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纪检监察机构强化监督研究

2022-03-23许东升魏爱卿刘培基

河南教育·高教 2022年2期
关键词:纪检监察监督政治

许东升 魏爱卿 刘培基

摘 要:监督是高校纪检监察机构的首要职责。高校纪检监察机构普遍存在政治监督作用凸显不够、日常监督压得不紧不实、监督机制不够顺畅、监督合力尚未有效形成等问题。本研究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强化政治监督引领、做细做实日常监督、丰富监督方式方法、协同推进各项监督等方面提出了强化监督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纪检监察机构;监督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赵乐际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中指出,纪检监察机关要牢牢抓住监督这个基本职责、第一职责,精准监督、创新监督。然而,从中央、教育部和地方对高校巡视结果来看,高校纪检监察机构普遍存在落实监督责任不到位的情况,日常监督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有必要对强化监督工作进行深入探索研究。

一、高校纪检监察机构强化监督工作意义重大

(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实践证明,高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党的建设主要包括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每一项都离不开监督。高校只有把监督贯穿于党的建设始终,才能把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为高校办学方向和教育质量提供坚强保障。

(二)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

高校不是法外之地,也并非净土。从近几年中央和地方对高校巡视结果以及中纪委网站公布的高校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数量来看,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高校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依然较为严峻。高校只有强化监督,不断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细落实,才能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良好的育人环境提供坚强保障。

(三)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监督是学校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治理体系正常运转的有力支撑,是确保权力规范运行的重要保证,是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完善治理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建设廉洁大学的有效保障。高校只有扛起落实监督责任的大旗,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的作用,建立健全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把监督治理效能转化为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四)推动高校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推动高校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要以党中央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提出的重大治国理政方略为指导。高校纪检监察机构必须自觉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从理念思路、工作举措、方式方法、能力作风等方面对标对表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更高起点、更高标准、更好效果推动纪检监察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监督作为纪检监察机构的基本职责、第一职责,必须加以强化,从而推动高校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高校纪检监察机构履行监督职责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治监督作用不够凸显

政治监督的根本目的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然而,部分高校党委特别是二级党组织对政治监督认识不够深刻,对加强政治监督的紧迫性、重要性认识不足,把抓政治监督与抓学校事业发展割裂开来,导致政治监督的主体责任缺失。还有部分高校党委和纪委对政治监督的认识仍停留在概念层面,对政治监督应该抓什么思考不深,忽视了对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及对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监督,导致当前高校政治监督重点不突出、问题不聚焦、作用发挥不够。

(二)日常监督压得不紧不实

落实监督责任的主体不只是高校纪检监察机构,也是高校各级党组织、党的工作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重要职责和应尽责任。少数高校党委和基层党组织缺乏履行监督的主责意识,措施不够具体,日常监督没有真正形成常态。个别高校党委责任意识不强,只挂帅不出征,习惯于开会布置、签订责任书,存在“喊在党委、干在纪委”的现象,纪委班子和纪检干部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等、靠的被动思想。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没有把落实监督责任作为落实“一岗双责”的重要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督的效能。

(三)监督机制不够顺畅

同级党委监督难的问题普遍存在。虽然很多高校实现了省监委监察专员的派驻,但在双重领导体制下,高校纪委的人员编制、机构设置、干部任免、办公经费使用等权限都掌握在同级党委手中。高校纪委的工作很大程度上要服从服务于同级党委,对同级党委尤其是“一把手”很难做到独立负责、理直气壮地行使监督权。另外,监督方式方法稍显单一。高校开展监督工作还停留在落实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上,缺少计划、主动、系统性的监督工作,监督程序和流程也比较固化,缺乏灵活性,对“检查的再检查和监督的再监督”理解不深、落实不到位。

(四)尚未形成有效监督合力

监督合力就是把各种监督有机贯通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良好局面,最终收到1+1>2的效果。而当前很多高校并未做到这一点。虽然有的高校因为纪委和党委巡察部门合署办公,能做到纪律监督、监察监督和巡察监督的贯通协同,有的高校纪委和审计部门合署办公,能做到纪检监察监督和审计的监督贯通协同,但这些都受限于机构设置。多数高校纪检监察机构在日常监督工作中普遍存在“单打独斗”的情况,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督贯通、协同联动机制和结果共享机制,导致党章赋予的“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职责没有履行到位。高校纪检监察机构与党委巡察办、审计部门、财务部门以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科研管理部门、人事部门等高校职能部门协同监督不够,未实现资源共享,监督合力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高校纪检监察机构强化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政治监督引领

政治监督是高校纪检监察机构的首要职责。“两个维护”是党的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新时代强化政治监督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實“两个维护”。一是坚持政治导向。强化政治监督引领,首要任务就是确保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教育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民造福的重大责任使命,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具有鲜明的政治性。高校纪检监察机构必须紧紧围绕教育领域,着力推动“两个维护”见诸实干、落在实处、取得实效。二是聚焦监督重点。聚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并强化监督;聚焦教育“十四五”规划的制定实施、教育综合改革推进落实、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环境优化,推动教育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并强化监督;聚焦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巩固拓展疫情防控成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并强化监督。三是推动具体化、规范化、常态化。加强对政治监督的理论研究,不断总结开展政治监督的经验和做法,研究制定高校加强政治监督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开展政治监督的制度体系,列出监督清单,自觉对标对表党中央要求,加强政治生态分析研判,精准把握高校政治生态状况。

(二)做细做实日常监督

日常监督就是把监督贯穿日常工作中,重在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是纪检监察机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高校纪检监察機构必须找准职责定位,加强对行使权力情况的日常监督,切实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推动“两个责任”贯通联动、一体落实。严格落实《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制定高校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和监督责任清单,签订承诺书,明确责任领导和分工。高校党委领导班子要主动作为,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把监督责任扛起来;高校纪检监察机构要聚焦主责主业,强化监督的再监督、检查的再检查,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盯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督促他们履行主体责任,按照职责去监督下面的单位和干部,真正把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贯通协同起来,形成监督合力。二是紧盯“关键少数”和重要岗位,开展精准有效监督。做细做实日常监督,必须突出重点、找准靶心,做到精准有效。聚焦重点人,紧盯高校领导班子和二级机构领导班子,特别是紧盯“一把手”这个“关键少数”;聚焦重点岗位,紧盯管人管钱管物、权力集中、廉洁风险高的岗位;聚焦重点领域,紧盯工程基建、后勤维修、校办企业、干部选任、人才引进、职称评审、科研经费等重点领域,不断提高监督的针对性、实效性;聚焦关键时间节点,紧盯元旦、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国庆和学生毕业、新生报到等重要时间节点,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提升监督实效。三是完善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实施办法,坚持关口前移、抓早抓小,坚持教育为主、预防为先,充分掌握党员干部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运用“第一种形态”及时红脸出汗、咬耳扯袖,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让党员干部感受到监督常在,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同时,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准确运用第二、三、四种形态,持续营造不敢腐的工作氛围。

(三)丰富监督方式方法

不断强化近距离、常态化、可视化的监督,注重从载体上突破、方式方法上创新,切实提升监督实效。一是做好信访举报监督。通过畅通渠道、厘清职责、规范台账、精准研判、动态管理、评价分析等措施,做实做细信访举报工作,把好监督“第一关”。二是做好谈话函询监督。坚持问题导向,在提高谈话函询质量上发力,针对函询举报内容说明严格把关,加大对函询结果抽查核实力度,严防“一函了之”,切实提高谈话函询的权威性和震慑力。三是参加会议开展监督。通过高校党委会、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三重一大”决策会、述责述廉会等重要会议,深入了解被监督对象的思想、工作、作风、生活情况,开展有效监督;开展校内巡察监督,坚持政治巡察和专项巡察相结合,把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和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纳入巡察范围,及时发现问题,推动整改落实;利用好信息化平台开展监督,大力推进党务公开、校务公开,紧盯基建工程招投标、职称评审、科研经费等重点领域打造阳光校务,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开展专项治理进行监督,针对广大师生员工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一次突出一个重点,开展专项整治,推动整改;严格考核问责进行监督,用好问责利器,严格廉政考核,特别是紧盯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执纪问责,强化制度执行力,做到敢于问责、善于问责、精准问责,传导压力、压实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

(四)协同推进各项监督

坚持完善纪律监督、监察监督、审计监督、巡察监督等各项监督协调衔接制度,推动各监督有机贯通、形成合力,实现监督全覆盖。一是构建监督工作协作配合机制。建立健全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下,高校纪检监察机构、巡察机构、审计机构等协作协同开展监督的工作架构;牢固树立全校“一盘棋”思想,研究成立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完善协同监督工作制度,整合监督资源和监督力量,最大限度破解人情干扰,提高监督效能;定期与不定期召开专门工作会议研究监督事项、共享工作资料,研判工作中发现的违纪违法问题线索。二是构建监督成果共享机制。将纪检监察、审计发现的问题线索纳入巡察工作内容,增强发现问题的针对性;审计部门紧盯师生关注的焦点问题,针对涉及人、财、物和项目工程的重点岗位权力事项,特别是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财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预决算管理和绩效考评、收支管理、科研经费管理、基本建设管理等领域,加大审计力度,及时发现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引导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督促领导干部依法履职、规范用权、科学决策;纪检监察机构要善于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中发现问题,把审计结果归入领导干部个人廉政档案。三是构建人才培养交流机制。加强党性教育和业务培养,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专职监督干部队伍;选拔优秀的审计干部和纪检监察干部进入高校巡察人才库,通过巡察实战提升干部队伍发现问题、开展监督的能力和水平;加强纪检监察、巡察、审计部门之间干部交流,打通干部使用通道,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监督铁军。

参考文献:

[1]赵乐际.忠实履行党章和宪法赋予的职责 努力实现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EB/OL].(2019-08-22).http://zgjjjc.ccdi.gov.cn/bqml/bqxx/2019

02/t20190221_188885.html.

[2]孙云霞,刘祥梅.新形势下高校强化政治监督的实践与思考[J].学理论,2020(12).

[3]王晓晓,刘静.浅析高校纪委履行监督责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法制博览,2019(32).

[4]张荣国,吴利瑞.高校纪检监察部门加强日常监督工作探究[J].南方论刊,2020(7).

[5]天津市纪委监委办公厅.关于培育监督文化的认识和思考[J].求知,2020(10).

[6]连丽娟.离任审计问题探讨[J].价值工程,2014(34).

责编:沐 阳

猜你喜欢

纪检监察监督政治
纪检监察机构如何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纪检监察干部要争做勇于担当的排头兵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纪检监察
夯实监督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