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研究
——以洛阳市涧西区为例

2022-02-19卢照华

教育观察 2022年3期
关键词:幸福感幼儿教师幼儿园

卢照华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陕西西安,710062)

一、问题提出

幸福是人类毕生的追求。在“幸福中国”的号召下,关注教师职业幸福感,有利于教师在工作中积极情感的迸发及专业能力的发展。面对现实中教师幸福感失落的窘境[1],聚焦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现状非常必要。

国内最早对教师幸福感的界定来自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此后少有相关的阐述,直到现代才出现了以朱小蔓提倡的教师情感教育与檀传宝倡导的教师伦理道德教育为代表的教师幸福感的研究。[2]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即幼儿教师在幼儿入园的一日生活中与其进行一系列师幼互动并使幼儿受到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教育的感染与熏陶时,在情绪、认知、价值等层面达到的个体认同感、满足感与舒适感。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文旨在了解洛阳市涧西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分析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相关因素,并据此提出可行的建议和对策,以提高涧西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

(二)研究对象

选取洛阳市涧西区的S公立幼儿园(28名)和J私立幼儿园(42名)共70名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涧西区幼儿教师的年龄分布在30—35岁,女教师70名;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4名,大专40名,高中及中专23名,初中及以下3名;教师工龄在5年及以下的37名,6—10年的20名,工龄超10年的13名,新入职教师6名。

(三)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问卷设计参考南京师范大学束从敏的《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3]经过信效度检验后,通过问卷星在微信平台共发放调查问卷75份,成功回收有效问卷70份,有效率93.3%。

访谈提纲设计是根据研究主题,以“3W分析法”的框架提出问题并采取半结构型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分为四部分:个人工作简介、择业原因、工作感受、对所在园的工作满意度。

三、现状分析

(一)洛阳市涧西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

综合分析调查问卷与访谈结果可知,洛阳市涧西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整体水平较高,平均分达到85分(满分记为100分)。工作中总能够感受到幸福感的幼儿教师占总研究对象的33.43%,经常能体会到幸福感的教师占总人数的52.86%,偶尔可以体会到幸福感的教师占总人数的15.71%。其他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研究发现,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水平与其年龄、工龄有一定关系。年龄越大、工龄越长的教师职业幸福感水平常常更高,这是由于这些教师对其职业的认知与其所肩负的使命的理解更为清晰,在工作中更得心应手。但这种相关关系并不是必然的。一些年轻教师有着饱满的教育热情与精神状态,愿意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与实践能力,这些初入职的年轻幼儿教师幸福感水平也比较高。幸福感水平受教师初心与源动力的影响。在了解教师为何选择这一职业的原因时,有75.71%的幼儿教师的答案是“喜爱幼儿”,有21.43%的幼儿教师回答该职业是其理想,也有18.57%的幼儿教师是“受他人影响”。可见,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与其初心和源动力有较大的关联。此外,访谈也发现,有部分新入职的幼儿教师因未能较好地融入教师集体,其职业幸福感水平较低。部分教师因编制与五险一金等问题并未得到妥善解决而职业幸福感水平不高。

(二)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因素分析

幼儿教师对幸福的理解与看法可主要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积极且稳定的工作性质

(1)较丰富的精神生活,生活作息科学规律

洛阳市涧西区幼儿教师的健康状态处于健康的占总研究对象的54.29%,亚健康占总人数的38.57%,整体健康指数较高。根据教育对象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幼儿教师在工作中需要保持充足的体力来支持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日常通勤及作息时间与幼儿基本相似,工作时间基本在7:30—16:30,下班后有充足的时间休息。此外,相对充足的假期(包括一周双休、寒暑假以及其他的法定节假日)也便于女性更好地照料自己与家庭。

(2)幼儿的关心与爱,触动师幼教学相长

幼儿是学前教育事业的重要主体,幼儿的关心与爱也为这份事业增添了缤纷绚烂的色彩。问卷与访谈调查的结果显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来源排在首位的是“源于幼儿的关心与爱”。一位善良且乐于倾听幼儿心声的幼儿教师,更易获得幼儿的关心与爱。教师与幼儿日日相伴,幼儿每一分收获、每一步前进都使幼儿教师感到极大的幸福与满足。这份来自工作的成就感与满足感伴随而来的是精神层面的升华与自我价值实现,即人生最高境界层次的需求。

教师是幼儿的伙伴,幼儿对教师充满信任与依恋。在这种和睦惬意的相处模式下,教师也在幼儿的“指点”下开始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教师的教育敏感性与教学机智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延伸,触发着教育情调,教师对教育教学研究的兴趣也在不断提高,从而成为富有教育情怀的教师甚至教育家,以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共同进步。[4]

(3)工作环境氛围较好,女性择业包容度高

幼儿园是每个3—6岁幼儿最初尝试接受集体教育的场所,经过教师和工匠的共同努力,精心设计、色彩丰富的幼儿园环境为教师与幼儿带来了美的体验与享受。在充满阳光和爱的工作环境中,整个教师团队在教学之余与幼儿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在幼儿教师队伍中,女性占比非常高。本次调查的样本皆为女性教师。稳定的工作、合理的工作时间,对女性家庭角色的照顾及包容度总体较高。该行业从业者经历人生重大事件时,无需负担较大的精神压力,不会面临结婚或怀孕后再无法重返工作岗位的风险。

2.从业者清晰的个人定位

在幼儿教师选择坚守此岗位的主要原因中,排在前三位的选项依次为“热爱这份工作”“喜爱幼儿”“工作稳定”,分别占总调研人数的62.86%、55.71%与44.29%。此外,在品质上,教师往往有一定的精神追求,甘于奉献、富有耐心与责任感。在生活状态上,教师个体更倾向稳定平凡的生活。

3.良好的外部条件做支撑

(1)家庭支持与朋友影响

教师能够选择用5年以上甚至更长的时间从事学前教育事业,除自身的兴趣与选择外,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家人或朋友的影响。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择业原因受父母及朋友的影响的占28.57%(居择业原因中第三)。幼师职业在社会上的认可度和社会地位整体较低,这一点在很多时候也影响许多从业者的择业坚定性。因此,家人与朋友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对口专业毕业生在选择幼儿园时,常常优先考虑待遇条件,其次是离家距离,这是能够提高教师幸福感的直观因素。此外,朋友家人从事同样职业对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有积极影响。

(2)园所管理与领导重视

在幼儿园的组织结构中,除了幼儿教师、保育员、幼儿,还有幼儿园的管理层,包括业务、后勤、财务、行政四个部分。管理层除服务教师和幼儿工作外,也对教师的工作进行监督与评估。人性化的管理使幼儿教师在从事教育事业之余没有后顾之忧。良好的幼儿园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满足教师成长需求,如为教师缴五险一金、定期组织教师参与专业学习等;第二,减少教师个体冗杂工作,如取消教师频繁进行复杂的环境创设的任务,或将该任务改成小组合作的方式;第三,信任教师工作,保证教师在工作中有充分施展自身才能、创造创新的空间。

笔者在访谈过程中发现,在坚持幼教事业长达6年以上的教师群体中,有71.30%的幼儿教师不曾更换过工作地点是受园长的个人魅力及园所管理影响。一个好的幼儿园离不开一位有长期幼儿教育实践经验、丰富教育理论知识且善于管理的园长。园长对幼儿教师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对教师工作的规划与定位,是支撑幼儿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问卷第18、19题“工作单位为教师提供个人发展的机会频率”与“在工作中,幼儿教师自己主动获得个人发展机会频率”的统计分析中,幼儿教师主动获得个人发展机会的频率与园方为教师提供个人发展机会的频率趋向正比例关系。

(3)家长配合与社会支持

在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来源中,综合排名第三位的是“来自家长的支持”。家园共育的有效性与交互性对幼儿的全方位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一个班级里仅有两名幼儿教师与一名保育员,他们却需要承担起近三十名幼儿的保育教育工作。因此,教师对班级每一名幼儿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品质的深入了解需要依靠家长的支持帮助。随着家园合作的不断推进,如日常美工活动、体育活动、幼儿园举行的亲子活动等愈来愈丰富的项目也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配合,双方合力才能为幼儿的成长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在家园合作这一层面上,家长对教师工作的理解支持与积极配合是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最大认同与肯定。因此,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来源与幼儿家长的支持密不可分。

除家园合作外,良好的社会支持也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添砖加瓦。社区优美的环境、完善的器材设施、各种社会服务机构都是可利用的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资源。涧西区一些社区中的超市十分欢迎幼儿教师带领幼儿来获得不同寻常的购物体验,同时,经常会有来自社区的不同职业的志愿者到幼儿园为幼儿分享有趣的知识。

4.正确的幸福观与幼儿观

“幸福的最终获得者是我们自己,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职业是十分完美与幸福的,各有各的苦与甜,最重要的是我们是否具备让自己幸福的能力。”访谈中,一名从事幼教行业10年以上的教师这么说。她的答案中肯而简单,她认为幸福感来源于自己,每个人都应拥有使自己幸福的本领,排除外界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个人主观是关键。幸福的教师心态是随和的、眼界是开阔的,接受自己、接受幼儿,享受自己陪伴幼儿成长的每个瞬间。

四、保障及提高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对策与建议

对幸福的认识越清晰,对幸福的感受便越直观。在深入分析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后,可提出更具建设性和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促进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的提升。

(一)严格把关幼儿教师质量,重视教师的培养与提升

1.建立健全幼儿教师准入制度

幼儿教师职业准入制度及门槛等因素,致使幼儿教师队伍的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幸福的教师,幸福的教师首先应当具备科学的幸福观、幼儿观、教育观。国家、社会应当重视对幼儿教师的选拔与培养,提高幼儿教师的选拔门槛,不仅重视幼儿教师的基本素养与专业成长,而且重视其心理品质的塑造和发展,使这份事业具备一定的挑战与难度,而不是一个唾手可得的饭碗。通过层层选拔与培养出来的教师质量会超过现有水平,并且会使每一名幼儿教师体会到职业自豪感与成就感,最终感受到职业幸福感。

2. 优化完善幼儿教师晋升体系

针对在职的幼儿教师,当地教育局与幼儿园应不断完善教师职称评定机制以及教师晋升体系,为优秀的幼儿教师发展搭建平台,如定时定量开展幼儿课程设计比赛、幼儿课程展示、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并呼吁、鼓励幼儿教师积极参与,以使其发展成为更优秀的教师个体。

(二)国家与政府的积极帮扶,争取社会的关注与支持

1.国家与政府层面

国家对幼儿教育事业的重视体现在资金支持与教育立法上,幼儿教师作为实施国家教育政策的主体之一,是教师队伍的“领头军”。随着三孩政策、“双减”政策的出台,地方政府也应当积极响应、配合中央政府,重视幼儿教育事业发展,重视幼儿教师个体职业幸福感与教师个人的全面发展。

2.社会与群众层面

幼儿教师的劳动是十分复杂、细致、艰巨且富有创造性的。社会大众应当努力消除对幼儿教师的偏见,看到学前教育的发展与幼儿教师的进步,体谅并配合幼儿教师的工作。家园合作、社园合作会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家庭和社区也是提升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方面。

(三)营造宽松的教育教学氛围,倾听和满足教师合理需求

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园理念,理应重视幼儿教师的需求,倾听幼儿教师的意见与建议。教育局及幼儿园管理层要适当给予教师发展创造的空间,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信赖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素养,积极鼓励幼儿教师进行专业创新,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还要合理分配幼儿教师的工作量,减轻其工作负担与压力。幼儿教师也应当积极配合上级安排,努力做到双方相互理解、配合默契,在和谐的工作氛围中保持愉悦的心情,体验更高层次的职业幸福感。

五、结语

幼儿教师应当是幸福、快乐的,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无数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教师支撑前行,更需要国家资金政策的扶持与社会的普遍关注。关注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更好推进祖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猜你喜欢

幸福感幼儿教师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欢乐的幼儿园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爱“上”幼儿园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