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场域下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学生工作新载体建设研究

2022-02-14赵允鹏

关键词:载体办学育人

赵允鹏,姜 华,孙 巍

(1a.沈阳工程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菲律宾克里斯汀大学国际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2.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辽宁 沈阳 110161;1b.沈阳工程学院 学生处,辽宁 沈阳 110136)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外国法人组织、个人及有关国际组织同中国具有法人资格的教育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对象的教育机构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进入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不断吸收与借鉴国外先进办学理念,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办学层次、办学环境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在合作与共赢中不断丰富发展。同时也不难看到,由于办学模式、学习方式、学生管理等都与传统大学存在一定差异,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工作面临极大挑战。

新形势下,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同样关乎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使命,学生工作更是承担着辅学生成长、导学生成才、圆学生梦想的重要职责。因此,在工作实践中,既不能完全照搬国外院校学生管理的做法,也不能完全复制高校开展学生工作的常规做法,要结合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依托新载体,整合传统工作手段和教学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不断推进工作创新,确保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有序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

一、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式

首先,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办学方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因其本身的特殊性,授课教师可能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和工作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会把自己的价值观、信仰不经意地传递给学生。因此要迫切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工作要延伸到课堂,入脑入心,提高学生的抬头率,要坚决占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始终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核心,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与话语权。

其次,要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学生培养工作要始终坚持扎根中华大地办教育,始终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2]面对合作办学的复杂的环境,要通过载体建设,比如微博、公众号、社交平台、学生工作网站、学生活动网站等,加强宣传与引导,做到思想引导到位、理论宣传到位、辅导谈心到位、实践引领到位,让学生从内心深处领会“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第三,始终坚持学生活动围绕学生工作中心主线进行,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由于外籍教师、引进课程相对较多,有时候个别课程是全外语教学,在授课与实习实践过程中,就要始终保证对学生的引导到位,不能放松警惕。开展学生活动以党建促学风,以党建促队伍建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生工作开展要以思想引导为中心,要注重在活动过程中教育学生、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在行动上有所体会、心灵上有所触动、思想上有所感悟。比如开展学生团体操,在排演过程中应注重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要加强团队意识培养,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自尊心与自信心。

二、夯实“互联网+”模式,加强学生工作共享云平台与大数据载体建设

中外合作办学要切实提升学生工作能力与水平,改变工作理念,转变工作方式,提高工作要求,用全新的思维方式武装头脑、提高本领。运用“互联网+”的技术改造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发挥云平台与大数据优势,加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不断提升“互联网+学生工作”“学生工作云平台”“云教育”“大数据分析”模式的转变,不断提升学生工作载体的新的转变,即从灌输向多元化、个性化服务转变,从传统时间空间工作方式向立体多维的空间发展,从后置性管理向前置性服务转变,从严把出口管理向过程管理转变。

(1)加强云平台与大数据建设。由于中外合作办学高校自身的特殊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无法适应新背景下的学生工作发展的需要,因此要依托云平台与大数据的支持,开发学生自主管理系统,量化学生的行为,指导学生修订学分;要依托技术手段,建立“小学-中学-大学一体化”思想教育共享云平台,协同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理论素养。如学生在某个阶段学分不足,利用大数据分析,可以对学生进行“补课”,确保学生接受到充分且有针对性的教育与引导,同时减少重复劳动,增强工作实效性。

(2)牢牢占领网络思想阵地。可以通过创建自己的工作平台,让学生借助该平台提高教育效果;针对时事热点积极发声,引领学生的思想动态发展,主动成为“网红”。学生工作始终做到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不断发展与创新学生工作思路,不断发展与创新学生工作水平。

(3)加强学生工作实践载体建设。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依靠双脚跑寝室”,却常常发现学生已经“云深不知处”,这是新时代学生工作面临的全新挑战。面对“无孔不入”的网络环境,学生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占领网络阵地,不能让网络资源成为一个盲点,不让学生直接暴露在网络中,要给学生设置保护的盾牌,避免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袭;要力争学生工作网络全覆盖,让帮扶与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有力保障。

(4)利用大数据优势指导学生实践。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优势,分析新时代学生的显著特点,哪些是学生们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比如:学生活动区域,学生关注的焦点,学生去图书馆的频次等等,借鉴兄弟院校的成熟经验和好的做法,积极应用到实践中。同时,学生可以与中外合作院校学生共同学习与成长,互通有无,站在国际视野思考与学习,更加有益于学生工作的开展,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打造品牌。

三、整合多方面的媒介手段,提高学生工作自媒体载体建设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工作应抓住信息化载体特点,发挥信息网络化的优势,克服时间、地域与文化差异,实现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无缝衔接。

(1)丰富学生工作手段。以往,学生工作的主要抓手是课堂教学,辅之以班会、座谈会、研讨会等方式。全媒体时代下,学生工作不能仅停留在课堂和集体大型活动上,要通过手机、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媒体,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化教育。以学生活动宣传为例,辅导员除了可以直接传达给学生之外,还可以通过微信、微博、QQ、抖音、公众号等社交平台发布信息,加速了传播的速度,学生可以很快接收到讯息,并转发、转载、评论,进一步扩大影响力,起到宣传的目的。[3]

(2)培养学生工作者与学生个人双主体协同发展。微博、论坛、微信、抖音等新媒体以其灵活便捷的特点,已逐渐成为学生新的活动场所。学生工作就是要合理开发与利用这些有效新载体,结合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在健康的舆论空间和媒体环境中自由徜徉,互动交流,成为有头脑、有见解,明是非、担使命的新时代合格大学生。

学生工作者要积极占领网络阵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以高尚的精神塑造学生,以优秀的作品鼓舞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思想能动性,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要注意稳中求进,利用多渠道多途径宣传手段,让党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入脑入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提升综合素质;要加大新媒体的使用与维护力度,将学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前移,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可能遇到的瓶颈或困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四、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不断提升学生工作队伍素质

建立一支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一专多能的学生工作队伍是提升新时期学生工作质量水平的关键。要完善队伍工作作风,坚持行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要破除人才发展壁垒,吸引国内国际行业优秀人才,不断推进队伍的年轻化建设;要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方面形成更加有效的举措。

通过中西方文化交融,锻造一支优秀的专业的学生工作队伍,在交流与合作中实现管理创新,由裁判型向导演型转变;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更加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提升防微杜渐的能力。在基层党组织的正确引领下,逐步开展有规模、有质量、有内容、有特色、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培养和锻炼队伍骨干,形成学生受教育及教师有发展的良好局面。[4]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要发挥学校教育管理育人的作用,明确学生工作主体和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把学生工作贯穿到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二级基层学生工作部、学校班导师/班主任/辅导员/教师与学生干部/党员的日常工作学习中,五级联动,协同开展工作,做到信息传导高效、沟通便捷、资源共享,及时有效地了解和掌握班级同学的状况与信息,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在五级联动中,实现信息流畅的同时,强化对学生全方位全过程培养,让学生在全过程中接受教育,不留空白。

五、营造良好育人氛围,不断加强软环境建设

中外合作办学要始终注重现实环境的打造。文化建设是学生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学生工作中校园文化的传播者与受众群是学生,因此学生工作要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课外校园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潜移默化教育与引导学生,这对学生提升素质具有积极推动作用。校园文化载体建设要依托中华传统文化,如在重大节假日前夕,组织安排具有文化背景的展演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同时,要让传统文化畅想主旋律,不断加强文化传播的有效性。比如校内宣传栏定期出专刊,邀请专家开展文化讲座活动等,让文化建设带动校园新风貌。首先,加强高校管理者的协同领导力,整合校内外各类资源,提升建设文化载体的时效性;其次,依靠队伍建设促进文化载体建设,要建立一支听党指挥、精明能干、作风优良的优秀学生工作队伍;第三,要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不留管理死角,加强对学生出国前、留学后、毕业后等各个环节的教育与引导,确保学生管理工作始终正确把握意识形态的方向。

六、开展协同育人,不断加强学生工作闭环与学生自我成长双循环建设

图:协同育人双循环建设关系

实现立德树人工作目标,要开展协同育人,不断加强学生工作闭环与学生自我成长双循环建设。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建立最广泛的学生工作育人队伍,协调各条战线做好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工作;要把学生工作与课程思政、文化知识教育、课后实践教育等相结合,形成“学生—家庭—社会—环境”四位一体的教育培养模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学生工作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形成“学生本人—学生工作—信息交流(载体)—文化”第一闭环和“学生本人—学生工作—学校—家庭—社会”第二闭环,两个闭环之间共同影响、相互作用、协同育人。育人过程中,首先要坚持德育为先。要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将德的教育内涵融入各个学科的育人过程中。比如我们的大学物理老师,可以将爱国主义科学家钱学森心系祖国、克服重重险阻回到祖国怀抱、成功发射“两弹一星”的感人过程融入到物理课堂教学中,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更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积极进取、报效祖国的信心与决心。其次,要树典立范。利用新媒体多样化手段定期发布热评文章,宣传典型事迹,用先进人物事迹吸引学生,全面提升“立德树人”的吸引力与感染力。第三,要提高协同育人实效性。实现立德树人目标需要举全校乃至全社会之力共同完成,要借助资源优势,协调资源配置,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模式;要强化学生工作思想载体、实践载体、网络载体、教育载体、文化载体建设,不断提升学生工作科学化水平,促进中外合作办学事业健康稳步发展。

猜你喜欢

载体办学育人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创新德育教育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