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营养护理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2022-02-23邱菊芳刘燕燕

吉林医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胃肠功能根治术食管癌

邱菊芳,刘燕燕,刘 婷

(江西省肿瘤医院,江西 南昌 330029)

食管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我国为食管癌高发区域,对患者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均产生了严重影响[1]。手术是临床治疗食管癌的常见方式之一,虽然可获得一定效果,但手术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机体组织,破坏消化系统,再加上强烈的机体应激反应,会导致机体高分解代谢,出现营养不良情况,阻碍患者术后恢复[2-3]。为此,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加强营养护理干预十分必要,不仅能防止患者术后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出现机体营养不良等情况,同时能有效降低术后感染等各种并发症发生率[4]。近年来,营养护理已经成为食管癌根治术围术期重要干预内容之一,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加速血液循环,促进营养物质进入肝脏,提高术后康复效果[5]。鉴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行早期营养护理对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将2019年8月~2020年9月在我院行食管癌根治术的109例食管癌患者视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行食管癌根治术;②初次行手术治疗;③未合并严重心力衰竭等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②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③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④行免疫治疗、化疗或激素治疗;⑤合并其他类型恶性肿瘤。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共54例,男39例,女15例,年龄38~79岁,平均(65.18±2.18)岁;食管上段、中段、下段肿瘤患者分别有17例、19例、18例。试验组共55例,男41例,女14例,年龄39~80岁,平均(65.22±2.17)岁;食管上段、中段、下段肿瘤患者分别有18例、20例、17例。患者知情同意,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对比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入院后行常规胃肠减压、补液以及禁食等治疗,同时给予必需的维生素、电解质支持,确保机体日常能量供应充足,以35 kCal/(kg·d)的标准静脉补充营养。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早期营养护理:①营养评估:采用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NRS)量表对患者机体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并以评估结果为依据,充分结合患者文化程度、性别以及年龄,制定针对性的营养干预措施;②营养护理: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营养护理的相关内容、重要性以及相关注意事项,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提高患者的配合度;术后指导患者行6~7 d禁食,饮食也可以逐渐从流质饮食过渡为普食,并告知患者多摄入高维生素、高蛋白以及高热量食物,注意少食多餐;告知患者进餐后需活动半小时或者取坐位之后才能躺下,并提高床头,防止出现胃食管反流情况;术后20 d患者便可摄入软食,在此期间防止出现食管狭窄等情况。

1.3观察指标:①胃肠功能指标:包括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②营养指标:护理前、护理10 d后,对比两组患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水平;③免疫功能指标:护理前、护理10 d后,两组患者均抽取3 ml清晨空腹静脉血,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

2 结果

2.1胃肠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各项胃肠功能指标恢复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胃肠功能指标比较

2.2两组护理前后营养指标比较:两组护理前各项营养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护理后PA、ALB、TRF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护理后PA、ALB、TRF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营养指标比较

2.3免疫功能指标:两组护理前各项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护理后IgA、IgG、IgM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护理后IgA、IgG、IgM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3 讨论

食管癌根治术是临床治疗食管癌的常见方式,虽可获得一定手术治疗效果,但患者术后需要长时间禁食,极易导致机体营养不良,这会进一步损伤机体免疫功能,引发多种并发症,阻碍术后恢复,所以需要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加强营养管理[6]。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因肿瘤消耗以及吞咽不适,会导致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再加上手术带来的创伤,会使得消化系统受损,不利于正常吸收营养物质,使得机体免疫功能降低[7]。ALB是用来评价机体营养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可对机体蛋白质代谢情况进行有效反映。PA、TRF同样也属于重要营养指标,当机体营养状况较差时,其水平会明显降低[8]。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各项胃肠功能指标恢复时间更短,护理后PA、ALB、TRF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行早期营养护理利于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机体营养状况。这可能是因为围术期通过对患者加强营养护理干预,能为机体提供持续性的营养支持,对肠胃蠕动进行促进,促使胃肠功能得以快速恢复。IgA、IgG、IgM均为常见的免疫功能指标,在机体免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水平和感染性疾病、炎性反应存在密切相关性。本研究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护理后IgA、IgG、IgM更高,这进一步证明了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行早期营养护理的有效性,利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考虑可能是因为围术期加强营养护理干预能为患者提供充足营养,可对肠道蠕动进行促进,利于恢复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机体免疫功能也随之提高。

综上所述,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行早期营养护理利于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机体营养状况与免疫功能。

猜你喜欢

胃肠功能根治术食管癌
调胃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分析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得了食管癌能维持多长时间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食管癌患者两种固定装置摆位误差及计划靶区外扩值探讨
集束化护理应用于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术后早期促康护理措施对肝癌开放性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
乳晕入路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与小切口甲状腺癌根治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