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效果比较

2022-02-23周连军

吉林医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退行性影像学腰椎

周连军,刘 艳,胡 雁

(1.荆门市掇刀人民医院骨科,湖北 荆门 448000;2.荆门市掇刀区掇刀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湖北 荆门 448000)

近年来,人们开始对腰椎小关节进行研究,其中腰椎间盘退变发病率不断增加,在中老年人中十分常见,也是导致患者腰腿痛的主要因素[1]。研究发现,在腰椎活动过程中容易引起患者腰椎小关节位置发生改变,而腰椎小关节退变容易导致腰椎间盘变化,腰椎小关节活动方向和各种病变改变相关性具有较大的争议[2]。因此,本次研究对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试验对象为2018年5月~2019年10月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检查提示存在骶椎退行性病变和腰椎退行性病变,且伴有腰腿疼痛;②此次研究获得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同意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排除标准:①排除伴有心肝肾等脏器功能病变者;②排除非手术指征或药物过敏体质者。

观察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65~83岁,平均(74.12±1.03)岁,病程1~7年,平均(4.21±1.03)年;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66~83岁,平均(74.65±1.54)岁;病程2~7年,平均病程(4.77±1.21)年。两组性别、年龄等各项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进行腰椎MRI扫描和腰椎正椎正侧片扫描,分别用来评估腰椎滑脱程度、小关节角度测量等,对患者图像资料进行保存,影像学数据测量一般在影像科医生工作站实施,测量工具是自带软件PACS系统,所有影像学测量一般均由实验人员完成,其中一人是骨科研究生、一人是放射科医生,对患者影像学参数实施测量,然后取两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对于计量数据资料保留两位小数点,JOA评分则由副主任医生进行完成。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实施相关检查,并对伴有系统疾病患者实施对症治疗后再实施DLSS治疗。对照组实施保守治疗,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和病情程度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治疗一般以神经营养药物和消炎止痛药物为主,而中医治疗是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实施相应的中药牵引、针灸、按摩以及服用中药等。若患者伴有腰部疼痛者、应实施消肿止痛中药实施外敷,若患者消炎止痛效果不佳,应给予患者使用激素类药物治疗[3]。观察组实施手术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手术方式进行选择,如在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患者腰-硬联合麻醉条件下实施半椎板切除减压术或者小开窗切除术等,术后进行3~5 d的抗感染治疗,在切口疼痛缓解后对患者实施相应的腰背肌功能训练,在治疗完毕后对患者实施随访。手术内容:患者取俯卧位后,使用利多卡因2%实施局部浸润麻醉,麻醉完毕后,采用碘伏进行消毒,在患者病变节段位L4或者L5,使用椎间孔镜系统在正中线旁开处进行穿刺,然后将穿刺针拔出,将造影针插入后,沿着造影针向患者椎间盘中心将适量亚甲蓝注射液注入,然后实施椎间盘造影,在造影完毕后,将造影针拔出,放置导丝,将导丝作为中心切开患者皮肤,并将各个工作套管插入,最后将椎间孔镜成像系统连接,不断将生理盐水灌注,从而保障其成像清晰度,对神经根实施减压后,取出压迫患者神经髓核组织,待患者减压完毕后,将工作套管取出,若患者未发生活动性出血,可进行切开缝合以及包扎。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JOA评分、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疗效判定:参考Fischgrund JS标准进行评价,其中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恢复日常活动,视为显效;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和体征相较于治疗前明显改善,不影响日常活动,视为有效;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未改善或加重,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选择SPSS24.0软件进行χ2检验、t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对比:观察组治疗后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分,n=40)

2.2两组治疗前后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n=40]

2.3两组安全性比较:观察组头晕1例,呕吐1例;对照组头晕6例,呕吐4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2/40)]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5,P=0.012)。

3 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在正常人体解剖结构中,由于受人体自身重力等因素影响,同时腰椎生理前凸特性,下腰椎容易受到一个向前向下的剪切力,上述情况容易导致椎体向前滑脱,从影像学角度实施分析[4-5],在CT横断位上,腰椎小关节的关节面近“C”形或“J”形,与患者的椎间隙平行。随着我国人口逐渐呈老龄化趋势,导致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对于该类患者采取一项有效的治疗方式十分重要。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为临床常见疾病,该疾病若未能及时治疗,易影响患者腰椎功能,进而对患者生活造成不利影响。目前临床对于该疾病通常以手术方式治疗,但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能够产生不同的手术效果[6-8]。

目前传统开放手术较为常见,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常规手术治疗效果不佳。而寻找一项安全、有效的手术操作方式,能显著改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预后,改善患者病情。通过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后,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该项手术方式和常规手术相比具有多种优势[9],全程能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手术,不仅能降低麻醉风险,还能与手术患者进行沟通,预防患者神经根损害情况发生,同时实施该项手术后,不会对患者重要骨质结构产生破坏,经过椎间孔直接达到患者髓核的突出位置,能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利于患者早期康复,能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通过研究[10-11]分析可知,在老年患者治疗过程中,若患者机体情况不佳、合并症较多,应对患者实施非手术治疗方案为主,给予患者实施中西医联合治疗,若患者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在对患者实施对症治疗后实施手术治疗。对于身体状况良好、经济条件允许且完全符合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可首选手术治疗,提高治疗疗效和术后生活质量。同时需注意,在选取手术方式时应考虑患者能否耐受及预后发展情况等,再给予操作便捷、有效的治疗[12]。本研究结果说明,对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能够使患者机体功能得以提高,改善预后,促进早期康复。

猜你喜欢

退行性影像学腰椎
美国FDA公布《罕见神经退行性疾病(含渐冻症ALS)行动计划》
OLIF和MI-TLIF治疗Ⅰ、Ⅱ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的效果分析
2022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专题介绍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中医辅助对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镜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椎管狭窄伴退行性腰椎侧凸的疗效观察
CT及MRI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