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措施探索

2022-03-23马帅金光

河南教育·高教 2022年2期
关键词:建设措施课程思政

马帅 金光

摘 要:本研究以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为例,通过分析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难点,归纳总结思政元素挖掘方向,探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以期为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工业机器人技术;建设措施

2016年12月8日,在全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目前,课程思政已成为高职院校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和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

一、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难点

(一)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缺乏协同

课程思政是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有益探索。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困于“孤岛化”窘境,“两张皮”的现象长期存在于专业课教学与思政课教学之间。专业课教学只关注本专业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传授,忽视了课程本身的思政功能。专业课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更关注能否将一门专业课中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讲解清楚,缺少在讲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意识。有些教师认为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由辅导员全面负责,与专业课教师没有关系。还有些专业课教师认为课程思政是专业课的附加,在技能培养和知识传授过程中没有重视其价值引领作用。

(二)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意识淡薄

课程思政自推广实践以来,在很多高职院校的各类课程实施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从教师层面来看,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专业课教师往往重理论和实践技能的讲授,更加关注课程内容的难度和深度、教学方式是否先进、教学目标设计怎样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往往被日常教学工作占用,他们无暇分出更多精力进行课程思政研究,没有主动把育才和育人协同起来,课程思政意识淡薄,导致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政脱节。

(三)专业课教师挖掘思政元素不够深入

思政元素是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首要条件和关键因素。课程思政建设要充分挖掘本专业、本学科内的思政元素,并与专业课知识进行有机结合。而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由于专业课教师对思政元素把握不准、挖掘不深导致生搬硬套、空洞说教、泛泛而谈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教学中存在先讲思政再讲课程的现象,思政与课程完全割裂开来,导致课程思政蜕变为“课程+思政”。这种模式无法将课程思政元素和专业课讲授有机融合,也无法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成效。

二、工业机器人专业课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一)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史中的科学家精神

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史蕴含了求真、求善、求美的科学家精神,教师可以从中挖掘出大量的思政元素。我国工业机器人研究的开端是20世纪70年代,由此形成了工业机器人发展史上的第一次科技浪潮。自2010年以来,我国机器人现场使用总量呈逐年增加态势,面向全产业链的生产要素开始形成。从新中国成立时濒于崩溃的工业底子发展到2020年工业机器人生产与安装连续稳居世界首位的成绩,是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心怀祖国、前赴后继、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结出的希望之花和奋斗之果,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是科学家精神的集中写照。教师可以从工业机器人发展史着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稳步迈入新时代,我国广大劳动人民为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起到了先锋队的作用,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彰显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孕育于革命战争年代,形成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发展于改革开放时期,光大于新时代”。新时代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更加强调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更加追求精益求精和出类拔萃。在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学中,教师要与时俱进,融入新时代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课堂教学、实习实训、技能拓展中注重引导学生德技并修,让他们从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中汲取刻苦学习、精进技艺、全面发展的不竭动力。鼓励学生掌握技能,培育其技能报国、技能强国的理想信念,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三、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措施

(一)提升思政课程教学水平

育人者必先育己,铸魂者先铸己魂。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是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建设要求专业课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健全人格的塑造者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者。高职院校要将课程思政建设融入到教师入职培训、在岗培训、师德师风培训和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中,强化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中的育人意识。定期组织开展课程思政研讨和经验交流、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混编共同备课、现场教学观摩等多种活动,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育人能力,从而建立一支思政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树立先进典型,增强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扩大专业课教师在思政课程中的育人效果。

(二)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核心阵地,把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堂教学中,要从教学活动中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三个维度做好教学设计。课程思政建设中既要设定专业课教学目标,又要设定思政教育的教学目标,这两个目标之间不是割裂的,要在专业课讲解过程中恰当引入思政元素,做到二者的有机统一。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特点,聚焦课程思政元素,围绕家国情怀、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劳模精神等重点内容,完善课程思政内容。教师要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做到胸有成竹,不断提升对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掌握和驾驭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运用多样化、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到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从而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三)完善课程思政评价方案

就课程思政评价而言,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将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三个维度的内容涵盖其中,以呈现出课程思政评价的科学性、多元性。立足知行合一原则,完善考试考核办法,在课程考核中引入课程思政评价,更好地落实专业课程德育教育的价值导向。采取阶段性评价、结果性评价以及同伴互评的动态评价机制,多维度观测育人和育才效果。以课题组所在学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为例,工業机器人离线编程技术考核采用日常性学习评价、阶段性评价、结果性评价以及同伴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检测学生知识学习的成效,还注重学生政治认同、家国情怀、人文素养、职业精神的养成。同时,采用混合式测评,利用线上线下两种方式。线下为上机操作,考核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线上在原有专业理论知识考核的基础上,增加思政内容考核,包括科学家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职业能力素养等课程思政元素,实时跟踪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密切观测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在课程中的协同程度,进而科学地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持续完善的过程,在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中也不例外。广大专业课教师应坚守初心使命,守正创新,主动将课程思政融入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系中,形成思政育人和专业育才的合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赵鹤玲.新时代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

[3]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

讲话[EB/OL].(2020-11-24)http://chuxin.people.

cn/n1/2020/1125/c428144-31943779.html.

责编:沐 阳

猜你喜欢

建设措施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工会管理的强化举措与信息化建设
高校办公室凝聚力建设探讨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雇主品牌建设 
关于高校资产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探析
多措并举,切实推进高校考风考纪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