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重理性向度

2022-03-17种海峰

贺州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理性现实特色

种海峰

(杭州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 31112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其全新的视野和恢弘的历史高度深化了我们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这一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层面上的创造性阐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主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构上的再度理论升华,也是哲学理性精神在治国理政方略上的全方位彰显。从哲学理性的视域看,它至少凸显了这样几种重要的理性向度:一是以“开放包容、文明互鉴”为旨趣的交往理性向度;二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性向度;三是以“改革、实干与创新”为旨趣的实践理性向度。

一、以“开放包容、文明互鉴”为旨趣的交往理性向度

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1]284任何科学理论的形成与确立,既非主体意识在精神世界的“自我旋转”,也不是纯粹逻辑推演的结果,而是现实时代的反映或观照。

其一,以“承续”为特征的与历史之间的对话。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历史不是已逝的、风干的、僵化的东西,而是人类社会有意义的、有生命的、活的资源,不是可以漠视、被抛弃的,而是可以与之进行对话的、可以继承的。以史为鉴、重视学习历史,继承历史经验,与历史交流对话,从历史中吸取养料和智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鲜明特点。习近平指出,“对历史,我们要心怀敬畏、心怀良知”[2]695。他强调:“中国有着5000 多年连续发展的文明史,观察历史的中国是观察当代的中国的一个重要角度。不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尤其是不了解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和文化,就很难全面把握当代中国的社会状况,很难全面把握当代中国人民的抱负和梦想,很难全面把握中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3]“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4]坚持与历史交流对话的交往理性之所以是重要的,不仅因为历史是文明的传承、积累和扩展,给我们提供了安身立命的基础,而且因为历史是教科书,事关对历史必然性与规律性的洞察,事关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不断探索和正确认识。

就其理论向度而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立足实际面向未来的、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和实践引领。现实的中国是从历史中走过来的,当下我们面临的客观实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署、发展方向、发展方式以及发展动力等,既是从实际出发对中国经济社会客观现实的清醒认识,同时也是基于我们曾经的历史境遇而做出的正确研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当下时代精神的观念反映,而且也是对中国丰厚的优秀历史资源的继承和阐扬的结果,是对历史之谜的时代回应与正确解答。

其二,以“开放”为特征的与世界之间的对话。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经济全球化、现代化进程肇始于西方,中国现代化进程虽然从清政府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时期即开始了艰难探索,但其进程确切地说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才真正地开启,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渐驶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在当今人类的交往和联系日益频繁、日益密切的时代,正如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的,“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在经济、政治、资源、环境、安全等许多方面已经成为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为了共同的利益和未来,世界各国应该从现实出发,求同存异,同舟共济,减少分歧与矛盾,用对话交流代替对抗冲突,既要反对自我封闭、拒绝对话交流的保守主义,又要反对唯我独尊、否定文明多样性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此,习近平提出“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5]467中国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发展不能脱离世界,世界也需要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重要的一员并在许多重大事务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天开放、发展的中国已经完全不同于新中国成立前封闭落后、积贫积弱的中国。一方面,快速发展着的中国以巨大的能量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物资、技术、人才和服务为我所用;另一方面,中国的产品、资金、技术和服务同时也走向世界,造福于世界人民。在未来,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其三,以“交互”为特征的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对话。在交往理性的维度上,理论的实质并非是一种主体的自我“独白”,不是主体的自我建构,而是一种共在的“交互模式”中与现实之间的“对话”和“交谈”。在此情境里,作为主体(理论)的主观性与作为客体(现实)的客观性都失去了自身的异在性、自在性,在不断的“一来一往”的互动中走向交融、融合,这其中蕴涵、反映着理论与现实之间互为启发、互为因果的“问答式”逻辑。理论只有始终与现实保持一种亲和与对话的关系,将其生长的基点深深植根于现实丰厚的土壤之中,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并改造世界。正如对话和交谈的意义只有在交谈双方的交互性中才能产生一样,理论的意义也只有在与现实的交互作用中才能真正产生并得以澄明。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理论、思想归根到底源自于现实,源自于实际,并只有在与现实世界的互动中才能得以不断完善和不断发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指出哲学家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因此,必然会出现这样的时代:那时哲学不仅从内部通过自己的内容,而且从外部通过自己的表现,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6]220。这就意味着哲学应当自觉地把自己与时代和现实联系起来,不仅在内容而且在表现形式上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进行对话和交流才是有价值的,否则,就会陷入纯思辨哲学的境地,甚至根本颠倒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意识,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理论。然而,这里的社会意识和社会理论不会自发产生,其本质上是特定的理论主体根据现实的需要、基于一定的“问题意识”、立足于实践不断积极探索和建构的结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代的理论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5]70。

新时代孕育并产生新理论、新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实践的新发展,高瞻远瞩,举旗定向,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直面现实,对面临的国内外客观现实进行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积极回应新时代国家、民族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新要求,以重大核心问题为导向,围绕时代课题,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与现实对话,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观点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性向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交往理性”在新时代的彰显,又是“价值理性”在新时代的阐扬。

其一,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如何对待人民群众及其地位和作用,始终是区分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党派的一个根本性问题。马克思主义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立场,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同那些超自然神秘力量的历史观、英雄史观等形形色色的唯心史观明确划清了界限。习近平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7]128。习近平强调,“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7]128。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要始终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坚持尊重人民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实践首创精神,对人民高度负责,重视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时刻不忘人民,不辜负人民的期望,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与人民一起团结奋斗。

其二,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其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解放、人的幸福、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无产阶级政党鲜明的政治立场就是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过去革命时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推翻“三座大山”的深重压迫,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解放;在和平建设时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人民生活尽快富裕起来。这个初心和使命,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核。习近平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过程,就是解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的过程,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的过程,就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过程。

其三,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总结,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和根本愿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群众观点,坚定走群众路线,在全国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活动;顺应群众期盼,提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坚决反对和纠正“四风”,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继承和发扬优良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听取意见和建议,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查问题,立规矩、建制度,从源头上防治党员领导干部作风不正、不实、不廉的问题,不断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肯定和拥护。

其四,让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目的是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真正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实现人的解放、人的幸福、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习近平强调,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因此,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公平正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让人民群众过上富裕舒心的幸福生活是我们党不变的初心。习近平指出,“人民群众在什么方面感觉到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要在那些方面下功夫”[8]。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是虚幻的而是实实在在的,不仅包括住房、收入、教育、环境、社保等这些物质层面的获得感,而且也包括尊严、体面、权利、幸福、公平、公正、安全等精神层面的获得感。

其五,把人民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尺度不仅继承发展了我们党长期以来始终坚持的执政理念,彰显于党的根本宗旨、党的工作实践之中,而且它是衡量和检验我们一切工作做得好不好、到位不到位的根本尺度或根本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9]117人民群众是时代的见证者、参与者和感受者,民心所向,政之所行,要把“以人民为中心”融入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10]450。“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要使全体人民达到共同富裕。习近平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8]219。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2021 年,我们已经圆满地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这一伟大成就,举世瞩目,彪炳史册,不仅向世界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且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性向度的生动体现。

三、以“改革、实干与创新”为旨趣的实践理性向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个很重要的理性向度,就是以“深化改革、干在实处、开拓创新”所显扬出来的实践理性向度。实践理性向度是“理论理性”并行独立的一种理性形态。亚里士多德曾区分理论与实践两种思想或知识形态的不同,他认为“理论知识”的目的是真理,而实践知识形态则不同,它的目的是行动。在此基础上,康德进一步指出,前者(理论理性)涉及理性的理论运用,后者(实践理性)则关乎理性的实践运用以及“其应当发生的法则”。实践理性与理论理性的区别在于其特指人的实践思维力、实践定向力以及实践行为准则,是人对如何“躬行践履”实践活动的观念性掌握,旨在突出行动变革现实的物质力量和理论的实践性向度,而非意志的思辨张力和理性的观念向度。如果说理论理性着眼的是事物“是什么”、把事物“本来面目”内化为思想观念,以“求真”“求是”或者力求以“理论”观念的方式把握对象的内在本质及规律,那么,实践理性就是着眼于事物“应如何”“怎么办”,要把内在的思想“外化”“对象化”,即否定主体自身的主观性而向客观、现实转化。

其一,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关键性战略举措。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一招。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新的强大引擎。实现中国梦,必须以全面改革为动力,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认识不够清楚,我们在实践中“摸着石头过河”,在不断的探索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前我国各项改革事业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面对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一系列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同样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破除体制机制的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通过各个领域的改革相互促进、协同推进、形成合力,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利开拓前进。习近平指出,离开改革许多深层次的问题都没办法解决。目前的改革不可能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向推进式,必然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队建设、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全面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另外,目前改革具有复杂性、艰难性,涉及大多是多年啃不动的老大难、硬骨头,涉及多个部门,跨越不同的领域和行业,难免会触动方方面面的利益格局。因此,如果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没有“啃硬骨头、涉险滩”的巨大的实践勇气,没有一定的历史担当,就很难有所作为、有所成就。

其二,倡导一张好的蓝图和一干到底的实干精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近平反复强调,对行之有效的重大的战略部署要一以贯之地落实。“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任何理想的美好生活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必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求真务实、久久为功,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以及“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和一往无前、锲而不舍的奋斗姿态,做各项工作像钉钉子一样,一锤一锤接着敲,切实干出成效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既需要理论家、思想家,更需要一大批实践家、实干家。

其三,全面开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行动计划。“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改革关乎国运,创新决胜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剧烈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迅速发展的各项事业都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世界形势和国际局势较前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复杂的变化,加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要解决涉及我国总体布局、战略布署、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和矛盾,老常态的发展路子显然难以为继了,不能再继续采用以往传统的发展方式,必须不畏艰难、开拓前进,锐意进取,实施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创新是全方位的,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人才创新、文化创新、军事创新、实践创新等许多方面的创新,需要不拘泥于旧事物的开拓进取,以新的思维发现、创造或改进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与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没有现成的理论与模式可以借鉴,需要我们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锐意进取、勇立潮头,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摸索、不断探索,并把实践中得到的理论认识上升到规律性的一般原则,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凸显出十分深刻的哲学意蕴和丰富的理性内涵。以上三重理性向度虽各有侧重、各显其用,但却共同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逻辑严谨、观点鲜明、内在贯通、结构缜密之理性运思的有机整体。

猜你喜欢

理性现实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中医的特色
漫画:现实背后(下)
完美的特色党建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改革牛和创新牛都必须在理性中前行
现实的困惑
理性的回归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