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文化自信 笃行使命担当
——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

2022-03-27保定市清苑小学任海丽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钟声中华文化思维能力

保定市清苑小学 任海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坚持素养导向,强化学科实践,推动育人方式的深度变革,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语文核心素养分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四个维度。其中,文化自信是核心素养所要求的正确价值观和必备品格的综合体现,关键能力就是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语文新课标指出,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那么,如何增强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和必备品格呢?语文新课标也提供了路径和方法: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基于此,我们可以围绕中华文化的内涵,在语文教学中培育文化自信。

一、在思辨中理解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系与血脉,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同并奉行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和民族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部编版教材人文主题鲜明突出,传统文化篇目大幅增加。整个小学阶段,古诗文篇目约占全部课文的36%。从国家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已经势在必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认同积淀为主,但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还应该口诵心惟、熟读精思、对话思辨、自主建构。这也是从语言运用能力到思维能力再到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过程,尤其是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在培养学生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基础上,培养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

以王崧舟老师讲的《枫桥夜泊》为例。在通过月落、乌啼、霜天、江枫、渔火、城、寺、船、钟声等一系列意象解读诗人的“愁绪”之后,王老师引导学生化身寒山寺的钟声,结合自身对诗句的理解“劝慰”诗人张继,意在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这钟声的内涵。

不独《枫桥夜泊》,在中国诗人心中,钟声有多重含义。这钟声穿越时空,向我们悠悠传来。“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这钟声在陆游的笔下悠悠回荡。“几度经过忆张继,乌啼月落又钟声。”这钟声在高启的笔下悠悠回荡。“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这钟声在王士祯的笔下悠悠回荡。“流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一千两百多年过去了,这钟声在陈小奇的笔下悠悠回荡。这些经典一起构筑了钟声文化。

在这样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围绕钟声文化,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钟声跨越时空的文化意蕴,体悟其中蕴含的人生智慧和生命境界。其中,既有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又有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能力的提升,更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根植于学生心田,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在实践中继承与弘扬革命文化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伟大斗争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所构建形成的以“革命”为精神内核和价值取向的特有文化体系和精神样态。它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厚滋养。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革命文化的课文有40 多篇。课文的编排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采用分散和集中的方式,由单篇逐步过渡到单元,呈现出螺旋上升的态势,在这样逐步深入的过程中,涵养学生品格,激发爱国热情,培养文化自信。

以整单元形式呈现的内容,主题更鲜明,内容更丰富,画面更宏阔,比如“家国情怀”“责任”“革命岁月”“理想和信念”等。这就需要我们围绕主题,在更加广阔的历史背景中打开学生的思路,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比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革命岁月”中,安排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我的战友邱少云》等几篇课文,涉及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重大主题内容,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感受革命志士不怕艰苦、勇敢乐观、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珍惜现在的生活,为振兴中华而努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在设定主题任务群的基础上,以子任务的形式完成基础型学习、发展型学习和拓展型学习,然后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提升,以“革命精神永流传”为主题进行一次专题演讲。演讲涉及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的几篇课文,还有相关的影视剧、整本书、红色旅游等。这样,就把小课堂变成大课堂,在实践中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

三、在活动中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所构建形成的以“改革创新”为精神内核和价值取向的特有文化体系和精神样态。

部编版教材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同年级学生侧重点也不同:低年级重点关注的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行为准则;中、高年级学生则侧重于社会和国家层面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教育。语文教材的编排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易于学生理解,能够收到实效。因此,我们的教学也应该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的编排体系,进行分层教学,并在常规语文教学的基础上引领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比如,组织小组讨论,开展专题辩论会、读书读报、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在活动中引领学生辨别是非善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鼓励学生发展特长,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

文以载道,文道统一。语文教学更是如此。文化自信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只有统筹规划,深入探究,才能把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钟声中华文化思维能力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培养思维能力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培养思维能力
盛世钟声
新年的钟声
聆听钟声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
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