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学生学业、就业、创业的发展路径

2022-01-24吴柔珍

人才资源开发 2021年24期
关键词:保育员学业岗位

□吴柔珍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以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群体对保育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这就给学校、培训组织带来了新挑战。作为培养对口、专业人才的职业学校,应当关注社会时代发展形势,以保育人员紧缺现象为切入点,加强对保育专业学生学业、就业和创业发展的研究,注重管理能力提高,加强对保育人才学业和就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关注其创业成果,让人才更好地走向社会岗位、迎接时代挑战。鉴于此,学校应树立全局理念,从发展的角度审视保育专业人才未来发展前景,结合保育人才发展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

一、中职幼儿保育专业未来发展前景

1.社会认可程度不断提高。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保育和教育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将两者兼顾,才能促进幼儿身心获得良好发展。目前,诸多国内教育专家认识到保育员职业化、专业化的重要性,甚至有专家提出,相较于教育,保育应被置于首要地位。同时,根据相关调查发现,诸多家长认为中职及以上院校开设保育专业十分有必要,应通过系统化、职业化培训,让更多人员成为保教能力的人才。从上述两方面看出,人们对保育工作越来越关注,这方面人才更是获得了社会的认可。

2.保育员培育迈入新阶段。在“二胎”政策提出的背景下,社会对保育员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需要国家重视保育人才培育、培训和发展。从我国当前保育队伍发展来看,未能取得较好效果。例如,保育员岗位具有较低的准入门槛,使得大量文化水平不高的人员进入这一行业,其保育工作开展更多是依赖已有生活经验和育儿实践。即便在进入岗位前接受了培训,获得了资格证书,但其保育知识、能力往往难以达到专业化的水准,容易使得保育质量受到影响。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保育员发展是诸多学者关注的焦点话题。例如,在冯敏华的实证研究中,其立足本校实际,提出保育员专业发展需要接受专业化培育。在2019年教育部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新增了包括幼儿保育专业在内的46个专业,促进保育员培育进入了新阶段。

二、中职幼儿保育人才发展的影响因素

1.缺乏完善的体系保障。保育专业学生的培养,需要依靠科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支持。但是,对于新开设的保育专业,往往尚未形成系统化的保障体系。容易发现,专业人才培育体系对人才培养和发展起着导向作用,能够为专业学生在职业技能、岗位素养等方面提供支持,这将直接影响保育专业建设和发展进度。在诸多院校的培养体系中,更多是参照学前教育专业,或是简单进行了改进,未能构建起强有力的保育教育队伍,相关设施条件也处于建设阶段。

2.存在“重教轻保”现象。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诸多保育员的工资相对较低,即便社会对这一职业的认可度得到了提高,但其平均薪资要远远低于同班教师,更未形成完善的编制和职称评定制度,保育人员整体上体现出流动性大、从业时间短等问题。同时,诸多学生、家长也未能对保育人员形成正确认知,仍受限于经验主义,难以在思想上接受。由此看出,社会群体仍存在着“重教轻保”的固有理念,这就会给保育专业招生、学业、就业等方面带来不利影响。

三、促进幼儿保育人才学业、就业、创业发展的策略

1.加强师资力量,保障学生就业。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加强保育专业建设、促进学生学业和就业发展的重要主体。但是,作为新兴的教育专业,保育专业师资力量仍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学校应引入幼儿教育相关的专业教师,打造一支教研、教学能力强的校内教师队伍。同时,要致力于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邀请地区具有丰富保育业务经验的骨干教师、园长担任兼职教师,为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辅助和必要支持。通过校内专职+校外兼职的师资队伍建设举措,形成具备扎实理论功底、实践技能的保育师资队伍,为保育专业学生走向就业提供基础渠道。另外学校应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开展多类型的业务培训,通过邀请行业专家开展职业化培训,也可以邀请具有丰富业务能力的教师进行观摩、操作,以促进每名专职教师获得中、高级保育员证书,促使其成为双能型、双师型教师,为学生走上就业道路提供保障。

2.以就业市场为导向,打开就业出口。要想促进幼儿保育专业顺利建设和发展,必须要树立市场为导向的理念,做好人才市场调查、行业岗位动态关注等工作,积极将“1+X”证书制度、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协同战略与专业发展相结合,将学生学业与就业问题进行有机融合,确保保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高。例如,学校应加强与地区政府、教育部门的联系,由政府和教育部门牵头发起“订单”培养,共同明确人才数量,并确定好实习场地,形成政、校、园协同培养订单人才的模式,这样就能保证学生从学业成长走向就业岗位。在这样通畅的就业渠道下,能够为保育专业生源提供支持,促进专业建设、生源支持、岗位就业共同发展

3.发挥园校协同优势,优化就业技能。为了响应国家提出的培养“高素质、善保育”人才要求,中职学校应加强与幼教学校的联系,通过联合加强岗位资源、建设保育工作环境,为保育专业学生提供多种就业技能的操作场景,使其能够深入地接触生活管理、健康管理、卫生管理等岗位工作技能。在多种真实的保教实训场景、综合平台的支持下,保育专业人才可以迅速地掌握现代岗位需求。同时,学校应通过园校协同共建校外岗位实习环境,让专业学生不断地完善学业和就业岗位技能,优化其就业知识结构。当前,我国幼教学校更多是采取“两教一保”模式,学校可以积极探索专家提出的“二合一”模式,即“三教兼保”,促进保育和教育有效融合,更好地让学生完成保教任务,强化其就业保育技能。此外,在“1+X”证书背景下,幼儿保育引起了社会群体的重视,所以学校应注重与幼教学校、政府等主体的联系,通过发挥协同优势,建设专属于保育专业学生的证书制度体系,促使其就业技能得到社会、政府和就业单位的认可,为学生走向就业道路打下基础。

4.加强创业指导,丰富经验水平。对于保育专业学生,其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这就为其进行创新创业提供了契机。因此,学校要大力扶持和帮助幼儿保育专业学生创办产业,如幼儿园。针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学校应注重相关课程建设,为幼儿保育专业学生打造特色化创业辅助课程,如管理学,让保育专业学生能够主动听取他人意见,使其在兼顾家长、孩子等需求的基础上,做好园区统筹管理工作,以亲身体会的方式,关注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对于具有创新创业理念的专业学生,学校应专门为保育专业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讲座,邀请社会成功的创业者进行讲演,为学生解答疑惑,促使其形成独立思考、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此外,学校也可以定期组织创业者前往幼教学校调研和考察,使其通过参与幼教、保育、工作会议等形式获得创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发展关乎现代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因此,学校应对幼儿保育专业学生的发展引起重视,通过建立学业成长方案、加强专业师资力量、打开就业出口、发挥园校协同优势和注重创业指导等方式,让每名保育专业学生能够获得学业、就业、创业等方面成长机会,确保保育专业学生符合社会需求,从而向社会输出更多就业人才、创业人才。

猜你喜欢

保育员学业岗位
艰苦的学业
区域性幼儿园保育员队伍现状的审视
——基于武汉光谷地区的调查分析
幼儿园保育员工作现状研究
推动幼儿园保育员专业化成长的有效路径探索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