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在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并发症中的应用

2021-12-21韦天凤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24期
关键词:循证冠心病护士

韦天凤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广州 510180)

冠心病在心内科较为常见,主要是因冠脉血管粥样硬化造成血管腔狭窄甚至阻塞,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患者常会突感心前区疼痛,且通常为发作性绞痛或者压榨痛,对其生命健康威胁极大[1]。目前,介入治疗是临床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方法,可有效改善其症状,但治疗后很多患者易出现腹胀、腰痛、尿潴留及低心排综合征等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2]。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干预方法减少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对9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循证护理,观察对其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1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90例。180例患者均满足《缺血性心脏病命名与临床诊断标准》中关于冠心病的诊断标准,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时排除治疗依从性不佳者、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者、合并精神疾病者。研究组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 46~76岁,平均年龄(64.74±4.56)岁;心功能等级:Ⅲ级 47例,Ⅳ级 43例;病程 5~18年,平均病程(9.63±2.84)年。参照组中男47例,女43例;年龄44~75岁,平均年龄(64.82±5.22)岁;心功能等级:Ⅲ级49例,Ⅳ级41例;病程4~16年,平均病程(9.40±2.64)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功能等级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方法

1.2.1 参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干预:(1)生命体征监测:持续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对于使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者,需持续监测其胸廓呼吸运动情况,同时听诊双肺呼吸音;(2)引流管管理:持续观察引流管的通畅性,同时监测引流液的颜色、量,注意引流管水封瓶上的水柱波动,一旦出现异常立即通知临床医师,积极预防心包填塞、活动性出血等并发症。

1.2.2 研究组 采用循证护理方案进行干预:(1)循证问题:责任护士需根据患者及其家属的实际需求,同时结合临床经验提出护理问题,这也是护理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提出问题如下:①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及其家属如何进行心理干预,从而让其更好地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②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采取何种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循证支持:将上述问题输入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查找相关文献,从而获得相关实证;同时,责任护士也可将上述问题输入各个搜索引擎来查找相关文献。(3)循证观察:按照文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进行等级划分,等级越低代表文献科学性、可靠性越高。划分标准如下:在此领域内由部分专家提出的意见或总结的结论定为5级;非实验性质,同时均属于研究组定为4级;属于实验性质,且设计严谨可靠,但非随机性对照定为3级;有一定样本数量,属于随机对照,且设计合理定为2级;属于随机对照实验,实证、有力、严谨定为1级。(4)循证应用过程:①心理干预:对患者加强心理疏导、安抚工作,尽可能缓解其心理负担;对患者及其家属加强冠心病、介入治疗等知识的宣教,提高其认知;持续关注患者的实际需求,并满足其一切合理需求;术中和患者保持轻声交流,分散其对介入治疗的注意力。②并发症预防:腹胀:由于平卧是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出现腹胀的主要诱因,便秘、精神紧张、伤口加压包扎等均属于其次要诱因,所以责任护士需明确患者出现腹胀的诱因,进行针对性护理,主要措施包括腹部保暖、热敷以及按摩等。腰痛:由于大部分冠心病患者年龄偏大,常伴骨质增生、腰椎病变等,所以术后腰痛概率较高,所以术后责任护士需对患者加强体位护理干预,可在其腰部放置软垫并对其腰部进行适当按摩。尿潴留:虽冠心病介入治疗采取的局部浸润麻醉方式不会影响排尿反射中枢系统,但患者卧床、排尿姿势不合理及心理负担重等因素均可能导致尿潴留,特别是男性患者,所以责任护士需于介入治疗前耐心指导患者进行正确卧床、排尿练习,同时在介入治疗后鼓励患者每次排尿时尽量排尽尿液。若患者较为紧张,责任护士需先疏导其情绪,并指导其进行放松训练,然后指导患者排尿。低心排综合征:对于心房缺损严重者,需嘱咐其充分休息,确保其大便畅通,并采取吸氧、合理调节静脉补液速度等措施改善其心功能,避免低心排综合征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情绪变化,并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焦虑情绪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展开评估,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焦虑情绪越严重;并发症包括腹胀、腰痛、尿潴留及低心排综合征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本研究中计量资料(HAMA评分)、计数资料(并发症发生率)给予处理,前者用(±s)表示,进行t检验,后者用百分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情绪比较

干预后,两组HAMA评分均下降(P<0.05),且研究组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HAMA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HAMA评分比较(±s,分)

组别干预前干预后t P参照组研究组15.585 27.238<0.05<0.05 tP 21.71±4.29 22.42±4.89 0.983>0.05 12.36±3.74 7.06±2.17 11.760<0.05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参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在中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对患者生命健康的威胁极大[3]。现阶段,介入疗法成为临床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新型的治疗方式,大量临床研究指出[4-5],介入疗法因具有安全、高效等特点,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中,受到广大患者和临床医师的一致好评[6]。临床发现,虽然介入治疗效果确切,但并发症较多,不利于患者预后。相关研究发现[7],给予介入治疗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3.1 循证护理可有效改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焦虑情绪

循证护理是指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患者个人情况相结合,获取相关证据,寻找一种科学、优质的解决策略[8]。近年来,临床上有诸多研究指出[9],在临床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可更直接且高效地解决患者在治疗期间遇到的各类问题,干预效果较为理想。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HAMA评分均下降(P<0.05),相比而言研究组更低(P<0.05),提示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可有效改善其焦虑情绪。分析原因可能为开展循证护理期间,责任护士通过临床经验及患者需求提出有关问题,积极查阅文献资料,可更快、更有效地搜集相关科研依据,不但可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其专业知识结构,还可有效促进其专业知识更新与综合能力提升。同时,责任护士严格按照循证护理思维,将搜集到的科研依据作为指导思想,对患者加强心理干预,此举有助于改善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比如,责任护士积极与患者进行交谈、沟通,做好其心理安抚工作,可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其心理负担;同时,责任护士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指导,可有效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等知识的认知,进而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与护理的配合度。

3.2 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临床发现,虽然介入疗法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但由于冠心病患者普遍年龄较大,血管较为脆弱且常合并其他慢性疾病,治疗期间并发症较多,这些并发症不仅增加治疗难度,还会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而影响患者预后。因此,有效减少冠心病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提升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而在开展循证护理期间,责任护士通过参考相关文献中冠心病介入治疗常见的并发症预防措施,对90例患者加强并发症预防干预,有效降低了腹胀、腰痛、尿潴留以及低心排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参照组低(P<0.05),可见,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循证护理有助于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其对于患者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循证冠心病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