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学科协作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02-23

吉林医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脑出血神经功能血压

孙 嫣

(湖南省人民医院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0)

高血压脑出血为高血压严重并发症之一,具有极高发病率及致死率,多为高血压患者情绪异常波动、剧烈运动、脑力过度活动致使血压升高引发脑血管破裂所致[1]。高血压脑出血可因脑出血对患者行动、思维造成影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身心健康。目前,临床多行手术治疗,但除手术及对症治疗外,还需给予患者外科、麻醉及其他学科护理干预,通过多学科协作护理强化护理配合,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改善患者神经、运动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2-3]。因此,本文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76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分析多学科协作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76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8例。其中,试验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31~65岁,平均(46.23±3.08)岁;发病到就诊时间4~20 h,平均(11.45±1.40)h。对照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32~64岁,平均(46.35±3.16)岁;发病到就诊时间5~19 h,平均(11.56±1.53)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起居护理、病情监护、病房护理等。试验组给予多学科协作护理:首先建立多学科协作护理小组,组员包括护士长、护士及神经外科医生、营养科医生及心理咨询师等,主要负责患者日常评估,并结合患者病情、心理制定和调整护理方案:①术前护理:协助患者完成术前相关检查,并叮嘱患者按时禁食、禁水,提前做好手术准备。同时行备皮,术前5 min行导尿管留置。术前1 d结合患者病情,采用通俗易懂方式向患者讲述疾病知识、手术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同时对患者适当心理安抚,稳定患者情绪,确保患者以良好心态进入手术状态。同时,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变化,确保血压控制在120/90 mm Hg(1 mm Hg=0.133 3 kPa)范围内,以防继发出血;②术中护理:调节好手术室温湿度,并备好保温毯,及时于患者四肢进行覆盖,并行加温仪、加温输液等,避免患者体温过低引发血压波动而对手术造成影响,并避免患者感冒。输液时,应调节好输液量与滴速。此外,应连接好血压检测及血氧检测仪器以及吸氧仪器,做好血压、血氧监测,以防血压异常波动影响手术;③术后护理:在转运时,应将引流管关闭。在患者返回病房后,应对患者神志、体温、呼吸、血压、心率等予以密切监测,若有异常尤其是血压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师处理。待患者麻醉清醒后,给予患者流食,并于术后3 d行尿管拔除,以防尿路感染。在患者恢复期指导患者肢体、关节屈曲锻炼,以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出院前,指导患者适当进行生活、饮食等,确保患者养成良好习惯,并定期随访,同时告知患者定期复诊。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水平、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神经功能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定,分值0~45分,分值越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分值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高。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 SF-36)评定,共分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三维度,每一维度100分,分值随生活质量提高而升高。

2 结果

2.1两组血压水平对比:两组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压水平对比

2.2两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对比:两组入院时NIHSS、MBI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试验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对比分,n=38)

2.3两组生活质量对比:试验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分,n=38)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变化,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且以40岁以上人群为主要发病及致死人群。目前,临床对患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降低患者颅内压,减少大脑受损情况,降低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损害[4]。但手术具有一定应激性,会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和预后效果及生活质量,因此围术期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多学科协作护理是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的护理模式,多学科专业护理人员协同护理,期间遇到护理难题或问题均由小组成员与专家一起共同探究,同时小组成员还需与专家一起负责调整患者护理措施,强化患者饮食、起居、运动、心理及病房护理等,加快患者术后恢复[5-6]。多学科协作护理从围术期术前、术中及术后角度入手,术前由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完成相关检查,提供适当心理安抚与健康宣教,消除患者负性情绪,拉近护患距离,促使患者主动配合手术治疗与护理,确保手术顺利完成;同时与患者一起做好手术准备工作,术中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一起进行护理配合干预;术后负责监测患者病情,指导患者康复锻炼,促进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等恢复,结合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调整护理措施,加快患者恢复,强化患者康复效果。此外,强化患者血压护理,术前确保患者血压水平控制在适当范围内,以便手术顺利开展;术中确保血压未有异常波动,以防影响手术操作;术后持续予以血压监测,以防继发出血或对预后造成影响。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试验组NIHSS评分及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低于对照组,试验组MBI评分、生活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高血压脑出血采取多学科协作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血压水平,提高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脑出血神经功能血压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