域之内。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赫哲族文化,我们可以在人口密集的一二线城市设立少数民族手工艺研习所,设立更多位于商业区的展馆来销售文创产品,目的是提高赫哲族文化的曝光率,让更多人了解到赫哲族独一无二的民族文化与艺术特色。

在工艺发展层面上,当代产品的设计制造是基于工业化生产的,所以在手工艺的发展上就要既凸显出不同于工业标准化生产的产品的个性化,同时也要保证工艺品符合当代艺术审美,能够引起大众的共鸣,在保证民族文化完整性的前提下,形成高辨识度的民族艺术风格,形成稳定的手工技艺体系,以更好地应对现代流行文化和商业化设计对民族手工艺文化发展带来的冲击。鱼骨是一种独一无二的手工艺材料,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现代艺术中抽象化审美的表现特征。

将赫哲族手工艺结合现代装饰艺术进行研究与设计实践,在赫哲族手工艺品中展现现代艺术审美追求与艺术表现手法,以提升艺术的审美价值,使人们得到艺术美的享受。

五、结语

赫哲族手工艺本身是一种依赖于动植物资源的手工技艺,作为手工艺门类是比较单薄的,而且现有关于赫哲族民族鱼骨手工艺的研究较少、文献不足、资料不够具体全面,赫哲族鱼骨手工艺发展正处于半边缘化状态。在文字资料不充足的情况下,我们要通过继续的实地研究调查和创新设计来丰富赫哲族鱼骨手工艺的学术研究,让赫哲族鱼骨手工艺品设计更出彩,同时完善鱼骨手工艺体系,形成民族艺术风格,才能更好地起到传承发展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

猜你喜欢

鱼皮鱼骨赫哲族
传承赫哲族音乐的几点思考
多层螺旋CT在食管鱼骨异物中的应用价值
赫哲族滑爬犁的演化及在赏冰乐雪活动中的应用
鱼皮画的传承与发展
奶奶爱拼鱼骨画
一星期没换水的梦境
徐薇娜鱼皮镂刻作品
鱼皮帮助烧伤病人快速恢复
烧伤后“植入鱼皮治疗法”
黑龙江省赫哲族“伊玛堪”说唱保护项目现状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