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 Cine模式扫描及重建在声带运动障碍疾病中的应用

2022-02-23苏小蓉

吉林医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运动障碍喉镜声带

苏小蓉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影像科,福建 厦门 361004)

声带运动障碍主要是声带麻痹、杓状软骨半脱位引起的,主要原因有肿瘤、手术、感染、外伤等,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喉部声带运动障碍,出现声音嘶哑无力,准确诊断至关重要,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尽量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喉镜检查在临床上提供了有价值的解剖学信息,有助于制定手术计划,临床儿童的喉部发育不完善且检查不配合,因此使用间接喉镜检查声门下腔暴露不好。与喉镜检查相比,CT检查更易于观察包括软骨、声带在内的各喉部结构[1-2],可以准确分析轻微病变的病灶,以获得有关组织化学成分的信息并实现对物质成分的识别。目前,利用CT影像技术对颈部肿瘤的研究较多,而对声带运动障碍诊断的研究却很少。因此,本文探讨CT影像技术在声带运动障碍所致声嘶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临床治疗指导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9月~2020年9月声带运动障碍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采取喉镜检查,观察组采取CT检查。对照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39~64岁,平均(56.50±17.50)岁;观察组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35~66岁,平均(50.50±15.50)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喉镜检查,术前禁水,常规无麻醉操作,若受检者咽反射敏感,可行1%地卡因表面麻醉喉腔,地卡因总剂量不超过60 mg。患者采取闻香坐位(上半身前倾30°,下颌略上抬,张口,伸舌)由口腔正中插入患者舌根,此时托起会厌,可见喉部,进行的检查。观察组患者进行CT影像检查,患者取仰卧位,应用GE宝石能谱CT用电影模式进行扫描,告知患者不可以做吞咽动作,平稳呼吸,禁止咳嗽,嘱患者先吸气然后发“E”的音,总扫描时间5.6 s,在这个过程进行扫描,用定位侧位片,扫描条件80~140 kV,200 mA,采用标准算法,范围在C2~C6下缘,重建层厚1.25 mm图像,拆分成20相传到工作站进行处理。在GE AW4.7工作站,选择声门开大最大相和声带闭合最小相进行分析,重建声带水平位、冠状位,测量声带长度、宽度,各个角度观察环杓关节的MPR、VR图像,仿真内窥镜显示声门上腔和声门下腔。根据声带声门的变化特点将患者分为:声带麻痹、杓状软骨半脱位。灵敏度=真阳性数/(真阳性数+假阴性数)×100%,特异性=真阴性数/(真阴性数+假阳性数)×100%。通过自制的问卷,对患者进行问卷评分,评分越高,患者满意度越高。总分大于90分为非常满意,70~80分为满意,小于60分为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3观察指标:①观察比较喉镜检查与CT影像技术诊断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及患者满意度;②测量并比较喉镜检查与CT图像平扫的声带麻痹、杓状软骨半脱位检出率。

2 结果

2.1喉镜检查与CT影像技术诊断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比较:CT影像技术的特异性(40例)和灵敏度(42例)均高于喉镜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喉镜检查与CT影像技术诊断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比较[n(%),n=45]

2.2喉镜检查与CT图像平扫的声带麻痹、杓状软骨半脱位检出率比较:观察组的声带麻痹、杓状软骨半脱位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和图1。

表2 喉镜检查与CT图像平扫的声带麻痹、环杓关节半脱位检出率比较[n(%),n=45]

图A~D依次为声带开口最大相声带水平位和冠状位,仿真内窥镜,VR图像;图E~H依次为声带闭合最小相水平位和冠状位,仿真内窥镜,VR图像图1 声带水平位和冠状位仿真内窥镜和VR图像

3 讨论

CT是显示声带运动障碍的理想成像方法。 其独特的横截面图像可以清楚地显示喉软骨的骨折范围和移位程度以及伴随的软组织变化和气道狭窄。如声门的声门上和黏膜下组织具有很强的膨胀性,可以使液体迅速聚集。黏膜下积液的CT表现为大的低密度阴影。穿入喉腔可使喉腔变窄,并使鼻旁间隙变窄,声带肿胀可使中间气道狭窄,CT可以准确显示各种水平的软组织变化和气道狭窄程度[3-4]。可以显示环状软骨和杓状软骨的关节关系,因此可用于区分声带功能障碍。声嘶是由声带麻痹或杓状软骨半脱位引起的,在声带运动障碍的急性期,声门上软组织的肿胀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喉镜检查,因此CT更适合,适应范围更广,表现更直观[5]。

近年来,CT影像技术在声带运动障碍的应用越来越广泛[6-7]。本研究中,CT影像技术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均高于喉镜检查。由此可见,CT影像技术检查是喉部成像质的飞跃,也就是说,在严重受伤的情况下,头部和面部CT检查,只需要轻度移动患者就可以轻松检查喉部的损伤,与喉镜检查相比CT影像技术对声带运动障碍所致声嘶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更准确,更快速地确定治疗方案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8]。本研究中,观察组的声带麻痹、杓状软骨半脱位、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看出,应用CT影像技术进行检查,具有显示少量钙化的能力,而其他检查方法则难以显示,因此是显示喉软骨的理想成像方法。其独特的横截面图像可以清晰显示环状软骨和杓状软骨之间关节关系的改变以及气道狭窄的程度也可以帮助判断声嘶的原因,上述所有因素均提示CT是诊断声带运动障碍的理想方法,为临床治疗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通过CT影像技术判断声带麻痹或杓状软骨半脱位的灵敏度较高,特异性较强,在声带运动障碍所致声嘶患者中诊断率较高,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值得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运动障碍喉镜声带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运动障碍临床分析☆
做喉镜检查痛苦吗?
“波”开迷雾 “镜”益求精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声带常见疾病的应对方法
声带息肉症状表现
声带常见疾病的应对方法
长颈鹿为何是哑巴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伴随运动障碍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