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数字阅读的挑战与思考
——以外语阅读为例

2022-02-19黄天娇

教育观察 2022年3期
关键词:纸质短语媒介

贺 琳,黄天娇

(1.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28;2.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爱尔兰都柏林,999014)

一、引言

“互联网+”时代将阅读快速带入了数字媒介中。第十七次全民阅读调查报告指出,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阅读方式接触率为79.3%,包括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多种方式。[1]数字阅读在以更快的速度呈现信息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更多的阅读挑战。本研究通过观察基于数字阅读的外语阅读过程,探究数字阅读给语言信息理解、辨认和记忆带来的挑战,分析基于数字阅读和注意假说理论的教学任务效果和教材任务设计创新点。

二、数字阅读的特点与挑战

数字阅读给读者提供了超越静态文字的多模态阅读感受,数字媒介下文字可以有不同的形态和动态效果,数字化的文本也可以包含动画图片,以增强读者阅读的兴趣体验。还有一些数字阅读材料会在文本中加入知识点讲解链接或知识考查题目链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与数字文本互动,通过点击知识点讲解链接获取更多相关信息。这些体验在纸质阅读过程中都难以实现。

数字文本增强了阅读的乐趣和互动性,也带来了更加复杂的理解过程。数字阅读在文字识别、信息解读层面更加复杂,学生不光需要完成在纸质媒介中的阅读理解任务,还需要具有在多种媒介、形态、界面之间不断切换的能力。[2]这不是简单的互联网设备的操作能力,数字阅读包含更加复杂的认知活动。在面对数字媒介的时候,人们需要集中更多注意力资源处理正在阅读的文字信息以达到学习目标。研究显示,一般纸质阅读的速度会快于数字阅读,且纸质阅读的理解率也高于数字阅读。[3]对比观察大学生、中学生和小学生在纸质媒介和数字媒介下的阅读效果发现,纸质阅读效果均优于数字阅读。[4]纸质阅读的优势体现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的准确性上。不同阅读媒介也会影响阅读策略的使用。在纸质阅读过程中,人们会使用更多的阅读策略,以达到更好的信息记忆效果。[5]通过眼动仪观察纸质媒介与数字媒介对阅读过程的影响发现,纸质阅读的速度和理解能力都显著优于数字阅读。[6]这些研究都说明纸质媒介和数字媒介会带给人们完全不同的阅读感受。人们会根据不同的媒介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也会因此对阅读内容有不同的记忆结果。

外语学习者在数字阅读环境中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外语学习者主要通过阅读积累词汇、学习语法和语言知识。根据以上的研究结果,在数字媒介下的外语阅读理解要求学习者调动更多的认知资源,如注意力和记忆力。面对电子设备,外语学习者不能如以往那样用笔快速在书本上标记需要记背的词汇点。学习者也需要合理分配注意力和记忆资源来应对数字阅读理解任务。

三、数字阅读中的注意力分配与文本强化作用

注意假说理论认为,只有被“注意”到的语言信息才有可能被学习者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7]阅读是获取信息、学习外语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在有效注意到需要记忆的词汇信息时,大脑才会开始加工词汇。人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会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重要信息或要记忆的词汇。教师在准备试题的时候,会将题目中的重要信息用加粗或斜体的形式进行排版。这些是为了通过改变关键词语在文章中呈现的方式来捕捉学习者的注意力,尽可能让这些重要的语言信息更加“显而易见”。有研究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白板笔进行板书书写时,用不同颜色圈出重要信息,可以有效引起学生的注意。[8]这些都是文本强化的形式。文本强化是通过对文本形态进行特殊处理来提升学生对知识点注意的可能性。

常见的文本强化有两种:第一,输入流,即提升需要学习记忆的知识点在文本中的出现频率,如在外语学习中,让学生在阅读文章过程中反复遇见目标词汇,加深对目标词汇的理解,从而达到加深记忆的效果;第二,排版增强,即增加下划线、改成斜体、加粗等,通过对字体形态进行编辑,让目标词汇与其他词汇在形态上有所区别,以此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确保学习者注意到目标词汇,能够对目标词汇进行深加工。

文本强化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对目标知识点进行深加工并强化的记忆效果,是在教学中比较容易使用的方法。教师可以在准备阅读材料的时候,对排版进行一些调整,将重点词汇短语等用加粗或者画下划线的形式标记出来。这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会因为这些特征注意到重点词汇,从而更可能对这些词汇进行深加工,进一步加强对这些词汇的记忆。外语学习的难处不光是大量记忆词汇、学习语法,更多的是如何将记住的词汇用常用的语言搭配表达出来。比如,中国学生在表达“大雨”的时候,很容易受汉语表达的影响说出“big rain”,而英语中的“大雨”是“heavy rain”。这些英语中的搭配是很难通过记背词表获得的。

一项针对文本强化对词汇学习记忆效果的研究发现,文本强化能够帮助小学生尽早适应英语拼读的特点。[9]在阅读过程中,文本强化对阅读理解有积极促进作用,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语句之间的关系,加强对文章连贯性的理解。[10]研究显示,在阅读文章中使用文本强化标注出需要学生记忆的短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目标词汇的记忆和辨认能力。[11-12]目前,对文本强化对学习记忆效果的研究主要来自纸质阅读,研究者还没有对其在数字阅读过程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随着数字阅读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结合目前的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的不同之处,对数字阅读过程中文本强化的记忆作用进行研究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为更好地对比文本强化在纸质媒介和数字媒介阅读中的作用,本研究在前人的研究材料基础上设计了数字阅读任务,探究数字阅读过程中文本强化对引导学习者的注意力、辅助学习者习得目标外语搭配短语的作用。

四、研究设计与结果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前人的研究材料:一篇英语文章(词汇量为378个单词)。[12]笔者在文章中挑选了16个短语,并根据英国国家语料库词汇搭配信息分析确认这些词汇搭配是文本中经常使用的短语,如junk food、make a presentation、amount to等。文本强化分为三种:第一,全部文本强化,16个短语全部加粗排版;第二,半文本强化,只有8个短语加粗排版;第三,无文本强化,没有用加粗标记词汇短语。这些短语都是常用高频短语,并且文章词汇、句型和内容都符合本研究中的学生英语学习水平。

三个英语专业大学二年级自然班的学生参加此次研究,共89人。学生之间的英语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前一学期中级英语期末卷面成绩的单因素协方差分析结果:F(2,86)=1.91,p=0.154]。三个班的学生在网络授课期间完成数字阅读任务。

数字阅读任务是通过“问卷星”平台完成的。教师在线发放文章的网络链接,学生在自己的电脑端口完成阅读并回答四道阅读理解题。设置阅读理解题的目的是确保学生认真阅读并理解文章内容。在学生完成阅读理解题后,教师关闭数字阅读文章的网络链接,发放短语辨认任务的网络链接,学生开始完成针对16个目标短语的辨认题。在短语辨认题中,文章以完形填空的形式呈现,16个目标短语被移除,学生要从相对应的选项中选出他们认为原文中出现过的短语。每个题目对应有三个选项:一个是在原文中出现过的短语;一个是与原文含义相似的短语,如原文中是“junk food”,含义相似的选项是“unhealthy food”;第三个选项是“以上两个选项均不对”。发放任务前,所有材料均经过检测,测试时,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了数字阅读任务的时长。

(二)研究结果

三个班的学生人数分别为:全部文本强化班31人,半文本强化班29人,无文本强化班29人。短语辨认题目共16道,正确辨认出文章中所使用的短语得5分。三个班的平均成绩分别为:全部文本强化50.17分,半文本强化49.19分,无文本强化51.37分。对正确选出文本中使用的短语成绩进行单因素协方差分析,结果为F(2,86)=0.24;p=0.78,大于0.05,说明三个班级之间对目标短语辨认没有显著差异。

五、数字阅读中的文本强化效果

在此次数字阅读任务中,文本强化并没有发挥出在纸质阅读中引导注意力的优势。在纸质阅读介质下,使用同样的阅读材料,文本强化有引导注意力的作用。阅读含有文本强化短语文章的学生可以更好地辨认出这些短语,但学生并不会因此忽视其他没有被强化的词汇。也就是说,在纸质媒介阅读过程中,文本强化的作用仅限于被强化的短语,并不会因为在一篇文章中标记了一些短语就促使学生主动寻找其他需要记忆学习的短语。在数字阅读中,同样的文本强化没有起到引导注意力、加强记忆的学习效果。这或许是因为数字阅读使用的电子屏幕会在某种程度上弱化文本强化的作用。

最新的一项针对多个高校的544位“90后”大学生阅读方式的调查发现,学生常用的阅读方式中,手机阅读占50.74%,纸质阅读仅占39.89%,其他选择是电脑阅读。[13]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数字阅读,新兴的科技正在塑造着新的阅读生态和阅读习惯。数字阅读有其独特性。首先是信息的浅层加工。在数字阅读过程中,大量的信息都过于简洁,如微博上的时事新闻、事件报道等都追求简洁、快速、高效。语句大多短小精练,通俗易懂,长期阅读这样的内容很难形成复杂语言的深度加工习惯。其次是信息碎片化。在使用手机或者电脑屏幕浏览网页或者阅读的时候,读者不能像在阅读纸质书本那样形成一个整体篇幅的连接感。数字阅读受电子设备大小的限制,需要下拉滚动页面。又由于页面设置的关系,一句话往往被割裂成若干没有相关性词语的排列。在这样的媒介下阅读,思考是僵硬的,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更容易使读者感到疲劳。最后是数字阅读呈现动态文本信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接收到更多超越静态文字的动态信息的干扰,这对需要全神贯注完成阅读任务的学生是很大的挑战。这些阅读特点都在塑造新的阅读习惯,也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在阅读过程中克服浅加工,帮学生更好地关注到需要学习的知识点是教育工作者要面对的新任务。

文本强化是应对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案之一。从目前的研究可以看出,文本强化在纸质媒介下是有明显的促进学习效果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因为文本强化注意到目标知识点,在后续的测试中也都体现出比较好的记忆效果。这种积极的效果在词汇记忆和文章理解上都产生了积极作用。有学者提出,为了取得更好的记忆效果,教师可以尝试将多种文本强化手段结合起来使用,如除了使用排版增强的方式,还可以同时使用输入流,提升目标知识点在阅读文章中出现的频率。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多次对目标知识点进行深加工,从而获得更好的阅读学习效果。

此次研究发现,在纸质阅读中可以引导注意力并提升记忆效果的文本强化,在数字阅读中并没有起到相似的作用。这也说明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是非常不同的。数字阅读并非单纯地将文字从纸面移到数字媒介。阅读媒介改变, 阅读策略的使用和信息加工方式也会随之改变。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尝试复合不同种类的文本强化,以此增强对注意力的引导作用。例如,可以在将目标知识点加粗的同时使用不同颜色,也可以将这种排版方式和输入流结合,让目标短语多出现几次,提升短语在文章中出现的频率。

六、结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字阅读会更进一步塑造全新的阅读生态环境和阅读习惯。与纸质阅读不同,数字阅读是完全不同的体验。教师要通过探索更多的阅读策略和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打破碎片化阅读和信息浅加工带来的阅读局限性。文本强化为教师提供了拓展文本功能的可能性。经文本强化加工处理过的文章,不仅是信息的载体,还是教师传授阅读策略的延展平台。教师应通过排版强化等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目标信息,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养成新的阅读习惯,增强学生对阅读信息的深度加工能力。

猜你喜欢

纸质短语媒介
四川省图书馆发布2019年阅读报告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布达拉宫纸质文物修复——以佛经公文为例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健民短语》一则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