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立德树人 厚植文化自信
——语文学科中文化自信的培养之道

2022-03-27唐山市涧河小学贾继坤唐山市毕家瞿阝小学李秀娟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红领巾红色创设

唐山市涧河小学 贾继坤 唐山市毕家瞿阝小学 李秀娟

教育的本质是文明的承继、文化的传承。真正的语文教育,教的必须是文化的自信。那么,小学语文学科怎样培养文化自信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是这样阐述的:“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这就是我们培养文化自信的指针。

一、清晰定位:问渠那得清如许?教材源头活水来

文化自信如何培养?去教材中寻找源头活水。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教学内容主要由五个板块组成。第一板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如古诗,以及“阅读链接”“日积月累”中的古代格言警句,都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第二板块是革命文化的内容;第三板块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容;第四板块是人类一切优秀文化,主要是外国优秀文化的内容;第五板块是儿童生活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基;革命文化是中华精神之血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当代文化是培养红色接班人之内核。只有明晰了课程结构,文化自信的培养才能真正落实到课程中。

二、探索路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文化自信培养落实到课程中,路在何方?我们认为,培养文化自信,应做到情境创设、文道合一、知行合一,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方能达成目标。

1.创设情境,强化情感体验。无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是革命文化教育内容,和学生之间都存在一定的时空距离、认知距离、情感距离。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培养文化自信,需要我们精心设计和创设特定的情境。创设情境是课程教学中经常选择的教学支架,情感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中才能够被激活。

例如,在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时,怎样引导学生领悟白求恩这位革命人物的特征?怎样帮助学生体会白求恩给战士们做手术时的特殊环境、特殊场景?这都需要我们为学生创设各种相关情境。名师余映潮老师这样安排课程框架:借助朗读,渲染情境;借助引读,还原情境;借助视频,再现情境。这样的情境创设,就将白求恩这位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形象地展现出来。

2.坚持文道统一,把握学科特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语文的血脉,浸润于语文教材设计中。教师应敏锐地把握学科特质,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优势。比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一课时,可以鼓励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知名古桥,引导学生寻找作者描述了怎样的“创举”,再出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桥梁建设方面的“今日创举”。这样环环相扣,以赵州桥为媒介,把昨天和今天连接在一起。学生学的是中国石拱桥,感受到的是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这类课文,自然成为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的重要素材。教师如果能够充分挖掘其中的文化元素,就能有效提升语文教材培养文化自信的育人功效。

3.联系实际,知行合一。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需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最好的文化教育是知行合一,将文化精神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比如,在教学《冀中的地道战》一课时,课文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的革命群众发挥聪明才智,开创了前所未有的作战模式。这种作战模式,是为了民族和国家奋斗的无数普通人的智慧结晶。这篇文章的内容和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教师可以这样引导:观看影片《地道战》中地道如何出现、怎么改进等片段,详细了解地道战实情;搜集抗战遗址的相关资料,例如炮台、地道等,深入研究地道战的价值;上网搜集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事迹,讲给同学或家人听,体会中国人民独有的智慧和爱国情怀。这样,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做到了知行合一,将文化自信自然而然地根植于心底。

用好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教师需要不断探索优秀文化类教学的有效路径。最美的景色永远在最深邃之处,需要我们探幽获取。

三、努力构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培养文化自信,教师还需要强化课程意识,在教育实践中充分发掘、整合课程资源,而不是仅仅把课文当作唯一的文本资源来解读。教师应善于延伸、拓展、重组教材资源,实现教材与社会生活、学生经验的有效融合。比如,在教学《冀中的地道战》一课后,可以设计“追寻红色记忆”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多感官参与、多维度体验,灵活运用教材,让优秀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1.确立一个主题。确立红色教育主题,结合学校教育实际,将革命文化教育融入日常实践,以革命先辈人物为榜样,以观、唱、讲、做、写为基本方式,开展爱“五旗”教育,即爱国旗、爱党旗、爱军旗、爱团旗、爱队旗。

2.建设多个平台。在爱“五旗”教育的基础上,可以组建“红领巾小剧场”,编排表演红色课本剧;开展“红领巾双语广播”,诵读诗词歌赋;建设“红领巾画廊”,展示红色人物的光辉事迹;建设“红领巾阅览室”,拓展红色阅读。多种平台建设,使“红色记忆”教育有了广阔的实践舞台。

3.多项活动并举。开展“小小志愿者”实践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红领巾小创客”活动,提升少先队员的创新能力;开展“红领巾小健将”比赛活动,磨炼学生的意志;开展“红领巾小百灵”评选活动,引导学生汲取红色力量。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感悟、理解、追寻红色记忆,赓续红色精神。

坚持立德树人,厚植文化自信,语文教学责无旁贷。我们应清晰定位,明确方向;不断探索,优选路径;努力建构,提升内涵。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真正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红领巾红色创设
红领巾要戴好
红色是什么
《红领巾》的“童年照”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红色在哪里?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红领巾”是谁
追忆红色浪漫
智取红领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