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提升策略研究

2022-03-17蒋勇军

贺州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吸引力教学法思政

蒋勇军

(桂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新时代迎来新挑战、面临新问题。为了解决大学生心理上的困惑点,直面现实的聚焦点、生活期待的迷茫点,大幅度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已迫在眉睫,它直接关系到教学实效性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关系到以德树人和教书育人目标的实现。新时代的到来,使传统教学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了全面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吸引力,必须对传统教学“配方”较陈旧、“工艺”显粗糙、“包装”欠时尚的弊端进行脱胎换骨式的革命性重塑,以解决学生抬头率低、学习兴趣不浓的问题。归纳起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提升的策略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形象渗透型策略:以独特“魅力”提升教学吸引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习近平曾多次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在于教育、关键在于教师。因此,要实现“立德育人”的教育目标,必须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1]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这是社会发展的应然诉求,唯有如此,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总之,方向正确才能行稳致远。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苦练内功”,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以道德魅力、人格魅力、知识魅力、情感魅力和语言魅力去吸引学生,这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升教学吸引力的基本原则遵循。

(一)人格上求“正”: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提升的关键点

教育魅力系统中,以教师人格魅力为“魂”。思政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路径。要实现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教育目标,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尤为重要。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与道德文化素质,担当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角色,方可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引领者和社会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这是时代之需、责任所系和使命所在。健全的人格素质是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升教学吸引力的基本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性格特征、积极进取的心态倾向、富有创造性的认知方式、丰富多样的情感世界、坚强不屈的顽强意志、高尚无私的道德情操及规范合理的行为方式等诸方面人格素质。

新时代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树立起健康的职业观: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承担责任、说到做到为职业伦理,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学生不同需要为职业追求,以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以身示范、注重身教为职守操守,以保持乐观向上、热情开朗、富有亲和力为职业态度,真正做到关爱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以思政课教师独有的人格魅力去感动学生,进而达到教学吸引力提升的目标。

(二)知识上求“广”: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提升的支撑点

教育魅力系统中,以教师学识魅力为“基”。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提升教学吸引力,拥有渊博的学识魅力不可或缺,包括:丰富的学科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广泛的兴趣爱好、终身学习的生活习惯、开拓创新的执着精神、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高校思政课教师只有拥有渊博的学识能力,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使其行为在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受到影响,进而,使学生对思政课由厌而不学到喜而爱学、对思政课教师由疏而远之到主动靠近,从而实现思政课教师的爱心和责任心在传播中闪光,无私的品格在奉献中张扬,恪尽职守的精神在坚守中凝聚,精益求精的品质在钻研中提升。简言之,增强教师学识魅力,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

(三)形象上求“美”: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提升的切入点

教育魅力系统中,以教师形象魅力为“先”。高校思政课对学生要有吸引力,教师形象魅力很重要。教师的形象魅力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的外部推力。教师的形象魅力不在于其外显的穿着打扮,而在于其内在的心灵之美,在于给广大学生一种既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之感,又给学生幽默风趣之感;既给学生以文雅大方之感,又给学生以仪表良好的庄重和谐之感。“见贤思齐”,在思政课教师形象魅力的强烈感染下,学生深受促动,其学习态度由冷漠转为热情,思政课教学吸引力也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

(四)师德上求“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提升的突破点

教育魅力系统中,以教师师德魅力为“核”。增强师德魅力,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的有效路径。“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者、日常生活的指导者、人生道路的“风向标”,其高尚的师德对学生健康成长影响极大,往往成为学生学习仿效的榜样。为担负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涵养高尚的师德魅力,树立崇高的职业操守。行为表现上要做到作风正派、爱岗敬业、大公无私、真诚守信、以身作则、任劳任怨、鞠躬尽瘁;教学态度上,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教育方法上,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奋发进取,鼓励学生扬长避短,做到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总之,以思政课教师高尚的师德魅力感染学生,可达成提升教学吸引力的目标。

二、循循善诱型策略:以良性互动提升教学吸引力

(一)营造交流互动的教学氛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做到有温度,就要摒弃过去那种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积极营造互动交流的课堂实践教学氛围,采取循循善诱、循序渐进的教学艺术,在互动交流中激发思想火花,引起情感共鸣,使学生有所触动、有所感悟、有所提升,对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是营造“有虚有实”的教学情境,增强思政话语的厚度。二是搭建“有棱有角”的课堂实践教学体系,增强思政话语表达的力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认识到思政课是一门有趣的课程。三是营造“有滋有味”的学习氛围,增强思政课教学话语黏度。总之,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为教学吸引力提升提供了契机、创造了机会。

(二)打造声色俱全的教学课堂

要精心打造声色俱全、情理相融的高效的思政教学课堂,使之成为学生“真心喜欢、颇受欢迎”的“金课”。首先,要做到教学语言的准确生动,产生向心集聚的强大磁力效应,包括概念明确、生动幽默、情感浓郁、仪表优雅、精神饱满、表情丰富、举止得体。其次,要做到教学内容的前瞻深远,以产生示范引领效应。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性、辩证性和动态性,使学生对所讲内容高度认同,对倡导的价值理念执着坚定,对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亲自躬行,投入真情实感,讲得情真意切,才能起到激浊扬清的作用,进而引导学生“喜学”“爱学”“会学”“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最后,要做到教学过程的情景交融,产生感人肺腑、动人心弦的轰动效应。

高校思政课教师既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从学生内心深处出发,触动其灵魂,才能感染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课堂上吸引学生、打动学生、引导学生,激发其学习兴趣,提升教学吸引力,使之入耳入眼、入脑入心,收“听得进、记得住”之效,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实现提质增效的教学目标。总之,师生互动式的高效实践教学课堂,搭建了教学吸引力力提升之阶梯和教学吸引力培养之平台。

(三)立体展示多元教学策略

第一,举旗定向策略:科学领航,把握成长规律,提升思政课教学吸引力。认识高校思政课程性质,把握政治导向,既要确保思政课教学的政治性、政策性、思想性、规范性,又要确保教学有内涵高度、哲理深度和价值力度,旨在向大学生传递正能量、弘扬真善美,摒弃假虚丑,以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这是思政课教学吸引力提升的前提条件。

第二,未雨绸缪策略:预先准备,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思政课教学吸引力。一是充分消化教材,确保教学生动活泼,避免照本宣科。二是开展调查研究,确保教学“接地气”“沾露珠”“冒热气”,富有感染力。三是整合教学资源,确保教学内容新颖、论证有力。四是精心设计教案,确保教学的规范有序。五是重构教学体系,确保“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化。六是重塑教学内容,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具体问题。这是思政课教学吸引力提升的重要保障。

第三,情感教学策略:设置情境,满足学生体验,提升思政课教学吸引力。思政课教学要热情洋溢、充满激情,饱含深情,用富有亲和力和感染力的语言来激励学生、升华学生思想、激扬学生心智、感化学生心灵、提升学生境界、涵养学生气概、激励学生担当,这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提升的动力机制。

高校思政课教学策略,以提升教学吸引力为关键点,以产生思想律动和心灵共鸣的震动效应为旨归。总之,充满激情的教学策略,是教学吸引力提升的重中之重,为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新鲜“血液”和注入崭新“活力”。

三、守正创新式策略:稳步推进提升教学吸引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发挥各自之所长,克服各自之所短,增强教学的整体实效性。

(一)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求知欲

启发式教学法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提升的重要法门,也是破解学习兴趣不足、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的有效方法。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参照教学原则,以循序渐进为方法论,以具体事例引申出抽象原理与普遍真理为内在机理,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为手段,以思想认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为演进轨迹,以提倡学生动手、动口和动脑来获取知识为基本要求,以激发学生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科学研究的能力为目标追求,以强调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为鲜明底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时设计了这样一道试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运用大量历史事实论证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这道题纵贯中国近现代史,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有深厚的知识底蕴、开阔的学术视野及指导学生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还要有敏锐的问题感悟力和深刻的思想洞察力。同时,要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吸引力,营造轻松活泼、平等交流、坦诚相待的的教学情境不可或缺。简言之,启发式教学法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提升之“匙”,它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注重过程、讲究细节,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理性反思、对比参照、实践体悟,来增强教学吸引力。一言以蔽之,启发式教学法是破解学习兴趣闭锁之关键,为教学吸引力提升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方法论指导。

(二)推行参与式教学法,满足学生主体欲

参与式教学法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提升的有效渠道,也是形塑思政课教师既可亲又可敬形象的重要路径,还是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春风化雨、潜移默化、滋润心灵作用的有效组织形式。参与式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以思政课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参与思政课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高效地“教”与学生主动地“学”两个主体作用,达到认知共振、思维同步和情感共鸣。

“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在使用参与式教学法进行教学时,设计了这样一道试题:“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有力领导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迅速有效地控制住了疫情,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请问同学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面对蔓延扩散的全球疫情,人类应如何应对?”思政课教师通过设计这道时政热点问题,旨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能力,使之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开发智力、挖掘潜力、积累知识和增长才干,教学吸引力也相应得到提升。

(三)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激发学生探求欲

探究式教学法是挖掘思政课学习兴趣潜力、提升教学吸引力的有效途径。探究式教学法是指在思政课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与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的思政课教材为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的世界和生活实际为背景参照,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大胆质疑、深入探究和热烈讨论的平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提升的必由之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师在采用探究式教学法上课时,精心设计了这样一道试题,以挖掘学生学习的兴趣潜力:“新思潮的萌发、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系列重大事件反映的时代主题:A.振兴中华B.向西方学习C.救亡图存D.驱逐列强。”通过探究式教学,深入挖掘学生学习的兴趣潜力,激发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能力、灌输爱国主义思想的目的。总之,探究式教学法,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提升之“道”,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巩固了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践履专题式教学法,释放学生表现欲

专题式教学法是疏通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梗阻的强大利器,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吸引力的有效载体。专题式教学法是指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改变以往按图索骥式的授课逻辑思路,立足现实,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现实出发进行高度概括与生动凝练,进而确立专题来进行讲解。高校思政课教师采用专题式教学法有利于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透视社会热点问题,剖析社会难点问题,追踪社会前沿问题,帮助学生解疑释惑,诱发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师经常使用专题式教学法来进行授课,精心设计一系列专题,如:《东方破晓: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地位》《旗帜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线、纲领和道路》《拨云见日:社会主义本质与初级阶段理论》《时代呼唤:奋力实现中国梦》《强国之基:法治护航助力伟大复兴》《中流砥柱:加强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可见,专题教学法具有问题聚焦、重点凸显、知识量大、感染力强、课堂气氛活跃等优点,有助于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讨、自主辩论,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言以蔽之,专题式教学法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提升的重要法门。

(五)践行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思考力

案例教学法,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提升的有效路径。案例教学法是以达到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为准绳,以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为路径,以紧紧围绕某一具体案例认真阅读、分析和评判,进而得出结论或解决问题为面向,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旨归。“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一门密切联系实际的课程,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往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也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如教师通过列举一些重大热点问题案例,来发动学生进行讨论,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动力,提升教学吸引力。“2013 年9 月《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十条’)发布实施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全社会积极参与,‘大气十条’目标全面实现。2018 年1 月31 日,在环境保护部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环保部宣传教育司巡视员刘友宾表示:45 项重点任务已完成,空气质量正大幅提升。”[2]思政课教师在介绍案例的基础上,由学生进行自由讨论,让他们为解决雾霾问题出谋划策。通过激烈讨论,使学生对生态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清醒的认识。可见,案例教学法,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与独立解决问题之能力,开辟了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提升之“路”。

总之,启发式、参与式、探究式、专题式、案例式教学法贯通使用,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提升的必然趋势。这些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够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充分调动,学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竞争意识得到培养。换言之,教学法之运用与教学能力之提升互联互促互补,一方面,教学方法的创新运用,客观上促进了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学吸引力的提升客观上也推动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四、生活体验型策略:潜移默化提升教学吸引力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取得教学实效,高校思政课应多措并举,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形式之“新”和活动之“趣”来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

(一)观看影视资料: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提升的“助推器”

影视资料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提升的“助推器”,它可以生动形象地再现客观事件和历史人物,具有生动性、趣味性、直观性和形象性,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枯燥乏味的历史为生动有趣的故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能够结合特定的教学内容,借助影视资料富有激情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为学生展现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学习兴趣,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升教学吸引力。

让学生看录像片《井冈山》《红色摇篮》《长征》《八路军》《一代伟人毛泽东》《走近邓小平》等,非常直观地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与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的历程再现出来,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可见,观看影视资料,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强化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同时,对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知识、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也大有裨益。简言之,观看影视资料不失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提升之“器”。

(二)开展调查研究: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提升的“驱动器”

毛泽东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3]109;江泽民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4]391;胡锦涛又进一步指出:“调查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5];习近平更是意味深长地指出:“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6]4-6可见,调查研究极其重要,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进行科学决策的前提,是认识社会的基本方法。

调查研究是大学生了解社会和认识社会的一扇“窗口”,是课堂实践教学的深化和拓展,也是思政课教学吸引力提升的“驱动器”。为了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有趣性和实效性,组织大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开展研究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它是高校思政课堂延伸和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组织大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农村、深入基层、深入工厂、深入社会,了解社情民意,目的有以下五点:

一是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其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二是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锻炼人际交往能力;三是帮助大学生树立阳光、开放的健康心态,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四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锻造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增强抗压抗挫的能力;五是培养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和自身使命感。

总之,“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7]191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既培养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既能使大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又能使其品德得到锤炼,有利于将他们培养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无形当中也提升了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吸引力。

结语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8]377。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与时俱进,顺势而为,顺应学生成长规律,跟踪学科研究前沿,聚焦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提升教学实效性。而要提升大学生抬头率、学习兴趣度和教学吸引力,需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9]。将思政课打造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和“解渴”“管用”“可亲”“可近”“有趣”,有“韵味”的课程,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首先,要苦练“内功”,练就“硬功夫”,提升政治素质、塑造道德人格、潜修教学能力,培养创新能力,以教师形象魅力感召学生,提升教学吸引力。其次,要重视教学设计、突出教学特色,转换教学范式,创设良性互动的和谐氛围,增强师生互动力,提升教学吸引力;再次,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抓住学生情感兴奋点、社会关注点和政治敏感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来打动学生,提升教学吸引力,使其坐得住、听得进、学得好、记得牢、用得上。最后,通过开展生活体验式实践活动影响学生。一方面,使学生情绪受到感染、引发情感共鸣,进而提升教学吸引力;另一方面,通过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促动学生,提升教学吸引力。

猜你喜欢

吸引力教学法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吸引力1
吸引力2
跟踪导练(三)4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