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问题及对策

2022-02-10郭倩倩

中国民商 2022年12期
关键词:基础事业单位财务

郭倩倩

台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台州日报社)

信息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为事业单位改良财务工作运行方法提供了有利支持,唯有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需求,对财务管理信息化途径进行有效探索,才可以保证事业单位实现更高水平发展。因此,很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都将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作为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概念界定和特征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概念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财务工作方法进行调整的行为,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可以使财务管理理论的应用价值得到有效明确,并保证信息系统所具备的多方面应用价值得到凸显。在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财务工作方法的过程中,财务信息将实现更高水平的重组,财务工作流程再造也具备了有利的基础条件,尤其在财务工作所需的各类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的情况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价值将得到更加完整的开发,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也将因此拥有良好的条件。在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财务数据的收集、整理质量将得到提升,财务信息的传输及存储也因此具备了理想的基础条件,并在数据资源的查证和分析基础上,为综合性财务信息平台的建设提供有利条件,确保信息技术在财务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得到更加完整的开发。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特征

在事业单位探索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对财务信息进行合理处置,尤其要对事业单位发展所需的各类战略资源进行总结,以便可以凭借财务信息的有效应用实现对事业单位各类型资源的合理配置,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信息化路径的探索还需要加强对业务流程重组情况的重视,保证事业单位各部门可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之下提高业务合作能力,使业务流程的改革可以为提高财务工作的实施效率提供有利支持。财务管理信息化在实施的过程中,提高制度的规范性可以为信息技术应用价值的完整开发提供更高水平的保障,因此,在制度的引导之下实施财务工作相关资源的重组和创新,可以使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突出价值得到完整的显现,进而满足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创新发展需求。

二、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在事业单位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价值将得到更加完整的开发,在智能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事业单位可以实现对财务信息的综合分析,并在智能分析模型的帮助之下,突破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局限性,使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优势可以得到进一步凸显。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将根据实际需要对财务工作的客观环境展开分析,提高事业单位的信用评估管理水平,并保证财务工作的决策制定可以拥有更加理想的基础条件,以便能够在智能化决策制定手段得到合理应用的基础上,更好地满足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需求。在事业单位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财务监管网络化水平将得到有效提升,尤其在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实现高水平整合的情况下,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可以有效地提升财务信息的集成与共享质量,并保证财务核算及管理工作可以拥有更加理想的基础条件。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之下,事业单位实施的财务监控手段可以得到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可以在各财务部门的信息实现高水平沟通的情况下,提高财务决策制定的合理性,并保证网络化监督平台的建设能够因此拥有理想的基础条件。在事业单位引进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将得到更高水平的创新,尤其在网上预约和网上缴费方案得到创新的情况下,财务网络的服务功能将因此得到更高水平的开发,为事业单位改良财务服务流程和提高财务服务精准度提供帮助。由此可见,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有助于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全面调整优化,也可以使财务基础信息平台的建设能够获得更加充足的信息支持。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在信息化方面重视度有待提升

目前,一些事业单位在引进信息技术的过程中,缺乏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突出优势的总结,未能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各项组织领导方案进行调整创新,导致事业单位难以借助信息化技术的有利条件,制定提高财务专业人员素质的具体策略,也使得事业单位无法在改良项目规划的基础上,为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有效推进提供有利的条件。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决策人员缺乏对领导小组建设工作的重视,未能结合信息技术引进的相关影响,对财务和业务各部门的资源实现有效协调,导致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相关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无法在技术和经费等因素得到合理供给的情况下,提高财务监督和财务检查工作的实施质量。一些事业单位在处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工作过程中,对于分工协作的相关情况关注程度较低,缺乏对业务和权限分配情况的重视,虽然具备转变财务管理的理念的愿望,但未能结合信息技术对财务工作的具体影响来制定财务工作的调整策略,难以保证事业单位各部门成员都能对财务管理信息化进行有效的关注,无法在各部门密切配合的基础上,凸显出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优势。

(二)信息技术在安全方面存在隐患

目前,一些事业单位在制定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过程中,对于安全管理相关行为的价值认知存在不足,缺乏对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各方面需求的总结,导致信息技术安全隐患的排查方案不具备足够的针对性,难以在切实保证财务工作安全的基础上,凸显出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一些事业单位虽然具备提高信息技术安全隐患排查水平的愿望,但缺乏对机构组织框架的调节,未能结合信息技术的操作情况,对信息数据的维护管理措施进行相应的改进,导致事业单位无法在改良财务内控制度方面取得进展,也使得各岗位间的分权制衡机制无法得到更加有效的构建。一些事业单位在制定财务信息技术安全隐患排查策略的过程中,对于系统检查与考评的相关需求重视程度较低,缺乏对规避内部风险所需条件的重视,未能从改良安全防范机制的角度出发,提高财务数据的保密程度,导致网络技术脱密管理等工作难以具备更高的规范性,无法在引进信息技术的同时,实现安全隐患问题的全面管控。一些事业单位在应用信息技术改良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对于系统终端用户的相关信息掌握不够充分,缺乏对防病毒软件的有效应用,未能对财务信息系统进行定期升级,导致网络安全管理防护的相关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难以为事业单位全面规避信息技术安全隐患提供帮助。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技术相对比较落后

目前,一些事业单位虽然进行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相关探索,但对于财务管理网络体系的构成情况重视程度较低,缺乏对信息技术引进目标和规划情况的关注,导致信息技术的分类和利用方案难以得到科学的构建,无法在优化财务管理目标的基础上,为财务管理信息化格局的有效调整提供帮助,也使得事业单位难以在有效构建综合性信息平台的基础上,为财务管理工作的调整创新提供理想的技术基础。一些事业单位缺乏对数字化档案系统的合理设计,未能对信息化网络结构进行相应的改良,导致数据兼容体系的构建无法与数据模块的组建特征相符合,难以在提高系统稳定性的同时,为信息化网络体系的高水平构建提供帮助。一些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时对于信息系统运行的网络基础缺乏足够重视,未能对财务管理系统的硬件结构进行有效改进,导致网络体系的构建无法在改良接口标准的基础上得到优化,也使得事业单位财务系统的结构和层次很难具备足够的实用性。

(四)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存在明显的不足

目前,一些事业单位在制定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培育方案的过程中,缺乏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和传统财务工作方法差异的分析,未能结合信息技术应用的特征,制定财务人员素质培育方案的改良策略,导致财务管理信息化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育目标无法得到合理设置,难以在充分明确信息技术应用价值的基础上,为财务人员素质培育方法的改良提供有利支持。部分事业单位虽然结合信息技术的特征进行了财务人员素质培育策略的探索调整,但对于预算经费的安排方式缺乏相应的改良,导致财务人员的技能培训活动无法在获得骨干人员支持的基础上得到调整,也使得财务人员很难具备更高水平的综合素质。

(五)财务信息化系统功能的开发存在不足

部分事业单位在制定财务信息化系统功能的具体开发策略过程中,对于管理层的资金投入情况缺乏足够重视,未能对专业化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高水平构建,导致财务管理系统的相关功能无法得到完整有效的开发,难以在会计电算化水平得到提升的情况下,为财务信息化系统功能的全面有效开发提供必要支持。一些财务信息化系统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对于数据信息的汇总和报表的制备缺乏足够重视,未能对使用信息化系统对财务资源进行全面整合,不利于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体系的高水平构建。

四、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对策

(一)提高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

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者一定要对信息化技术的突出优势进行总结,并将转变财务工作思维理念作为重点关注的问题,使事业单位可以在明确信息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开发出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以便能够在优化组织领导的情况下,保证信息技术在改良财务工作方法中的作用得到充分显现。事业单位需要对信息技术引进过程中的传统财务工作方法的局限性进行总结,尤其要在改良财务工作项目规划的过程中,完整的开发出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使事业单位可以在充分明确信息技术突出优势的基础上,保证各部门成员具备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视。事业单位还需要结合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相关情况,对财务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优化组建,尤其要对技术和经费供给的相关情况进行完整的研究,以便能够在有监督和检查性质的工作得到充分落实的基础上,凸显出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优势,为事业单位转变财务工作传统认识提供帮助。

(二)加强信息安全防范措施

事业单位在制定信息安全防范管理的具体策略过程中,需要对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工作进行有效调节,尤其要对事业单位的机构组织框架特征进行详细分析,保证信息化系统操作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以便能够在信息数据得到完整维护管理的情况下,有效提升信息安全防范控制水平。事业单位需要加快调整财务内控制度,结合财务信息化的相关特征,对各岗位的财务专业人员进行合理安排,以便能够在分权制衡机制得到合理构建的基础上,提高财务系统的检查与考评质量,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风险可以得到更加妥善的应对。事业单位在构建信息安全防范管理方案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本单位的财务数据信息特征,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保密管理策略,尤其要对网络数据的脱密管理方案进行相应的改良,使事业单位可以在计算机和服务器得到合理配置的基础上,切实提高财务信息系统的保密检查质量,以便能够在财务系统终端得到有效维护的同时,更好的提升网络安全管理质量。事业单位还需要根据财务工作的运行特点,对杀毒软件进行统一配置,尤其要对软件进行及时升级,使信息安全防范措施可以得到切实有效的调整,以此满足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安全防范的相关需要。

(三)加大投资力度改进信息化技术手段

事业单位要结合信息技术对财务工作的重要价值,制定改造信息系统的有效策略,尤其要对财务管理网络体系进行合理的设计,以便能够在信息化技术引进的总体目标得到合理构建的情况下,实现对信息系统相关资源的合理分配,并保证在网络技术的帮助之下,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所需资源的全面供给。在针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相关需求制定投资方案的过程中,一定要对财务工作的目标和技术规范进行科学调整,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布局的合理性,并保证综合性财务信息平台的构建可以拥有理想的基础条件。事业单位还需要加强对数字化档案构成情况的考察,尤其要对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客观条件进行全面总结,使事业单位可以在拥有良好网络技术基础的情况下,为财务工作的改良提供帮助。事业单位在提高信息化技术投资力度的同时,要对信息系统硬件结构的配置情况具备足够重视,尤其要对硬件相关的接口标准进行规范设置,使财务信息系统的层次可以得到更加合理的设置,以便可以提高财务信息系统的实用化程度,并保证在各类网络设备实现优化整合的基础上,凸显出信息化技术在财务工作中的应用优势。

(四)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

事业单位在制定财务专业人员素质培育的相关策略过程中,一定要对影响计算机技术应用深度的因素加以考察,尤其要对信息化技术应用前后财务工作的变化情况进行总结,使专业素质的培育工作可以与信息技术的特征相符合,并保证财务人员所获得的培训能够在具体工作中发挥实际效能。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财务人员培训所需条件的总结,加快改良经费安排方案,积极争取业务骨干在财务工作中的参与,使财务人员的技能培训可以在获得高素质人才引导的基础上得到改进。事业单位还需要对财务软件的变化趋势进行精准预测,结合技术创新情况进行培训内容的灵活调节,以此提高财务专业人员的技能水平。

(五)提高财务信息化系统功能的开发质量

事业单位在探索改良财务信息化系统功能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资金投入情况的关注,尤其要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所具备的多方面价值加以总结,使会计电算化水平的提升可以为财务信息系统的构建提供帮助,以便能够在财务数据信息实现完整汇总的情况下,确保财务信息化系统功能得到全面开发。事业单位还需要借助财务信息化系统的技术优势,对财务数据进行高水平的汇总,并使财务报表的编制可以得到更高质量的技术支持,使系统的应用可以在提高财务资源整合开发质量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以便能够在财务工作相关资源得到全面开发利用的基础上,为信息化系统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必要支持。

五、结论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事业单位改良财务管理工作手段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结合信息技术创新的相关情况制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改革策略,可以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因此,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相关问题予以研究,并制定符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的改进策略,对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综合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基础事业单位财务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水利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