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专业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及对策分析

2021-12-21李州平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24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高职

任 历,李州平,李 宁

(1.锦州医科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0;2.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1)

自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职院校百万扩招计划以来,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积极落实国家政策,深化教育改革,扩大招生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基层医疗机构输送大批护理专业人才。近年来,由于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用人单位对学历层次的要求一再提高,护理专业高职毕业生就业遇到瓶颈,出现就业难、对口就业率下降等现象[1]。目前,受疫情影响,世界经济受到重创,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稳就业保民生对于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具有深远意义[2]。笔者基于所在学校护理专业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并提出对策,为推动护理专业高职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提供新的思路。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我校2020届护理专业高职毕业生,共计310人。其中男生45人,女生265人。

1.2 调查方法

(1)通过查阅大量文献,针对高职学生特点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毕业生基本信息、就业意愿、获取就业信息途径、导致就业困难首要因素等。下发调查问卷310份,回收310份,回收率为100%。(2)发放并回收毕业生就业协议进行统计。

1.3 研究时限

针对2020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统计,统计时间截至2020年12月31日。

2 结果

2.1 生源概况(见表1)

表1 生源概况

2.2 就业及升学概况(见表2)

表2 就业及升学概况(n=310)

2.3 从事护理工作就业单位情况(见表3)

表3 从事护理工作就业单位情况(n=87)

2.4 获取就业信息主要途径(见表4)

表4 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主要途径(n=310)

2.5 认为导致就业困难的首要因素(见表5)

表5 毕业生认为导致就业困难的首要因素(n=310)

2.6 未就业毕业生下一步求职计划(见表6)

表6 未就业毕业生下一步求职计划(n=45)

3 讨论

3.1 毕业生生源概况影响就业

我校2020届毕业生共310人,其中女生265人,占85.5%。护理专业普遍存在女多男少现象,而招聘单位往往更青睐男生。本届毕业生76.8%为省内生源,60.3%来自乡镇及农村,由于年龄偏低、女生占比多、农村家庭观念较为传统、不愿离家远等因素,多数倾向于省内就业,就业具有一定局限性。

3.2 毕业生通过升本缓解就业压力

由表2可知,47.7%的毕业生通过专升本考试实现升学。36.8%的毕业生实现就业,其中大部分毕业生从事护理工作,到民营医疗机构就业成为主流,社区诊所就业亦较多,公立医院较少,而近年来市场缺口较大的养老机构则鲜有学生问津。本届毕业生中有7名学生参加我校与德国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办班(简称“德护班”),在德国养老机构实习两年后留用。1.6%的毕业生从事护理以外医疗相关行业,如药店、医疗服务咨询等,7.1%的毕业生就业于与医疗无关的其他行业,如保险公司、餐饮、管理岗位等。通过分析上述数据,护理高职毕业生因为就业难度较大,普遍期望通过提高学历层次来缓解就业压力。此外,多数毕业生仍选择护理岗位,民营医院及社区医院、诊所成为主要去向,公立医院岗位少且对学历要求较高,招聘高职毕业生的也以县级医院居多。

3.3 网络成为获取信息重要渠道

调查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主要途径后可知,网络平台发布招聘信息成为主要获取信息渠道,通过查询网上发布招聘通告,与用人单位取得联系,参加面试合格后录用。校园招聘会旨在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平台,拓宽就业渠道,但因用人单位往往对学历层次最低要求为专升本,导致通过校园招聘会途径就业的少之又少。5.2%的毕业生在实习单位实习后继续留用,8.7%由教师推荐至用人单位。相对于其他专业,护理专业对口就业主要在医疗机构,因此教师推荐存在一定困难,但仍应鼓励教师发挥能动性,为毕业生争取就业机会。

3.4 多重因素导致就业困难

分析导致就业难的原因发现,绝大部分毕业生认为学历层次低是最主要因素。因此,许多毕业生积极报考专升本考试,通过升学提升竞争力。2020届毕业生首次专升本升学率达到47.7%,在未就业的45人中,有31人继续参加2021年专升本考试,说明高职学生十分重视学历提升。10.6%的学生把就业困难归结于缺乏社会关系,提示应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促进自身能力与素质提高。毕业生对医院等级、薪酬待遇等普遍期望值较高,一部分学生未能调整心态,在就业指导中应加强对其的指导。

4 对策建议

4.1 促进就业的关键在于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4.1.1 提高教学实习质量 笔者所在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实行“2+1”培养模式,即入学后两年在校学习理论课程,第三学年进入医院实习。学校高度重视教学实习质量,但随着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教学设计明显滞后,教学目标及教学大纲往往针对性不强。部分课程制定教学目标及教学大纲未能针对学生就业需求及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素养,不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以就业为导向,调整培养方案,修订教学大纲,拓展课堂教学形式,吸纳对学生未来就业需求及职业素养有积极作用的前沿内容,去除陈旧固化的教学内容[3]。

4.1.2 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毕业生普遍存在期望值过高的现象,对自己的社会定位缺乏客观认识[4]。对于工作环境、薪酬待遇、试用期时限、工作单位离家距离、劳动强度等都有要求,当上述要求无法得到满足,部分毕业生就放弃就业机会,导致毕业即失业。学校应当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认清当前就业形势,抓住机遇,先就业积累宝贵工作经验,丰富工作履历,待自身实力得到提升后再进行择业。

4.1.3 积极举办职业技能比赛 在校学生未涉足社会,竞争意识较为淡薄,且缺乏求职技巧,这也是导致求职失败的一个因素。举办专业技能大赛既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习热情,又能促进各实习单位教学质量的提升。此外,诸如书写个人简历比赛、求职比赛等对于提高学生的求职能力十分有益。

4.1.4 思政教育植入就业教育 教育专家司锡龄提出,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不仅取决于他的知识,还取决于他的能力和工作态度。工作态度与品德密不可分,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品德修养高度关注,品德修养甚至具有一票否决权。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好逸恶劳、挑三拣四、一切向“钱”看,均折射出个人思想品行的不佳,让用人单位不仅对个人甚至对整个学校产生负面的印象。高校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引导学生立德是实现就业的有力保障。因此,将思政教育有机植入就业教育成为必要之举。思政教育与就业教育相融合,也是时代发展对高职教育的需求[5]。

4.1.5 立足实际,优化就业指导课程 就业指导即围绕职业发展过程提供指导、辅导、咨询等服务,对高职学生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6]。为帮助学生顺利就业,许多院校专门设立就业指导课程。但一些院校仅仅将就业指导作为理论课程讲授,实用性、可操作性较差。而承担就业指导任务的教师大多是辅导员,缺乏专业背景及实战经验,对学生指导往往“纸上谈兵”[7]。如何让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就业真正能起到指导作用?笔者认为:(1)应加强师资建设,开展教师专业培训,鼓励其积极进行调研,掌握社会用人需求最新动态,聘请具有丰富人资管理经验的校外导师向学生介绍实战经验。(2)应当立足高职教育实际,优化课程设计,摒弃陈旧、与实践脱节的课程。(3)应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因人制宜,开展个性化指导。

4.2 拓宽就业渠道为促进就业提供有力支撑

4.2.1 以实习促就业,实现实习就业一体化 实习期间,学生与单位相互了解磨合,在实习单位就业成为一个较好的选择[8]。学校应加强与实习单位的沟通,进一步深入了解实习单位的用人需求,增加毕业生在实习单位的就业,实现实习就业一体化。

4.2.2 拓宽民营医院和专科医院的就业渠道 当前,公立医院对求职者学历层次要求较高,对高职毕业生需求较少是不争的事实。这需要高职院校及毕业生积极调整自我定位,适应社会需求。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拓宽民营医院及专科医院就业渠道,充分挖掘就业空间。邀请医院相关负责人进校宣讲,使医院和毕业生面对面交流,增进相互了解,推动就业。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高职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