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扶贫对四川省民族地区R乡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影响及优化策略

2022-02-19成方圆马媛彦

教育观察 2022年3期
关键词:幼儿园儿童农村

李 伟,成方圆,马媛彦

(吉林外国语大学教育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一、研究背景

(一)国家教育政策支持,脱贫目标内涵所在

教育扶贫是指通过在贫困地区普及教育,提供公平、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以提高贫困群体的人力资本水平,降低他们所遭受的相对剥夺程度,从根本上阻断贫困。[1]学前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意义重大。201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地将学前教育置于国家发展战略和教育改革的重要地位。[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3]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要在精准扶贫原则指导下,实施教育扶贫工程。这需要通过一定策略使其能够更好、更有针对性地实现帮扶功能。”[4]教育扶贫战略的提出为解决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和操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赴四川省凉山州考察时明确指出:“最重要的,教育必须跟上,决不能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5]当前,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在国家政策的助力下教育资源迅速扩大,财政投入不断优化,普及水平稳步提升,成果颇丰,但园区设施、师资力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的短板仍存在,教育扶贫形势依然严峻。2020年11月23日,我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6]经济上的脱贫目标已然成功,但教育上的脱贫任重道远,尤其在学前教育方面。

(二)困境儿童发展需要,学前教育改革之任

学前教育对民族地区农村儿童(因其接受的教育质量较城市儿童更低,相对而言处于困境,故本文后面以“困境儿童”代替)产生的积极影响是持续一生的,其或显性或隐性地影响着儿童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一系列教育改革计划与国际社会大量的大型教育干预实验表明,学前期的教育活动与儿童的现实发展具有相关关系。困境儿童在学前期接受的教育质量越高,所获得的积极影响就越大。Luo等人对我国农村的早期儿童教育(ECE)调查表明,农村儿童在教育准备的标准化测试中得分远低于城市儿童,参与调查的样本中有超过一半的农村儿童“没有准备好”继续接受下一阶段的正规教育。[7]Britto等人对全球背景下早期儿童发展的质量进行了评估,并指出质量是一个关键特征,低质量的早期儿童发展(ECD)计划不太可能使儿童产生预期的发展结果,而高质量的早期儿童发展计划能弥补低收入家庭儿童在家庭环境中缺乏的教育机会,缩小发展差距。[8]Zang以倾向性分数匹配方法调查了学前教育在促进我国初中生认知能力发展等方面的作用,结果显示,较早进行学前教育对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发展有益。[9]教育扶贫能够显著提高困境儿童的求学意愿和教育质量,提高家长对于儿童接受教育的重视程度。[1]作为提升困境儿童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改革方式,教育扶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研究分析

本研究以四川省R乡为试点,采用随机取样法,在三个村共抽取30个住户为样本,受语言限制,采用村委书记带领入户调研的形式进行田野调查,并以R乡幼儿园仅有的2位幼儿教师为访谈对象,调查当地学前教育发展现状。

(一)已有成效

1.幼儿园园区逐步建立,从无到有开启新格局

受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制约,R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未设立幼儿园,儿童主要在家庭中接受简单的生活教育,无法获得专业、成体系的学前教育。在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的号召下及四川省“一村一幼”计划的支持下,R乡于2017年6月组织创建了第一所幼儿园(也是目前唯一的一所)。受制于经济条件,一开始,该幼儿园借用了R乡一个村的村委会办公楼一楼作为幼儿园教室、午休室,将办公楼前面的水泥地作为幼儿户外活动场所。虽有了活动场所,但这个场地受来往办事的村民的影响较大,园区设置也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随着各项教育扶贫计划的持续实施,该乡目前已经建成独立的幼儿园园区并投入使用,儿童数量从最初的6人增至35人,园区各项设施也逐步完善,以符合幼儿的发展需求。

2.幼儿园师资得到补充,顶岗支教添加新力量

各高校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扶贫政策,组织教师带队并动员学生加入顶岗支教的队伍。部分高校还对一些地区进行持续的对口支教服务,每年固定选派优秀学子到对口地区进行为期半年或者三个月的支教。R乡地处高原地区,位置偏远,且经济条件较落后,该乡幼儿园的两名教师均为本地人,学历分别为大专和中专。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不够,尤其是接收新教学信息的能力,导致该园学前教育信息的滞后。大学生顶岗支教的项目弥补了这一不足。身处大学校园的学生在课堂上汲取先进前沿、成体系的理论知识,且经常到一些示范性幼儿园进行观摩见习,获取了一线的教育活动案例。支教过程中,顶岗支教队伍给该园带去了最新的教育信息和教学案例,补充了其师资力量,并有效提升了当地教师的专业能力。

3.幼儿园资源持续输入,定点帮扶创造新前景

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了园区、师资,还需要经济资源、文化资源、教育资源、信息资源等因素的持续支持。在《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意见的通知》和《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等一系列相关文件的推动下,社会各界对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愈发关注,不断有机构、组织与之接轨,进行定点帮扶。四川省一些师范类高校通过国培、省培项目对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进行培训指导,优秀的教育资源和信息资源得以有效输入R乡幼儿园。R乡所属县教育局还结合当地民族文化特色进行了幼儿舞蹈的创编,将文化资源与学前教育融合起来。其他社会组织也通过资金、物料捐赠的方式助力R乡幼儿园各方面设施的完善。精准扶贫的文件精神切实转化为了行之有效的帮扶资源。

(二)现存问题

1.新建园所规划稍显简单,基础设施配置不甚完备

幼儿园园区和相配套的基础设施是影响幼儿园教育质量和幼儿发展的重要因素。经调研,R乡新建的园区虽已投入使用,但仍存有诸多问题:儿童户外活动场所仍是水泥地,存在安全隐患;缺乏户外活动的基础设施,难以满足儿童游戏活动需要;儿童厕所依然是传统旱厕,卫生及安全问题较大;室内墙面仅做了一米高的软包,设计规划略简单。综上,当下幼儿园的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不够科学,相关部门的投入力度仍不足。曲木伍各等人在调查凉山州学前教育发展情况时提到,虽然凉山州政府相关部门对当地学前教育的发展做了重要部署,出台了一些政策,但就资金、设备、设施等方面的投入力度而言,距合格的学前教育的要求仍有一些距离。[10]基础设施的匮乏和园区规划的失范制约着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因此,这应成为后续精准改革的重点。

2.教师总体质量有待提升,专业知识技能尚显不足

民族地区农村要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学前教育的“脱贫断根”,师资力量建设是关键。李雪峰等人基于实证研究发现,师资队伍建设不强是造成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受制的因素之一,这严重影响了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升;脱离师资力量这一重要“软件”,再好的硬件设施也难以发挥作用。[11]R乡幼儿园教师长期短缺,目前固定教师仅两人,学历层次不高且未定职称,教龄分别为4年和6年,知识技能和教学经验尚缺。A教师接受的是“3+2”大专教育,F教师仅为中专,均未系统地学习过专业理论,且普通话水平不高,仅一人为二乙等级。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影响学前教育发展质量的直接性因素。R乡当前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水平总体较低,教师专业发展面临挑战,进行师资培训、提升教师质量的任务迫在眉睫。

3.日常管理模式不够科学,防护应急机制低效缺位

幼儿园的日常管理和防护应急机制是评价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幼儿教师教育观、儿童观的重要依据。近年来,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逐步发展,但其日常管理和防护应急机制却成为“硬骨头”之一。曹鑫莉等人通过对LB镇的田野调查发现,受发展时间和经验影响,LB镇的学前教育发展呈现出寄宿管理不妥、资源开发不足、与民族特色脱节等问题。[12]R乡幼儿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R乡幼儿园教师结构没有主班、配班、保育之分,教师分工取决于各自所长和现实需要,权责分工不明确。加之该园为混龄教学,管理十分困难。笔者通过为期一周的持续观察发现,R乡幼儿园幼儿一日活动安排与实施是分离的,随意性强,也无具体的周计划、学期计划,活动的计划性欠佳。儿童安全的防护应急管理机制更是处于缺位状态,难以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该园的日常管理模式和应急机制还有待加强。

三、优化策略

(一)园所规划因地制宜,基础设施合理布局

园所规划设计少特色和基础设施布局不合理是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前期难以回避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及幼儿园自身结合民族特色、本土实际,从顶层设计到基础建设层层推进,逐步完善。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对乐都“一村一幼”计划十周年效果评估时提出,要从四个方面来保障“一村一幼”计划的运行,第一点便是要从教室的规划设计、功能区的建设与划分、玩教具的置换、厨房和休息室配套设施的提供等方面进行整改,为幼儿园的发展保驾护航。[13]R乡所属县政府、教育局等相关部门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园区,着力解决幼儿园内当前大量裸露水泥地面、无儿童专用盥洗室、种植区处于荒置状态、无树荫花卉等基础建设问题。幼儿园教师也应根据本园实际,对教室、运动场、区角、墙面等进行合理布局,赋予幼儿园园本特色。

(二)国培省培持续增益,支教送教提能助力

教师专业素养是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尤其在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往往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国培、省培等项目是四川省对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进行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也是各高校对口帮扶的有效形式,对提高受培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专业能力成效显著。此外,四川省持续开展的“一村一幼”项目,各高校开展的顶岗实习、送教下乡等也是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推手。赵晨等人基于对“一村一园”项目的成效评估结果提出,要继续通过这些项目加强对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投入,增强师资力量,推动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14]相关部门及组织应深度调研了解R乡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和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培训和指导,充分利用国培、省培等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教师的发展。

(三)创新模式科学管理,优化制度贴合实际

管理模式脱离实际是我国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共性问题。由于我国乡村贫困地区具有本土的复杂性、自身各方面的局限性、扶贫脱贫过程的攻坚性和稳定性、脱贫后防返贫的艰巨性等特点,乡村贫困地区学前教育精准扶贫与发展有质量的乡村学前教育成为精准扶贫攻坚战中最为艰难、最有挑战的一环。[15]各民族地区拥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是多样性和特殊性的集合体。幼儿园不能脱离本土实际,移植照搬其他地方的管理模式,更不能故步自封,沿用自身旧有的管理模式和常规制度。R乡因建园时间较短、师资配备不够,管理机制存在较大问题。在制订管理方案时,应注意其可行性和科学性,贴合该园幼儿实际,在借鉴优秀管理案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制订科学合理的相关管理模式制度。

猜你喜欢

幼儿园儿童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