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2022-02-23陈关林

吉林医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股骨头股骨置换术

何 荣,陈关林

(茂名市人民医院关节四肢骨病外科,广东 茂名 525000)

高龄老年人因为骨质疏松,在日常生活中易因为低暴力冲击发生骨折,出现髋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不恰当处置严重者可致患肢功能丧失,甚至危及生命。PFNA内固定术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手段,虽然该术式创伤相对小,具有抗旋转能力强的特点,但术后并发症不少见[1],如深静脉血栓、内固定松动、股骨头坏死等;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立即稳定骨折端,无股骨头坏死、螺钉切割、松动等风险,且假体松动率低,髋关节功能基本满足高龄患者的日常生活需求[2]。鉴此情况,我院在25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应用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0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各项临床资料,按自愿入组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将应用常规PFNA内固定法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25例),而应用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组(25例)。纳入标准:年龄≥75岁;骨密度检查为重度骨质疏松者;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Jensen分型为Ⅲ型、Ⅳ型、Ⅴ型者。排除标准:合并术前感染者;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或恶性肿瘤者;存在精神异常、 吸毒、 交流困难等无法进行疗效评估者。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75~85岁,平均(79.54±1.29)岁;骨折Evans-Jensen分型:Ⅲ型9例,Ⅳ型11例,Ⅴ型5例。研究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为75~85岁,平均(79.67±1.34)岁;骨折Evans-Jensen分型:Ⅲ型7例,Ⅳ型12例,Ⅴ型6例。两组以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参照组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方法:患者于骨科牵引床上摆放仰卧位,固定其双下肢后牵引复位患肢,C臂机透视,复位效果达到预期后保持患肢呈内收、轻度内旋位。作外侧切口于股骨大粗隆顶点近端5 cm处,将深筋膜纵向切开,在臀中肌做钝性分离处理,以导针定位后使用空心尖锥开骨窗后将导丝插入股骨髓腔,明确导丝位置后取出尖锥,在髓腔内插入合适的髓内钉,C臂透视骨折端位置,若骨折端或大转子、股骨距等骨块对位不良,需向下延长切口,钢丝导引器绕过大转子,置入钢丝捆扎固定。骨折端对位良好后,再重新插入髓内钉,借助瞄准器在关节面下5 mm打入股骨头、颈内导针,待导针深度及位置合适后,对所需螺旋刀片深度进行测量,对股骨近端外侧骨皮质进行扩张,调整所选的螺旋刀片为解锁状,敲入螺旋刀片后将其尾端自锁装置锁紧,以此加压骨折端,随后在静态锁定下打入远端锁定螺钉,观察位置满意后将髓内钉近端尾帽螺栓拧入,对术区进行冲洗,最后逐层缝合切口。研究组行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方法:患者呈健侧卧位,行腰-硬联合麻醉,做后外侧切口后将外旋肌群切断,促使股骨颈、股骨间骨折端充分暴露。在小转子上1~2 cm左右将股骨颈离断(保留更长股骨颈,应用假体锉时颈部随之没入粗隆部,起打压植骨作用),将股骨头取出并测量股骨头直径,复位大小粗隆骨折块,使用钢丝对碎裂骨块做捆扎固定处理,促使粗隆间解剖结构尽可能恢复。依次将患者股骨颈近端髓腔扩大至合适,将腔内容物彻底清除后于骨缝内填塞碎骨,依据常规操作将骨水泥塞插入,在排气管置入后向髓腔内注入调试好的骨水泥,并插入长度合理的加长型假体柄,根据健侧决定人工假体股骨头中心、大转子之间的关系,观察骨水泥凝固情况,满意后即可复位人工股骨头,并且在髋关节各方位活动度合理后常规留置负压引流,对关节囊与外旋肌等部位进行缝合,关闭手术切口。

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出血量、输血量、平均下床负重行走时间、血红蛋白、疼痛程度。疼痛程度采用VAS评分方法,评分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严重。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行t及χ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出血量、输血量与术后平均下床负重行走时间对比:研究组出血量、输血量多于对照组,但术后平均下床负重行走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出血量与输血量比较

2.2两组血红蛋白水平对比:术前,粗隆部骨折患者大部分出现轻度至中度贫血(68~98 g/L),低于90 g/L患者术前输浓缩红细胞200~400 ml,复查血红蛋白升至90 g/L以上,两组血红蛋白水平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红蛋白水平均已下降,研究组降幅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红蛋白水平比较

2.3两组术后7 d、14 d VAS评分对比:术后7 d与14 d,研究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7 d、14 d VAS评分对比分,n=25)

3 讨论

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使患者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尤其是高龄患者各项机能下降,选择该术式进行治疗,有助于早期下床,缩短术后卧床时间,提升生活质量[3-4]。本研究表明患者行骨水泥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虽然术中出血量与输血量多,但术后隐性出血量少,有助于缩短术后下床负重行走时间。分析是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切口、创面较大,术中需截股骨头、复位骨折端、扩髓等,开放创口操作时间较长,失血较多;而PFNA术可小切口入导针后置主钉(部分需扩大切口捆扎钢丝),无反复扩髓操作,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对比置换组相对少。同时,骨水泥加长柄假体使粗隆部(3、4部分骨折)骨折端、骨块一体化,术后患者获得功能良好且稳定的髋关节,患肢功能恢复快,下床早,加快康复进程[5],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6-7]。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行骨水泥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疼痛程度较轻。研究认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病因多为骨骼微观结构退化低能量冲击所致,加之患者各脏器功能减退,耐受力不如青壮年,在治疗上不仅需要骨折复位愈合,而且还要保证治疗后疼痛症状得到显著改善,使得患者能早期下床,大大降低长时间卧床导致的并发症[8-10]。在骨水泥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实施过程中,凝固的骨水泥能够发挥机械固定作用,取得稳定的髋关节,确保患者治疗后尽快下床活动,加快髋关节功能恢复速度[11-12]。

综上所述,应用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虽然输血量、出血量多,但有助于缩短患者下床负重行走时间,且术后疼痛感轻。

猜你喜欢

股骨头股骨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评价X线、CT及MRI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意义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股骨头坏死可不手术治疗吗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