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研究

2022-03-17许晓辉娄永利王志超杨静怡

关键词:学段教师队伍思政

许晓辉,娄永利,王志超,杨静怡

(沈阳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沈阳 110866)

“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1]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不是各学段单打独斗就能建成的,需要大中小学各学段共同发力,抓好有效衔接这一关键,共绘育人最大同心圆。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价值意蕴

恩格斯指出:“我们抓不住整体的联系,就会纠缠在一个接一个的矛盾之中。”[2]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是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承担着思政课的教学任务。探讨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是大势所趋,是科学研判,具有重大的价值意蕴。

1、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题中之义

“立德树人”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大中小学各学段同向聚合、同频共振、同步发力。各学段思政课教师要打破长期形成的“壁垒”,不仅要守好各自学段的“责任田”,也要兼顾其他学段的教学内容,避免各自为教、各自为研、各自为学。在小学阶段注重启蒙性教育,用生动故事和案例去感知学生,通过润物细无声的语言和行动给学生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在中学阶段注重体验性教育,承担起承上启下的责任,在具体的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大学阶段注重理论性教育,充分考虑中学知识要点,增强理论武装,构建知识体系,培育情感体系,避免“上下一样齐”,确保讲授的内容与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讲述的内容既不交叉,也不重复,同时还不失深度和广度。

2、是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必然选择

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高低最终由培养对象决定。学生在不同学段有不同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这也就决定了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要加强沟通,了解不同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大中小学的思政课教学内容进行侧重点不同的讲述。因此,教师队伍的衔接意识、教学水平、教学态度等都会使教学实效受到直接影响。如果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各自为政,只种好自己学段的“责任田”,必然会影响思政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阻碍思政课实效性的提升。只有加强队伍一体化建设才能使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发挥合力,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亲和力,提升实效性,实现思政课教学的螺旋式上升。

3、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一环

加强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教育部的重要要求,是在新时代办好思政课的生动实践,是实现思政课不断发展的重要任务。在大中小学加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在教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师队伍、教学评价等方面做好统筹协调,而教师队伍是关键力量。只有各学段的思政课教师切实增强一体化的意识,掌握不同学段理论知识的侧重点,思政课才能避免出现教学内容重复、断层,目标设定不合理等现象,促进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衔接和螺旋上升。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现实困境

大中小学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出台的政策文件,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队伍规模不断扩大,学术成果不断增多。由于教师队伍建设的复杂性,当前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的建设依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1、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意识有待增强

一体化意识的强弱会直接影响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效果。现状表明,无论是高校思政课教师,还是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工作重心偏重于教学,交流更多限于年级组或同学段教师之间,一体化意识薄弱。一是因为受应试教育、长期的工作体制和繁重教学任务的影响,致使教师形成了“各扫门前雪”的固定思维,认为只用熟知、熟用、熟讲自己学段的内容就能讲好思政课,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教学壁垒”,弱化了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一体化意识。二是由于缺少一体化的沟通交流平台。现阶段针对思政课教师展开的培训、研修及研讨等活动一般都是各学段分段培训、分段教研、分段竞赛,而共同参与这些活动的机会较少,导致沟通交流的机会减少。

2、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配备有待强化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的配备问题,并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对其进行规范。但是,现阶段队伍配备管理的一体化建设仍需要不断加强。首先,部分大中小学的思政课教师队伍配备仍然存在不充足的现象。《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指出:“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全日制在校生总数,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 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全国高校认真贯彻落实相关的政策文件,不断扩大队伍规模。对照要求,少数高校在教师数量上仍有不足。《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规范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配备制度,严格按照要求配齐思政课教师。”[3]目前各中小学主要是根据需求量进行配备,这样就导致配备标准不完全一致,部分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配备不足。其次,尚未完全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现阶段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都是经过统一考试选拔,一经聘用很少被解聘,这就会导致部分教师“立德树人”意识不强,会有一经聘用只要不犯原则性错误就不会被解聘的消极思想,不利于调动其积极性,进而影响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3、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能力有待提升

随着党和国家对思政课的高度重视,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数量明显增加,然而数量的增加并不代表教师的能力已经达到标准。现阶段,各学段部分思政课教师的一体化建设能力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理论基础相对薄弱,教学方式单一,导致对教材体系不能游刃有余地把握,无法彰显思政课的魅力。第二,教学和科研能力有待增强,现阶段存在重科研、轻教学或重教学、轻科研的现象。第三,部分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较低。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思政课相较于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受到的重视程度较低,加之部分省市思政课以开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测试,使学生和家长对思政课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产生怀疑。在高中阶段,受到高考改革的影响,在部分地区思政课成为可选择性的学习内容,这就会使思政课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担忧。到了大学阶段,由于受到学生身心发展、授课环境等变化的影响,部分学生会对思政课的“有用性”产生怀疑,进而促使思政课教师对自己所讲授的内容不自信,陷入自我怀疑。

三、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现实路径

万丈高楼平地起,一砖一瓦皆根基。要想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这一“高楼”的建成,大、中、小学皆为其根基,不能忽略任何一个学段。回顾审视我国各学段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历程,要厘清一体化的建设思路,切实加强现阶段教师队伍的一体化建设。

1、增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一体化意识

(1)加强协同育人理念。各学段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明确思政课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位思政课教师不仅承担本学段的特定任务,而且还要兼顾其他学段的教学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前后关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为学生夯实基础,在小学的高年级要考虑中学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与要求;中学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提升政治素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升华教学内容,做好承上启下的教学工作,在中学的高年级要考虑到大学思政课的授课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做好衔接工作;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做好与中学阶段的衔接工作,不断增强理论武装,使学生能够自然过渡、欣然接受。其次,要意识到学生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而每位思政课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面临的只是一个阶段,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增强沟通交流的意识,提升相互交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想交流、能交流、乐交流。最后,要拓宽自己与其他学段思政课教师的交流渠道,多进行具有衔接意义的互动交流。除了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教师培训等主要的交流形式外,还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相关活动。这既能促使思政课教师掌握自己学段教学的主动权,又能获得对其他学段教学的知情权,更好地把握各学段教学的实际情况。

(2)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沟通交流可以促使教师对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基本需求有更为全面的了解,能够有效地解决各学段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衔接问题。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为各学段的思政课教师进行交流提供了条件,不断增强教师的一体化意识。首先,打造一体化备课平台。思政课教师通过集体备课,能够做到常讲常新,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相关部门应该帮助大中小学打破长期形成的“壁垒”,促进沟通交流机制常态化建设,推动集体备课制度的建立。“发挥思政课建设强校和高水平思政课专家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思政课教师横向备课。”[4]使教师在集体备课中更加了解各学段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内容讲出梯度性。同时,也应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加强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建设,鼓励教师充分利用腾讯会议、钉钉、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开展网络集体备课会,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使各学段思政教师的交流更加便捷、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其次,坚持听课互鉴。开放思政课教学课堂,鼓励高校思政课教师到中小学听课或讲课,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到大学听课,通过互听互鉴进行沟通交流,促使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更加熟悉各学段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重点等,更加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找准衔接的切入点。最后,构建资源共享平台。高校相较于中小学来说拥有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图书馆、展览馆、实践基地等,可以定期面向中小学师生开放;也可以组织思政课专家走进中小学进行理论指导、培训交流等,共享教学资源。除此之外,各学段也可以通过网络社交平台进行资源共享,建立思政课教学与科研资源库,搜集相关精品课程、重大科研成果、优秀教育工作者事迹,发挥其典型示范作用,为思政课教师提供大量的资源和素材,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增强一体化意识。

(3)建立健全激励体系。各学校可以制定符合思政课教师特点的激励体系,调动教师一体化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高校教师职业成为具有自豪感、幸福感、荣誉感的光荣职业,增进高校教师对教育事业及职业的热爱度、忠诚度。”[5]一方面,建立激励体系。首先,要制定合理有效的激励制度,对积极探索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并取得优异教学业绩和科研成果的教师给予高度肯定,并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方面优先考虑,促进各学段的思政课教师对一体化教学方案的探索和教学理念的提升。其次,要丰富评价机制,对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所取得的结果要“坚持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等原则”。[6]坚持多元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能够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获得感,激发教师的教学能力,增强一体化意识。最后,要注重评价结果的运用,及时反馈在一体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针对实践中的问题逐步完善评价体系,确保这一体系的效能,进而充分调动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保障体系。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在经费、场地等方面提供保障,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地做好队伍一体化建设的相关工作,促进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长足发展。同时也要对一体化建设相关科学研究给予支持保障,为思政课教师研究相关课题解决后顾之忧,保障一体化建设的理论研究深入开展。

2、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配备管理

(1)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配备方式。教师配备是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其实质就是要确保各学段思政课教师的数量充足,实现这一目标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要求“严格落实地方党委思政课建设主体责任”。[7]这就体现出坚持党的领导是思政课建设的应有之义。第一,各学校要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各负其责、思政课教师积极配合的工作格局,不断促进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一体化的实现。第二,要注重专兼结合。各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将专职和兼职思政课教师结合起来,坚持配备专职为主,兼职为辅的原则,并促使其深度融合。第三,要拓宽思政课教师的选拔渠道,除社会选聘优秀人才担任思政课教师外,可以探索多种途径选聘思政课教师。各学校工作表现突出,取得一定科研成果,有思政学科相关背景的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党政管理干部等人员,经过培训并测试合格后可以转任思政课教师。也可以从校内人员中考虑,选择相关学科的优秀教师、表现突出的党政工作人员及行政工作人员等参与思政课的教学工作。还可以聘用、借调或支援的方式将党政机关优秀代表、社科研究专家、党校优秀宣讲人员、其他学校讲授思政课的专家教授、先进模范、英雄人物等纳入思政课教师队伍,不断壮大队伍规模。第四,各学校还要不断扩大后备人才规模。全国各地区具有招收本科生资格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按照规定和需求相应增加招生指标,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本科生,并鼓励优秀的本科生继续努力深造,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具有招收硕博资格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也要按照规定和需求调整招生规模,为学校思政课教师的配备提供人才储备,同时也要注意鼓励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专业的本、硕、博毕业生从事中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严把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准入关口。思政课教授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这就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大中小学不能因为要达到数量上的要求,而忽略思政课教师的“质量”,要通过合规合理的方式按需引进思政课教师,严把准入源头,选拔出能从教、乐从教、甘从教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一要落实资格审查制度。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按照相关部门要求取得相应学位或科研成果,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要取得思政课教师资格证,并且通过培训、考核,严格履行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职责和要求,从事教学工作。二要完善任职标准。思政课教师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要将政治素养和师德师风作为思政课教师任职的首要标准,把政治素养高、师德师风正、组织观念强、科研能力高、发展潜力大、心理承受能力强作为遴选各学段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准绳。除此之外,还要严格把控专业素养关。各学段思政课教师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高尚的学术品格和精湛的教学技能,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这样才能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有立场的人讲立场,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有师德的人讲道德,才能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3)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退出机制。各学校要切实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教育管理,使思政课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和理论水平;要改变教师聘用终身制的管理办法,完善不合格思政课教师退出机制,拓宽退出渠道,将转岗与解聘相结合。对于政治立场不坚定、师德师风不正、出现重大教学和科研事故的思政课教师零容忍,清退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对于违反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的思政课教师,要及时调离其教师岗位。对于不能按规定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不能按要求完成培训学时的,要将其退出教师岗位。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退出机制,充分保障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水平。

3、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能力

思政课教师要以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等“六要”为标准,还要满足队伍一体化建设的现实需求,促进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协同共进”。

(1)坚定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理想信念。毛泽东曾说:“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8]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要坚持正确的政治观点,把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放在首位,固牢理想信念,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对于课程内容的讲授和问题的分析要多从政治上考量,保持政治清醒,有大局意识。同时还要增强师德师风建设。大中小学要“坚持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坚守为师之道”。[9]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落实相关建设办法和细则,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程。除此之外,也要增强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要做到这一点最根本的还是思政课教师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等知识的学习要有刻苦钻研、百折不挠的韧劲,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要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这样思政课教师既能种好自己学段的“责任田”,又能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工作,实现让学生真听、真懂、真信,提升学生学习思政课兴趣的目标,进而增强职业认同感。此外,相关部门也要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地位,以人为本,营造出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发挥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的关键作用,为培养新时代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2)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教师的培养培训是提升教师能力的重要措施。各学段要高度重视培养培训一体化,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师的全局观念,增强教师队伍的整体能力。首先,要注重培训对象的全员化。各省市可以依靠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资源,设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训班,进行全员培训。在培养培训的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某一学段,要注重全面覆盖;也不能只局限于专职思政课教师,也要注重对兼职思政课教师的培养培训。其次,要注重培养培训内容的一体化。培养培训的内容要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整体出发制定培训方案,加强“四史”教育,提升教师的政治敏感度和鉴别力;要贯穿各学段思政课教师从入职到晋升的全过程,贯穿教师从备课到讲课等教学过程的始末。也要注重思政课教师理论基础的提高,注重教研一体化,打破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存在的教学和科研“两张皮”的现状。在进行一体化教研培训时可以依托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资源,加强对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政课教师教研水平的培养培训。同时还要建立一体化教研培养培训基地,组织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共同开展集体教研培训,结合实际制定研修课程,不断提升整体思政课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最后,要注重培训形式的一体化。要建立国家、省、市、校四级培训体系,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线下培训与线上培训相结合,创优教学方法促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另外,可以通过建立互访研修基地、围绕课题联合攻关等方式,不断提升一体化培养培训的质量和水平,促使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实现相互交流、共同成长。

猜你喜欢

学段教师队伍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