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继续观察进行思考构筑摄影完美视域

2022-03-17赵乃鉴

关键词:视觉艺术视域主观

赵乃鉴

(鲁迅美术学院 摄影系,辽宁 沈阳 110004)

在全新视觉文化视角和网络深度发展的新形势下,当下摄影艺术创作更是要直接或间接创造真实或虚拟的艺术空间,更多彰显个性艺术观念。这一创作理念的抉择,通常还是指那些客观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经过在继续观察中思考,重新唤起艺术视域的集中、取舍、提炼,形成新的创作观念和意图,并在视觉思维艺术框架中加入当代艺术意识的变异和攀升,把那些本身并非视觉性的东西予以视觉化,将摄影艺术创作的文化转换回到双向观看。

一、摄影创作方法的理论新体验

在迈向艺术个性化和各种理念执着交互的大环境下,摄影创作往往受新时代大文化背景及意识不断更新牵引,所以必须紧扣视觉文化的新特征,凸显陌生感和个性化。这将会使我们自身的艺术取向不知不觉地换位到情感织构和主动性艺术行为中。这个过程,如果出自一种“大智若愚”的艺术角度,似乎可以领略到传承的规律和艺术门类边界的融通。通过睿智的文化意识转换,通过对影像生成过程中的必然性或偶然性把握,就可以促使影像语言与视觉美学相互结合,开启摄影创作方法的理论新体验。

众所周知,摄影艺术创作中把主观和客观融为一体的过程,都是在主观意识驱使下进行的。尤其是摄影者主观心理在周围现实的影响下迅速孕育出派生的艺术观念构思和影像设计的灵动,并寻觅到恰当的方式方法给予一定的形象概括表现。这时主观世界被客观世界重新唤起。这个“形象”在艺术构成中的概念是很宽泛的。我们就摄影艺术的本源来说,这一纪实下来的艺术影像不一定都是真实的具象,也完全可以允许事与物的抽象概念或者通过形象符号化自圆其说。这就为我们揭示出视觉思维观察方法向摄影艺术创作表现方法的过渡和提升,并在不同层面不同阶段上,展开现代摄影创作思维意识的四个视域:记录摄影的完美视域,体现出对摄影的态度;概念摄影的特殊视域,观察的概念从自然到特殊的过渡;形象摄影的连续视域,在特殊氛围里向广度和深度推进摄影创作的变异;自由摄影的主观视域,通过特殊影像变异创作思维形成主观而自由的“释放自我”的感悟。

另外,为之而采取视域互为转化、螺旋式上升的递进行为,就可以获取纪实或非纪实、具象或抽象的影像创作新结果。当我们面对选定的题材进入摄影创作时,必然会是一个主观思维意识在有形或无形的文化修养中运用摄影创作方法论的斟酌比对,并在情感结构理论框架下,进行观念创新的一段重新站位的体验过程。这样所形成摄影艺术的基本形态,一是要靠直观的感觉去捕捉内心情感和观念艺术世界的碰撞,形成视觉艺术新的灵感空间;二是让艺术观察方法的思维意识进入主观心绪的联想空间。这一观察与联想的抉择就是摄影创作一脉相承的方法论之一,即摄影创作体验的过程“观看和被观看”。

在现代和后现代文化现象进程中涌起一股后现代学科浪潮,它是一种流动的阐述结构。这一交叉性的视觉文化,创造了艺术摄影与现实转嫁之间新的链接关系,使我们所看到的图像是“实实在在”的艺术体验成果。这一摄影文化转换和心灵感悟的交织过程,常常把两个或更多的影像素材,直接或间接整合为一个新的视觉艺术体。这个艺术整体图像是变异过程的结晶,它在当下观看者与其所再现过去的时间和空间某一刻之间,建立了一种多层面、潜移默化的意会关联。

当下这样一些图像的艺术创作境界和品位取决于我们在艺术创作态度和双向观看的心理上能多大程度接受对影像结构和心象演绎的变化阐释,并从而产生观念意识和表达方式互动的攀升。这一体验过程从灵感萌发开始特别注重驾驭艺术视域在继续观察中进行思考,推进主观观念和艺术语境的视觉空间飘逸与演进,提供一个关于当代艺术观念渴求的视觉象征样式,它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更可以是两者兼而有之的。

通过“摄影创作方法论”的理论体验不断推进,择其从“照相”到“造像”的视觉观念自由发展。这个时候,摄影的纪实并不赋予更多使命,只是成为观念创意的服务工具或符号。在摄影后现代以“复古平实”的姿态回归本质的热潮下,置景、摆拍、戏剧感等广泛应用,将布景排演和快照抓拍结合起来。与此同时,还要强化人工布光的运用效应,从而探讨自然与非自然、现实与非现实之间新型关系。进而言之,在摄影传统的记录性质以外,还运用常见的虚构情境与角色扮演,使其成为与当代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主观虚拟氛围。这一摄影主观化体验过程,更多的不是因为题材的表象或故事本身,而是表述作者自己在题材之上的发现,展示个性潜意识的理解和发挥,进行自我主观的张扬。不仅如此,还有很多运用商业摄影技术和电影拍摄的工作方式,来进行当下主观艺术化的摄影创作拍摄。

现在摄影创新进程的艺术着眼点,还不能忽视运用艺术和科学相结合的头脑。更多运用现代高科技在视觉艺术创造方面的工具和手段,以现代社会文明的文化新视点为主导,不断孕育并延伸个性艺术观念,使其发挥并演变;再将客观影像素材进行主观演义与重组,使视觉艺术创作新观念的品位全面提升,并在其特别语境中获得理解。这一视觉经验体验在进程中的变化错综复杂,在重复解读的滚动中沿着艺术观念创作意向试图解释多重意义。这样,视觉艺术生命价值的胚胎,伴随着当代艺术摄影灵感的感悟和体会自然而然地烘托出视觉艺术创作形态新的生命灵魂。

二、如何在继续观察中进行思考

摄影艺术视觉样式迅猛发展是其他艺术难以比拟的。摄影镜头在摄物体和场景情节中截取瞬间,记录的是最基本的客观表象。表象背后蕴含着难于言表、震撼人心的潜在艺术内涵。从生活的体会和发现开始的整个摄影创作观察与思考的斟酌抉择过程,由认识和理解摄影艺术本身依附客观实体的选择性、“创造”与“决定”互为促发的瞬间性及摄影物化的一次性、客观与主观统一的艺术观念整体把握等特殊性质转变为支配摄影创作心态和实践的主导意识。观察在不断继续,思考在继续中深化。所以,在适合摄影显著特征的前提下,将摄影题材的表现与深化纳入主观观念为中心的艺术运营,刻意在艺术结构中直接性或强制性阐释,突出视觉艺术陌生感和个性化,寻觅自我情感的视觉语言和形式,把外在与内在的视觉感悟互换联系起来,让艺术的“观察”超越最敏锐的“眼睛”,并由艺术观念派生出个性化艺术的创新路径,使之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个案解读理念,体现出摄影创作全新形态的艺术态度,展开在继续观察中进行思考的理论探讨实践。

(1)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用坚忍不拔的毅力顽强地深入观察生活,并同时进行分析和研究,诚恳执着地专于事物本质的那些特殊之处,洞察和发现隐藏在事物内部的奥秘所在,比对自然事物内部和谐统一的特殊关系,以及它们与周围事物中所存在的普遍规律,充分考虑和运用创作方法论观察方法的创作意识,形成摄影观念宽泛指向。在上述意识结构知觉特征中,还有实际思维涉及的时间和空间,它们犹如一切存在物的容器,也是不同事物之间的共存或排列秩序等结构范畴的意识依托。这些结构范畴均能通过视觉思维的继续进行创造有意或无意的观念艺术空间。这样,在继续观察中进行思考,当那些深邃的内涵日渐融会到自己心坎中的时候将会感到思想变得十分自由;蕴藏在生活中的一些深刻意义能与创作观念意识相对融合的时候,可以随心所欲地布置艺术观念想象空间;当这些个性化主题能引起人们感情激动、事业进取动力的时候,才会从生活源泉中出奇地转化为生命的感召,迸发出震撼人心的神奇魅力。这时,生活便在心灵中产生多彩的火花,艺术创作观念与之对接,它既是具体的一个,又是概括的全部。

(2)在摄影创作继续观察不断引入新思考的过程里,除了依附于眼看心想以外,还要主动接受主题和意境的传递感染,并通过艺术修养与创作主体的生活积累相结合,举一反三,在继续观察中进行思考。主观注入联想能力,客观感受通过情节或形象特征的相互照应,创作观念新意识油然而生,这是创作思维不断突破的关键。在继续观察中进行思考的攀升,寻觅标新立异的视觉艺术语言和形式,升华个性化视觉观念的变异传递方式,以艺术意识涌动中不断捕捉心灵冉生跃动的创意火花为核心;始终要保持摄影特质的态度,掌控从客观到主观、从自然到特殊的思维意识过渡和推进,形成自由主观的摄影创造态势。这样,视觉艺术意识连带着创作主体观念,自然而然呈现出当代艺术摄影主观化体验效果。

(3)“在继续观察中进行思考”的延伸与视觉文化新特征的契合是进一步强化前卫意识和丰富艺术联想,继续提升个性化主导地位,使观察与思考穿行不断深入,艺术观念也得到层出更迭。在这里,通过观察与思考的结构调度和潜意识脉络设计艺术形象语境内、外的符号新意境,并将它们的意念和“躁动”融于创作里面或潜藏在艺术观念的背后。这样,自主艺术观念与暗自影射的交叉会互为丰腴、传统观念与前卫意识搭界的遵循目标愈来愈明确,涌起一股流动的阐述结构。这些立意,往往又是在冲破摄影与绘画界限壁垒的融合借鉴中另辟新路。

综合性的视觉文化提升在继续不断的思考中创造了艺术摄影一种与现实之间新的嫁接关系。毫无疑问,空间意识的变化会导致艺术观念和风格的演变。如果说纪实摄影像一扇窗子,主要存在公共空间,宏观地看社会,那么非纪实摄影就是一面镜子,首先需要主观比照自己和内心世界,将自己置于感情和认知的个体空间。只有自己观念意识的空间存在,才有照相机的存在。非纪实影像所带来的视觉艺术空间是相对抽象的,主观地看自己,更加自我的或者认为是超现实的。所以,非纪实的艺术摄影可提供比较多的关于观念虚拟世界视觉象征意义的影像。从这个角度来说,那个艺术虚拟的视觉世界,没有什么不能达到的。换句话说,“像什么或者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展示艺术创造的核心——主观观念的个性意识”。因此,当代摄影在继续观察中进行思考的创作思维方式就是要在不断观察和思考的进程中铺设或预留创造非纪实影像时空变异更广的氛围和境界。在当下尊重摄影史和艺术史传承的基础上,有时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摄影创作具象与抽象的互换、表现自我和表现对象的融合、精确和模糊的界限交替等。所以,非纪实影像的创作与呈现,在当代艺术摄影里的自主地位就不言而喻了。通过选题的主观经营、视觉语言的精心设计,在必然或偶然中对每一个细节都有充分的主观关注,这时再将灵感和个性、幽默和诗意融入到作品的艺术观念当中。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在继续观察中进行思考而构筑摄影完美视域,在摄影创作意识自由转换中注入主观联想的思维模式,归拢前卫意识导向,突出当代视觉个性化观念的抽象或象征。这一抽象或象征的概念就是联想缓释出观念代表的符号意义,并在其特别心境中获得概念的意会,理解和把握视觉思维在继续观察中进行思考的符号演进、影像的时空流变、造像工程的潜意识过渡、摆拍的观念适应、摄影素材主观演义与重组、视觉符号重复解读等。进入创作思维探索时,能沿着艺术观念意向的思绪试图解释符号所涵盖的多重交织意义,代表艺术观念追求的视觉符号形成、组序排列等所产生的视觉作用力,通过视觉艺术观念的种种流向,幻化出艺术思想和情感的意象新境界。这样,摄影创作方法论的理论新体验“在继续观察中进行思考”使艺术观念得到相应的视觉形成和宣泄,摄影艺术创作“观念化进程”从传统到当代的艺术跨越继续得以新的站位。

猜你喜欢

视觉艺术视域主观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不只是拼贴的视觉艺术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李阳 让品茶成为视觉艺术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手机UI界面设计中视觉艺术元素的构成
电视综艺节目宣传中视觉艺术的创新思考
主观评述构式“很+x”认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