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纯修补术与胃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效果对比

2022-02-23孟祥朝

吉林医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胃穿孔修补术穿孔

刘 祝,杨 杰,孟祥朝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天津 300250)

胃穿孔是患病率极高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其是胃溃疡所致的严重并发症,多因暴饮暴食加速胃溃疡病情进展而致[1]。胃溃疡患者若暴饮暴食可加速胃酸和胃蛋白酶释放,从而在溃疡基础上引发胃穿孔,患者临床症状多体现为剧烈腹痛[1]。胃穿孔被临床分为慢性胃穿孔、急性胃穿孔和亚急性胃穿孔三个类型,而急性胃穿孔在三个类型中发生率最高,是比较常见的急腹症,患者会突感剧烈腹痛,病情进展也快,溃疡处可快速同大网膜形成粘连,从而引发穿孔四周产生脓肿,进而加剧患者痛苦,临床治疗难度也相应增加[2]。手术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最佳方式,胃切除术也是临床常用的手术方法,但近年来,临床也逐渐尝试的新术式-单纯修补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进一步证实两种方法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本文特就单纯修补术与胃切除术在急性胃穿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作探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2月诊治的80例急性胃穿孔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参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7~65岁,平均(45.6±6.6)岁;饱食后穿孔27例、空腹穿孔13例。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8~65岁,平均(46.5±6.4)岁;饱食后穿孔26例、空腹穿孔14例。入选标准:均符合胃穿孔诊断标准[3],且均为急性发病并经影像学检查证实,均于发病48 h内就医治疗;均自愿参与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剔除标准:合并意识和精神障碍者;合并凝血功能异常、恶性肿瘤、心肝肾功能异常和其他胃部恶性疾病者;就医前有应用胃穿孔药物治疗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各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术前常规检查,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禁食、禁饮和基础疾病对症治疗。参照组予以患者胃切除术治疗:协助患者呈仰卧位实施全身麻醉操作,予以常规消毒和铺巾,在确认其入睡且无睫毛反应后选取右侧腹直肌处做一竖切口,以完全暴露病灶为度,仔细检查病变组织并予以0.9 NaCl溶液冲洗腹腔,彻底清除病变组织、腹腔渗液和胃部残留食物后使用医用消毒纱布压迫覆盖穿孔位置,根据溃疡和穿孔情况确定病变组织切除部位,随后实施病变组织切除及远端胃组织70%~75%,术毕应用罗氏一式或二式吻合术进行切口吻合[4],予以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观察组予以患者单纯修补术治疗:协助患者呈仰卧位实施全身麻醉操作,予以常规消毒和铺巾,予以常规消毒和铺巾,在确认其入睡且无睫毛反应后选取右侧腹直肌处做一竖切口,以完全暴露病灶为度,仔细检查病变组织并予以0.9 NaCl溶液冲洗腹腔,彻底清除病变组织、腹腔渗液和胃部残留食物后用7号丝线对穿孔部位进行全层缝合修补,以3~4针为宜,完成后应用大网膜进行覆盖、结扎和加固[4],放置腹腔引流管,术后予以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

1.3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观察分析组间手术指标、术后康复情况、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前术后生活质量。①手术指标:包括手术用时和术中出血量;②术后康复情况:包括下床活动、胃肠功能恢复和住院时间;③并发症:包括感染、休克、肠瘘和多器官衰竭等;④临床效果判定:显效:术后胃镜检查提示溃疡面愈合,胃肠无不适症状和溃疡现象;有效:术后胃镜检查提示溃疡面有所减少,胃肠不适和溃疡有所改善;无效:不符合以上标准,或病情恶化;总有效=(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5];⑤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进行评估,量表共计包含四个维度,即躯体功能、角色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各维度分值在0~100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5]。

2 结果

2.1组间手术指标和术后康复情况分析:观察组手术用时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参照组,下床活动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早于参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和术后康复情况比较

2.2组间临床效果分析:观察组患者总体疗效95.00%高于参照组的75.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n(%),n=40]

2.3组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参照组的27.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n=40]

2.4组间术前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分析:组间患者术前躯体功能、角色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以上得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前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n=40)

3 讨论

急性胃穿孔的患病因素多且复杂,比较常见的就是胃酸分泌过量、胃黏膜保护功能下降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当发生以上情况时极易导致大量胃液流入腹腔,刺激腹膜,从而引发强烈疼痛,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将会增加发生腹膜炎、休克或死亡的风险[6]。

现今,手术是治疗急性胃穿孔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其通过堵漏和阻断胃内容物进入腹腔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胃切除术不仅可彻底处理胃穿孔问题,而且还可以在治疗中对胃溃疡进行处理,但此方法需要在手术中切除患者大部分胃,因此无法确保患者术后胃容量,胃部食物存储量将会受到严重影响,无法保障其术后营养摄取状况,并且其较大的创伤还易增加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因此安全性并不理想[7]。近年来,在临床的不断研究中发现单纯修补术对治疗急性胃穿孔效果较佳,且贾伟学者通过研究得出,应用单纯修补术可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升总体疗效[8]。单纯修补术通过缝合穿孔处可防止消化液和食物等进入腹腔,此方法可最大程度降低对患者的创伤,操作也比较便捷。本研究也显示,观察组手术用时明显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参照组;此外,急性胃穿孔应用单纯修补术可在清理胃穿孔病变组织的同时修复和缝合穿孔位置,缝合后进行结扎、加固可加速穿孔愈合,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加速胃肠功能恢复,从而避免或预防并发症发生,进而使其早日康复出院,生活质量得以改善,本研究中也证实,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早于参照组,并发症低于参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总体疗效及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可见单纯修补术具有操作便捷、创伤小、并发症少和恢复快的优势,相比胃切除术安全性更高。但值得注意的是,若患者穿孔时间较长,且穿孔组织已出现梗阻、硬化、严重水肿及脓肿,此时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尽量选取胃切除术,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8]。而对于穿孔时间较短实施单纯修补术治疗后临床还需嘱咐患者定期复查,并配全规范化的内科治疗,以确保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急性胃穿孔治疗中予以单纯修补术效果较胃切除术更佳,更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从而确保手术效果和提升其术后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胃穿孔修补术穿孔
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胃穿孔的疗效及对胃肠动力恢复的影响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细致化护理对胃穿孔修补术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一顿火锅吃出胃穿孔
改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56例临床疗效分析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頤和園十七孔橋再現“金光穿孔”景象
负压引流预防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