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端胃癌根治术后胃排空延迟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2022-01-06张玉清龚细丹

全科护理 2021年36期
关键词:排空胃管远端

张玉清,龚细丹,陈 蓉

胃癌是世界上第五大最常见恶性肿瘤,在全球癌症相关性死亡中排名第三位[1]。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治愈胃癌的唯一有效方法,肿瘤的大小、位置以及组织学类型决定手术切除的范围。日本《胃癌处理规约》中,当肿瘤位于胃下部2/3时,在保证手术治疗效果的前提下通常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2]。当前胃癌手术治疗已进入精细化管理时代,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我国胃癌胃切除手术加速康复外科专家共识指出:术中尽量不放或尽早拔除胃管,有利于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加快胃肠功能恢复,减少住院时间[3-4]。然而,大约70%病人适合进行加速康复外科管理[5]。胃排空延迟是远端胃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为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和厌食等临床症状,延长留置胃管和住院的时间,加重心理压力[6]。本文探讨远端胃癌根治术后胃排空延迟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对高危人群避免早期拔除胃管并加强围术期管理,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9年2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胃癌病人。纳入标准:①明确诊断为胃腺癌;②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③年龄18~75岁。排除标准:①1个月内使用影响胃肠蠕动药物,比如阿片类药物、阿托品等。②联合多脏器切除。③术前新辅助化疗。期间共有541例胃癌病人符合纳入标准。将2019年4月—2020年9月符合标准的153例胃癌病人进行模型效验。

1.2 胃排空延迟的诊断标准 不同研究机构对胃排空延迟的定义差异很大,目前国际胰腺外科研究组(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of pancreatic surgery,ISGPS)制定的标准已逐渐被广泛接受,定义为通过上消化道造影和/或内镜检查排除吻合口狭窄、肠梗阻等机械性原因,术后留置胃管>3 d,或拔除胃管后由于腹胀、呕吐等重新放置胃管,或术后超过7 d无法固体饮食。并分为3个等级,A级:留置胃管4~7 d或术后4~7 d重置胃管,术后7~13 d无法耐受固体饮食,伴或不伴呕吐/腹胀。B级:留置胃管8~14 d或术后8~14 d重置胃管,术后14~20 d无法耐受固体饮食,伴呕吐/腹胀。C级:留置胃管>14 d或术后>14 d重置胃管,术后21 d无法耐受固体饮食,伴呕吐/腹胀[7]。

2 结果

2.1 胃排空延迟的发生情况 共有57例出现胃排空延迟,其中A级25例,B级20例,C级12例。胃排空延迟病人经保守治疗后均顺利出院,胃排空延迟病人住院时间为(10.3±2.2)d,明显高于非胃排空延迟病人(8.1±1.3)d(t=11.343,P=0.000)。

2.2 胃排空延迟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术前吸烟、术前血红蛋白、肿瘤大小、术中出血量、消化道重建方式、病理分期和Borrmann分型与胃排空延迟无关(P>0.05)。年龄、术前幽门梗阻、糖尿病、术前血清白蛋白、手术时间以及手术方式与胃排空延迟有关(P<0.05),见表1。

表1 影响胃排空延迟的单因素分析 单位:例

2.3 胃排空延迟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术前幽门梗阻、糖尿病、术前血清白蛋白、手术时间以及手术方式是胃排空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模型公式Z=0.822X1+1.658X2+1.072X3+0.810X4+0.910X5+1.152X6-3.485,见表2。Hosmer-Lemeshow 检验χ2=5.441,P=0.710,表明该模型的拟合程度好。

表2 胃排空延迟的多因素分析

2.4 ROC曲线对胃排空延迟风险预测模型的验证 通过ROC曲线评估该模型的预测效果。ROC曲线下面积为0.804(95%CI:0.743,0.865),约登指数为0.857,敏感性为63.2%,特异性为84.7%,见图1。

2.5 胃排空延迟风险预测模型的应用效果 选取153例胃癌病人进行模型的外部验证,当Z值≥0.857时预测出现胃排空延迟。根据该模型估算13例病人出现胃排空延迟,140例未出现胃排空延迟。实际结果为11例出现胃排空延迟,142例未出现。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比较,本预测模型准确率为92.8%,敏感性为63.6%,特异性为95.8%。

3 讨论

由于手术应激状态,大手术尤其是腹部手术常出现一过性胃肠蠕动减弱或消失,称为术后生理性麻痹性肠梗阻。通常胃在术后1~2 d恢复正常蠕动,小肠在术后1 d恢复正常,结肠在术后2~3 d逐渐恢复,一般在术后3~4 d恢复固体饮食[8]。然而部分病人术后出现胃排空延迟,需要对其加强管理以促进消化道恢复正常蠕动。

本研究中,高达10.5%病人术后出现胃排空延迟,增加病人的住院时间。胃排空延迟病因尚不清楚,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由胃的完整性破坏,特别是位于胃中部的迷走神经切断、Cajal细胞(肠道蠕动的起搏细胞)破坏所致。此外,残胃组织过度紧张导致收缩功能障碍,从而导致胃排空延迟[9]。

风险预测模型用于预测某些特征人群未来某种结局事件发生的概率,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医疗实践中,如预测疾病的发展、治疗反应和预后[10]。当风险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0.7,表示预测价值低;0.70.9,表示预测价值高。本研究中,该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4(95%CI:0.743,0.865),敏感性为63.2%,特异性为84.7%。应用效果中,模型准确率为92.8%,敏感性为63.6%,特异性为95.8%,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效能,可作为预测胃排空延迟的依据,有利于制定临床决策,早期识别高危病人,对该类病人延长留置胃管时间,强化临床管理。

本研究中,糖尿病是术后胃排空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引起肠道的自主神经病变,调节肠道功能紊乱,消化道收缩力降低,削弱胃肠排空能力,是继发性胃轻瘫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之一[11-12]。因此,糖尿病加重病人术后胃肠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延长恢复时间。年龄越大,术后越容易出现胃排空延迟。人类的预期寿命逐渐延长,中国是老龄化最快的国家之一,65岁以上的老年人胃癌发病率逐步增加。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减退、营养状况差;常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因此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慢[13]。

术前幽门梗阻病人在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率更高,原因考虑为:①幽门梗阻病人由于术前进食减少、吸收不良引起营养风险高,术后恢复慢[14];②幽门梗阻病人的肿瘤较为晚期,手术切除范围大、淋巴结清扫面积广,对病人的创伤大;③术中吻合口水肿易出现吻合口漏、腹腔感染,反射性引起麻痹性肠梗阻[15]。肿瘤病人由于慢性消耗、失血、炎症反应,容易造成血清白蛋白降低。血清白蛋白不仅是全身营养状态的重要指标,也是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潜在标志[16-17]。血清白蛋白低的病人营养风险高,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慢。

腹腔镜手术比开放手术病人出现胃排空延迟发生率低。腹腔镜具有创伤小、应激反应低、恢复快的特点,同时术后疼痛轻,使用具有抑制胃肠蠕动的阿片类药物少,所以病人胃肠功能恢复快[18-19]。我国学者Li等[20]主导14个研究中心进行随机对照发现,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与开放性远端胃切除术相比,两组的3年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对于有经验的医疗机构,腹腔镜手术具有近期疗效的优势,可作为胃癌病人的常规治疗方式。手术时间是胃排空延迟的危险因素,手术以及麻醉均对机体造成伤害,同时,麻醉药常具有抑制胃肠蠕动的功能。

临床上需要加强对胃排空延迟病人的护理和治疗,具体措施包括:①留置胃管、观察胃液量、禁食、营养支持,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②胃排空延迟增加病人焦虑、抑郁等心理负担;同时情绪压力反射性加重胃排空延迟,两者形成恶性循环[21]。动态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辅导。③药物治疗:甲氧氯普胺、选择性5-羟色胺4(5-HT4)受体激动药等可促进胃肠蠕动,加快胃肠恢复的时间。

总之,年龄、糖尿病、术前血清白蛋白、术前幽门梗阻、手术方式以及手术时间是胃排空延迟的高危因素,本研究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为临床上及时进行干预提供重要参考。

猜你喜欢

排空胃管远端
桡骨远端骨折掌与背侧钢板固定的生物力学分析
二次试水法在难置胃管患者胃管位置判定中的应用
抽水蓄能电站小负荷发电排空上水库可行性试验研究
内侧楔骨远端倾斜与拇外翻关系的相关性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胃三维容积超声造影与上消化道碘水造影评价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疗效的价值
一种方便排垢排空太阳能集热器的研究探讨
改良式胃管固定方法的临床应用
云海相接,追浪排空
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