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效应视角下职业教育对口援疆长效机制研究

2022-03-15彭召波王运来

职教通讯 2022年2期
关键词:协同效应长效机制职业教育

彭召波 王运来

摘 要:对口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历史任务。针对新疆伊犁州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江苏省科学规划、精准施策与协同推进了对口职业教育援疆长效机制的构建,通过强化对口支援的顶层设计、强化示范辐射的院校对口帮扶、强化基礎能力建设的帮扶提升、强化教育干部人才的结对帮扶、强化“输血”与“造血”并重的师资队伍培养等重要措施,助推伊犁职业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为职业教育对口援疆提供了典型范例。

关键词:职业教育;对口援疆;长效机制;协同效应

基金项目:2021—2022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教育研究课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践研究(伊犁)”(项目编号:XJZJKT-2021Y15)

作者简介:彭召波,男,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江苏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副处长、伊犁州教育局副局长(援疆),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王运来,男,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院校改革与发展、教育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2)02-0054-06

自2010年开始,按照中央援疆工作的部署,江苏省持续开展了对口支援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以下简称伊犁州)发展建设的工作。伊犁州作为全国唯一的既辖地区又辖县市的副省级自治州,人口和面积均占新疆五分之一左右;地处祖国西部边陲,成立于1954年11月,辖塔城、阿勒泰两个地区和11个直属县市,首府设在伊宁市。我们日常所讲的伊犁是指伊犁州直区域内8县3市,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第七师及所属19个团场。伊犁州生态优越,素有“塞外江南”美誉,是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境内国界线长464公里,有国家在新疆设立的两个“特区”之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全国首个跨国经济合作区——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和霍尔果斯、都拉塔2个国家一类口岸,是我国连接中亚、西亚和欧洲最便捷的通道[1],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节点。针对新疆伊犁州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江苏省科学规划、精准施策与协同推进了对口职业教育援疆长效机制的构建。

一、强化对口支援的顶层设计

为了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重要精神,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伊犁州的教育援疆团队明确了对口支援伊犁州职业教育的总体思路[2]。一是统筹办好州直属职业教育。江苏省协同伊犁州政府优化整合伊犁州直属不同部门管理的5所中职学校资源,在职教园区集中办学,倾力打造了伊犁州的中职教育品牌。二是推进中高职“立交桥”体系构建。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江苏省高水平职业院校通过“多对一”对口帮扶伊犁丝路职业学院(筹备),联合开展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伊犁丝路职业学院(筹备)在与协作院校合作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对照高职院校设置标准,不断积累高职办学经验,有效提升了办学质量和水平,为成功新建高职院校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在两地政府共同主导下,以江苏省高水平职业院校为示范,由伊犁州直属职业院校牵头,联合伊犁各县市的职业学校与骨干企业,共同打造了伊犁州职业教育集团,实现了中高职衔接一体办学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1.统筹办好州直属职业教育。2019年以前,伊犁州直属职业院校共有8所,其中,高等职业学校2所(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伊犁职业技术学院)、中等职业学校6所(伊犁职业中专学校等)。以上8所职业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瓶颈[3]:一是布局亟待优化,各院校专业设置重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的现象。二是多部门管理体制不顺畅,难以实现政策统筹协调。三是师资队伍特别是“双师型”教师存在结构性严重短缺问题。四是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制约了职业院校的有序发展。五是中高职“立交桥”体系不畅通,中职毕业生就业困难,迫切需要提升办学层次。六是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职业院校自身实践环节薄弱和关键服务能力不强,校企合作缺乏政策法规的有力支持和明确规定,难以为伊犁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4]。2019年2月,在江苏省的对口支援下,伊犁州在调研基础上出台了《自治州职业院校优化整合工作实施方案》,为伊犁州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提供了依据。2019年6月,伊犁州党委、政府对州直属的霍尔果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职业中专(师范)学校、财贸学校、卫生学校、技师培训学院等5所中职学校进行了资源整合,筹建了伊犁丝路职业学院(筹备),实行“一套班子、多块牌子、一校多区”的管理体制。学院开设了13大类46个专业,其中,自治区精品专业或重点专业7个,在册学生数达1.6万余人;教职工有916人,其中,专任教师730人,高级职称102人,双师型教师255人。

2.推进中高职“立交桥”体系构建。为落实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江苏省加强同新疆的协调配合,形成了“州里试点示范、面上一县一校”的援疆工作格局和“名校长+管理层+骨干教师”的“组团式”援疆模式,此举大大激发了伊犁的内生发展动力,使伊犁职业教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针对伊犁州职业教育的短板和不足,援疆团队选派伊犁职业院校的教师团队赴江苏参加教学大赛集训,助推伊犁州在2020年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的一等奖数和获奖总数位居全疆第一。在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伊犁州的两个作品作为新疆唯一代表进入了现场决赛并获得二等奖,创造了历史最佳成绩。为了加快推进自治区新一轮教育人才“组团式”援疆试点学校——伊犁丝路职业学院(筹备)的建设,2020年以来,来自江苏省15所职业院校的9名援疆干部和40名支教教师先后来校开展援疆工作,团队进疆后主动担当作为、融入学校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组团式”援疆工作也得到了伊犁州党委政府、江苏省援伊前方指挥部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

3.打造伊犁州职业教育集团。当前,伊犁州职业院校正在努力探索引企入校、进企办校、产教融合的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推进职业院校一体化发展,努力朝着实现“三步走”的目标奋勇前进。一方面,职业学院积极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以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能力;另一方面,职业学院不断深化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城乡合作,推进资源共享、互惠共赢,努力实行集团化、连锁化办学。以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伊犁职业技术学院、伊犁丝路职业学院(筹备)为龙头,以县市中等职业学校为支撑,联合骨干企业,成立了伊犁州职业教育集团,实行了城乡院校人才分段培养模式;选择优势专业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融通发展。通过上述体制机制的错位发展与互融互通,伊犁州职业院校形成了职业教育集团分层办学、联动发展、衔接贯通的办学新格局。同时,各县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错位设置专业群,发挥各自优势以形成地区职业人才互补;在招生方面,高等院校不断提高对口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和规模,高职院校招收中职毕业生比例逐步达到50%以上。

二、强化示范辐射的院校对口帮扶

为促进伊犁州职业教育取得突破式发展,2020年以来,江苏省援疆团队聚焦拓展援疆资源,多渠道争取后方支持,深化了“以校包系”“人带人”结对的帮扶模式,江苏省高水平职业院校与伊犁州职业院校签订了《江苏对口支援伊犁职業院校协议书》,充分发挥名校示范带动作用,在师资、教学、管理与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一方面,按照“多对一”对口支援模式,江苏省组织“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前十名学校——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江苏院校对口帮扶伊犁丝路职业学院(筹备)、全国第一所公办职业本科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等9所江苏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对口帮扶伊犁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11所高水平院校对口帮扶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的重点专业建设,帮助每个重点专业建好2门左右精品课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品牌专业与课程体系。援疆团队具体对口支援的内容包括院校交流、师资队伍、专业资源、实习实训、技能大赛、信息化建设及课题研究等。另一方面,按照“一对一”对口支援模式,江苏省协调安排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11所江苏对口援建城市顶尖职业学校对口帮扶伊宁市职业高级中学等伊犁10所县市职教中心,重点帮助受援县级职教中心办好2个以上主干专业。

一是健全机制,明确团队规划任务。受援学校成立了“组团式”援疆团队领导小组,制定了8项团队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加强考核,每月组织召开援疆团队全体会议和集中学习活动,制定个人的“10+N”工作任务清单,形成“一人一案”。团队聚焦“组团式”援疆五大目标任务,结合学校实际需求,制定了团队援疆三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实施了教育教学规范化工程、教师结对帮扶“青蓝工程”、师生创新能力提升工程、苏伊对接“桥梁工程”、“石榴籽行动”贫困生关爱工程和苏伊文化交流工程等6项工程。二是聚焦规范教学,推动标准制度建设。援疆团队组织召开了标准制定讲座和专项工作推进会,统一了学校的班级编码、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等,目前已完成了58个中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并形成了指导性文件,制定和完善了720门课程标准;制订并完善了《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47个教学相关管理规定,建立起以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三是聚焦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援疆团队加强专业建设指导工作,对6 265名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并出具学情分析报告,在此基础上调整了专业结构并优化了课程体系;召开创高专项工作推进会,指导完成了8个高职专业的专业论证报告和人才培养方案,指导完善了13个中职专业的申报材料。四是聚焦民族团结,开展关心关爱和文化交流活动。援疆团队开展牵手关爱“石榴籽行动”,主动申请对46位贫困学生进行结对帮扶;筹建了康复按摩理疗服务等4个学生社团,合作开设民族艺术交流“云端课堂”;组织与江苏省8所学校开展“手拉手”民族团结进步友好班级结对,举办了援疆教师“援疆支教丝路,情系大美伊犁”油画艺术展,5名学生参与音乐话剧《春风》并赴江苏巡回演出;鼓励援疆教师自发认捐“援疆林”树木,并邀请无锡职院设计团队制定并优化了校园文化和环境提升方案。一年多来,援疆团队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助力当地职业院校的发展建设,通过努力接受各项捐赠总额达300多万元,一系列捐赠填补了受援学校的短板和空白,惠及全校师生。

三、强化基础能力建设的帮扶提升

对口援疆职业教育长期强调以就业这一民生重点为导向。伊犁州人民政府将伊犁州职业院校的基础能力建设作为自治州的重点民生工程。为此,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对口支援伊犁州职业院校的建设,不断加大援助力度,江苏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加强对伊犁州职业教育援疆项目优先进行规划部署、安排经费与启动实施。在江苏省的对口支援下,伊犁州教育局印发了《江苏省对口支援伊犁州教育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2020年以来江苏援疆资金投往伊犁教育领域达8亿元,重点支持“组团式”教育援疆学校,用于提升硬件水平、建设示范阵地、培养培训人才、打造优势学科等。江苏省援助资金的注入,加快了伊犁州职业院校的基础能力建设步伐,如伊犁霍尔果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产教融合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计划投入援疆资金5 000万元,三年新建成集教育、教学、办公、社会培训、“双创”等相关业务的12 800平方米多功能综合楼及附属工程。

在基础能力提升上,江苏省将对口支援的重点放在了校企合作的项目上,新疆伊犁州探索形成了以实习合作、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共建基地、产学研合作、合办大赛、职教集团为主要特色的校企合作典型模式,在实践中总结出强化顶层设计、强化试点先行、强化企业参与、强化对接交融、强化队伍建设、强化人才培养等深化校企合作的宝贵经验,重点激发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一方面,加强针对企业的宣传工作,让其理解并接受企业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最终受益者的理念,强化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主人翁意识,鼓励行业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具体而言,每个工业园区均与1所以上职业学校开展紧密合作,每个大型企业均参与举办职业院校1个系部;规模以上企业均有机构或专人负责职工教育培训、对接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支持企业与院校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产品研发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课程开发中心等。另一方面,切实解决企业因参与校企合作带来的经济损失,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为此,江苏省加大帮扶力度,将援疆资金优先用于增加校企合作项目补贴,企业接受实习生的实际支出,可按现行税收法律法规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支持伊犁本地企业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和伊犁当地劳动力,企业开展职业教育情况将纳入企业年终考核和社会责任报告;对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的系部实行政府支持和监管、独立运行与核算,系部可用行业企业名称冠名;逐步建立起学生实习工作考核与补助制度,补助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本。

四、强化教育干部人才的结对帮扶

因地处边疆,伊犁州职业院校均面临师资结构性短缺的困难,现有与伊犁州主导产业相对应的专业教师少,教师结构性短缺矛盾突出。为了有效解决伊犁州职业院校教师结构性短缺的问题,江苏省探索建立了灵活多样的教育干部人才对口帮扶机制。在每批次中组部、人社部援疆干部人才选派的基础上,根据伊犁州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开设和实际需求,江苏省教育厅积极协调省内高水平职业院校选派专业技术人才进疆服务。根据伊犁州职业院校的实际需求,江苏省选派专业技术人才进疆开展短期柔性支教与对口帮扶,选派骨干教师进行线上线下课程教学示范,选派专家开展学术讲座等教育教学交流活动,指导并参与伊犁州示范性职业院校的建设。江苏省第十批援疆教师共468名,其中251名教师具有高级职称,占总人数的一半以上,这些教师被集中选派到“组团式”教育援疆学校,他们中有3名教师担任受援学校的校长、16人担任副校长,其他均担任了年级主任、副主任或学科骨干;另外,又柔性引进了教师50余人。同时,伊犁丝路职业学院(筹备)通过柔性引才方式从后方单位引进了4名支教教师,邀请了后方院校专家共计27人来校指导交流。这样既保证了伊犁州职业院校教育管理与教学工作的连续性,又有效解决了伊犁州职业院校教师结构性短缺的问题。

教育援疆干部人才全面参与受援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伊犁丝路职业学院(筹备)的援疆团队成员与学校28名管理与教学人才进行结对,落实了“一周一听课、一周一点评、一月一总结”,开展了多形式的“一对一”帮扶,一年来援疆团队共开设公开课14次、讲座27次。援疆团队组建了机电专业、汽车专业和教学管理三个跟学团队,不断放大传帮带效应;组织29位后方专家开展三期线上师资专项培训,辐射伊犁州3所职业院校的近千名教师,并邀请后方专家来校开展专业讲座7次。援疆团队全面指导教师参加教学能力大赛,在自治区比赛中,该校有6个项目获奖,其中,一等奖2项,进入国赛4项;两个项目作品作为新疆唯一代表进入国赛现场决赛并获二等奖;指导教师荣获技工类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国赛二等奖1项。同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中,援疆团队指导的学生摘得了优胜奖,荣获“西部之星”称号,顺利入选了国家集训队。伊犁丝路职业学院(筹备)与南京金陵高职校合作开展宝马售后英才BEST项目,并选派了5名学生赴南京参加项目集训。各位教育援疆干部人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参与到受援职业院校的自治区示范校创建、高职申办等教育教学工作之中,为打造伊犁州职业教育品牌而忘我工作。

五、强化“输血”与“造血”并重的师资队伍培养

江苏省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多渠道提升受援学校的师资水平。一是采取送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受援单位业务尖子,援疆干部人才与本地教师全面建立了“师带徒”“专家带骨干”“团队带团队”结对帮带关系,努力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当地队伍。二是组织教授名师来伊犁开展讲学送教活动,努力提升受援职业院校师资的教育教学能力。2020年,江苏省组织18名江苏教授名师面向伊犁开展讲学送教,选拔10名江苏专家参与指导第六届“苏伊杯”教师教学能力大赛,遴选28名江苏援疆教师参与“优秀教师乡村行”活动,组织100名校长名师赴南京师范大学学习培训,组织40名教师赴南京大学参加双创能力专项培训,组织20余位教师赴后方院校进行跟岗学习,不断助力提升当地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三是在各试点学校中,援疆团队统一制定帮带目标责任书,建立“组团式”援疆教师“一日一解析、一周一讲评、一月一座谈、一季一回顾、一年一评比”的“五个一”帮带工作机制,统一课程标准、授课计划与教案等,建立起以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在江苏援疆团队支持下,受援教师已参与1项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和6项省级社科课题研究,发表科研论文9篇,联合申报专利4件。

综上所述,江苏省教育援疆工作推动了伊犁州职业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为全国教育援疆工作提供了典型范例。在江苏省对口职业教育的支援帮扶下,伊犁州职业院校基础能力不断加强,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式的优秀成绩,荣获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实现了新疆代表队五年来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一等奖“零”的突破;近两年来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实现了2018年该赛事改革以来新疆代表队入围现场决赛“零”的突破。2021年的元旦假期一结束,伊犁丝路职业学院(筹备)便收到了江苏援伊前方指挥部发来的贺信,祝贺他们在2020年多项全国赛事上取得佳绩,创造了多个新疆的历史最好成绩;时任伊犁州党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石岗在贺信上批示:“這么短的时间取得了这样的好成绩,充分体现了‘组团式’援疆的优势,充分体现了援疆干部的辛勤努力!”2021年1月26日,《中国教育报》刊发了专题报道《江苏“组团式”援疆助伊犁职教大发展》[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主席陈伟俊2021年12月9日在自治区援疆办第76期简报上作出肯定批示“江苏教育援疆有深度、有力度”。下一步,江苏省将进一步加大对口支援力度、创新对口支援模式、提高对口支援成效,充分发挥江苏教育优势,选派伊犁优秀师生参加技能大赛并集中训练,争取在自治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努力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张建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视域下的新疆高等教育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14(7):28-35.

[2]王晓丽,冉新成,徐友军,等.职业教育对口援疆长效机制研究——以湖北省对口支持新疆博州职业教育为例[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9):79-82.

[3]李静,苏海燕.MOOC对新疆高等教育发展的深层次影响[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6):23-25.

[4]王玉宝,杨永佳.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教育发展浅探[J]. 江苏高教,2018(12):116-118.

[5]彭召波,王运来.江苏“组团式”援疆助伊犁职教大发展[N]. 中国教育报,2021-01-26(4).

Study on the Long-term Effect Mechanis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Aid Xinjia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nergistic Effect

——Taking Jiangsu Province Counterpart Aid to Yili Prefecture of Xinjiang on

Vocational Education as an Example

PENG Zhaobo, WANG Yunlai

Abstract: Suppor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thnic minority areas and narrowing the development gap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is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task for China to achieve common prosperity. In view of the real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Yili prefecture, Xinjiang, Jiangsu province has scientifically planned, accurately implemented and coordinated the construction of a long-term mechanism for counterpart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aid Xinjiang. By strengthening the top-level design of counterpart support, strengthening the counterpart assistance of demonstration institutions, strengthening the assistance and improvement of basic capacity construction, strengthening the paired assistance of educational talents, strengthening the training of teachers with equal emphasis on introduction and internal training, Jiangsu support has promoted the healthy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Yili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provided a typical example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assist Xinjiang.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counterpart aid to Xinjiang; synergistic effect; long-term mechanism

3990500338276

猜你喜欢

协同效应长效机制职业教育
“家校社”一体化的德育协同长效机制探究
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正在制定,房价会降吗?
解决南海争端的“双轨思路”
人才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理论探索
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长效机制的探析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