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步变压呼吸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力学及BORG评分指标的影响

2022-02-23唐志斌

吉林医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变压血气呼吸衰竭

唐志斌

(韶关市职业病防治院康复1科,广东 韶关 512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由于受到二次感染,其常见的并发症状多为呼吸衰竭,当呼吸道受到严重的阻塞时,需要通过机械通气来维持患者的呼吸顺畅,保持其生命体征正常[1]。COPD主要表现是呼吸道内的呼吸气流受到阻碍致使人体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是一种通过治疗可治愈的呼吸道疾病[2]。COPD患者肺部存在活性氧大量表达导致损伤,损害肺功能。BORG评分可用于辅助评估COPD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特别是对于呼吸受到阻碍的患者评估结果会更明显[3]。目前,COPD患者治疗以药物干预为主,如气管扩张类、糖皮质激素类等,但是在缓解症状同时会增加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同步变压呼吸疗法能改善呼吸肌的功能,是一种新型呼吸康复治疗手段,20世纪70年代有学者提出俯卧位能够改善通气和氧合状况,可提高COPD患者治疗效果[4]。由此,本文探究同步变压呼吸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力学及BORG评分指标的改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70例COPD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适应性支持通气组(SY组)、同步变压呼吸组(TB组)两组,患者人数比例1∶1,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相似性。见表1。

表1 SY组与TB组年龄等资料比较(n=35)

1.2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COPD诊治指南》诊断标准[5];②经肺部影像学X射线确诊;③均属于疾病缓解期。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肺部疾病;②对适应性支持通气、同步变压呼吸通气有禁忌证者;③癌症、自身免疫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④语言不畅或认知不全者。

1.3治疗方法:SY组:给予患者导管内径为7.25 mm的通气设备,模式参数设置:流量触发5 L/min,吸气时间0.4 s,PIP以潮气量(TV)达到4~6 ml/kg为标准。使用检测血气等指标。

TB组:患者取俯卧位,进行同步变压治疗30 min,患者呼吸频率设置为12~15次/min,用美国NICO无创心肺功能检测仪,采用FICK部分CO2重复吸入法,以呼吸功能检测电极连接生理记录仪,用放大器进行放大处理。

1.4检测指标

1.4.1呼吸力学:记录呼吸机参数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呼吸机参数分别为PIP、Raw、WOB、Cdyn )。

1.4.2BORG评分:在检查肺功能后对COPD患者进行BORG评分,最高分5分,分数越高表示呼吸越困难。

1.4.3膈肌功能检测:用2%的麻黄滴入鼻内,3%的利多卡因对口腔黏膜及鼻咽等麻醉,呼吸功能检测电极经鼻内放入,定位后装置人工呼吸设备,连接生理记录仪连续记录膈肌肌电压,计算吸气相的跨膈肌压(Pga-Pes)。

1.4.4血气指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SY组与TB组血气指标PaO2(mm Hg) 、PaCO2(mm Hg)、 SaO2(%)表达变化。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χ2或t检验。

2 结果

2.1SY组、TB组患者呼吸力学比较:治疗前,SY组患者PIP、Raw、WOB、Cdyn指标表达与TB组数值接近,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TB组、SY组患者呼吸力学指标均有所改善,TB组患者PIP(14.02±1.98)cm H2O(1 cm H2O=0.098 kPa)、Raw(7.24±0.81)cm H2O/(L·s)水平低于S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yn(34.49±3.86)ml/cm H2O、WOB(0.51±0.16)J/L水平高于S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呼吸力学在两组治疗前后的变化对比

2.2SY组、TB组患者BORG评分比较:治疗前,SY组BORG评分为(3.52±0.73)分,TB组BORG评分(3.48±0.69)分,TB组与SY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Y组、TB组BORG评分均有所降低,TB组BORG评分(1.25±0.23)分低于SY组(2.87±0.59)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SY组比较,*P<0.05图1 各组BORG评分的对比

2.3SY组、TB组患者膈肌功能比较:治疗前,SY组跨膈肌压、膈肌肌电压的水平与TB组较为接近,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Y组、TB组患者膈肌功能均有所降低,且TB组膈肌功能低于S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SY组与TB组膈肌功能比较

2.4SY组、TB组患者血气指标比较:治疗前,SY组PaO2、PaCO2、SaO2表达水平与TB组较为接近,TB组与SY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Y组、TB组患者血气指标均有所改善,TB组PaO2(77.82±2.96)mm Hg、SaO2(90.72±2.74)%均高于S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O2(56.42±1.84) mm Hg低于S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SY组与TB组血气指标比较

3 讨论

COPD是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据WHO调查表明,COPD发病率每年以10%趋势上涨,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排名靠前的危害性疾病[6]。根据数据显示,我国COPD患者发病群体以中老年人群为主,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2019年我国有20万人老年人患有COPD疾病且因其死亡,该病已经成为危害我国国民身体健康的严重病症之一[7]。COPD患者早期症状为慢性咳嗽,随着病情延长发展为气短、胸闷和疲惫。COPD发生、发展是多环境多因素共同形成,诱发因素较广,可能由外界环境引起,如长时间吸烟,自身因素可能与家族遗传有关系[8],因此采取有效方法治疗 COPD 显得至关重要。

根据目前的相关医学研究认为,COPD引发呼吸衰竭的患病过程,是因患者自身呼吸道内呼吸气流受到阻碍,使呼吸阻力增加、肺部过度充气或肺部过度缺氧导致呼吸气压上升或下降,患者出于保护机体而自动克制其气压变化,使呼吸功消耗过大,呼吸肌压力增加造成呼吸肌的疲劳,从而导致呼吸衰竭[9]。本文研究表明,治疗后TB组、SY组患者呼吸力学指标均有所改善,TB组患者PIP、Raw水平低于SY组,Cdyn、WOB水平高于SY组,说明同步变压呼吸可显著改善COPD患者呼吸力学指标。通常采用Cdyn、 Raw 及 WOB等指标评估用机械通气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及疗效。经有关研究表明,经过抗感染、抗炎性反应等治疗后,患者肺功能PIP、Raw、WOB 及Cdyn等水平均有所改善,呼吸力学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疾病状况[10]。同步变压呼吸可以使患者的呼吸肌得到明显的治疗或改善,从而减轻患者的呼吸功消耗,使患者的呼吸更顺畅,以免造成呼吸衰竭,与普通的机械通气来比,其优点是可以使患者克服气道的阻力、使气道扩张,因其在治疗时会给患者产生极高的吸气压,同时也会增加潮气量,而在患者呼出气体时,又可以平衡呼吸气压,使肺部的换氧能力增加进而提高其肺功能[11-12]。

经本文研究表明,经适应性支持通气及同步变压呼吸治疗后,SY组、TB组BORG评分、跨膈肌压、膈肌肌电压均有所降低,且TB组BORG评分及跨膈肌压、膈肌肌电压低于SY组。COPD患者双肺大面积弥漫渗透性实变,在胸腔内存在大量积液,严重可导致呼吸衰竭[13]。膈肌是呼吸泵的主要动力,人体能够保持正常呼吸主要依赖的就是呼吸泵。因此,膈肌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呼吸肌,其可以产生肺泡驱动压,使其肺泡通气正常,避免人体呼吸困难。由于COPD的产生,会导致很多身体机能的下降,其中最受影响的就是膈肌功能的下降,下降的严重与否是判断呼吸衰竭的重要依据[14]。膈肌功能的下降会使人体通气量伴随着一起下降,也会导致患者不能有力的吸气,呼吸浅且速度快,从而使呼吸性能下降,诱发呼吸衰竭。同步变压呼吸治疗装置常用于无创辅助呼吸,患者取俯卧位,通过呼吸装置床体的腹下托板按设置参数上下托压腹部,同步呼吸协助膈肌作功,增强腹式呼吸,使膈肌作功耗氧量减少,增加潮气量,改善患者呼吸通气和膈肌功能[15]。徐远达等研究表明同步变压人工呼吸装置的同步悬空俯卧体位可以最低的跨膈肌压改善膈肌的运动能力,使潮气量和VA显著增加,降低呼吸频率,对于稳定期的COPD患者有促进其康复的作用机制[16]。

经本文研究表明,经适应性支持通气及同步变压呼吸治疗后,SY组、TB组患者血气指标均有所改善,TB组PaO2、SaO2水平均高于S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O2水平低于SY组。通过对血气指标的测定,可了解人体呼吸功能与酸碱平衡状态,可直接反映肺换气功能。COPD患者炎性反应细胞在肺内聚集可导致肺不张,导致肺内气血循环不畅,导致吸入的氧气不能进行血液循环导致PaO2表达下调,PaCO2增加。同步变压呼吸装置可增加肺部张力和血氧循环,改善病情,减轻COPD患者呼吸困难[17]。

综上所述,同步变压呼吸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治疗效果良好,尤其表现在呼吸力学及BORG评分指标等方面,改善较为显著。

猜你喜欢

变压血气呼吸衰竭
变压吸附技术在气体分离提纯中的应用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对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变频变压转差频率控制调速系统的探讨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一种变频变压的双频注入绝缘监测方法
补喂植物多酚对伊犁马1000m速步赛运动成绩及血气指标的影响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延续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出院后应用探讨
支气管镜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黑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