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祖辈与父辈共育幼儿的教育冲突表现及应对策略研究

2022-02-19尹月秀鲁如艳

教育观察 2022年3期
关键词:祖辈父辈教养

陶 玮,尹月秀,鲁如艳

(巢湖学院文学传媒与教育科学学院,安徽巢湖,238000)

不同于西方国家因父母“失能”(如去世、入狱)而祖辈被迫介入承担孙子女的教养活动的情况,也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大家庭结构(如三世同堂、四世同堂,因祖辈和子辈共同生活在一个家庭之中)中自然流露出的隔代教育行为,当代的“中国式的隔代教育”是受当下社会经济压力、工作现实情境以及实际育儿困境等因素影响,父辈主动向自己的父母求助,从而出现的两代人共同合作抚育幼儿的现象。这种祖辈参与育儿的行为帮助新生家庭和新生代家长缓解了一定经济和育儿压力,但伴随着两代人之间的各种文化、理念及生活经验上的差异,在共育幼儿过程中,家庭矛盾冲突不断。因此,本研究将对此现象和潜在的冲突问题进行探讨。

一、祖辈与父辈共育幼儿的现象审视

(一)共育现象存在的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女性受教育水平大幅提高,思想和工作能力有极大进步,逐步地承担更多的社会角色。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劳动力市场中女性所占比重在不断提高,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有工作的女性占女性劳动年龄人口的百分比稳定在62%左右”[1]。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家庭,走入社会,在各行各业中发挥自己的价值。

1.女性角色的矛盾:工作与家庭的失衡

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如房价持续飙升、物价增长等,给部分家庭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压力,尤其是对有孩子的家庭来说,仅依靠某个成员的工资很难维持全家人的生活开销,家庭生活质量被严重影响,客观上迫使年轻夫妻选择共同承担家庭的开支、共同外出工作,这就意味着有更多家庭中的女性从抚育职能中抽离,去寻求更多的经济机会。[2]当年轻夫妻共同进入工作岗位后,家庭育儿工作怎么办?谁来照料幼儿?面对工作和育儿的冲突,新生家庭会潜在地走向求助自己父辈的共育模式。

2.祖父母支持的可能性

受我国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影响,多数祖辈有为子女服务的意愿,愿意帮子女分担一些工作,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有学者在对某地方X社区家庭隔代教育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存在隔代教养现象的家庭中,大多数祖辈的年龄在55—75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老人基本处于退休状态,时间相对充裕,身体也较为健康,能够为子女提供一些帮助。[3]这不仅能发挥老人的余热,充实老年生活,还利于培养良好祖孙关系,加强代际关系,提高老人的生活满意度。[4]

(二)共育中教育冲突的负面影响

祖辈与父辈共同教养幼儿的积极意义是有目共睹的,但在教养过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两代人之间会因某些问题产生矛盾。

首先,幼儿受其认知水平限制,对事件的判断能力不足,当祖辈与父辈在教育中产生观点、要求不一致时,幼儿常会产生困惑:他们都是我最亲的人,他们到底谁对、我应该听谁的、我该怎么办?其次,幼儿易学会察言观色。在与祖辈和父辈的相处过程中,幼儿能清楚地分辨出他们的区别:父辈严厉,祖辈宠溺;父辈不答应的事情找祖辈可能管用。祖辈与父辈之间不同的教育态度易使幼儿养成不好的习惯,使幼儿“见风使舵”,难以管教。最后,祖辈与父辈的教育矛盾还会导致家庭矛盾的激化。共育过程中,因教育理念不同,双方均认为自己是对的而对方有错,这样家庭矛盾逐渐凸显、恶化。

二、祖辈与父辈共育幼儿的教育冲突表现及原因分析

为更好地呈现祖辈与父辈共同教养幼儿时存在的矛盾冲突,研究者以个案观察的方式搜集资料。通过对观察所获得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者发现祖辈与父辈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明显的冲突。

(一)教育观念的博弈:成人中心与儿童中心

教育观是人们对待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和现象的观点,幼儿教育建立在儿童观的基础之上,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因生活时代、所处环境、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祖辈与父辈的教育观不尽相同。基于不同教育观,其矛盾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干预、做决定与放手、支持

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总的看法和观点,教育者所持有的儿童观会对其教育行为产生影响。科学的儿童观表现为尊重儿童的人格、发展儿童的独立性,并承认儿童具有发展的潜能。陈虹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到:父辈在“接受孩子独特看法”“允许孩子提出意见”“允许孩子自主选择专业和兴趣爱好”方面的分值都高于祖辈,这意味着父辈更加尊重孩子的权利和自主性,允许孩子自己去判断;而祖辈更多的是替孩子做决定,提前规划好孩子的未来。[5]

2. 口头语言教育与引导幼儿体验、思考

相较于成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形象具体的,对抽象文字符号的理解能力有限,需要积累一定量的直接经验来理解周围的人和事。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当充分地了解和考虑幼儿的思维特点和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帮助幼儿获得更好的教育。

在教育方法上,祖辈与父辈差异明显。祖辈会用抽象语言教育幼儿,例如笔者在安安(化名)家观察时常看到一幕:爷爷没事就会在安安面前念《悯农》,先整首诗念,然后自己念一句让安安重复一句,只要孩子跟着念对了,就立马夸赞,直到孩子会背下来为止。这种重复念读方式可以让幼儿记住诗词,但幼儿是否理解诗词的内涵我们不得而知。而父辈则会以直观、体验的方式教育幼儿,年轻家长经常带孩子去动物园、博物馆或者外出旅游,让孩子在体验中获得直接经验;也有家长会以示范、演示的方式给予幼儿直观的感知,以帮助幼儿学习一些行为和动作。

3.知识灌输、超于人先与遵循兴趣、快乐为主

在市场经济的引领下,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竞争不仅发生在成人世界,也波及幼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心理扎根,家长对早期教育的关注也日益提升。例如,这一现象也在安安家得到了印证,祖辈和父辈都重视安安的早期教育,但在培养中产生了分歧。祖辈关心幼儿所学内容是否对将来发展有益,通常是用“小学化”的内容和方式对幼儿进行知识灌输,着重识字、古诗、算数等内容的教育。父辈虽然也会关注幼儿的将来,但更注重从幼儿的角度去思考,遵循幼儿的喜好,提供活泼、有趣的活动,让幼儿在手、眼、心全身心地参与活动中获得发展。

(二)身份文化的博弈:父父与子子

除了儿童观、教育观的差异,祖辈与父辈的文化身份也存在一定差异。

首先,人生阶段不同,教育侧重点不同。祖辈与父辈所处阶段不同,祖辈到了晚年已经体会过了人生百味,对于金钱、名利等看得比较淡,含饴弄孙、健康快乐成为老人的主要追求。因此,祖辈秉持宽松、宠爱的教养态度,注重幼儿的身体健康以及行为习惯和知识的获得。而父辈正处于人生、事业的上升期,工作生活压力大,会自然将自己的体会带入幼儿的教育中,会更加严格对待孩子,侧重于学习成绩、心理健康、人际交往等方面,希望孩子能学有所成,具备良好的社会竞争力。

其次,教育知识储备不同。这种不同来自内部经验与向外学习的差异。祖辈作为“过来人”,育儿经验相对丰富,在面对孙辈时,他们更习惯凭借已有的经验进行再教育。不可否认,很多经验都是有价值的,然而,伴随观念更新和科学发展,祖辈的某些经验可能已经不符合当下的育儿理念,甚至会给幼儿带来不利影响。而父辈是第一次做父母,在摸索中学习如何做好育儿工作,现代科学技术为其提供了学习的平台,父辈往往会向不同平台上育儿专家或博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育儿能力。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关于家长教育知识来源的调研报告显示,54.2%的幼儿父母关于儿童早期教育知识来自网络。[6]

最后,此父子与彼父子的矛盾。祖辈教育是“一对二”,即教养孙辈为主,子辈为辅;而父辈仅教养孩子。当祖辈教育幼儿时,父辈若与之观念相左,祖辈会拿出自己“父亲”身份压制父辈,父辈迫于压力和“孝”的顾虑,最终向祖辈妥协。但这只能获得表面上的平静,根本矛盾并未解决,矛盾只会逐渐加剧。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祖辈与父辈共同教养幼儿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冲突都是因为双方内在观念的不同,即儿童观、教育观、文化身份背景及所处时代阶段的不同。内在思想观念的矛盾导致其行为必然无法融合,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消解矛盾是十分必要的。

三、祖辈与父辈共育幼儿的教育冲突缓解的应对策略

两代人虽然在共育幼儿过程中存在分歧和矛盾,但双方在教养目的上是一致的,这意味着教养矛盾可以协调、化解。

(一)统一理念,合作三赢——建立教养统一路线

在祖辈与父辈共同育儿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双方能达成一致,在教育方式、内容、要求和松紧度方面能协调统一。首先,双方应在共同教养幼儿前召开育儿主题会议,就“把幼儿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方法教育”“育儿中产生矛盾,听谁的、怎么协商”等原则性问题进行探讨,以保证双方目的一致性,避免后期争执不休使幼儿陷入混乱。其次,如果在教育过程中出现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双方不应立即指责对方,而应学会冷静,开临时会议,根据具体问题各自陈述理由,以理服人,协商出恰当方式,再对幼儿进行教育。

(二)摆正角色,明确各自职责——父辈是第一责任人

祖辈与父辈在共同教育幼儿前要明确各自职责:父辈是幼儿的第一责任人,祖辈是辅助角色。有些年轻家长因工作原因直接将幼儿教养的责任抛给祖辈,自己做“甩手掌柜”,长此以往,父辈的家庭教育角色会逐渐被边缘化,孩子会抵触父辈的教管行为,亲子关系会受影响。[7]父辈应该明白,身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要履行好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主动担起育儿职责,和孩子一起游戏、学习,捕捉孩子成长中的教育机会。同时,祖辈也要摆正自己的角色,明确自己在孙辈的教养上只起辅助作用,不能全权代替父辈教养幼儿,更不能使“隔代亲”代替“亲子情”。

(三)彼此尊重,相互理解与学习——尊重是理解的桥梁

每个人都会留有他所生活的时代印记。祖辈在教养幼儿的过程中会将自身所积累的文化、生活经验等知识在教养过程中向幼儿传递。在教养的过程中若出现陈旧的、不正确的思想内容,父辈应该给予理解,祖辈并不是故意要固执己见,而是他们身处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接受新观念、新信息更加困难,父辈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多与祖辈沟通、交流,慢慢地更新其观念。

祖辈也要明白,时代在变化,社会对幼儿的要求也不一样,很多陈旧的幼儿教养观念已不适用,自己要与时俱进,主动更新育儿知识,学着用新眼光看待新的教育问题,提高自己的育儿水平。此外,祖辈也要相信父辈有能力承担起做父母的责任,相信他们有学习能力,能够学习和掌握教育孩子的技能。两代人要相互理解、共同学习与进步,不断增强育儿能力。

家庭是幼儿最先接受教育的场所,幼儿会受到家庭成员方方面面的影响,尤其是教育中的言行。作为主要的教育者——祖辈和父辈,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育儿能力,双方合作、统一思想,才能给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与生活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推动幼儿发展。

猜你喜欢

祖辈父辈教养
父辈们
My Country, My Parents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
父辈和祖辈的情感故事,分外美丽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教养方程式
调查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助教带动“夕阳”之爱
接过父辈的旗帜
两只小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