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北地区5市乡村医生工作岗位发展现状分析

2021-12-21朱紫璇陈佳欣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24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医生医疗

朱紫璇,陈佳欣,刘 欣

(徐州医科大学,江苏 徐州 221004)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要求继续把国家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促进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资源向农村倾斜,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出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深入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政策,提供基础性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乡村医生是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是农村基层百姓的“全科医生”,也是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三级网的“网底”[1]。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需要乡村医生的参与,乡村医生的工作岗位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居民享有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据问卷调查与实际调研结果显示,乡村医生的工作仍面临人员老化、工作强度大、医疗设备不完善、医疗服务不完整等问题。因此,本文深入剖析苏北地区乡村医生的工作岗位现状及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为今后的发展建言献策。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所用数据来自2019年7月的调研。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样本选取,以江苏省苏北地区为主线,选取徐州市、连云港市、淮安市、盐城市、宿迁市165个村卫生室共350名乡村医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际调研 根据信息饱和原则,设计访谈提纲,选取江苏省苏北地区5个市进行实地调研,对94名乡村医生进行个人深度访谈,从而深入了解乡村医生的工作现状与问题。

1.2.2 问卷调查 通过检阅文献,课题组自行编制乡村医生调查问卷和乡村老年人医疗需求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征求专家与教师的意见并进行预调查,形成最终条目。共发放调查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2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1.7%。采用SPSS 22.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乡村医生基本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321名乡村医生从性别上看,男性占59.50%,女性占40.50%。从年龄上看,30岁及以下年龄段占10.59%,40岁以上年龄段占66.04%,存在人员老化的问题。从医疗工作时间上看,医疗工作时间少于10年的只有61人,仅占19.00%,说明近10年来进入乡村医生队伍的人员较少,后继力量不足;工作时间21~30年的占28.35%,>30年的占21.49%,进一步说明乡村医生队伍老化。具体见表1。

表1 乡村医生基本情况

2.2 乡村医生日常工作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321名乡村医生中,日均工作时间≤4小时者占3.12%,5~7小时者占19.63%,77.26%的乡村医生日均工作时间≥8小时。其中日均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的占33.02%,提示乡村医生工作时间较长。日均接诊量≥10人的占72.89%,其中超过20人的占27.10%,进一步说明乡村医生目前工作量较大。乡村医生中完全从医者191人,占59.50%,医主农辅者占24.30%,半农半医者占15.58%,农主医辅者仅有2人,占0.62%;而78.19%的乡村医生平均务农时间为0~2小时,显示乡村医生以医疗卫生工作为主者占多数。其中,以西医为主者有154人,占47.98%,公共卫生为主者占20.56%,中西医结合者占27.41%,中医为主者占4.05%,表明乡村医生行医中公共卫生方面以及中医诊疗欠缺。乡村医生目前主要诊疗工作为感冒发烧等常见病,其次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外伤、急性突发疾病以及其他疾病诊疗工作较少。见表2~3。

表2 乡村医生日常工作现状

表3 乡村医生主要诊疗工作

2.3 乡村医生工作岗位需求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321名乡村医生中,184人认为平时诊疗工作中人员完全足够,占57.32%;80人认为偶尔出现人员短缺情况,占24.92%;57人表示经常感到人员不足,占17.76%。在最希望配备和资助的医药类型中,有224名乡村医生选择慢性病管理药物,220名乡村医生选择感冒发烧等常见病药物,表示乡村卫生室对这两类药物需求相对较多;有156名乡村医生选择常见疾病注射液,66名乡村医生选择其他较少见疾病药物。从乡村医生事业发展来看,255名乡村医生选择了医疗补助,236名乡村医生选择了医疗设备,192名乡村医生选择了医疗团队,176名乡村医生选择了社会关注度,提示乡村医生各方面的发展仍需进一步关注和提高。见表4。

表4 乡村医生平时诊疗需求

3 讨论

3.1 乡村医生队伍老化,工作量大,后继力量不足

乡村医生是在农村基层从事一般诊疗和相关预防保健服务工作的卫生人员,是农村卫生服务提供和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中一支无可替代的重要力量。通过调研结果可知,乡村医生队伍老化,40岁以上年龄段的乡村医生占66.04%,且有31.77%的乡村医生年龄超过50岁。同时,乡村医生工作量较大,日均工作时间较长,在实际调研中也了解到有些乡村医生24小时待命,晚上接到急诊的情况下也会上门救治。72.89%的乡村医生日均接诊量≥10人,超过《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乡镇卫生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9.3人次,同时超过全国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7.0人次,说明乡村医生工作负荷较重,强度较大。从访谈中了解到,乡村医生工作任务重、收入低是年轻人不愿到基层工作的原因之一。调查数据也显示,乡村医生中≤30岁者仅占10.59%,进一步说明乡村医生队伍后继力量不足。

3.2 乡村医生中医行医方式薄弱,诊疗工作与需求有一定距离

国务院《“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中提到“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服务中的作用”的要求[2]。调查数据显示,乡村医生采用中西医结合行医方式者占27.41%,中医为主者占4.05%,说明乡村医生对中医应用欠缺,这可能与乡村医生的认知以及所受培训的内容等方面有关。调查表明,目前乡村医生的主要诊疗工作为感冒发烧等常见病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行医方式以公共卫生为主者仅占20.56%,在公共卫生方面、预防知识、康复保健等方面与群众的需求有一定的距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村民对卫生需求也逐渐提高,他们需要乡村医生提供全科医疗服务,即提供常见病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全方位的卫生服务,这就要求进一步重视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3.3 改善乡村医生的执业环境,不断满足岗位需求

在乡村医生最希望配备和资助的医药类型中,对慢性病管理药物以及感冒发烧等常见病药物这两类药物的需求相对较高。同时,乡村医生对医疗补助、医疗设备、医疗团队以及社会关注度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期望,这也间接反映这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在实地调研中了解到,乡村卫生室的医疗设备不足、医疗团队不健全,因此要改善乡村医生的执业环境,这不仅有利于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引进医学人才服务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同时,乡村医生还希望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度,从而加强社会对乡村医生这一职业的重视度。

4 建议

乡村医生面临着任务重、待遇低的现状,导致基层医疗机构后继力量不足。因此要适当提高乡村医生工作保障水平,提高社会地位和职业认同感。首先,相关政府明确乡村医生的身份定位问题,明确规定在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人员的编制管理[3],多渠道保障乡村医生的合法权益和合理收入,通过一系列措施保障乡村医生的合理补助,如对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的村卫生室给予适当补助[4]。其次,保障乡村卫生室的医疗补助和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和改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预算和使用,使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作为乡村医生收入的来源之一。

应坚持明确乡村医生的工作职责,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行医。《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2011—2020年)》[5]中提到,加强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培训,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综合培训为重点,强化公共卫生专业技能、临床实践技能以及全科医学知识和信息化技能培训,加强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掌握适宜技术、基本药物(包括增补药品)和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知识。同时强化政府责任,加大监管力度,向乡村卫生室增加中药饮片采购、配送、使用环节的管理工作,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中药服务能力[6]。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医生医疗
最美医生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
过度剖宫产背后的公共卫生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