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学生线上学习心理状况

2021-12-21杨秋雨张文迪蒋晋博马玉霞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24期
关键词:医学生检出率维度

刘 畅,杨秋雨,张文迪,蒋晋博,马玉霞,宋 波

(河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河北省环境与人群健康重点实验室,河北 石家庄 050017)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受疫情影响,教育部要求大中小学春季延期开学,各地区高校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要求,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和网络资源,开展线上教学和答疑。大学生正处于从青春后期向成年早期转变的心理发展阶段,易产生心理问题。高校医学生更是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有文献报道,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一般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更需要关注[1-3]。为了全面了解医学生线上学习期间的心理状态,本文以河北医科大学为例,采用DASS-21量表对大一至大四本科生线上学习期间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研究,以期为科学开展线上教学、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参考。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河北医科大学大一到大四开展线上课程的本科生。

1.2 调查工具

DASS最早由Lovibond等人编制,后经Antony等人缩减至21道题目,是考查大学生负性情绪的有效工具[4-5]。该量表有焦虑、抑郁、压力3个维度,每道题目评分介于0~3分之间,“0”代表“不符合”,“1”代表“有时符合”,“2”代表“常常符合”,“3”代表“总是符合”,分数越高代表心理状态越差。分级标准见表1。

表1 DASS-21量表各维度分级标准(分)

1.3 调查方式

采用问卷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QQ班级群和微信班级群发放问卷链接进行调查。

1.4 质量控制

通过作答时间限制进行质量控制,剔除答题时间太短(<50 s)或太长(>30 min)以及答案明显异常等问卷,保证数据真实可靠。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Microsoft Excel录入数据、使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正态、方差齐,用(±s)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SNK-q检验;计数资料以及等级资料用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双侧α=0.05。

2 调查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853份,回收有效问卷810份,问卷回收率为94.96%。其中大一197人(24.32%),大二272人(33.58%),大三303人(37.41%),大四38人(4.69%);女生571人(70.49%),男生239人(29.51%)。

调查结果显示,565名(69.75%)学生抑郁、焦虑、压力维度均正常,245名(30.25%)学生心理状况存在异常(存在至少一个维度异常)。男生心理异常检出率高于女生(P<0.05),大二心理异常检出率低于其他3个年级(P<0.05),公共卫生学院心理异常检出率低于其他学院(P<0.05),睡眠质量变差的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高于睡眠质量基本无变化或变好的学生(P<0.05),入睡时间≥31分钟的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高于入睡时间≤30分钟的学生(P<0.05),见表2。

表2 医学生疫情期间线上学习的心理异常检出率比较[n(%)]

2.2 医学生疫情期间线上学习的心理健康情况(见表3)

表3 医学生疫情期间线上学习的心理健康情况(±s,分)

表3 医学生疫情期间线上学习的心理健康情况(±s,分)

维度 医学生 常模P抑郁焦虑压力总分6.35±7.62 4.09±6.03 7.99±7.92 18.42±20.36 2.33±3.05 4.05±3.49 4.31±3.72 10.70±9.38<0.05 0.854<0.05<0.05

由表3可以看出,将医学生与中国大学生常模[6]比较,抑郁、压力得分以及总分均高于常模(P<0.05)。

2.3 医学生疫情期间线上学习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

2.3.1 不同性别医学生线上学习心理状况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时男生抑郁、焦虑得分高于女生(P<0.05),压力得分未见性别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不同性别医学生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抑郁、焦虑、压力得分比较(±s,分)

表4 不同性别医学生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抑郁、焦虑、压力得分比较(±s,分)

维度 女 男P抑郁焦虑压力5.82±6.72 3.60±4.98 7.59±7.14 7.62±9.32 5.26±7.89 8.92±9.48<0.05<0.05 0.053

2.3.2 不同年级医学生线上学习心理状况 不同年级之间抑郁、焦虑、压力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二抑郁、焦虑、压力得分低于其他3个年级(P<0.05),其他年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不同年级医学生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抑郁、焦虑、压力得分比较(±s,分)

表5 不同年级医学生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抑郁、焦虑、压力得分比较(±s,分)

维度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P抑郁焦虑压力7.07±8.13 4.83±7.13 8.76±8.54 3.65±4.72 2.35±3.72 5.46±6.22 8.10±8.57 5.10±6.65 9.64±8.42 8.00±8.50 4.58±5.50 8.89±7.15<0.05<0.05<0.05

2.3.3 不同学院医学生线上学习心理状况 公共卫生学院学生抑郁、焦虑、压力得分低于基础医学院和其他学院学生(P<0.05),基础医学院与其他学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不同学院医学生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抑郁、焦虑、压力得分比较(±s,分)

表6 不同学院医学生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抑郁、焦虑、压力得分比较(±s,分)

维度 公共卫生学院 基础医学院 其他学院P抑郁焦虑压力4.40±5.56 2.77±4.38 5.93±6.34 8.15±8.79 5.20±6.48 9.80±8.34 9.33±9.21 6.18±7.86 11.19±9.30<0.05<0.05<0.05

2.3.4 居住地对医学生线上学习的影响 居住地为农村、远郊和城市、县城的学生抑郁、焦虑、压力得分均未见差异(P>0.05),见表7。

表7 不同居住地医学生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抑郁、焦虑、压力得分比较(±s,分)

表7 不同居住地医学生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抑郁、焦虑、压力得分比较(±s,分)

维度 农村、远郊 城市、县城P抑郁焦虑压力6.06±7.02 3.86±5.34 7.66±7.47 6.59±8.08 4.28±6.54 8.25±8.27 0.320 0.313 0.291

2.3.5 睡眠质量对医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 睡眠质量变差的学生抑郁、焦虑、压力得分较其他两组高(P<0.05),其余不同睡眠质量学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8。入睡时间≥31分钟的学生抑郁、焦虑、压力得分高于≤30分钟的学生(P<0.05),见表9。

表8 不同睡眠质量变化情况的医学生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抑郁、焦虑、压力得分比较(±s,分)

表8 不同睡眠质量变化情况的医学生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抑郁、焦虑、压力得分比较(±s,分)

维度 变差 基本无变化 变好P抑郁焦虑压力14.60±10.38 10.53±9.43 16.67±9.42 5.37±6.34 3.26±4.71 6.92±7.025 5.60±7.93 3.80±6.35 7.37±7.43<0.05<0.05<0.05

表9 不同入睡时间的医学生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抑郁、焦虑、压力得分比较(±s,分)

表9 不同入睡时间的医学生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抑郁、焦虑、压力得分比较(±s,分)

维度 ≤30分钟 ≥31分钟P抑郁焦虑压力5.58±6.78 3.53±5.20 7.21±7.40 11.13±10.37 7.57±8.99 12.82±9.25<0.05<0.05<0.05

3 讨论

3.1 医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处于偏高水平

疫情来势汹汹,面临疫情和学业双重压力的高校医学生成为心理问题的“易感人群”。本次调查发现,在疫情期间的线上学习过程中,河北医科大学的医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为30.25%,与国内外报道的10%~30%相比处于较高水平[7]。疫情期间大学生居家学习,缺乏与外界同龄伙伴的社交活动,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几乎为零,还需要平衡家务和学习,尤其是医学生,学习压力更大,心理更易出现问题。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在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时的抑郁、压力以及DASS-21量表总分均高于常模(P<0.05),可以认为其抑郁、压力状况比线下学习时要严重。心理状况异常的医学生中,抑郁检出率最高(25.30%),其次是焦虑(19.63%)、压力(16.17%),这与国内对大学生心理状况研究的报道结果一致[8-9]。有研究报道[10],近10年来中国大学生抑郁症患病率在15%~40%,显著高于一般人群的5%~6%。抑郁对大学生造成了严重的身心危害。

3.2 应该加强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从性别上看,男生心理异常检出率及抑郁、焦虑得分高于女生(P<0.05),这可能与男女不同的个性特征有关。女生个性较强,性格较外向,而男生则比较沉稳和世故[11]。外向的人一般心理出现问题的可能性要比内向的人小,再加上如今社会男生需要担负的责任更重一些,故男生比女生更易出现心理问题。

3.3 应该注重大三学生心理课程的开展

从年级上看,本研究结果与王渭玲、Helmers等[12-13]的研究结果一致。大二学生抑郁、焦虑、压力得分低于其他年级的学生(P<0.05),大三学生得分最高。大一新生刚进入大学生活,会有些不适应,从有人监督的高中生活转变为大部分时间需要靠自己的自律去学习的大学生活,若未能很好地适应这种转变,心理上难免出现问题。大三是医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与蜕变的关键时期,此时大学生已逐渐适应大学生活、学习节奏,对一些问题有主见,学业压力增大,情感困惑增多,是思想、学习、生活逐渐分化的时期[14],故大三学生的抑郁、焦虑、压力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大四是考研升学或就业找工作的阶段,面临人生重要的转折点,心理上易出现问题。相比较而言,大二处于已经适应了大学生活、学业压力也不是很大的阶段,故其心理状态较好。

3.4 居住地不是影响医学生心理状况的因素

从居住地分析,不同居住地的学生抑郁、焦虑、压力得分大致相同、心理问题程度一样(P>0.05)。因此居住地对学生心理健康无太大影响。

3.5 应该关注除公共卫生学院以外学院医学生的心理健康

从学院的角度分析,公共卫生学院的学生在疫情线上学习期间抑郁、焦虑、压力的得分比其他学院和基础医学院低(P<0.05),这可能与其专业性质有关。此次疫情是典型的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和危机,作为公共卫生学院的学生更加了解其相关的知识,对病毒的传播扩散及预防较其他专业学生有更理性、更专业的认识,更加懂得如何预防病毒以及如何保护自己,懂得自我调节,放松心情。

3.6 提高睡眠质量,改善不良心理状况

本研究发现,睡眠质量变差的人中近七成存在心理问题,五成多的入睡困难者(入睡时间≥31分钟)出现心理异常,可以认为睡眠质量变差与入睡困难和心理异常存在相关性。有研究表明,焦虑会直接造成入睡困难、睡眠浅、易惊醒而使得睡眠质量进一步恶化,睡眠质量不佳反过来也可以加重焦虑状况[15];睡眠质量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抑郁取决于主观睡眠质量好坏、入睡时间长短等情况[16]。本次调查结果也证明,大学生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压力等情绪的产生密切相关(P<0.05),而良好的睡眠质量有助于缓解不良情绪。

4 结语

在疫情线上学习期间,高校医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及DASS-21量表各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常模,性别、年级、学院及睡眠质量都是影响医学生心理状况的因素。为了帮助大学生,尤其是医学生顺利度过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特殊时期,各高校应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问题,并加以正确引导。

猜你喜欢

医学生检出率维度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