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盆底超声评价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价值

2022-02-23谢丽玲陈燕玲陈清连黄祖信屈小英李丽丽

吉林医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肛提裂孔盆底

谢丽玲,陈燕玲,陈清连,黄祖信,屈小英,李丽丽

(1.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超声科,广东 珠海 519000;2.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妇产科,广东 珠海 519000)

全子宫切除术是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常见的治疗方法,其治疗效果十分显著,但在切除子宫的过程中,极易对患者正常盆底结构造成破坏,导致盆底自主神经受损,从而出现压力性尿失禁或器官脱垂的状况,影响患者的康复速度及其生活质量[1]。临床若想尽早加快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速度,改善其生活质量,需尽早采取有效的措施明确其盆底功能障碍程度,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其进行治疗,方能促进其恢复[2]。盆底超声是一种能够实时检查盆腔内脏器活动情况的检查方法,近几年在临床中的应用十分广泛[3]。据相关研究[4]显示,利用盆底超声对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检查,在明确患者盆底障碍严重程度方面可发挥出较为良好的作用。鉴于此,本文就盆底超声评价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1月全子宫切除术后有盆底功能障碍的6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年龄30~68岁,平均(56.25±2.14)岁,产次1~4次,体重42~76 kg,平均(54.64±3.21)kg,将30例全子宫切除术后器官脱垂的患者作为观察A组,将35例全子宫切除术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作为观察B组;另选取同期手术的全子宫切除后盆底功能无障碍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年龄30~70岁,平均(54.32±2.12)岁,产次1~3次,体重41~74 kg,平均(52.58±3.25)kg。观察组与对照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方法:检查前嘱咐患者将大便排空,确保膀胱残余尿<50 ml;检查时,让患者采取膀胱截石位,采用迈瑞DC-8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进行检查,DE11-3E经阴道三维容积探头,探头频率设置为4~8 MHz。将无菌保护膜贴于探头外部,并将杀菌耦合剂涂抹于保护膜上,随后在患者的阴道口及会阴尿道外口进行扫描,获得正中矢状位平面后,将探头扫描角度调整好,确保耻骨联合、膀胱颈、尿道、阴道线及直肠肛管连接部位能够清晰显示出来,再对患者进行容积扫描,分别在缩肛、静息及Valsalva状态下获取患者盆底容积图像并冻结。

1.3观察指标:分别在缩肛、静息以及Valsalva状态下对三组盆底形态改变情况进行对比,主要包括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左右径及肛提肌裂孔面积等。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t及χ2检验。

2 结果

2.1三组缩肛状态下盆底形态改变情况:观察A组、观察B组的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左右径及肛提肌裂孔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缩肛状态下的盆底形态改变情况

2.2三组静息状态下盆底形态改变情况:观察A组、观察B组的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左右径及肛提肌裂孔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静息状态下的盆底形态改变情况

2.3Valsalva状态下盆底形态改变情况:观察A组、观察B组的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左右径及肛提肌裂孔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组患者Valsalva状态下盆底形态改变情况

3 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属于临床常见病,其病变原因主要与机体盆底结构及功能异常有关,病变类型多以压力性尿失禁及盆底器官脱垂为主[5]。以往临床对于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多是采用磁共振对其进行检查,该检查方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但价格较为昂贵,且不能重复检查,无法动态监测患者的盆腔功能,局限性较大[6]。近年,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影像学技术也在不断完善,盆底超声逐渐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相较于磁共振检查而言,盆底超声检查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该检查方式具有无创性、无辐射的特点,检查过程中不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伤害[7];②在检查过程中可通过二维模式及三维模式的转换,在不同状态下对患者的盆腔功能进行动态监测,以便临床医师能够及时明确患者不同状态下的盆底形态[8]。本研究结果显示,缩肛、静息以及Valsalva状态下,观察A组、观察B组的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左右径及肛提肌裂孔面积均大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对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盆底超声检查,可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便临床医师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法。综上所述,针对实行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盆底超声对其进行检查,可将不同状态下的盆底功能结构清晰显示出来,以便临床医师判断患者的盆底功能障碍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良好的依据。

猜你喜欢

肛提裂孔盆底
超声评价女性肛提肌功能的研究进展
经会阴三维超声评估女性产后肛提肌损伤的临床研究
肛提肌MRI 定量参数与盆腔器官脱垂症状的相关性及其对量化分期的评估价值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的效果和安全性
三维超声和磁共振成像评估产后肛提肌损伤的临床价值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腹腔镜下食管裂孔旁疝修补术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