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并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2022-02-23廖永生钟俊锋

吉林医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恶心胺碘酮收缩压

廖永生,钟俊锋

(1万载诚济医院心内科,江西 万载 336100;2新余市分宜钤东医院儿科,江西 分宜 336600)

急性心力衰竭也称急性心衰,主要分为急性左心衰竭和急性右心衰竭,心律失常是急性左心衰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由于生活的不规律、情绪的负面化、生活质量的改变等,急性心力衰竭极易发展为急性心力衰竭并快速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并快速心律失常主要变现为间断性头晕乏力、呼吸不顺畅、体循环淤血、情绪过激等,需要及时发现并进行治疗,防止病情恶化、造成猝死。在临床中,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并快速心律失常的方案一般为西地兰治疗,但该治疗方案对患者心律的控制性较差,疗效并不显著[1]。基于此,本文就胺碘酮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发现胺碘酮对急性心力衰竭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以及心率不稳症状具有控制作用,该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为我院2018年6月~2020年8月收治的74例急性心力衰竭并快速心律失常的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将7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纳入标准:①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经临床综合检查均确诊为急性心力衰竭并快速心律失常;②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对西地兰、胺碘酮等药物均无过敏现象;③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同时患有其他心血管系统疾病;②对治疗时使用的药物有禁忌;③没有意愿参与本次研究。对照组36例中男17例,女19例,年龄46~88岁,平均(63.68±3.21)岁,心力衰竭病程0~5年,平均(3.12±0.21)年;快速心律失常病程1~3年,平均(1.25±0.42)年。观察组36例中男18例,女18例,年龄46~88岁,平均(64.54±3.57)岁,心力衰竭病程0~5年,平均(3.06±0.29)年;快速心律失常病程1~3年,平均(1.31±0.39)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将西地兰(生产厂家: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2538;规格:2 ml:0.4 mg)与20 ml葡萄糖溶液(5%)均匀混合,再将混合液进行静脉推注,首次剂量0.4~0.6 mg,随后每2~4 h再给予0.2~0.4 mg,每日总量不得超过1.6 mg。观察组:将胺碘酮[生产厂家:赛诺菲(杭州)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36;规格:3 ml:150 mg]以2 mg/min滴速缓慢静脉推注,根据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控制胺碘酮的剂量,正常情况下48 h便可适当减量直至0.5 mg/min。若患者出现不规律期前收缩,则将静脉推注胺碘酮改为口服盐酸胺碘酮片(生产厂家: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872;规格:0.2 g),200 mg/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

1.3观察指标: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心动过缓、血压下降、恶心)、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进行观察,并详细记录。其中,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若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转复窦性心律,心功能改善幅度大于Ⅱ级,则为显效;若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但未转复为窦性心律,心功能改善幅度大于Ⅰ级,则为有效;若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100%÷总例数。

2 结果

2.1两组不良反应比较:经观察与分析后发现,治疗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n=36]

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经观察与分析后发现,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n(%),n=36]

2.3两组治疗前后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比较:经观察与分析后发现,治疗前,两组的血压、心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均比治疗前有所降低,但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比较

3 讨论

急性心力衰竭与快速心律失常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脑卒中风险,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重视急性心力衰竭并快速心律失常的危害性,探讨关于该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案对其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并快速心律失常的药物主要有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钠通道阻滞剂、钾通道阻滞剂等,在临床中一般采用西地兰治疗。该药物又名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属于强心剂,是一种洋地黄类药物,进入人体后可以对心肌细胞中Na+-K+-ATP酶活性进行抑制,使细胞中的钙离子有所增加,从而发挥正性肌力功能,令患者的心率减慢,并促进心脏泵血功能的增强,以达到改善心力衰竭的效果[2]。但是,在使用该药物治疗时,尤其是合并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患者,需要谨慎用药,因为患者极易出现洋地黄中毒,常出现血压下降、心动过缓、恶心等不良反应,所以单纯采用该药物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时治疗效果有限[3]。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中有50%的患者出现相关不良反应,多为恶心与心动过缓,说明西地兰在治疗急性心力衰竭与快速心律失常时治疗效果有限,无法保障患者的安全。

在临床中,除了采用西地兰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并快速心律失常,还可以采用胺碘酮治疗。根据胺碘酮的电生理作用,其被归为第Ⅲ类控制心律药物。胺碘酮可以阻滞钾、钙、钠离子的流通途径,延长 Q-T间期、P-R间期,抑制甲状腺素与受体结合,平衡血压、改善心动过缓[4]。本研究显示胺碘酮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患者的转复率,避免患者出现恶心的症状。本研究显示,观察组36例患者中仅有1例心动过缓、2例出现恶心,无人出现血压下降症状,且总有效率达94.44%,说明在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并快速心律失常时,使用胺碘酮治疗是安全性较高的方案。从现代药理的角度分析,胺碘酮可以通过电生理效应,减弱折返激动,充分发挥多种离子的活动功能,抑制心房的离子从外向内流,阻滞α、β肾上腺素受体,达到控制间断性房颤、保持心率平衡的效果[5]。另外,胺碘酮也可以在不影响动作电位下降速度的情况下,快速清除游离基,维持心肌细胞的收缩功能,有效调节患者的血压值。在使用胺碘酮对急性心力衰竭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时,通过静脉推注胺碘酮,可以扩张患者的冠状动脉、降低患者的心肌耗氧量,加快患者的甲状腺素代谢[6]。在患者出现不规律期前收缩时,给予患者口服盐酸胺碘酮片,可以改善患者血钾过低、心悸、头晕、恶心、心跳暂停等症状,改变患者的病情转向。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并快速心律失常应以阻断急性心力衰竭与快速心律失常恶性循环的过程,增强心肌的收缩力,降低心脏的前负荷、后负荷,抑制心肌重塑为原则[7]。从该治疗原则的角度出发,有相关研究发现胺碘酮是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并快速心律失常的理想药物。胺碘酮在肝内可以被分解成多种代谢产物,其中的代谢产物去乙基胺碘酮(DEA)又可以提高左室射血分数,有助于患者的心率恢复正常值;胺碘酮存在一定的正性肌力作用,可以扩张动脉与外周血管,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心室射入的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过大而使收缩压值超过140 mm Hg;胺碘酮可以防止血液在短时间内从小动脉流向外周,减少主动脉在心舒期的血流量,将患者的舒张压值控制在90 mm Hg以下[8]。本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均比较接近正常值。

综上所述,给予急性心力衰竭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的心动过缓、血压下降、恶心等反应,维持患者的心率在正常范围内。

猜你喜欢

恶心胺碘酮收缩压
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The selection rules of acupoints and meridians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 data mining-based literature study
你了解高血压分级吗
题出的太恶心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改善高血压患者预后的血压最佳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