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病理学线上教学模式探索及实施后启发

2021-12-21沈晓燕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24期
关键词:病理学病理高职

沈晓燕

(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常州 213000)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教育部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工作意见,以保证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于是高等学校全面线上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而线上教学也成为信息化背景下,应对各种不可抗因素的主要应急方案,因此探索成熟可行的线上教学模式至关重要。本文以高职病理学线上教学为例,探索了其线上教学模式,讨论了实施后的启发。人体病理基础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主要讲授病因刺激下,机体组织器官发生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代谢的改变。该学科作为一门承前启后的课程,对学生在前期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有较高要求,但由于高职医学院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相对较薄弱,给病理学教学带来一定难度。传统的病理学教学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导致其学习自主性和课堂参与度不高,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欠佳。线上教学能提高师生在课堂的交互性,给人体病理基础教学带来契机。

1 高职病理学线上教学模式问题分析

1.1 单一线上教学模式问题分析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不断推进,当代课堂已逐步实现从课堂教学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转变,然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需要我们在短时间内转变并适应单一线上教学的模式,这无论对学生或是教师都是一项挑战。单一线上教学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打破教学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然而要求学生在全天的学习过程中始终面对屏幕,保持高度精神集中和较高的学习效率基本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适当留白。然而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同时还需要保证教学进度,因此只能对线上教学内容做出相应调整。针对这一问题,笔者采取的方法是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搭建教学框架,对重点、难点知识以教师引导讲授、学生讨论分享的方式授课,对拓展部分的内容由教师提供网络资源,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1.2 高职病理学课程线上教学问题分析

根据高职病理学的课程特点,课程中有较多医学名词的解析,传统课堂以教师灌输为主,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述进行理解记忆。而线上教学期间,师生间缺少面对面的直接交流,面对枯燥抽象的医学名词,传统教学中由教师单向讲授的方式不能保障学生在课堂的专注度。依托各种成熟的教学平台,使得教师

有足够多的方式来和学生进行实时互动。通过连麦、小程序答题、互动面板对话等实时交流方式,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另外,病理学的学习对学生在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等基础课程的理解有较高的要求,为了保证课堂效率,教师课前可以在学习平台发布相关知识点讲解链接,帮助学生快速复习旧知,从而更好地理解新知。

2 高职病理学线上教学模式实施

2.1 课前准备

2.1.1 平台准备 随着2018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提出,国家积极推进了“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使我们在本次“停课不停学”工作中有多种网络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可以选择。然而面对复杂多样的网络教学平台,如何选择适合自己课程的教学平台成为实现线上教学的首要问题。因此在线上教学前期,笔者对腾讯课堂、钉钉、企业微信、超星学习通、中国大学MOOC这几类教学平台进行了调研。各平台特点总结见表1[1]。考虑到人体病理基础在线教学期间需采用课前预习、直播互动、课后作业巩固的教学模式,因此以资源共享为主、交互性相对较薄弱的中国大学MOOC和无法进行课后作业的腾讯课堂、企业微信不作为首选平台。在既往“互联网+教育”的工作指导下,人体病理基础学科教学团队已在超星泛雅平台建立课程资源库,因此超星学习通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资源平台。钉钉作为网络直播型教学平台,其系统稳定性高,且能够实现多群联播,满足本课程多个班级同时授课的要求。综合考虑后,在人体病理基础线上教学期间,选择钉钉作为授课直播平台,超星学习通作为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巩固的平台。

表1 各类平台功能对比

2.1.2 学习内容准备 教师课前在超星泛雅平台发放电子教材,和传统教材相比,阅读电子教材只能单页阅读,而人体病理基础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预习把握知识的框架性和连贯性,因此教师制作章节思维导图上传至学习平台,如图1(a)所示,引导学生在课前搭建知识框架。同时教师发布课程相关视频和课前预习测试题,学生根据教材预习和导学视频完成课前预习测试题。针对一些疑难知识点,鼓励学生在预习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预习,学生在线上直播教学前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整体感知。

图1 第一单元“组织损伤与修复”思维导图

2.1.3 学生准备 交互性强是在线教学的一大优势,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实现实时交流。因此在病理学线上教学期间,考虑对学生进行学习小组划分,利用线上平台进行组内讨论和组间共享。在启动线上教学前,根据学生既往学习成绩进行分层,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2.2 课中实施

线上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零碎时间进行预复习。但是在直播教学期间,依然要求学生保持对课堂的敬畏心。因此每次直播前,可模拟在校教学,课前播放上课铃声音频,这样可以在督促学生准时进入课堂的同时,还能在上课开始时就充分引起学生的关注。

在线直播期间,教师根据每个学习小组课前预习测试题的结果,展示各组存在的共性问题,在授课时进行重难点剖析。直播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实时检测,学生遇到难点可以实时提出问题,以学生为主体带动课堂,真正实现实时交互式课堂。根据课程特点,在每一章节内容教授完毕后,由教师提供综合性案例。如在“血液循环障碍”这一章节中,教师提出“为了防止动脉性充血的发生,高血压患者在生活护理上有什么注意事项”的职业案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任务分配和课堂展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同时避免出现课程“僵尸户”。另外,人体病理基础是一门理实一体课程,在线教学期间,由于空间限制,实验课程无法正常开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课程组利用前期建立的病理标本图库,在授课时进行图片讲解,将实验课程有机嵌入直播教学中,减少实验空白。

2.3 课后评价

与以往传统教学中期末大考的评价方式不同,线上教学可以实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全程评价。人体病理基础课程线上教学期间采用“集星评价”的方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互动,课后根据钉钉和超星泛雅平台统计的学习数据,对学生课堂参与度进行全程集星评价。对于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以一课一练的频率,课后教师在超星泛雅平台发布习题和职业拓展案例,学习小组内互相讨论,完成课后练习。教师根据完成情况对学习小组进行学习效率评价,小组内成员进行组内互评。通过多维评价方式,保证学习评价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另外,为了评价学生对知识整体的把握程度,要求学生在课后复习阶段,利用思维导图App,完成对知识框架的细化,并上传至学习平台,如图1(b)所示。根据课后反馈中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可再次在平台发布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同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高职病理学线上教学模式实施见表2。

表2 高职病理学线上教学模式实施

3 高职病理学线上教学模式实施后启发

3.1 培养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线上教学本身就是依托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与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目标一致。在线上教学过程中用好信息化手段无疑可以为高效学习锦上添花。信息化教学是不断发展更新的,信息化素养的培养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面对现在教师信息化素养良莠不齐的现象,需要从学校层面开展对于信息化教学的培训课程和案例展示,提高教师整体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未来的教学方向不会完全脱离课堂,依然将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为主,只有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才能更好地实现“互联网+教育”的行动目标。

3.2 建设信息化资源平台

此次在线教学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导下,已经初步搭建的人体病理基础课程资源库和病理标本图库。通过此次线上教学体验,所有参与线上教学的教师都深感教学资源库的重要性,这也启示我们往后要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资源库的内容,在课程库内进行资源整合。

3.3 实现资源共享

近年来,多所医学院校相继进行了数字病理资源库的研究和建设[2-3]。实现数字病理资源共享不仅可以促进病理学学科的成熟,同时也能促进病理学教学的发展。网络上各种教学资源和资源共享平台种类繁多,如中国大学MOOC、超星尔雅、江苏省职教智慧云平台等,均有人体病理基础相关的课程资源,教师需要在其中做取舍,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搭载到教学平台上。除各类在线开放资源平台外,还可以通过加强校际人体病理基础的课程资源共享,更高效地完成在线课程建设,从而实现大数据时代对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3.4 在线教学模式下混合式教学方法的建立

以人体病理基础第一单元第一节“组织的适应”教学为例:(1)学生在手机端App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通过思维导图法搭建知识框架,展现知识的层次性。(2)教师在教学平台发布“组织萎缩”的微课视频,展示病理状态下发生适应性改变的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对比,学生思考总结适应性改变的类型和病理特点。线上交流以学生为主体,实现翻转课堂。(3)利用手机客户端灵活性高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教师可设计“一不小心,我就萎缩了”闯关游戏,学生在游戏中总结病理性萎缩的原因和典型案例,在突破重难点的同时增强线上课堂的趣味性。

在线教学绝不是各种教学资源的简单堆砌,更不是传统课堂的复制,需要结合“在线”特点,嵌入多种教学方法。未来还需要探索多种适合病理学教学的线上教学方法,将线上教学和混合式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推进线上病理学教学模式的成熟化。

4 结语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依赖于移动平台的“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未来教学的总趋势。线上教育打破了传统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得教学活动实现移动化、碎片化。通过本次针对高职病理学线上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实现了以学生为主导的实时交互式病理学教学课堂,建立了多元化线上教学方法,实现了教学的全过程评价。然而线上教学的工作不会随着疫情的控制而终止,对于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培养、建设病理学资源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探索适合线上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方法等是我们在未来要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病理学病理高职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开展临床病理“一对一”教学培养独立行医的病理医生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78例颅脑损伤死亡法医病理学分析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