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染科住院患者及陪护感染风险认知调查及对策

2021-12-21易云兰顾晓雯侯君莲何碧云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24期
关键词:条目家属住院

易云兰,顾晓雯,侯君莲,何碧云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18112)

目前,我国患者住院期间家属或其他人员陪护的现象常见,使医院呈现陪护多且人员混杂的现状,增加了医院感染风险[1]。感染科主要收治传染性疾病患者,包括能够经呼吸、接触、输血等方式将疾病传播给其他人的多种疾病,如艾滋病、肺结核、水痘、流感等,同样存在陪护不规范现象,是院感发生的高风险科室,也是院感防控的重要环节之一。由于感染科患者具有其特殊性,陪护多,这更会增加院内感染风险,不仅增加了院内感染率,而且会加重患者及家属经济负担,还会浪费医疗资源。因此,国家卫生部门极其关注感染科住院患者的院内陪护问题。调查感染科住院患者及陪护对于感染风险的认识现状,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制定应对对策[2]。尽管目前已有相关研究,但不同地区、医院均存在自身特点,状况不尽相同。本研究对我院住院患者及陪护的感染风险认知情况展开调查,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0年7月—2021年2月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三科住院治疗的92例患者及对应的92例陪护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及陪护的一般资料情况见表1。纳入标准:患者、陪护年龄18~65岁;有正常认知、理解及沟通能力,可以自主完成调查;陪护身体健康;自愿参与,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精神障碍或认知失常;陪护有传染性疾病;无法完成整个调查问卷者。

表1 患者及陪护一般资料[n(%)]

1.2 方法

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自制问卷,经专家咨询、预调查,修改形成最终版感染科患者及陪护感染风险认知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及陪护对于感染风险的认知情况,调查问卷包含5个维度:(1)自身传染病相关知识;(2)洗手的重要性及方法、频次;(3)患者皮肤破溃的科学处理方式;(4)个人、家庭防护知识;(5)感染风险及患者所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每个维度5个条目,共计25个条目。答对5个条目以下为完全不知晓,答对5~9个条目为小部分知晓,答对10~15个条目为部分知晓,答对16~20个条目为大部分知晓,答对21~25个条目为完全知晓。认知情况设定:完全知晓和大部分知晓为对本调查问卷知晓,部分知晓和小部分知晓为对本调查问卷部分知晓,完全不知晓为对本调查问卷不知晓。知晓率=(知晓人数+部分知晓人数)/总人数×100%。调查问卷经相关专家测定,本问卷效度合理,信度可靠,问卷的 CVI=0.87,Cronbach’s α=0.82。分别向患者、家属发放调查问卷,并指导患者、家属科学填写。共发放184份问卷(患者92份、陪护92份),均有效回收,有效回收率100%。

1.3 观察指标

根据调查问卷,统计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及职业的患者/陪护对于感染风险的知晓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率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感染科住院患者对于感染风险的认知情况

92例患者对于感染风险的认知情况中,19例知晓,45例部分知晓,28例不知晓,知晓率为69.57%。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水平、不同职业患者对于感染风险的认知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感染科住院患者对于感染风险的认知情况

2.2 感染科患者陪护对于感染风险的认知情况

92例患者陪护人员对于感染风险的认知情况中,17例知晓,30例部分知晓,45例不知晓,知晓率为51.09%。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水平、不同职业患者陪护对于感染风险的认知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感染科患者陪护对于感染风险的认知情况

3 讨论

感染科住院患者由于自身生理及心理均受到不同程度伤害,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内心恐惧,因此许多患者需要家属的陪护。然而,感染科患者的疾病均具有一定的传播途径和感染风险,导致感染病房具有较高感染隐患,而且有较高死亡风险[3]。感染科疾病种类繁多,而陪护人员复杂,更增加了感染隐患,有交叉感染及传染扩散风险。调查感染科住院患者及陪护对于感染风险的认知情况,针对不同文化水平、职业状况等因素,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制定并实施感染科住院患者及陪护的院感防控对策,可以降低感染传播风险,保护患者及陪护人员的生命健康。

3.1 感染科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对于感染风险的认识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感染科患者、陪护对于感染风险的认知程度均较低,感染风险知晓率分别为69.57%、51.09%。研究表明,感染科患者及陪护对于感染风险还存在认知不足的情况。感染科住院患者均是直接传染源,能够经飞沫、接触等方式传染给陪护及医护,陪护存在高危感染风险[4]。如患者及其陪护不能正确认识感染风险,不采取防控措施,极易发生院内感染,并通过院内活动造成交叉感染、扩散。因此,必须对感染科患者及陪护进行健康教育,提升对于感染风险的认识,并积极采取预防感染的相应措施。本次调查发现,不同年龄、文化水平、职业状况的患者及陪护对于感染风险的认识存在差异(P<0.05)。年龄≥60岁、初中及以下、工人及农民和商人对于感染风险的知晓度更低,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老年患者各项生理机能、心理机能均发生退化,认识能力下降,会影响疾病知识及科普信息的接受程度[5]。(2)文化水平往往与理解能力密切相关,患者及陪护在入院前很少接触相关书籍及医学术语,而且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人群无法正确理解,甚至误解,从而影响其认知程度。(3)职业状况决定其生活环境、生活状态,商人、工人及农民每天忙于经商或生计,导致其缺乏充足精力了解相关知识;而事业单位、无职业及学生等人群往往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了解疾病相关知识,从而提升对于感染风险的认识。因此,在采取健康教育及感染防控措施时,应关注不同人群之间的认知差异,合理制定对策。

3.2 基于调查的对策分析

感染科因为疾病的传染性和特殊性,在临床中容易出现交叉感染,如在陪护过程中管理不当,可能引发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令护理难度增加[6]。基于本次调查结果,本研究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1)在入院后应提升教育宣传力度,尤其需要关注60岁及以上老人、初中及以下低文化水平、工人及农民和商人等患者和陪护,针对性为每位感染科住院患者及陪护进行不同层次的健康宣教。宣教内容包括疾病相关知识、感染风险相关知识、陪护潜在的感染风险及陪护造成的不良影响、传染病的预防及治疗[7]。在宣教过程中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认知理解能力,分层讲解,并灵活应用多种宣教模式(如办板报、一对一讲解、播放宣传录音或视频、发放宣传画册、微信群等),以全面提升患者、陪护对于感染风险的认识程度,提升防护意识[8]。进行全面、科学、有效的宣教,通过提升患者及陪护的认知水平,减少不必要的陪护,并让必要陪护掌握科学的防护对策,还能让患者本人规范自身行为习惯,减少感染传播风险。由高年资护师培训患者及陪护手卫生知识、七步洗手法、正确佩戴口罩、吐痰的正确处理方式等防护措施。(2)应全面提升护理质量,帮助患者及家属树立无家属陪护理念。感染科陪护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患者必要的生活及心理需求,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需求,予以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让患者获得良好的护理体验,能降低其对于家属护理的依赖,帮助患者建立无陪护理念。同时告知患者家属,陪护因自身缺乏护理专业性,无法全面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而且还会增加感染风险,影响自身正常生活,陪护一旦感染会加重家庭负担[9]。(3)应在护理管理中实施规章制度,减少对患者的探视次数及陪护人数,减少陪护、患者流动,并向患者及陪护讲解这样做的原因、对患者治疗和康复的积极作用,会让患者及其陪护逐渐树立无陪护理念[10]。(4)要努力构建无陪护病区,近年来,医疗体制改革进程加快,政府对于医疗的投入力度加大,医院可通过政府支持构建无陪护病区,以医疗补助、护理报销等形式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11]。此外,医院应针对感染科患者制定专门诊疗程序,如单独设立就诊通道,提供支持服务,陪患者进行检查,并为患者代取报告,以避免或降低感染科患者院内交叉感染。

猜你喜欢

条目家属住院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妈妈住院了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对县级二轮修志采用结构体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