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高校本科护生跨文化自我效能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1-12-21张国威张艳云包乌仁王东雨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24期
关键词:文化背景条目跨文化

屈 莹,张国威,张艳云,包乌仁,王东雨

(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 通辽 028000)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与医疗护理服务需求的不断变化,建设高校本科护生人才培养体系进入重要转变时期,护理人文关怀精神日益得到关注。高校为适应当前护理教育模式的转变,应加强对护生人文护理能力的培养。跨文化护理要求护士根据不同护理对象的文化背景,采取符合其健康观、疾病观、生活习惯乃至饮食习惯的护理措施,以满足服务对象的个人文化需求[1]。研究[2]发现,提高本科护生跨文化护理能力有助于提升其关爱能力。专科医院护士英语沟通能力、文化程度等是跨文化护理自我效能的主要影响因素[3]。在对西藏拉萨市300名护士的调查中发现[4],护士跨文化照护境遇与文化照护能力呈正相关。本研究对民族高校本科护生的跨文化自我效能水平的现状、文化照护能力进行调查,分析护生跨文化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为护理教育者制订人文护理教育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

2018年1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内蒙古民族大学护理学专业211名学生进行调查。纳入标准:(1)在校全日制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2)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排除标准:(1)研究期间离校护生;(2)有抑郁症等心理问题的护生。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1)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根据文献检索结果[2,5]自行编制问卷,包括专业、性别、民族、家庭情况、英语水平、接触多元文化情况等条目。(2)文化照护能力调查问卷。由霍苗[6]编制,问卷共55个条目,包括3个维度:文化照护意识(15个条目)、文化照护知识(13个条目)和文化照护技能(27个条目)。问卷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分值范围为55~275分。该问卷Cronbach's α系数为0.955,内容效度为0.912,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880~0.925。问卷得分标准分=实际得分×100/满分,将标准分划分为良、中、差3个等级,差<60分,60~85分为中,良>85分[7]。(3)跨文化自我效能量表。采用中文版跨文化自我效能量表(CV-TSET)[8]评价护生为不同文化背景患者进行跨文化护理时的自信程度。该量表共83个条目,由认知维度(25个条目)、情感维度(30个条目)和实践维度(28个条目)3个维度构成。量表采用Likert 10级评分法,1分代表完全不确定,10分代表完全确定。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9,内容效度为0.95,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84~0.99。各维度中1~2分选项比例>80%为低效能水平,3~8分选项比例>80%为中效能水平,9~10分选项比例>80%为高效能水平[2]。

1.2.2 调查方法 在各班级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协助下,研究者在课间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统一调查语,向护生介绍此次研究的目的与意义,解释问卷的填写方法,取得知情同意后进行调查,当场回收。共发放211份问卷,有效问卷211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描述,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频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民族高校本科护生文化照护能力、跨文化自我效能得分

调查结果表明,民族高校211名本科护生文化照护能力总分(216.74±23.23)分,各条目均分(3.94±0.42)分,进行标准分转换后护生得分集中在60~85分,整体处于中等水平。护生跨文化自我效能总分(506.93±56.83)分,各条目均分(6.09±0.68)分,整体处于中等水平。见表1~3。

表1 民族高校本科护生文化照护能力、跨文化自我效能得分情况(±s,分)

表1 民族高校本科护生文化照护能力、跨文化自我效能得分情况(±s,分)

维度 得分 条目均分文化照护能力文化照护意识文化照护知识文化照护技能跨文化自我效能认知维度情感维度实践维度216.74±23.23 57.53±7.06 50.73±6.21 108.48±12.60 506.93±56.83 149.85±16.31 192.49±23.41 165.58±18.83 3.94±0.42 3.83±0.47 3.90±0.48 4.02±0.47 6.09±0.68 5.98±0.65 6.42±0.78 5.87±0.67

表2 民族高校本科护生文化照护能力等级分布[n(%)]

表3 民族高校本科护生跨文化自我效能等级分布[n(%)]

2.2 不同特征民族高校本科护生跨文化自我效能得分比较

护生是否学习过跨文化护理知识、是否主动学习跨文化护理知识两项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不同特征民族高校本科护生跨文化自我效能得分比较的单因素分析(n=211)

2.3 民族高校本科护生跨文化自我效能与文化照护能力相关性分析(见表5)

表5 民族高校本科护生跨文化自我效能与文化照护能力相关性分析(n=211)

2.4 民族高校本科护生跨文化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

以护生跨文化自我效能得分作为因变量,将护生是否学习过跨文化护理知识、是否主动学习跨文化护理知识2个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及文化照护能力各维度得分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方式见表6。由结果可知,共4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分别为是否学习过跨文化护理知识、文化照护意识、文化照护知识及文化照护技能(P<0.05),见表7。

表6 自变量赋值方式

表7 民族高校本科护生跨文化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分析(n=211)

3 讨论

3.1 民族高校本科护生跨文化自我效能处于中等水平

由表1结果可知,民族高校本科护生跨文化自我效能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与吴媛媛[2]的研究结果相似。可能原因:第一,我校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民族类院校,非常重视对多元文化的教育,例如坚持为少数民族班级实行蒙汉双语授课、组织多民族护生开展校园活动等,为护生营造多元文化包容性的校园氛围。第二,在民族院校多元文化的氛围下,对护理学专业教育持开放态度,护生在学习过程中可接触到蒙医教育、中医教育及西医教育,根据护生专业方向的不同为其提供蒙文、中文、英文原版教材,护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触汉族、少数民族、外籍教师,沉浸式体验增加了护生的同理心,帮助护生学会尊重不同民族语言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9-11]。护生跨文化自我效能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各条目总均分为(6.09±0.68)分,低于韩辰燕等[12]对上海市三级医院504名护士的研究结果。此外,本研究中护生跨文化自我效能高的仅占10.90%,远低于张悦敏等[13]对上海市二级医院注册护士的研究结果。护生实践维度条目均分最低,与Sarafis等[14]的研究结果相似。分析原因:调查[15]表明照顾多元文化患者的经验程度与跨文化自我效能呈正相关。虽然大部分护生能够意识到跨文化护理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并未接触过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缺乏临床经验,从而影响护生与患者有效沟通的信心[16]。护生情感维度条目均分最高,在情感维度表现出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说明护生对文化价值观和信仰重要性的认识、接受、欣赏和认可持积极态度[14]。

3.2 民族高校本科护生跨文化自我效能影响因素分析

3.2.1 学习过跨文化护理知识的护生跨文化自我效能水平较高由表7可知,是否学习过跨文化护理知识是民族高校本科护生跨文化自我效能影响因素之一(P<0.05)。原因可能是:护理人员为有多元文化背景的人群提供具有文化特异性的专业照护是一个日益增长的职业挑战,接触跨文化护理相关知识有利于提高护生的文化敏感性[17],有利于帮助护生树立跨文化护理的自信心。研究[2]表明,参加过跨文化护理培训护生的跨文化自我效能水平能够得到显著改善。因此,护理院校应改变当前的护理教育模式[1]。第一,增加护理教学中跨文化相关内容的教学占比,将跨文化护理及多元文化与专业课融合,除护士人文修养、护士礼仪与沟通等相关课程外,适当增设多元文化课程。例如,我校护理学院为护生开设蒙医经典著作选读、西方国家历史与文化、西方文学及音乐与艺术等课程。第二,参照临床护士跨文化护理培训内容[18],构建适合本院校护生的跨文化护理能力评价体系,重点关注跨文化护理自我效能水平较低的护生,及时帮助该类护生形成正向的多元文化观。第三,基于民族地区特点开展跨文化护理研究,丰富民族地区多元文化教育经验,通过内部培训与引入多元文化背景教师,开阔护理教育者的多元文化视野。

3.2.2 文化照护能力较好的护生跨文化自我效能水平较高 本研究发现,护生文化照护能力越高,跨文化自我效能水平越高。文化照护能力要求护理人员重视与自身文化背景存在差异的文化习俗,采取合理的态度与行为以满足不同患者的文化需求[19]。Singleton[20]认为,护生完成文化照护能力提升课程后,跨文化感知能力有显著提高。本研究中用文化照护意识维度评价护理人员是否能够意识到自身对不同文化存在偏见,从而在与服务对象交流过程中解决文化冲突带来的矛盾隐患。研究[11]表明,文化照护意识是通过护理人员自我反省、与不同文化背景人群接触及不同文化环境经历而不断增强的。然而,虽然护理人员能够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服务对象,但是对多元文化影响服务对象健康状况的识别能力并不乐观[5]。本研究中文化照护知识维度与跨文化自我效能水平呈正相关(P<0.05)。调查[5]显示,临床护士关于文化背景影响服务对象对患病的反应、所选择的就医方式及照护方式等方面的知识欠缺。此外,护生文化照护技能掌握程度越高,跨文化自我效能水平越高(P<0.05)。文化照护技能的内涵包括3方面[5]:护士能够对患者的文化进行评估与诊断、护士在制订护理目标与措施时符合患者的文化背景、护士能够实施文化照护并做出评价。因此,护理院校可以通过加强护生跨文化护理认知、增加护生多元文化接触途径等方法拓宽护生学习途径。例如,Ozkara[21]通过不同标准化患者模拟(DSPS)文化能力教育策略,提高了护生跨文化自我效能感的感知能力。同时,护理院校可以通过课程整合、开办讲座等方式为护生提供学习平台,护生在具备多元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够在未来的护理工作中向不同文化背景患者提供适宜的护理帮助。

4 结语

本研究表明,民族高校本科护生跨文化自我效能水平、文化照护能力在中等水平,跨文化自我效能水平与文化照护能力存在着相关性(P<0.05)。其中,护生是否学习过跨文化护理知识、文化照护意识、文化照护知识及文化照护技能是跨文化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P<0.05)。当前社会需要具有人文关怀精神的护理人才,护理院校应结合自身特点营造人文教育氛围,为护生提供接触跨文化护理学习的平台,在护理学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加大对护生文化照护能力的培养,进而提升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

猜你喜欢

文化背景条目跨文化
数学文化背景下的计数原理试题赏析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基于陕西地方文化背景下的动画创意人才培养研究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
对县级二轮修志采用结构体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