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文化自信滋养青少年“拔节孕穗期”

2022-03-27石家庄市五里庄小学范跃峰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主阵地教师应青少年

石家庄市五里庄小学 范跃峰

青少年肩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任,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必须关注青少年这一关键对象,关注“拔节孕穗”这一关键时期。

1.用好教材,深耕课堂主阵地。引领青少年坚定文化自信,必须立足课堂主阵地,理解和把握好教材内容对学生成长的价值,通过高质量教学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集中、高效地培养文化自信。

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等学科在培养文化自信方面有着独特优势,教材从选文内容、插图设计到教学安排都蕴含着文化自信的思想。教师应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科学有效地将文化自信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比如,语文教材中包含大量古代文学作品、历史名人故事、传统文化艺术等篇目。我们应精益求精备好每一堂课,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几千年沉淀下来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传统美德,赋予学生文化自信的底气。

2.丰富载体,搭建引领大平台。为了更好地培育文化自信,教师应充分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创新培育载体,拓宽传播渠道,采取情境化、体验式教学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文化自信浸润学生心灵。

比如,在学习《刘胡兰》《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时,可以结合当地的红色资源给学生讲述鲜活的革命故事,通过“沉浸式”课堂,引导学生从小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还可以带领学生举办“颂歌献给党”“国旗下的演讲”等活动,利用手抄报、黑板报等文化创新平台,提升其文化创新创造能力。

3.家校合作,打造成长共同体。培育文化自信,家长的力量不可或缺。教师可以精心筛选相关书籍、影音资料、网站平台等提供给家长,号召家长为孩子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并发挥自身的榜样力量对孩子进行熏陶和引导,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逐步内化为孩子的精神品质。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包饺子、写对联、贴窗花等活动,引导孩子从被动的文化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文化建设参与者,更好地理解、传承中华文化,做到知行合一。

提高文化认知,增强文化自觉,促进文化实践,鼓励文化创新,任重而道远。我们要让文化自信的阳光照亮每一颗稚嫩的心灵,为青少年茁壮成长当好引路人,注入正能量。

猜你喜欢

主阵地教师应青少年
坚守普法主阵地 五年耕耘结硕果
青少年发明家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注重速度深度温度,做强新媒体主阵地——奉化日报社成功运营奉化发布要述
打造学“习”主阵地大平台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议区域广电如何把握舆论主阵地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