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游戏中大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策略
——以某幼儿园大班“幼儿园”游戏为例

2022-02-19

教育观察 2022年3期
关键词:区角积木长方体

邓 莉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湖南常德,415000)

创造力的发展是国家兴旺、民族发展的内驱力,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越发受到全社会的重视。“游戏,是我们培养和发现创造力的一个最自然、最好的通道。”[1]建构游戏是幼儿创造力发展的重要载体,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操作玩具和积木进行建构游戏时的创造力能让儿童产生自尊感,这时尊重需要得到满足”[2]。本文以某幼儿园大班建构游戏“幼儿园”为例,探讨建构游戏中存在的阻碍大班幼儿创造力发展的问题及幼儿创造力培养策略。

一、建构游戏中阻碍大班幼儿创造力发展的问题分析

笔者在幼儿园进行了为期半年的顶岗实践,结合收集的案例,梳理出大班建构游戏中存在以下阻碍幼儿创造力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游戏区角的设置不合理

区角设置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空间狭小、游戏人数太多。空间限制容易使幼儿发生碰撞,有意或无意的破坏行为增加。

案例一:小政(化名)正在铺幼儿园门口的公路,他把积木一块接一块、首尾相连地平放在地面上,铺了一段长长的公路。此时,浩文(化名)正背对着小政搭建自己的幼儿园,他搭建的幼儿园被小政搭建的公路包围了。当浩文开始搭建幼儿园大门时,他本能地往后退两步,直接踢散了小政搭建的一截公路,小政大喊:“浩文,你把我的公路踢坏啦!”

案例中,浩文的无意“破坏”不仅中断了小政和自己的搭建行为,而且打断了他们的思路,影响了他们对作品的想象和创造。

二是未发挥相邻区角的拓展作用。比如,建构区旁边设置的是益智区,教师的本意是这两个区角均开展操作型游戏,类型相似、互不影响。但事实上,幼儿在建构区游戏时非常容易对其建构的作品进行角色表征,进而产生角色游戏的愿望,而旁边的益智区则无法满足幼儿游戏拓展的需求。

案例二:笑笑(化名)搭建了幼儿园大楼,她在大楼里放了几个小娃娃,并对旁边的悦悦(化名)说:“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们肯定都饿了,我们去厨房给他们做点吃的吧!”悦悦站起来看了看周围,对笑笑说:“这里没地方做吃的呀。”

(二)游戏材料单一

建构区为幼儿提供的游戏材料单一,仅有一套积木,其中包括大小不等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三角体和少量拱形板等。幼儿在搭建时都是用积木垒高或平铺,每次搭建的形状都以高楼为主,非常雷同。一方面,积木数量不能满足幼儿的搭建需求,另一方面,只有积木这一种材料,限制了幼儿的创造。

案例三:豪豪(化名)和明明(化名)搭建的幼儿园已经超过了他们的身高,豪豪笑着跟明明说:“看,我们搭了最高的幼儿园!”说完,他继续用手上的积木向上垒高。这时,明明对豪豪说:“没有积木了!我们的房顶还没有开始搭呢!”豪豪一边环顾四周一边说:“那我们看看有什么其他的可以用?”明明耷拉着肩膀:“没啦。”

(三)教师游戏指导不当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以旁观为主,几乎不会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仅有的几次教师指导均发生在幼儿争抢积木或游戏有安全隐患时,然而,当幼儿需要教师帮助时,教师没有敏锐捕捉到,更没有及时介入游戏。

案例四:阳阳(化名)正在搭围墙,他先横摆了一块长方体积木,然后在这块积木上竖着放了一根长方体积木,紧接着他又竖放了第二根,并使两根积木之间保持了一定距离,搭完第三根时,这些长方体积木开始摇晃,当搭到第四根时,四根长方体积木全部倒下来。阳阳重新拿起第一根长方体积木开始搭,重复试了四次,每次积木都倒了下来,等他想要尝试第五次时,教师宣布游戏结束。

(四)游戏后的评价不够深入

游戏后的评价以教师评价为主,教师先对游戏纪律进行总体评价,再针对个别作品进行探讨,探讨的内容集中在“搭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及“怎么解决”这三个方面,并未对作品本身的创意和作品中的经验延伸进行探讨梳理,评价不深入。

案例五:教师拍摄了几张幼儿搭建的作品照片,通过电视屏幕展示出来。教师选定了其中一张,对全班幼儿说:“这是小朋友们今天搭建的幼儿园,我们请这一组的小朋友来分享一下吧,谁来?”

二、建构游戏中大班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培养策略

幼儿高水平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对知识信息的创造性利用是通过主动建构而来的,教师应在游戏中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机会建构内心世界,支持其创造力的发展。

(一)设置有弹性的游戏区角

区角并不是教室一角的固定摆设,区角的设置是为幼儿游戏服务的,教师首先要改变固化的思维,将有限的建构区当作可灵活调整的弹性空间。这种弹性包括三方面:一是空间大小有弹性。有研究表明,在空间密度为4.32m2时,大班儿童的建构等级水平最高,表明该空间密度有益于大班儿童建构水平的发挥。[3]虽然有限的教室空间很难达到4.32m2的空间密度,但是教师可通过合理规划空间,最大限度增加建构游戏的活动面积。在确定建构区的位置时,教师可选择教室门口对面一侧的中间位置,增强空间延伸性。另外,教师可在建构区靠墙角的一侧设置教师办公区,摆放钢琴、储物柜及桌子。建构区与办公区相邻,当开展建构游戏时,教师便可挪动办公区柜子桌椅来增加游戏的活动面积。二是区角合作有弹性。教师可在建构区另一侧靠墙角的位置设置角色游戏区,建构区与角色游戏区相邻,便于幼儿在建构作品的过程中拓展象征性游戏。三是墙面利用有弹性。教师可充分利用墙面空间,通过墙饰的变换隐性启发和促进幼儿的建构。墙面可以张贴与主题建筑有关的图片,例如,在进行“幼儿园”主题活动时,教师可张贴幼儿园不同场地、建筑及游戏设施的图片,让幼儿在不知道搭建什么样式的建筑时能看图思考。教师还可以张贴与主题特定情境相关的墙饰,如在进行“过春节的幼儿园”主题活动时,张贴春节元素的大红灯笼、春联等墙饰,使幼儿受春节特定情境的启发,从而丰富搭建内容。

有弹性的游戏区角不仅拓宽了幼儿的建构行为,而且其渗透的“只要想办法,就能创造无限可能”的理念更是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鼓励幼儿在进行建构游戏时不断发散思维,勇敢做出新的尝试。

(二)投放有趣味的游戏材料

在建构游戏中,只有有趣味的游戏材料,才能激发幼儿的创造热情。游戏材料的趣味性体现在:一方面,种类丰富,满足幼儿的多样化搭建需求;另一方面,数量充足,保障幼儿的高质量搭建结果。

从种类的丰富性来看,建构游戏中的五类结构游戏材料包括排列组合类、接插连接类、螺丝连接类、穿线编织和磁性结构。[4]积木只属于其中的排列组合类。为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建构区应为幼儿投放尽可能丰富的游戏材料——至少四种不同类型的结构材料。尤其是大班幼儿的建构活动,搭建难度更大,更加需要不同类型的结构材料来支撑。如前文案例中,在豪豪和明明搭建“最高的幼儿园”时,教师可为幼儿提供接插连接类的积塑玩具,这样即使没有了积木,幼儿也可以用积塑做成“房顶”,再放在积木做的“房身”之上。建构区还应为幼儿提供种类丰富的辅助材料,这些辅助材料以可再利用的废旧材料为主,保证材料的安全性和低结构性即可,如奶粉罐、纸杯、卷筒纸芯等。除此以外,教师还应在建构区投放能固定物品的材料,如胶棒、双面胶、订书机等,方便幼儿制作用于建构作品的道具,增加更多创作的可能性。

从数量的充足性来看,结构材料的数量充足表现在区角内的幼儿在建构作品时可同时取到想要的建构材料或辅助材料,不会因为材料太少而发生冲突或中止游戏。此外,如果幼儿最终完成的建构作品完成度较高,其搭建水平也较高,就可说明投放的结构材料较充足。

(三)提供被需要的游戏指导

1.引导基于经验唤起的计划

幼儿的建构游戏“具有经验建构的特点”[5],他们非常需要在游戏前唤起与所搭建主题相关的经验。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家庭和社区的资源优势,组织幼儿开展参观、寻找图文影像资料、访问等多种活动,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制订计划。谈论中,教师的提问非常关键。教师需通过提问使幼儿明确以下问题:“我们知道了搭建主题的哪些信息?我们还想了解些什么?”在梳理了关于搭建主题的经验之后,教师应引导幼儿制订建构方案,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我们想搭建什么样的作品、由哪些部分组成、在哪里搭建、需要哪些材料、怎样分工等。结合大班幼儿的水平,教师还应积极鼓励幼儿通过绘制设计图对所要搭建的作品进行规划。例如,开展“幼儿园”活动的前一天,教师带领全班幼儿全面地参观了幼儿园,从围墙外到围墙内,从一楼到顶楼,从操场、活动室、厨房、教室到大会议展厅。离园时,教师鼓励幼儿回家与父母分享参观幼儿园的所见所闻,并和父母探讨自己想象中的幼儿园还会有什么。在“幼儿园”活动进行之前,教师先采用谈话的形式引导幼儿回顾经验:“你在幼儿园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哪些东西我们可以搭建出来?你希望幼儿园还有什么?”接下来,教师再引导幼儿绘制设计图:“你们要搭建的幼儿园是什么样的呢?里面有什么呢?分别摆在什么位置?都由谁来搭?”在明确了搭建目的和分工之后,幼儿便能更好地将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想法直接融入作品。

2.进行基于问题解决的介入指导

教师的介入指导一般基于幼儿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基于冲突问题的解决。大班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教师不能仅靠自身权威来解决,而应引导幼儿通过思考解决冲突,让幼儿在打破思维局限的过程中明白“办法总比困难多”的道理,这无疑是对幼儿创新精神的培养。如前文案例中,浩文不小心踢坏了小政搭建的一截公路,小政和浩文因此争吵了起来。此时,教师可让两人分开冷静下来,再提问:“浩文不小心踢坏公路是因为幼儿园离公路太近,即便浩文把这截公路重新摆好了,等下可能还会被踢坏,想想怎么解决呢?”小政想了想,马上说:“可以在这里修一个十字路口,这样我的公路可以绕开他的幼儿园!”

二是基于建构技能问题的解决。大班幼儿在建构过程中会因为建构技能不足而影响搭建行为,此时,教师需及时介入帮助幼儿练习并运用新的建构技能。如前文案例中,阳阳在横放的长方体积木上尝试并排竖放4根长方体积木做围墙,但每次都失败了。阳阳的建构技能还停留在“有间隔的平铺”上,教师可引导他尝试其他建构技能如“架空”来搭建围墙。

三是基于设计构思问题的解决。大班幼儿在建构过程中可能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从而导致原有的设计无法实现。此时,教师可通过讲解、提问、建议等多种方法启发幼儿构思新的设计思路,从而发展幼儿思维的流畅性、独创性和想象力。

案例六:睿睿(化名)给幼儿园做了一个地下停车场,但长方体积木在垒高时堵住了地下停车场的入口,睿睿显得很沮丧:“车子不能从这开进去了,怎么办?”这时,教师问:“地下车库有没有别的入口?车子可以从别的地方进吗?”睿睿拍拍脑袋兴奋地说:“对啊!可以做空中电梯,车子从空中电梯进来!”

3.开展基于创意拓展的多主体评价

游戏结束时,教师应通过多主体评价拓展大班幼儿的创意,将幼儿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有机结合。幼儿自评时围绕“我搭建的作品有什么特别之处”“我是从哪里受到的启发”“我搭建的时候用了什么小技巧”;幼儿互评时围绕“这个作品哪里最吸引我”“如果是我,我还想怎么搭”。教师评价时则可结合幼儿的自评和互评进行正面鼓励,肯定幼儿的作品。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幼儿将建构作品进行角色表征,扩展到象征性游戏。

总之,教师应为大班幼儿提供适宜的帮助,满足他们在建构游戏中的创造需求,培养其创造能力,使其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猜你喜欢

区角积木长方体
幼儿园户外自主区角游戏的探索与实践
拆拼长方体
这块积木能给我吗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星钻积木
抓不变量巧解题
有趣的积木
区角活动真有趣
玩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